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

歷史上,一徵高句麗失敗,元素頗多,別看徵調了一百一十三萬大軍,對外號稱兩百萬。

實際上真正的動手的,就是宇文述的九路總管共計三十五萬精銳,以及來護兒的八萬江淮水軍。

也就是說,總計四十多萬大軍。

那麼剩下的爲什麼用不了呢?

第一,攻打高句麗,必走遼西走廊,一百多萬人從這裡過去,耗時多久呢?得一個半月,所以先期進入高句麗的精銳已經打起來了,後面的人還堵在遼西走廊過不去呢。

歷史記載:日遣一軍,相距四十里,連營漸進。

整個大軍,首尾相隔一千里,別說策應了,不拖後腿就已經是上天保佑了。

第二,就是後勤保障,先建洛陽、再挖運河,又修馳道,一年一個國家級重大工程,國庫根本扛不住,所以歷史上,後續部隊的糧草,全給了前方,也就是宇文述的九路大軍。

楊廣令前鋒將士人皆負重三石軍糧,並言:遺棄米粟者斬。

開皇年間,一石爲106斤,但是楊廣繼位之後,復依秦制,改度量衡,所以一石成了35斤,那麼士兵負重三石,就是特麼的105斤。

扛着一百多斤的糧食,怎麼打仗?

管飽是真管飽了,但是也給士兵造成極大的負擔,以至於遺棄軍糧者數不勝數,打到最後,前線缺糧了,在這種情況下,宇文述接受了高句麗的詐降,以至於三十五萬大軍,逃回遼東的只有2700人。

第三,就是楊廣同志的微操指揮,前線凡有重大之決策,都得先彙報給他,他決斷了,再告知前方將領該怎麼做,這一來一回,多好的戰機也沒有了。

這就是盲目的自信,身上揹着滅陳之功,太自以爲是了,殊不知隋滅陳出了大力的,是高熲、楊素、賀若弼和韓擒虎。

高熲做爲元帥長史,統領全局,楊素一舉殲滅舊陳水軍,賀若弼大破陳軍陸路主力,韓擒虎攻入建康。

你要是將這四個人放在高句麗,高句麗一樣會滅。

所以高句麗之敗,楊廣得背百分之八十的責任,剩下那二十,纔是宇文述、於仲文等人的責任,孤軍深入,戰線拉長,以至於後勤軍需不濟,在這種情況下,高句麗詐降的時機非常合適。

當然了,來護兒也跑不了,他敗的太早了,殲滅高句麗水師之後,他膨脹了,直接就要去打平壤,周法尚沒有勸住,以至於水軍大敗。

宇文述的九路大軍抵達平壤的時候,還寄希望於來護兒接應呢,殊不知對方已經全軍覆沒。

如果當時來護兒能穩住,靜等陸路大軍抵達,那麼高句麗滅定了。

楊銘認爲,老爹多半不會聽勸,撤掉慰撫使,所以他給其中三名慰撫使寫了信,希望這三個人務必不要掣肘統帥,更不要接受高句麗任何方式的詐降,話語很溫和,但也隱隱透露着警告之意。

他要讓這三個人明白,你們這次不聽老子的,等回來以後,看我怎麼收拾你們。

這三人分別是御史臺侍御史韋德蒨,駙馬宇文靜禮,司隸別駕楊綝。

九個慰撫使裡面,楊銘就認識這仨,剩下那六個,都是老爹這些年巡遊各地選拔上來的,說到底,九個人都是老爹的人。

韋德蒨是韋貞的親弟弟,韋貞的原名叫韋德正,但是他被親爹韋師過繼給了大伯韋峻,等於是給人家韋峻頂了門戶。

過繼這玩意只要過繼的好,是很有前途的,一個袁紹一個袁世凱,這都屬於是靠過繼發家的。

韋貞和韋德蒨這都是楊廣當年晉王時期的老人了,因爲他們倆的親爹韋師,是楊廣的晉王府司馬。

有韋纖惠這層關係,韋德蒨應該是聽勸的,也不會將楊銘給他寫信的事情告訴皇帝,因爲出賣別人可以,但伱不能出賣太子,那是跟自己過不去。

至於宇文靜禮,這是楊廣妹夫,跟楊銘也打過交道,人品不錯,靠得住。

楊綝就不要說了,楊雄的次子,燕小堂的模樣,有八成仿了她這位親二舅。

這三個人其中之一,如果做了李靖的軍中尉撫使,那麼李靖大可放手去幹。

“第一個關口,就在遼河,此河橫貫遼西走廊最東端,乃高句麗必守之地,”楊銘指着地圖,朝李靖道:

“渡河之前鋒軍,職責是擊退敵軍對我主力渡河期間的騷擾,責任重大,沒有搭建好浮橋,萬不可盲目渡河。”

歷史上,麥鐵杖就是死在這裡,宇文愷掉了大鏈子,他主持搭設的浮橋,短了一丈多,差不多有三米。

遼河那可不是小溪小水,是中國東北地區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

就差這三米,人就得掉下去,往岸上游,麥鐵杖就是吃了這個虧,一萬多的先鋒軍落水渡河,被對面射成了篩子。

遼河這一段,寬一千多米,箭矢是夠不着的,所以古今歷來渡河,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李靖覺得楊銘的提醒大可不必,浮橋造不好,我肯定是不會過的啊,這還用提醒嗎?

