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

大隋的冶煉工藝,真的有楊銘在石門村見到的這樣落後嗎?

不是,遠遠不是。

實際上大隋的工藝,皆傳承至南北朝,鑄鐵技術和碳鍊鋼技術已經成熟,是完全可以造出精品的。

楊銘昨天見到的工藝,刀身在反覆鍛打之後,擠出其中雜質,改善刀身質地,然後再反覆扔進炭火中加熱,從而使碳元素滲入刀體,增加其硬度,這就叫碳鍊鋼。

碳鍊鋼是目前大隋軍中最普遍的兵器材質,民間工具器械也都是碳鍊鋼。

而鑄鐵技術,就是起高爐,燒成鐵水倒入模具,因爲鑄鐵硬而脆,不能鍛打,所以只能做成鑄件和連接件。

那麼真正的精品是什麼呢?

就是鑄鐵技術與碳鍊鋼技術結合,生鐵與熟鐵的熔合,這就是灌鋼了。

這玩意是不可能量產的,一柄真正的灌鋼寶刀,極爲耗費功夫,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做不成。

真正的利器,很多都是供應貴族們的,哪怕人家是爲了做陪葬品,那也得是精品,但是普通士卒想要擁有一把灌鋼做成的寶刀,那是癡人說夢。

所以眼下的聞喜煉窯,有一多半的煉爐,出產的都是工藝最落後的碳鍊鋼。

石門村隔壁的裴莊,就是起的高爐,燒成的鐵水就是生鐵,將生鐵液澆灌在燒製後的熟鐵當中,兩者熔合,形成高碳鋼,這就是精品了。

獨孤懷恩在裴莊設置的高爐,專門就是用來打造精品的,這麼久過去了,灌鋼兵器加起來,不過才一百來件,甲冑二十來副。

他這是把這裡當做試驗場了,只求精,不求量。

但是眼下軍中缺的是量,而且缺口非常巨大的量。

楊銘又相繼在幾個村莊巡視一遍後,發現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除了裴莊在起高爐燒生鐵外,其它煉窯都在燒碳鍊鋼,這玩意做成的兵器,是非常容易損耗的,基本上砍幾副甲,刀身就快承受不住了,總不能讓將士們空着手殺敵吧?

於是楊銘打算開闢一個新的場地,將所有工藝都整合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生產流水線。

設置廠房,首先要選址,廠址周邊必須有水,因爲要藉助水力。

裴莊就是最好的地方,莊子外面七八里的地方,就是黃河的支流涑水河。

於是楊銘帶着人浩浩蕩蕩前往涑水河邊,開闢新址。

新址選定之後,就是繪製廠房圖紙,這需要所有大工匠都參與進來。

太府寺派在這裡的工匠有十一人,獨孤懷恩手底下有三十多人,裴家也出了二十人,組成了聞喜冶煉專家組。

這些人都是經驗豐富、手藝精湛,精通冶煉技術的高級工匠。

古代的工匠師傅們,都有徒弟,他們的徒弟要麼是自家兒孫,要麼是親朋好友家的晚輩,一般是不會收外人的。

畢竟這是吃飯的手藝,關係不到位,是不會傳藝的。

六十多個高級工匠下面,單是徒弟就要四五百號人,這些人可都是寶貝。

楊銘將這些工匠們全都召集起來,於聞喜縣衙大堂,商議廠房動工事宜。

直到眼下,基本所有工匠們都對楊銘滿肚子怨言,覺得這位太子簡直是在亂彈琴,你纔來幾天,就打算廢除眼下的所有煉窯,重開新場,你這是跟我們鬧着玩呢?

獨孤懷恩更是不停的嘮叨,陰陽怪氣的說着些埋怨話,被楊銘訓斥一句後,一臉不服的閉嘴了。

當楊銘蹲下身子,在大堂內鋪設的一副空白油紙上開始左描右畫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就知道,事情不簡單了。

雲定興起初也是滿腹牢騷,但是他又不敢說出來,畢竟煉窯是人家的,而人家又是太子,我算哪根蔥啊給人家提意見?

眼下的他,正聚精會神的盯着地面的圖紙,眼睛一眨都不眨,

楊銘先是簡單的繪製了第一步,隨後擡頭朝衆人解釋道:

“首先要在煉場外面開闢出一塊平地,用來堆積、篩選、粉碎礦石,然後在旁邊設置十餘座低爐,用來燒製精鐵。”

接着,楊銘又指着圖紙上一個位置道:“這個地方要起高爐,用來將精鐵化水,咱們眼下的高爐材質不好,火候掌握不當極易崩塌,你們儘快收集一些畫眉石、硅石、松油、火油,多多益善,其中火油,我會跟永富公(竇慶)打個招呼,讓他調撥一些,其它的東西也不難找,孤要用這些東西改造爐體。”

煉爐必須要耐高溫才能燒製出鐵水,爐體承受不住溫度崩塌,是因爲材質問題,大隋的高爐,經常出現爐體崩塌的情況,就是材質不行,一旦崩塌基本就會死人。

而起高爐爲的是提供風力,只要供氧足夠,便可助漲火勢,溫度自然也就起來了。

還需改善鼓風設備,有助於迅速提溫。

太府寺何彥愣道:

“敢問太子,您這套法子,是從哪看來的?”

