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紙上談兵

荊州,江夏郡,慕容三藏和達奚暠正在收縮防線,步步撤退。

一來,是真頂不住,再者,也是按照太子的意思,打算撤出江夏了。

江夏的首府,就是江夏縣,爲什麼這個地方丟了,朝廷肯定會救呢?

因爲它是武漢,整條長江的中斷樞紐所在,卡在長江中游,漢水匯入長江的入口位置,長江貿易的最大中轉站。

楊暕送句容,不算什麼,楊銘敢送江夏。

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並不以一地之得失論成敗,楊銘想要調走襄陽水軍,只能這麼幹,只要水軍一回來,江夏眨眼的功夫就能拿回來。

“不能沿着長江往上游撤,我們不能離開江夏太遠,要隨時準備支援趕回來的水師,”龐韜道:“往漢陽撤吧。”

慕容三藏皺眉道:“漢陽在漢水,如果我們撤進漢水,敵軍若沿江而上,直撲江陵,如何是好?”

“他要是去江陵,我們就從漢水出,奪回江夏,”獨孤凌雲道:“清河郡公正在往江陵趕,董景珍就算去了,也幹不了什麼。”

清河郡公,就是老四楊玄獎,朱粲的引薦人,被楊銘委以重任之後,領譙郡、汝陰、汝南、淮安四個郡的軍府,共計八千人,已經在往江陵進軍了。

這四個郡,在大隋都屬於河南。

等於是河南人來湖北平叛了。

龐韜和獨孤凌雲的意思,是他們這支兵馬,撤進漢水,把江夏讓出去,等到襄陽水軍回來,他們兩路夾擊,再把江夏奪回來。

他們的戰略目的,首先得水師回來,回來之後,以江夏爲荊州佈防重心,阻攔蕭銑西進。

江夏緊鄰長江,對岸的西北方向,就是漢水的入江口,一路沿着漢水往上走,分別經過沔陽郡、竟陵郡、襄陽郡。

襄陽水師就是從這裡出來的。

楊銘當年擔任荊州總管,就是從江陵乘船沿着長江東進,抵達江夏之後,從這裡進入漢水,前往襄陽檢閱水師。

這也是楊銘惟獨遊覽過的一段長江水域。

如今慕容三藏他們的兵馬,還有一萬餘人,江夏城內的世家富商,在董景珍進入江夏郡之後,就已經收拾細軟出城躲災去了,達奚暠在收到太子旨意之後,又在城內宣傳賊兵勢大,能跑的趕緊跑。

眼下還留在城裡的,那是實在走不了的,雖然不是空城,但也差不多了。

“杜太守會從襄陽支援我們,我們今晚就撤出城吧,”龐韜道。

慕容三藏手裡有江陵沈家支援他的六十多條船,都是商船改造的,除了具備遊擊兩岸的能力之外,船體自身並不具備作戰能力,最多可以站在上面放箭。

而叛軍董景珍那邊,有三艘大船,所以慕容三藏在長江,不具備跟敵軍火拼的能力。

別看只有三艘大船,人家上面有弩炮,打到你的船,直接就能擊沉。

元月末,江夏失守,董景珍進駐江夏城,開始廣派人手,從民間徵集船隻,什麼船都行。

緊接着,蕭銑麾下另外一名大將沈法興,率兵六千,進入武昌縣,開始招募民間工匠,營造碼頭,打造船隻。

楊廣北征,驍果軍的十名鷹揚郎將及其副將當中,張鎮周、公孫上哲、蔡元凱、沈叔義、沈法興,這都是跟着蕭銑走了,眼下全都是叛軍。

沈法興本來還是吳興太守呢,職位比蕭銑高多了,投靠之後,眼下是蕭銑帳下的右將軍,左將軍是張鎮周,等於蕭銑軍權最大的兩個屬下。

他們這股叛軍不一樣,領頭的好多都是貴族出身,那麼自然明白造反應該怎麼造,至今爲止,他們打出的旗號,仍是誅殺來護兒。

雖然他們走的方向與來護兒所在的位置背道而馳,但並不影響人家名義上,沒有造反。

蕭銑也沒有自稱什麼王、什麼總管的,還是頂着鷹揚郎將那個名頭,南方的幾路叛軍,稱之爲蕭鷹揚或鷹揚公,稱杜伏威大總管,汪華叫安民公,劉元進是上將軍,反正各有各的名號。

