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大封宗室

臨近晌午的時候,楊銘帶着三個小子進宮了。

這三個孩子,因爲是楊昭的兒子,所以非常受楊廣夫婦寵愛,楊廣特別在意自己的嫡庶之別,但對於楊昭卻不在意,要不然也不會給兩個庶出封王。

要知道當時封王,朝堂的反對聲音還是不小的,但楊廣是誰?最擅長一挑N。

蕭皇后在永安宮驟然見到三個孫子,也是目瞪口呆,詫異的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後,便召三個孫子上前,噓寒問暖。

雖然她一直在跟孫子說着話,但注意力從來都沒有從楊銘身上離開過。

老三想幹什麼?

她最擔心的,就是楊銘會加害老大的三個兒子,所以纔會刻意疏遠,目的也是爲了保全。

身居皇宮這麼多年,蕭皇后早就對骨肉親情看透了,在絕對的權力誘惑下,親情真的不算什麼,丈夫是怎麼對待他的那些侄子,她看的清清楚楚。

“你今天怎麼會突然想着,帶侑兒他們入宮?”蕭皇后微笑着看向自己最有權力的兒子,小心試探道。

楊銘笑道:“宗室雕零,正是用人之際,三個侄兒雖小,但已經到了栽培之日,兒臣覺得,應從國子監尋一良師,專責教導侑兒他們三個,早早曉事明理,方便日後託付大事。”

蕭皇后略一沉吟皺眉道:“昭兒府上是有名師指導的。”

楊銘笑道:“三個孩子一直牽掛着阿孃與父皇,兒子以爲他們還是入宮學習比較好,這樣的話,阿孃便可以時常見到,以慰舐犢深情。”

蕭皇后長鬆了一口氣:“你能這麼想,阿孃很高興,他們都是你大哥的親兒子,今後確實應委以重任,畢竟真正的靠得住的,還是血緣至親。”

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她自己都不相信,但是她希望楊銘相信。

面對母親直視的目光,楊銘一點也不迴避道:“既然阿孃同意了,就讓他們留在宮裡吧,也便與楊瑞他們兄弟相合。”

蕭皇后微笑點頭:“好,阿孃準了你這番心意。”

接下來,楊銘在永安宮用過午飯之後,便離開了。

而楊廣也下了朝會,當他看到三個孫子的時候,也是微感詫異,等到蕭皇后說明緣由,楊廣點了點頭。

詢問了一些楊侑他們的近況之後,楊廣讓國子監的人把三個孫子帶走了。

“他要是真心實意的,確實難得,就怕他另有所謀啊,”楊廣嘆息道。

他自己殺兄殺侄,是爲了鞏固權力,但是他肯定不希望楊銘也這麼幹,因爲楊銘一旦有這個心思,殺的都是他的子孫,而他也防不住。

他殺楊勇,還是在楊堅夫婦死後纔敢這麼做,楊銘真要對付楊侑他們,也會等到他和妻子蕭皇后死了,纔會動手,這怎麼防?

正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楊廣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學他,我已經把太子之位給你了,你就不能再對你的兄弟子侄下手了。

“銘兒應是真心的,昭兒在世的時候,他們兄弟的感情最深,銘兒不會下這個手,”蕭皇后道。

楊廣沉吟道:“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我楊室凋敝,已經經不起任何動亂,朕需要做一些事情,給老三一些警示。”

“你警示他做什麼?他又沒有做錯任何事?”蕭皇后不解道。

楊廣笑了笑:“朕得讓他知道,朕,也是愛惜宗室的,做個表率給他看,也給全天下的人看,這樣一來他將來真有這個心,也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勸阻她。”

蕭皇后恍然大悟:“這樣的警示,確實很有必要。”

楊廣笑道:“朕爲了消弭兒子的念頭,真是便宜了那些蠢貨了。”

自打楊廣即位之後,一直在疏遠宗室,原因很簡單,宗室一直以來都是儲君的堅定擁護者。

而大隋剛剛立國,楊勇便做了太子,所以宗室都是站在楊勇這邊的,沒少給楊廣使絆子,就算楊雄也不例外。

所以楊廣登基之後,看這幫人非常不爽,貶的貶,廢的廢,疏遠的疏遠,也就是楊雄和楊智積威望太高,他動不了。

楊堅有五個兄弟,他是老大,老二楊整死的早,有兒子蔡王楊智積襲爵,現在是太子太保還兼着左候衛大將軍,但是已經不參加朝會了,非特殊情況是不會進宮的,他的年紀其實不大,跟楊廣差不多,而且還有仁壽宮救駕之功,按理說應該意氣風發,參與國事指點江山纔對。

但是沒有,他認定了楊廣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不想伺候了,怕一不小心,惹怒人家,落個悲慘下場。

楊堅的三弟楊瓚,在北周時期,是擁有大好前途的,人家的媳婦是宇文泰的閨女順陽公主,官至納言,是周武帝宇文邕的絕對心腹。

當楊瓚察覺大哥楊堅有篡周的念頭時,認爲楊堅是在幹一件滅族的事情,所以密謀刺殺楊堅。

在他看來,楊堅沒有成事的可能,一旦事敗,他們兄弟幾個包括妻妾子女,都得玩完,所以人家這叫大義滅親。

結果楊堅搞成了,非但不計較老三的刺殺之舉,還封了滕王,不過楊瓚和他媳婦宇文氏,還是在背地裡搞小動作,玩那套巫蠱之術,詛咒楊堅夫婦,結果在一次與楊堅遊玩的過程中,突然暴斃。

