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

張須陀鎮守齊郡,負責盯着武陽、清河、平原、渤海四郡。

這個人是非常務實的,擔任使持節之後,他知道這個差事不好乾,所以早早的聯絡當地世家富商籌錢,招募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軍械馬匹,也由當地世家供應。

這樣一來,他眼下能夠調動的兵員,加上軍府衛士足有四千之多。

每天他都會親自練兵,雖然齊郡一帶叫苦連天,都稱他爲酷吏,但不得不說,正因爲他的存在,河北東南四郡目前還算平穩。

四千人每日操練,耗費極巨,畢竟幹活和不幹活,飯量是不一樣的。

而張須陀爲了保障衛士糧草供應,最開始的時候,直接亂扣罪名,在齊郡一帶連抄了三個富商的家,一口氣吞了八萬石糧食。

大而緩,可掠之於民,小而急,可掠之於商。

這下子,把剩下那些世家給嚇壞了,然後張須陀再去跟他們交涉的時候,就容易很多,大家也都變的主動了一些。

畢竟是使持節,當地人不可能不怕他。

持節,持的是旌節,旌是旗子,以專賞,節是銅製的棍子,以專殺,使持節也是後來的節度使原型。

不過狀告張須陀的信封,也是茫茫之多,但楊銘和楊暕對此都視而不見。

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張須陀做的沒錯。

古話道:上陣父子兵,爲什麼有這句話,因爲華夏古代很多名將,都是帶着兒子上陣的。

楊素帶過,史萬歲帶過,賀若弼也帶過,李淵更是如此。

因爲有兒子在身邊,會增加一份安全感,畢竟當爹的年紀都大了。

張須陀只有一個兒子,張元備,如今也是一名勐將。

郡守衙門,張元備將一封緊急軍情送至張須陀面前。

渤海郡繞安縣尉殺縣令,迎高應年叛軍入城,首府陽信縣縣丞高杵,私押郡守高盛道,與高應年遙相呼應。

張須陀勐地一拍桌子,大怒道:“這等反臣賊子,既食君祿,安能做此謀逆之事?”

“父親怎麼看?眼下渤海郡兵不血刃,被叛軍拿下,我們如果不能北上鎮壓,恐齊王問罪,”張元備皺眉道:“可是我們去了,清河幾郡若再生亂,如何是好?”

張須陀面色陰沉可恐,沉聲道:“叛軍攻渤海,必有所圖,最近有漁民上報,海面常見高句麗船隻遊拽,恐其與叛軍有所勾連,涉外事大,必須出兵。”

張元備問道:“那麼海上呢?我們管不管?”

“知會東來太守,讓他派水師驅趕海上船隻,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打起來,”張須陀吩咐道。

東來郡,就是山東煙臺、威海一帶,這裡是大隋最大的沿海水師基地,有戰船一百餘艘。

大隋的水師,有個毛病,就是平時沒多少船,只有打算髮動戰爭的時候,纔會臨時造一些,等戰爭打完,也不會花大錢去保養,以至於大隋水師,形同虛設。

東來郡的這點船,也是開皇十八年,楊諒打高句麗的時候建造的,當時的水軍總管是周羅喉。

而東來太守,是左驍衛將軍史詳的弟弟史雲,這個人和張須陀的關係不錯。

接下來,張須陀開始整軍,幾個軍府的兵全部被徵調起來,而且還提前將一批糧草悄悄送往高苑縣(鄒平市)的孫家鎮藏起來。

高應年這支叛軍,不好打,所以張須陀認爲,多半不會速剿,那麼糧草就必須備足。

眼下整個齊郡,貴族百姓都在節衣縮食,惟有軍府這四千人,吃的飽飽的。

五天後,張須陀親自率軍北上

左右翊衛,是十六衛最大的兩座軍府,兵員素質最高,裝備最好,滿編爲三萬六千人。

宇文述着急啊,他知道河北這副爛攤子必須儘快收拾,誰讓自己已經跟楊暕綁在一條繩子上呢?