楊銘道:“不要多問,按我說的這些材料,立即去收集。”

何彥心知人家不肯說,他是問不出來的,於是點了點頭,吩咐手下立即着手張羅太子開具的這些材料。

何彥是和太府寺丞何稠的弟弟,現在是太府寺冶煉大匠,親兄弟倆,一個精通冶煉,一個精通燒瓷,看似不是一回事,實際上區別不大,都是玩火的,就像廚師是玩鹽的。

這些材料都比較好找,其中畫眉石,就是石墨,這玩意在古代,是女人用來畫眉的一種顏料,富裕點的家庭都有。

硅石就更好找了,就是石英砂岩,中條山裡就有,松油也好找,中條山遍地是松樹。

就是火油屬於戰略物資,得從衛尉寺調撥,不過河東的府庫當中,肯定有一些存量,必須得衛尉寺批了條子才能動,楊銘批條子比衛尉寺更管用,所以直接就可以讓竇慶把東西拿出來。

接下來,楊銘開始講解高爐改造。

煉爐高多少,寬多少,都有講究。

首先高度決定了爐內礦石的受熱均勻程度,太高了的話,下面的鐵礦已經熔了,但是上面沒動靜。

寬就是增減風力往上的空間,促使堆積在煉爐中段以上的礦石能夠接受到高溫,促進熔鍊過程。

高爐還有個好處就是出貨量大。

楊銘所羅列的這些材料當中,畫眉石和硅石都需要燒製,石頭這玩意溫度是次要,只要燒製的時間足夠長,就能化成灰。

所以還需再增設幾座燒灰爐,先燒石頭,燒成灰的畫眉石和硅石冷卻之後,再將火油和松油倒進去攪拌均勻,至於比例,楊銘也不知道,所以只能讓他們看着辦。

火油和松油是粘合劑,主材料是畫眉石,輔料是硅石。

最後一步,就是混入耐火粘土,也就是當下爐體的主要材料,也就是鋁土礦,大隋稱之爲礬土。

當何彥看到這一步的時候,就知道太子不是鬧着玩了,這尼瑪分明就是一種未知的工藝啊?太子從哪學到的?

楊銘放下手中的筆,道:“新的煉窯還是需要慢慢來,先塑高爐吧。”

雲定興眼下也興奮了,因爲他知道太子不是那種亂來的人,於是接下來的日子,他令人加快收集材料的速度,於五天后,在新場址已經夯實一片空地上,親自下場指揮,製造新型高爐。

按照楊銘的辦法,雲定興帶人幾番嘗試之後,確定比例,然後將畫眉石和硅石燒製成的灰與火油、松油攪拌均勻,再混入大量礬土,以此石漿開始塑造新爐。

七天後,高爐起來了,高十一米,寬五米。

新的高爐外面看起來幹了,但是裡面還沒幹,所以需要先以小火烘熱爐體,讓爐體適應火的溫度。

烘烤了三天後,準備試爐了。

首先加入大量的慄炭,然後加入精鐵礦石,再由雲定興改造之後的巨大鼓風機送風。

這一次主要測試的,是爐體的耐高溫程度,看看新建的高爐能經受多高的溫度。

短短一個時辰,爐體的溫度已經疾速上漲,隨着時間推移,距離十幾米外都能感受到那陣熱浪的烘烤。

楊銘的這個法子,其實就是非常簡陋的石墨坩堝,受限於當下條件,所以煉爐的整體材質,肯定是不太行,但是比起原先的那些煉爐,不知強了多少倍。

試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畢竟是新爐,耐高溫程度如何,誰的心裡也沒底,楊銘也沒底。

這麼大一座爐,旁邊架起的爐臺上有觀火的,爐體中間的通風口,有負責通火的,也就是避免風力積壓在爐底上不去,需要以鐵棍不停的左右捅插,下面還有操作鼓風機送火的,攏共十七八個人。

爐體一旦崩塌,這些人小命危矣。

除了這些人之外,其他人都離得遠遠的,生怕到時候一旦崩塌,一點火星濺到身上,他們也受不住啊。

時間一點點推移,直到夜晚繁星密佈。

遠處的高臺上,一名工匠朝着人羣興奮的高喊道:

“化水了,化水了。”

