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

道門三大聖地,樓觀臺,白雲觀,玄都觀,都集中在關中地區。

爲什麼?難道真是因爲這裡是洞天福地嗎?

非也,是因爲人家關隴集團會來事。

楊堅雖然尊崇佛教,但是對道家仍是禮敬有加,因爲道教在華夏有着數量極其恐怖的信徒,實在是得罪不起。

開皇初年,楊堅便從國庫撥款,重修樓觀臺和白雲觀,更是在大興新建了一座玄都觀。

當然了,佛教那邊也沒閒着,楊堅也同樣花大錢修了大興善寺,

看似雨露均沾,實則厚此薄彼。

因爲楊堅封了大興善寺爲國寺,封了自己的師父智仙爲佛母,自己則是佛子。

所以道教在大興,多少有點勢微。

山腳下,楊約率先下馬,帶人步行登山。

半山腰上,遇到了原本守在這裡的駐軍,領頭的折衝都尉見到楊約這位大紅人之後,趕忙上前道:

“我們剛剛接到撤走的消息,沒想到楊少卿已經趕來了。”

“走吧,別在這裡找不痛快,”楊約隨意一擺手,算是將這六七百號甲士打發了。

而那位折衝都尉一點沒有感到不快,而是陪着笑臉目送楊約一行人上山。

這很正常。

在大隋若論軍功,第一高熲,第二楊素。

而楊約做爲楊素的頭號軍師,在軍中的威望也是極高的,各地折衝府的一把手,很多都是出自楊素帳下。

臨到山門前,楊約突然停下,神情莊重的整理了一下衣衫,朝着山門方向做了一個標準的道揖,這才令人扣響門上的銅環。

大門大開,一個年輕的小道士在詢問一番後,便放衆人進去。

正中央的大殿,是樓觀臺祖師爺尹喜的神像,尹喜是春秋時期與老子齊名的道家大佬,莊子稱其爲“”古之博大真人”。

樓觀臺就是樓觀道,是道門的一個分支派系,與大興城的玄都觀一樣,都是尊老子爲道祖。

觀主蘇道標,在民間有很多稱呼,有稱蘇真人的,有稱活神仙的,有稱不老仙的。

沒錯,人家是個修仙的,已經一百二十餘歲了。

不過他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早已駕鶴仙遊多年,如今主持觀中事務的,是蘇道標的大弟子,岐暉。

事實上,楊銘並沒有聽說過蘇道標,但是他聽說過岐暉。

所以當他見到真人的時候,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非常普通的一個人,顴骨有點高,面黃肌瘦像是常年吃不飽一樣,表情如古井不波,身上的道袍倒是一塵不染,夜風吹拂,頗有點仙風道骨的樣子。

“弟子楊約,見過真君。”

楊約這位老哥是個活泛人,見到岐暉後,老遠便執弟子之禮,給足了對方面子。

連帶着楊銘也趕忙做了個道家揖手禮,沒辦法,人家是修仙的,自己是個凡人。

岐暉微笑還禮,道:“具體事由,貧道已從圍山的甲士口中知曉,楊先生此番前來,難道也是懷疑我樓觀臺參與其中?”

楊約說謊不帶眨眼道:“真君哪的話,弟子從未有此懷疑,此番來也此是爲了向真君致歉,那幫粗鄙的甲士不知禮數,打擾真君及衆道友清修了。”

岐暉當然知道對方是場面話,你特麼帶着兩百號人來我這,就爲了道歉?

我要是信了你的鬼話,我就不要修仙了。

岐暉皮笑肉不笑道:“楊先生既然星夜趕來,貧道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事關豫章王殿下,我樓觀臺一定配合查案。”

“那真是叨擾真君了,”說罷,楊約朝身後使了個眼色,手下高手也是客客氣氣的跟那些道士們交談起來,從中尋找線索。

楊約則是獨自拖住岐暉,嘴裡聊着一些閒扯淡的話題。

事實上,他們這種行爲,已經算是非常不尊重人了。

畢竟道士乃方外修行之人,道場又是神仙的法場,你們這麼亂來,是和神仙過不去,道士們其實是不能忍的。

但是,樓觀臺和弘農楊,屬於是誰也不敢得罪誰。

正常情況,楊約肯定不敢這麼幹,但是眼下不是非正常情況嗎?