於是他奏請楊廣,希望和來護兒調換個位置,他去涿郡,來護兒去晉陽。

楊廣準了。

於是宇文述帶着整編的三萬六千精銳,快速行軍,往涿郡去了。

涿郡太守元弘嗣收到消息後,直接從邊境抽調了一萬大軍南下,直奔河間郡的賀若彌部。

他走後,涿郡會出現一個短暫的真空期,大約十天左右,宇文述才能率領大軍趕到。

並不是他不夠謹慎,其實是算好了時間,畢竟高句麗想要犯邊,首先得打遼東郡,過河西走廊才行,沒有半個月,高句麗進不來,就算來了,那時候宇文述的大軍也到了。

眼下的河間郡,賀若彌還沒有走,他雖然有招募了一些從運河上跑下來的民夫,聚衆千人,但已經無力再去長蘆縣騷擾,留下來,也是爲了監視涿郡的動靜。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已經跑不了了,眼下就等着追兵殺到,然後他再從反方向逃跑,現在是不能亂跑的,以免和上次一樣,稀里湖塗和魏奉年直接撞上。

魚俱羅、喬鍾葵、史懷義三部於信都縣合兵,廣派斥候,打探叛軍消息。

“賀若彌還在河間縣,高應年及斛律善業去了渤海,看樣子秦王猜測無誤,這羣叛賊應該與高句麗有所勾結,”史懷義指着地圖道:“那個高應年自稱舊齊宗室遺孤,高陽康穆王高湜的曾孫,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眼下是個姓高的就敢亂認祖宗。”

“真的又怎麼樣?真的更該殺,”喬鍾葵看向魚俱羅,道:“高唐公(爵位)認爲,叛軍去了渤海,張須陀會不會出兵?”

魚俱羅沉吟片刻後,點頭道:“多半會,眼下河北叛亂,也就剩下高應年了,剿滅此賊之後,再熬一個半月,運河也就成了,你我三人,也就可以交差了。”

史懷義道:“那我們是不是該早日東進,與張須陀南北夾擊?”

魚俱羅點頭道:“如今決戰之勢已成,平叛也就是月內的事情了,懷義與我領五千人東進往渤海,鍾葵帶兵北上,把那個賀若彌剿了。”

“末將領命!”喬鍾葵道。

兩人都是太守,但魚俱羅有個高唐縣公的爵位,而且是使持節,所以比喬鍾葵至少高了兩級,但和史懷義平級。

因爲史懷義現在是太平縣公。

大局基本落定,河北北方的高應年叛亂,鎮壓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南面的汲郡,鬧事的純粹就是一些平民百姓,宇文化及的四千人,跟土匪過境差不多,走到哪搶到哪,錯了,是比土匪還土匪。

老百姓家裡的糧食牲畜,基本被洗劫一空,美名其曰:借。

而且確實是給鄉里打了借條的,就看鄉里將來敢不敢讓朝廷還了。

這個做法也是爲了堵上面的嘴,不是堵下面人的嘴,下面的人不是人。

宇文化及也沒辦法,楊暕沒給他糧食,而他又不能讓麾下的將士餓肚子,將士餓肚子,他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有危險。

剛離開汲郡,屁股後頭就着火了,思前想後,宇文化及還是決定返回汲郡,鎮壓民亂。

因爲北邊的亂跟他沒關係,不是他挑起來的,但是汲郡的亂,他是罪魁禍首。

麾下的車騎將軍楊晃,剛把三個村子給屠了,返回宇文化及身邊後,苦着臉道:

“這麼殺下去,一旦事泄,卑職恐怕是要掉腦袋的。”

宇文化及坐鎮湯陰縣臨霞鎮,聞言笑道:“記住,那些百姓皆爲盜匪所殺,跟你沒有關係,你殺的都是盜匪。”

楊晃一愣,趕忙點頭:“將軍說的對,是盜匪肆虐鄉間,屠戮百姓。”

