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

大隋今年的科考,與往年不同,因爲它舉辦了兩次。

第一次簡直就是走過場,從各地奔赴京師的舉人,被吏部篩選了一個乾乾淨淨,一個參加殿試的都沒有。

所以大家以爲,之所以要辦第二場,是皇帝覺得太丟人,好像我大隋沒有人才一樣。

於是纔有了十科取士,其中八科,其實並不怎麼被人重視,因爲大家都聽說了,今年新增了一個進士,只要能考上進士,直接就可以入仕爲官。

往年的科考,風聲小,雨點也小,但今年的第二場,不一樣了,來了很多大人物,十四歲至六十歲,都有。

因爲所設十科,涵蓋極廣,其中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這幾科看重的是名望。

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看重的學問。

膂力驕壯,就是看身體了,當然,長相也算。

實際上,這十科等於的放寬了成爲舉人的條件,以前只重學問,現在寬鬆了,你人品好,也行。

所以這第二場科考,極爲轟動,各地被舉薦上來的舉人,一窩蜂的進入大興。

科考,以前都是歸吏部管,但是今年的第二場,楊廣劃歸給了禮部,於是現在的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

或許是因爲楊廣覺得牛弘在這方面,比楊恭仁做的好。

要說大隋的科考,黑暗到了什麼地步,那就要提到一個人,許敬宗。

這個人在唐朝混的非常好,一直到了武則天時期,仍屬中樞大員,還有不少詩篇流傳於世。

但是眼下的許敬宗,才十四歲。

本來大隋的科考,原本設置的最低年齡是十五歲,但今年第二場,臨時改成了十四歲。

許敬宗當然沒有這個本事,但是他的爹許善心,是禮部侍郎,所以許敬宗今年,以老家餘杭郡舉人的身份,參加科考。

他才十四歲,就要與一羣五六十歲的儒士競爭上崗,可知進士這一科,是多麼的吸引人。

還有一個人叫孔穎達,孔子三十二代孫,歷史上,會成爲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他的老家在冀州信都郡,也就是韋圓成冀州刺史府所在,往年的名額輪不到他。

但是今年,他運氣比較好,第一場科考的三個人已經鎩羽而歸,第二場的名額比較急促,所以韋圓成就把機會給了他,原因是孔穎達的老師叫劉焯,現任國子監下設四門之一的太學博士。

還有一個叫楊纂的,今年十六歲,弘農楊氏出身,論族內輩分,他管楊素叫哥。

弘農郡的名額,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撈的上的,事實上,平時楊家也不怎麼將這個名額放在眼裡。

但今年不同了,有進士,考中就能做官

大隋英才,共聚一堂,只爲進士而來。

禮部那邊已經是忙的焦頭爛額,緊急與國子監商量,騰出幾間考場出來,考官除了禮部尚書牛弘、侍郎許善心,侍郎薛道實之外,還有國子監博士蕭該,國子監博士徐文遠,國子監助教包愷,太子中舍人姚察,內史侍郎虞世基等等。

太子楊昭,爲主考官。

只要是這些人認爲過關的,都可以參加殿試,能不能成進士,得看楊廣。

楊堅以前的殿試,大多是湖弄,身邊有裴矩幫着策問,再看出身不錯,人也順眼,基本就差不多了。

但是楊廣可不一樣,楊廣是有真才學的,資治通鑑記載: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嘗謂侍臣曰:“天下皆謂朕承藉緒餘而有四海,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爲天子矣。”