暫時沒有稱王的,稱王是不給自己留後路了。

沈法興進駐武昌,是非常聰明的,他知道襄陽水師不在荊州,但是他擔心江都方向會派水師來救援,所以乾脆在江夏城下游的武昌立足,在這裡建立一支水軍,拱衛江夏成果,準備打持久戰。 他並不知道,朝廷打算在六月份之前解決江南問題,他覺得,江南形勢遠比河北複雜,朝廷北征河北元氣大傷,短時間內,已經拿他們沒辦法了。

“楊銘被留在了洛陽,主持揚州的,是昏君那個風流兒子,”沈法興在武昌城內的將軍府內,與幕僚說道:“此賊可憎至極,本將恨不得生食其肉。”

他的那個族叔沈叔義,是沈婺華的弟弟,陳淑儀的親舅舅,如今在蕭銑身邊做軍師,是近臣,他則是帶着沈家一干子弟來了武昌。

楊暕當年在揚州的時候,拐過沈家的姑娘。

心腹蔣元超笑道:“楊暕小兒,惡名遠播,當年任揚州總管的時候,禍害了不少良家女子,我南人對其切齒痛恨,他這次來江都,與送死無異。”

楊暕在南方的名聲,非常之差,他爹當年將揚州大區治理的井井有條,他來禍禍了。

沈法興的兒子,也叫沈綸,跟襄陽水師的沈綸同名,不過人家這個沈家,是南方超級大族,不是江陵沈家能比的。

只聽他笑道:“我們只要在佔據江夏,於長江建造一支無敵水師,那麼等鷹揚公佔據荊州之後,我們便成割據之勢,屆時進可取江南,退一步,可取嶺南。”

這就是純純的紙上談兵了,你要是說我先打哪個縣,再佔哪個縣,還務實一點,動不動就是江南嶺南的,這兩地方有多大,你沒數嗎?

水師還沒開始打造呢,就想劃江而治了,這是一名理想主義者。

“想要打造水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幕僚孫士漢皺眉道:

“五牙大艦爲五層大樓船,高百餘尺,可容納衛士九百人,左右前後設置有六臺拍竿,弩炮四臺,江都原來的五牙艦早在很多年前,就被劃歸了襄陽水軍,後來聽說又造了三艘,如今已經是八艘了,我們想要稱霸長江,得有這種大型戰船才行。”

門客陳果仁點頭道:“我曾經在江都見過五牙艦,端的是江中堡壘,甲板厚重,巨弩不能擊穿,可我們造不出來啊,沒有精通工藝的工匠,只憑琢磨,是無從下手的。”

“造不出來,就想想如何將它打掉,”沈綸二號道:“如此大船,船速必緩,若以火船撞擊,其必滅亡。”

孫士漢和陳果仁對視一眼,同時心想,你可真會說嘴啊?

哪個船不怕火?你知道怕火,人家就不知道嗎?一艘五牙艦,周邊護衛船隻有多少,能讓你隨便靠近?