宇文化及心裡清楚,別看自己有老爹罩着,齊王護着,但是將來秦王那邊如果揪着不放,非要治他,汲郡的事情恐會留下口實,所以他藉着鎮壓民亂,也把那些打過借條的鄉里,都給屠了。

這樣一來,就不會被人抓住把柄。

殺這麼多人,而且大多還是平民,他是一點都不在乎,什麼人之初性本善,那是胡說八道,良知這玩意,你生下來有,那就是有,生下來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這時候,有斥候送來急遞,是塞外加急的家書。

宇文化及看完之後,吩咐屋內衆將:“湯陰縣差不多了,我們繼續南下,早點解決掉汲郡的事情,返回東郡。”

有將領問道:“不去信都了?”

宇文化及點頭笑道:“許國公已率左翊衛開赴涿郡,河北很快就會消停,沒咱們什麼事了。”

衆將大喜,頓覺輕鬆。

只要不打仗,就是好事,誰願意去冒這個風險啊?

“咱們的軍糧,只夠三日了,要麼現在就走,要麼還得再借點,”有將領道。

宇文化及無所謂的擺了擺手:“借了這麼多遭,也不差這幾次,但是記住,尾巴要處理乾淨,運河就快要完工了,真正的苦日子纔剛剛開始。”

楊晃好奇道:“運河完工不是好事情嗎?到時候大家身上都沒了擔子,也輕鬆了。”

宇文化及扭了扭脖子,道:“河北之亂,秦王必然揪住不妨,咱們已經摻和進來,將來也是被秦王針對的目標,你們都有個準備,記住了,汲郡的事情,泄露出去,就是個死,誰也保不了你們。”

衆將聞言,面面相覷,只覺遍體生寒,事關身家性命,打死他們也不敢往外亂說。

宇文化及打量着衆人神色,心裡放心不少。

這些人裡有他的心腹,但也有地方軍府的將領,必須讓他們知曉利害,免得將來引火燒身。

他知道,河北這筆帳,秦王是一定會和齊王好好算一算的。

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三二章 以後再說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734章 禮部侍郎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501章 指桑罵槐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578章 舊時父女第747章 楊老四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623章 朱雀門下第549章 家宴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723章 三十歲整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七章 夫妻恩愛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645章 蘭陵蕭銑第746章 齊王楊暕七六章 至善至孝十八章 關中盟第九章 河東郡王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684章 五五開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724章 傳染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五七章 胡姬酒肆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四一九章 秘書省藏書二一六章 楊廣的手段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第543章 諡號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七二章 佛道領袖四二章 形勢大好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690章 善七五章 舐犢情深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588章 豪放派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九四章 換防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689章 巨馬河九四章 換防二三九章 江南陳十三章 老實人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八十章 有罪無功八二章 實話實說三九八章 帶下醫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740章 留活口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八五章 手起刀落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83章 南面可汗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655章 敗局第485章 造橋大匠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二五零章 武士彠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第751章 十五道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508章 冒失僭越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第595章 嘔二五零章 武士彠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
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三二章 以後再說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734章 禮部侍郎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501章 指桑罵槐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578章 舊時父女第747章 楊老四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623章 朱雀門下第549章 家宴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723章 三十歲整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七章 夫妻恩愛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第645章 蘭陵蕭銑第746章 齊王楊暕七六章 至善至孝十八章 關中盟第九章 河東郡王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684章 五五開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724章 傳染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五七章 胡姬酒肆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四一九章 秘書省藏書二一六章 楊廣的手段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第543章 諡號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七二章 佛道領袖四二章 形勢大好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690章 善七五章 舐犢情深六六章 是非之地第588章 豪放派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九四章 換防第687章 火燒糧草第689章 巨馬河九四章 換防二三九章 江南陳十三章 老實人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八十章 有罪無功八二章 實話實說三九八章 帶下醫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740章 留活口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八五章 手起刀落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83章 南面可汗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655章 敗局第485章 造橋大匠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二五零章 武士彠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第751章 十五道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508章 冒失僭越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第595章 嘔二五零章 武士彠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