意思就是,都說我這皇帝,是接我爸的班,但如果讓我和天下的士大夫一起考試,還是我當皇帝。

雖然有些自負,但沒點真才實學,也不敢這麼自負。

經過長達半個月的考覈,禮部這邊推選了六十人入朝,參加殿試。

其中內定的三名崔氏子弟,其實在這些人當中,根本不算出彩,最牛逼的,竟然是許善心的兒子許敬宗。

人人都以爲他靠爹,誰知道人家靠自己,這個人,是所有參加殿試的舉人裡面,楊廣最喜歡的。

十四歲入仕,直接就進了門下省做了給事郎,正八品。

至於崔家那三個名額,分別給了大房、小房、滎陽房的三名子弟,全都外放去了南方,兩個太守,一個刺史。

不過清河大房有一名崔姓子弟,叫崔韋,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走的不是進士科,而是膂力驕壯,但卻被楊廣一眼相中,直接做了自己的千牛備身。

這個人,是崔復禮的親孫子,面子算是給的滿滿當當。

今年的第二場科考,楊廣還是非常滿意的,總共遴選出二十四名進士,分別授予職位,有皇城的,有地方的。

二十四人當中,跟關中集團有關係的,就有十四人。

當天晚上,楊廣還在兩儀殿設宴招待了這些登科進士,其中對許敬宗,可謂是寵愛有加,這小子年少早熟,策問的時候對答如流,讓楊廣頗爲青睞,甚至召來許善心,嘉獎了一番,大意是: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啊。

幾天後,楊廣收到了宇文愷的奏疏。

字裡行間雖然沒有明說,但能看出,都在狀告齊王楊暕。

現在都已經是八月中旬了,宇文愷的奏疏裡說的很清楚,明年三月之前,洛陽是肯定建不成了。

於是楊廣叫來虞世基,草擬奏疏,着將齊王調任回京,任雍州牧。

兩個兒子在洛陽,誰也不服誰,東都營造沒辦法順利進行,只能調走一個,楊廣選擇了楊暕,是因爲他生氣了,必須親自,當面,狠狠的收拾一下自己的二兒子。

至於楊雄他們遞送至京師的桉宗,楊廣也都看了,皇子部曲遭遇襲擊,這件事終需有個結果,於是他給楊雄的回覆,是四個字:“汝自斟酌。”

而這封回覆,要比楊瀾的調令,晚幾天送達。

當天晚上,跟了楊廣半輩子的麻老六,來到了秦王府,他來,是找一個熟人聊會,所以沒有進府,只是讓人給傳達了一下。

不一會,楊銘的近衛朱三力出來了,麻老六轉身就走,朱三力在後面跟着。

事實上,朱三力回京之後,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以並沒有人知道,他已經返京,

但是秦王府中,太多人都曾是楊廣當年的晉王府老人,所以麻老六稍微一打聽,就能知道。

兩人於東市的一座路邊攤停下,麻老六叫了兩碗寶肉面。

朱三力已經猜到對方見他的目的,兩人當年都是晉王部曲,都是楊廣從軍陣當中挑選出來的強悍軍士,因爲老六比他年紀大,所以朱三力稱呼六哥。

吃麪期間,麻老六什麼都沒有問,而是在返回秦王府所在的巷弄中後,才問道:

“你不是走了嗎?怎麼又回來了?”

朱三力道:“奉秦王命,有家信遞送給王妃。”

麻老六道:“弟兄一場,你跟我說實話,現在已經有人盯上你了,你不說實話,我沒辦法在陛下面前保你。”

朱三力正色道:“兄弟絕無隱瞞,確實是送信回來的。”

“只你一人回來?”麻老六道。

朱三力笑道:“還有五個弟兄。”

麻老六點了點頭:“無論將來誰問起來,你都是這樣回覆。”

撂下這句話之後,麻老六轉身就走,很快消失在巷子盡頭。

皇宮,禁苑。

這裡住着當年的宣華夫人陳氏,楊廣經常會來這裡。

此時的楊廣,正與宣華夫人陳氏一起,端詳着一副巨大的畫卷,名爲廣陵圖。

圖中所繪,皆爲江南景色,是以實物作畫,在江都住了十一年的楊廣,睹物思情,一時間看的呆了。

陳氏如今沒有名分,卻是實實在在的受寵,見狀在一旁笑道:

“陛下竟如此喜愛這幅畫?”