自己和薛浚來這裡查案,本來就是扛着鍋來的,這唱紅臉的事情他不幹誰幹。

大不了以後讓大哥楊素花點錢再給人家翻修下殿宇,那關係不就緩和了嗎?

楊銘無所事事的前院裡晃悠,陳淑儀則像是狗皮膏藥一樣粘着他,沒辦法啊,楊約都到這時候了,還是會時不時的偷瞄她幾眼。

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岐暉竟然也在偷瞄她?

你修行修到狗屁股上了,竟然也好色?

察覺到陳淑儀不滿的臉色,岐暉不好意思的乾咳一聲,朝着楊銘道:

“是貧道失禮了,貧道只是見這位女居士骨骼清奇,隱有仙骨,這才冒犯,望多多海涵。”

瞧見沒?人家這理由多敞亮,楊銘笑道:“無妨,長的好看就是讓人看的。”

岐暉聽出楊銘誤會了自己,趕忙就要解釋,卻被楊約哈哈一笑打斷:

“真君法眼,楊某也覺得此女骨骼特別清奇。”

完了越解釋越說不清了岐暉無奈搖頭。

楊銘之所以知道岐暉這個人,是因爲前世從歷史上讀到過。

歷史上的岐暉,會在關中地區呼應李淵的叛軍,並主動提供糧草,還搞了個“齋醮”來替李淵安定軍心。

別小看齋醮。

古人都是迷信的,齋醮就是施法,岐暉通過施法,讓將士們以爲自己還有來世,所以這輩子死了不算什麼,下輩子還有一次重來的機會。

這樣一來,將士效死,李淵的叛軍肯定勢不可擋。

而且岐暉還對外給李淵造勢,說李淵是道祖老子的後代,是冥冥之中上天派來解救大隋百姓的。

這下好了,李淵成了正統,老楊家成了逆天而行的反派了。

而岐暉也因爲扶龍之功,促使道教成爲大唐的國教。

這樣的人物,楊銘可不想惹,甚至還需要搞好關係,說不定以後還能給自己造造勢,說他是哪位神仙下凡。

“弟子剛纔只是戲言,真君切莫當真,”楊銘微笑揖手。

岐暉連忙還禮,隨後在楊銘身上打量一遍後,表情大訝道:

“小殿下的骨骼也非常清奇啊。”

瞧瞧,沒文化真可怕,夸人都不帶換形容詞的

“呵呵呵呵”楊銘一臉假笑。

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627章 潮汕地區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九六章 頂包第652章 救火將軍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645章 蘭陵蕭銑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四二章 形勢大好六九章 舉薦第五章 坐地分贓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617章 楊老八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497章 搭設浮橋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499章 羈縻政策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581章 出使突厥三十章 深不可測六九章 舉薦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二九零章 鞭罰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740章 留活口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七八章 五牙大艦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517章 嚴防死守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三四二章 倒黴崔十八章 關中盟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四一章 宇文娥英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603章 依律而行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605章 宗室領袖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九四章 換防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519章 終極目標二十六章 河東裴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一五四章 大忌第711章 楊廣離京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560章 大封宗室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四四章 說和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572章 憂憤而死
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701章 自命不凡第627章 潮汕地區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二五五章 東宮,太子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九六章 頂包第652章 救火將軍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645章 蘭陵蕭銑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四二章 形勢大好六九章 舉薦第五章 坐地分贓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二七零章 一夜掛倆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617章 楊老八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497章 搭設浮橋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499章 羈縻政策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581章 出使突厥三十章 深不可測六九章 舉薦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二九零章 鞭罰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740章 留活口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七八章 五牙大艦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517章 嚴防死守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三四二章 倒黴崔十八章 關中盟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四一章 宇文娥英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603章 依律而行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605章 宗室領袖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九四章 換防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519章 終極目標二十六章 河東裴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一五四章 大忌第711章 楊廣離京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560章 大封宗室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四四章 說和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572章 憂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