不提醒不行啊,誰讓麥鐵杖就是這麼掛了呢?就怕楊廣在後面逼你過河啊。

“煉場的精煉牛皮盾,肯定會配發給先鋒軍,攜此物渡河,可保我軍將士渡河無虞,”楊銘起身道:“你隨我來。”

接着,他將李靖帶至靶場,由衛士演練精煉鋼做成的箭簇破甲能力,以及裹了牛皮的精煉盾牌的防禦能力。

盾牌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中間厚,邊緣薄,非常輕巧,有二十斤的圓形輕盾和三十五斤的橢圓形厚盾。

其中厚盾就連精煉箭簇,都破不了。

李靖歎爲觀止。

“渡河軍應配備輕盾短弩,外加陌刀,將敵軍迫於百步之外後,槍兵便可衝擊敵陣了,”李靖手裡握着一杆丈二鋼槍,揮舞了幾下之後,用力朝着一面輕盾刺去。

叮的一聲,火星四濺,槍頭無損,但是盾牌上面出現了一個凹陷。

李靖雙目放光,大喜道:“有此神器相處,此戰必競全功。”

“還是不能大意啊,”楊銘負手笑道:“兵械雖爲利器,然人之所用也,關鍵還是靠將士們,高句麗乃狡詐之邦,靖兄若如願擔任先鋒,切不可上當,任何示好之意,皆有詭詐,記住,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

李靖皺眉道:“可是慰撫使,有監軍及招撫之職,我若不聽,恐陛下怪罪。”

“這點你不要擔心,”楊銘道:“我會想辦法給你安排得當的人,保證不掣你的肘。”

接着,楊銘又沉聲道:“實在不行,就找個辦法把他殺了,處理的乾淨一些,我這邊再給你兜着,就不會有問題。”

李靖疑惑道:“監軍多爲尊貴之人,必有隨從,恐人員不少,大約應在一二百人之間,要殺,這些人都得殺,否則事情泄露,我恐死在前線。”

李靖的意思是,我得有靠得住的自己人,才能幹這種見不得光的事情。

監軍一般都是在統帥身邊的,統帥去哪,他跟到哪,反正是哪最安全去哪裡。

但是李靖領軍的話,他的中軍可未必都是自己人。

楊銘思慮半晌後,道:“河東軍是你練出來的,我讓蕭世廉跟你一起去,給你調撥兩千人充入中軍,你用着也順手。”

李靖皺眉道:“這是殿下的私軍,我怎敢使用?”

“別人用不了,你可以,”楊銘拍了拍李靖後背,笑道:“前鋒爲大軍之最關鍵,我會想辦法給你安排好,你要做的,就是給我打好這場仗,能不能封爵拜將,就看此遭了。”

李靖重重點了點頭。

不想當將軍的世家子弟,不是好子弟,李靖難道不想封個爵嗎?

楊廣繼位至今,就沒有封過爵,征討高句麗是最好的機會,這次不把握住,將來有沒有機會可說不定了。

李靖是不能在河東久留的,畢竟他是奉旨趕赴東都,眼下繞道河東已經多耗了一些時日,需要儘早啓程。

楊銘又小心囑咐了很多事情之後,才讓李靖離開。

而他則給兵部尚書段文振寫信,要求將河東兩千精銳,劃入遠征大軍,調撥給李靖使用。

雖然李靖眼下能不能領軍,還說不定,但是李靖對自己有信心,楊銘對他也有信心。

養兵一日用兵一時,李靖的機會來了。

關於宇文愷掉鏈子的事情,楊銘這邊也得準備一下,你也是大隋第一工程師了,怎麼能出這麼大紕漏?

於是他給宇文愷寫信,渡遼河的時候,按照兩千米的長度,去製作渡河浮橋所需的木板繩索,別靠你那雙眼睛去計量,你都是老花眼了。

多浪費一些木料,總比將士們死在河裡強。

這樣一來,就能保住麥鐵杖,這個人既是皇帝的絕對心腹,也是一個敢拼敢打的猛將,雖然不是九路總管之一,但是他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麥鐵杖和蘇烈是拜把子兄弟,非常照顧蘇烈,有他在,蘇烈若是在前線得罪了什麼人,也有個替他說話的。

這次征討高句麗,不能敗,因爲一旦敗了,會有一副巨大的爛攤子,楊銘不想給楊廣擦屁股,我給你端尿盆還不行嗎,你好好拉。

(本章完)

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第768章 值這個價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603章 依律而行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80章 家規六條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一章 三胎第736章 徐景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九五章 返京第687章 火燒糧草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723章 三十歲整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534章 臨洮縣公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二六一章 寡婦第735章 創造需求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十六章 高門大閥六九章 舉薦第617章 楊老八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二九二章 擦鞋底九六章 頂包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九八章 藝人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四五三章 苦肉計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四八章 個子最高五三章 楊廣進京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691章 謝恩第553章 公主將嬪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四四章 說和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733章 狼頭大纛六三章 舊時主僕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九八章 藝人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第588章 豪放派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710章 蠻子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639章 舉個例子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718章 北進洛陽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56章 改換門庭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761章 勸酒三七一章 裴看穿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第703章 如嫡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三六章 偶遇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第738章 五鳳樓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
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第768章 值這個價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603章 依律而行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80章 家規六條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一章 三胎第736章 徐景第七章 化險爲夷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九五章 返京第687章 火燒糧草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723章 三十歲整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534章 臨洮縣公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二六一章 寡婦第735章 創造需求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十六章 高門大閥六九章 舉薦第617章 楊老八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二九二章 擦鞋底九六章 頂包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九八章 藝人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四五三章 苦肉計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四八章 個子最高五三章 楊廣進京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691章 謝恩第553章 公主將嬪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四四章 說和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733章 狼頭大纛六三章 舊時主僕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九八章 藝人三二八章 脣槍舌劍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第588章 豪放派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710章 蠻子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六三章 舊時主僕第639章 舉個例子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七一章 朱雀大街第718章 北進洛陽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56章 改換門庭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761章 勸酒三七一章 裴看穿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第703章 如嫡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三六章 偶遇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第738章 五鳳樓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