楊廣從回憶中回過神來,搖頭道:“朕不愛此畫,只爲思舊遊之處,奈何黃、淮不通,朕不能速達。”

這時候,麻老六回來了,

“朱三力不認,但是大理寺那邊,已經有人傳來消息,秦王部曲返京的日子,與齊王部曲被殺的時間,大抵相符。”

楊廣並不意外,點了點頭道:“朱三跟着朕,有三年吧?”

“是的,三年有餘,”麻老六道。

楊廣道:“既然他現在是朕兒子的護衛,凡事自當爲老三考慮,朕不怪他,倒是鄭善果,他爲什麼要瞞着朕呢?”

“這個卑職就不知道了,”麻老六道。

楊廣忍不住笑道:“你當然不知道,你沒有他們那麼多花花腸子,下去吧。”

等到麻老六離開之後,楊廣將宣華夫人攬入懷中:

“江南是你的故鄉,也是朕日夜思念的故地,再等兩年,等到朕將黃、淮貫通,必然帶上你一起,巡遊江南。”

陳氏嚶嚀一聲,緊緊埋入楊廣胸膛,接受大隋第二任皇帝的寵幸。

大業元年,九月初三,齊王楊暕奉命返京,擔任雍州牧。

臨行前,楊暕沒有去見自己的三弟,而楊銘也沒有去送他的二哥。

車隊啓程之日,楊暕回望洛陽方向,咬牙切齒。

“今遭我返回父皇母后身邊,就該輪到你失勢了,老三啊老三,咱們走着瞧。”

四五三章 苦肉計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652章 救火將軍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第510章 便宜行事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第597章 木棉花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五九章 豪放名士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480章 太師李穆六一二章 商君書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659章 將功贖罪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677章 我舅老爺二七三章 挖牆腳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第660章 世嫡皇孫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670章 太平清河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第727章 吃虧是福第589章 折辱武舉六五章 書房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六一章 寡婦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第750章 名字不好八九章 宇文都知三四二章 倒黴崔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545章 雙眼皮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484章 僧籍道戶七一章 朱雀大街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七八章 五牙大艦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第735章 創造需求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579章 弔唁長孫九十章 納吉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第六章 女賊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七四章 家大業大四十章 爽約第735章 創造需求第736章 徐景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540章 沒錢九九章 黑吃黑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第714章 寄人籬下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559章 條件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596章 關稅六二章 買賣難做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九六章 頂包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712章 你別幹了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689章 巨馬河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600章 皇帝帶貨第509章 水師相遇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四三二章 七貴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505章 猶豫不定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526章 形勢複雜八九章 宇文都知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
四五三章 苦肉計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第744章 寧願一死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652章 救火將軍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第510章 便宜行事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第597章 木棉花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五九章 豪放名士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480章 太師李穆六一二章 商君書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第659章 將功贖罪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677章 我舅老爺二七三章 挖牆腳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第660章 世嫡皇孫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670章 太平清河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第727章 吃虧是福第589章 折辱武舉六五章 書房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六一章 寡婦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第750章 名字不好八九章 宇文都知三四二章 倒黴崔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545章 雙眼皮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484章 僧籍道戶七一章 朱雀大街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七八章 五牙大艦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第735章 創造需求第627章 潮汕地區第579章 弔唁長孫九十章 納吉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二一九章 免課稅,免授田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第六章 女賊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七四章 家大業大四十章 爽約第735章 創造需求第736章 徐景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第540章 沒錢九九章 黑吃黑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第485章 造橋大匠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第714章 寄人籬下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第559章 條件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596章 關稅六二章 買賣難做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九六章 頂包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712章 你別幹了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689章 巨馬河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600章 皇帝帶貨第509章 水師相遇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四三二章 七貴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745章 諭齊王暕第505章 猶豫不定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526章 形勢複雜八九章 宇文都知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