到了這一步,至少證明了太子這個法子製造的高爐,耐熱程度不亞於原先的高爐,似乎可以停止了。

但是雲定興不準,他要測試的是,這個爐子到底能承受多高的溫度。

以他過往的經驗來看,高爐化水之後,就需要停止鼓風,立即開爐,引鐵水出來,以降低爐體溫度,避免其崩塌。

“不要停,繼續送風,”雲定興冒着風險,獨自一人上前,繞着圈子近距離觀察煉爐,從爐體表面並未泛紅來看,應是還可以繼續承受高溫。

經驗老道的工匠,也看出火候來了,紛紛冒險上前觀看爐體。

膽子小的人,幹不了技術活,古今皆是如此。

又過了很久,高臺上的那幾個工匠們,渾身的汗剛冒出來就被烤乾了,他們已經快扛不住了。

雲定興還要繼續,但是楊銘阻止了,他不希望鬧出人命來,於是道:

“開爐吧。”

接下來,幾名工匠打開爐底,一汪滾燙的火水,冒着泡的流淌出來,進入底下早已挖好的蓄池內。

雲定興渾身狼狽,一張老臉已經被燻烤的像個猴屁股似的,他一路小跑回來,朝楊銘跪下,喜極而泣道:

“成了成了,太子之法巧奪天工,此技藝必與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供後世景仰膜拜。”

這馬屁拍的,我不過是改造了一下高爐,就流芳千古了?伱這已經詞窮了啊?那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你還能用什麼形容詞呢?

獨孤懷恩則是呆呆的站在原地,望着那些鐵水,怔怔出神,半晌後,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媽的,他竟然比我還懂?

在場的一干工匠們,眼下都是滿腹狐疑,時不時的偷偷打量着楊銘,難道皇宮真的藏有一些冶煉工藝的不傳之秘?

要不然太子怎麼會懂得用這些材料來造高爐呢?

不過眼下,沒有人再懷疑太子是胡來了,大家已經心服口服,接下來人家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絕對不會再將楊銘視爲門外漢了,人家分明就是個專家。

楊銘環顧周圍,新的場址仍在鋪設地面,夯實基礎,沒有十天半個月,無法建造場房。

於是他帶着雲定興返回聞喜縣城,打算好好琢磨琢磨下一步怎麼搞。

獨孤懷恩現在已經將楊銘視爲偶像,人家不叫他,他也屁顛屁顛的跟着去了,他打算拜師學藝,或者叫偷師。

聞喜縣衙已經被騰的乾乾淨淨,縣令及一應官吏,都在縣令的家裡辦公,他的縣衙被楊銘徵用了。

縣衙大堂,楊銘皺眉道:

“時間還是太久了,以木炭燒製鐵水,用了整整一天,皆源於火力不足,應改用煤。”

雲定興皺眉道:“煤中多雜質,恐污染鐵水材質。”

楊銘道:“用白煤(無煙煤),而且不是在高爐用,是在燒製雜礦取其精鐵礦石的低爐用,低爐出來的精鐵越純,那麼高爐燒製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雲定興聽完,皺眉若有所思一陣後,一臉嚴肅的點頭道:“可以試一試,臣今天算是開了眼了,今後煉窯如何興建,唯太子之命是從。”

“怎麼?今後才聽我的?”楊銘問道。

雲定興一愣,趕忙道:“不不不,從前,當下,今後,皆以太子馬首是瞻。”

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第534章 臨洮縣公十八章 關中盟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二十六章 河東裴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八章 蘭陵蕭氏九八章 藝人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479章 任人唯親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479章 任人唯親第634章 東西聯盟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三一章 吾教當興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748章 以身入局第634章 東西聯盟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四三二章 七貴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五一章 天大的事八四章 又保一個第727章 吃虧是福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三二四章 談判九一章 終於見面第513章 臨陣抗命第617章 楊老八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691章 謝恩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八七章 楊廣留京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503章 初步試探七二章 佛道領袖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66章 體面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477章 總領西路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五十章 破鏡重圓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707章 尊師重道第639章 舉個例子二十六章 河東裴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581章 出使突厥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二五七章 一代權臣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485章 造橋大匠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
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第534章 臨洮縣公十八章 關中盟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二十六章 河東裴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七五章 一時情不自禁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八章 蘭陵蕭氏九八章 藝人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第479章 任人唯親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479章 任人唯親第634章 東西聯盟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三一章 吾教當興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748章 以身入局第634章 東西聯盟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四三二章 七貴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五一章 天大的事八四章 又保一個第727章 吃虧是福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三二四章 談判九一章 終於見面第513章 臨陣抗命第617章 楊老八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691章 謝恩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八七章 楊廣留京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503章 初步試探七二章 佛道領袖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66章 體面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477章 總領西路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五十章 破鏡重圓二七八章 當然滿意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731章 可稱公子第707章 尊師重道第639章 舉個例子二十六章 河東裴第477章 總領西路第581章 出使突厥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二五七章 一代權臣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485章 造橋大匠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