“行不通的,聽說現在的五牙艦,船體外裹精煉鐵皮,已經不懼火攻了,”陳果仁道:“船太高,我們放火夠不着甲板也是白費,長江水勢浩大,無法設置礁牆,唯有引入狹窄水域,從兩岸擊之。”

礁牆,就是人工設置的水中陷阱,有的是一根圓木,兩頭削尖,插進水中,尖端距離水面大概兩米左右,從水面看不到,用來擱淺大船,還有一種就是河裡面攔網,專門用來纏繞船槳,使其失去航行能力。

方法有很多,統稱爲礁牆,因爲其本質是參照礁石對船隻的威脅。

但是長江上面,行不通,水深,河道寬,水下都有暗流,你不好施工不說,就算搞成,也沒啥作用,因爲長江水錶面看上去很平靜,但是下面可不平靜。

“人家五牙艦本來就是深水船,怎麼可能被引入淺水?”孫士漢道:“不要太想當然了,想破五牙,只能是大船對大船。”

沒有東風快遞,打航母只能是航母。

沈法興嘆息一聲:“儘快招募工匠,打造戰船吧,造不了五樓船,能造出四樓、三樓,也是可以應付一時的,何況襄陽水軍在江都,眼下頭疼的應該是杜伏威。”

“襄陽水軍可是楊銘的,他會讓楊暕用?”孫士漢道:“他們兄弟倆,可是死對頭,這是天下皆知的。”

是的,除了楊廣在自己欺騙自己以外,其他人確實都知道。

沈法興道:“不讓用,也不會來咱們這,楊暕不可能讓襄陽水軍離開江南,鷹揚公之所以取荊州,就是因爲這裡沒有多少官兵,又是魚米之鄉,利於我們發展,等江南那邊打成一片,我們屆時可坐收漁利。”

有什麼樣的爹,就有什麼樣的兒子,沈綸二號是個紙上談兵的,他爹也好不到哪去。

荊州二十二個郡,是你說取就能取的?

楊銘在這幹了兩年荊州總管,一半轄區不好管,湖南蠻子是跟你鬧着玩的?人家不服朝廷,自然也不會服叛軍。

歷史上,隋末大亂鬥各路叛軍的割據地盤,看上去真大,但實際上,也就是控制了一些主要地區,不是所有人口他們都能管得了。

太平盛世都管不了的地方,別指望大亂之世能管了人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養育他們的山川河流,也賦予了他們獨特的民風個性,有的樸素,有的好鬥,還有彪悍的.(本章完)

第510章 便宜行事第508章 冒失僭越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637章 救荒法第669章 大冢宰第491章 軍府亂象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736章 徐景二一一章 妾妃第607章 捨己奉公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723章 三十歲整二三三章 麥秋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553章 公主將嬪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709章 大昏招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766章 體面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一五四章 大忌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五七章 胡姬酒肆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627章 潮汕地區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第479章 任人唯親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二一六章 楊廣的手段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559章 條件第589章 折辱武舉五八章 王府參軍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四三二章 七貴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三六章 晚宴第736章 徐景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756章 兩全其美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59章 將功贖罪八四章 又保一個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745章 諭齊王暕二一一章 妾妃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五六章 胡商第666章 天寒地凍第639章 舉個例子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673章 渡河之戰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六一章 背鍋俠第625章 登高之門
第510章 便宜行事第508章 冒失僭越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第637章 救荒法第669章 大冢宰第491章 軍府亂象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二十四章 五個皇后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736章 徐景二一一章 妾妃第607章 捨己奉公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第531章 手起刀落第723章 三十歲整二三三章 麥秋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553章 公主將嬪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709章 大昏招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766章 體面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第486章 軍輜開運第719章 他不去,但朕經常去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一五四章 大忌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五七章 胡姬酒肆第757章 兩個都中意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627章 潮汕地區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四一二章 獨孤懷恩第479章 任人唯親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二一六章 楊廣的手段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559章 條件第589章 折辱武舉五八章 王府參軍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四三二章 七貴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三六章 晚宴第736章 徐景一七二章 備孕生子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756章 兩全其美三三九章 撂挑子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59章 將功贖罪八四章 又保一個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745章 諭齊王暕二一一章 妾妃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五六章 胡商第666章 天寒地凍第639章 舉個例子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673章 渡河之戰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六一章 背鍋俠第625章 登高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