很多人都懷疑是楊堅殺的,其實不可能,楊堅想殺,當年老三刺殺他的時候,早就動手了,何必等到現在,所以楊銘一直覺得,多半是心梗。

楊瓚一死,他的嫡長子楊綸襲爵滕王,結果這個人太迷信,整天和術士方士混在一起,被人給告了,楊素又看出楊廣不滿宗室,於是落井下石,最後被剝奪爵位,兄弟幾個都被流放武威郡。

楊堅的四弟,叫楊嵩,死的太早沒有子嗣,於是楊堅將老三楊瓚的庶長子楊靜過繼爲嗣,襲封道王,結果楊靜也死的很早,沒有留下子嗣。

楊雄和楊弘,曾經建議楊廣,再從宗室當中過繼一人,爲楊嵩立嗣,但是被楊廣含含糊糊的給糊弄過去了,也就是說,老四楊嵩現在,是絕後了。

至於老五,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衛王楊爽了,這是楊堅的四個弟弟裡面,跟楊堅關係最親,也是最能打的一位親王,但是楊爽死後,他的兒子楊集,是跟楊綸一同被流放走了。

楊銘那時候是完全不知情的,這是他老爹第一次巡遊洛陽的時候乾的好事,他知道的時候,楊集已經被流放了。

歷史記載,楊集後來遇天下大亂,不知所終,衛王楊爽這一支,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但是現在,要出現變化了,因爲楊廣擔心自己的兒子,也幹出骨肉相殘的事情,所以他就算不情願,也打算把這些人召回來,重新任用。

他是要做給兒子看,也是要讓滿朝官員明白他的態度,朕是牽掛宗室子弟的,朕也不會薄待他們,以後的後繼之君也應如此。

這樣一來,楊銘以後如果敢對自己人下手,就會有大臣們搬出楊廣說過的話,來壓制楊銘。

楊銘做爲兒子,他不能不聽,不聽就是不孝。

第二天的朝會,楊廣就宣佈了這一決定,本來昏昏欲睡的楊雄,一下子就打起精神了。

好傢伙,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其餘衆臣也是很懵逼,皇帝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這麼大的事提前毫無預兆,就這麼頒佈旨意了?

蔡王楊智積的兒子楊道玄,出任雁門太守,這個位置本來是左御衛大將軍丘和兼的,現在他不用兼了。

滕王楊綸,竟陵郡公楊坦,濟陰郡公楊猛,上谷郡公楊溫、明陽郡公楊詵(shen)兄弟五個,恢復其爵位,召回京師任用。

其中楊綸的六歲庶子楊成,過繼給楊靜爲子嗣,襲封道王。

至於楊爽的兒子楊集,恢復衛王爵位,出任兵部職方侍郎。

蜀王楊秀的兒子楊孝,襲封蜀王,楊諒的嫡長子楊顥襲封漢王。

楊廣自己的庶子楊慶、楊和、楊祿、楊鄯分別冊封爲溫王、應王,榮王,邘王。

今天的朝會,可以說是大封宗親了,大家都很奇怪,不是說皇帝做的不對,人家封自己人肯定無可厚非,但肯定不是無的放矢,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纔會讓皇帝這麼果斷的重新賦予宗室大權。

楊雄是驚喜大於意外,他身在朝堂,當然明白缺少自己人是如何被動,河間王楊弘死了,楊智積半歸隱狀態,兒子楊恭仁又去了西南行臺,他如今在朝堂上是人單力孤,已經不是蘇威牛弘裴矩等人的對手了,但如果宗室冒起,這些人又何足懼哉?

指望楊浩是指望不上的,那小子只會摟錢。

楊廣望着衆人臉上的詫異神色,微笑道:“宗室與國升降,休慼是同,朕情所未忍,今復以起用,盼其恩從禮親,不負朕望。”

“陛下聖明!”楊雄揖手恭立,神情激動。

其他人雖不明所以,也只能站出來附和了,不過很多人心裡已經明白,他們手中的權力隨着宗室子弟崛起,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而楊廣自己則是非常高興,我這麼做,都是爲了防兒子,今天冊封的這些人,都會成爲將來阻止老三對骨肉下手的中堅力量。

而這些人,對楊廣是完全沒有威脅的,只會感恩戴德。

知子莫若父,楊廣心裡很清楚,老三的那副仁義樣子,都是裝的,自己的爹媽楊堅和獨孤後,就教導不出仁義的子孫。(本章完)

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552章 弒君者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八六章 左右之爭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711章 楊廣離京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第482章 老少談心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第556章 改換門庭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634章 東西聯盟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32章 一觸即潰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96章 關稅第639章 舉個例子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596章 關稅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第549章 家宴一五六章 薨五七章 胡姬酒肆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七章 化險爲夷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709章 大昏招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703章 如嫡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二一三章 來護兒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七六章 至善至孝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529章 進退無路九一章 終於見面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六十章 兩難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第518章 西方之劫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一五四章 大忌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三十章 深不可測六九章 舉薦
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七一章 朱雀大街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第552章 弒君者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八六章 左右之爭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529章 進退無路第711章 楊廣離京三八章 晉陽出事了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五二章 左武衛大將軍第482章 老少談心一四零章 量刑過重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第556章 改換門庭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第634章 東西聯盟第572章 憂憤而死第532章 一觸即潰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512章 武勳十二轉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96章 關稅第639章 舉個例子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第596章 關稅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第549章 家宴一五六章 薨五七章 胡姬酒肆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七章 化險爲夷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709章 大昏招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703章 如嫡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二一三章 來護兒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七六章 至善至孝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三四二章 倒黴崔第530章 謹慎持重第529章 進退無路九一章 終於見面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六十章 兩難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第518章 西方之劫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一五四章 大忌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三十章 深不可測六九章 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