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

燕寶壽的大女兒,名叫燕小棠,今天十六歲,原本是去淮南郡探視舅舅楊綝,後來返程北上,經洛陽前往弘農郡祭奠祖父燕榮。

本打算祭奠完,就返回大興家中,結果半路上,車隊被人給強行攔下。

她幾次三番拒絕,奈何對方以勢壓人,硬是裹挾着她的車隊,掉頭朝洛陽返回。

“父親曾言,秦王殿下仁義無雙,與大舅父素有交情,眼下能救我的,唯有他,你讓阿胡瞧準機會脫離車隊,速往洛陽報信,求秦王搭救。”

燕小棠在車廂內,小聲囑咐侍女一番,後者借小解爲由下了馬車,找機會將自家姑娘的囑託,交待給了隨從阿胡。

阿胡不敢怠慢,不動聲色的慢慢隨行,直到車隊進入一片農田地帶,一夾馬腹,掉頭就往回跑。

“給我抓回來,”喬令則見狀,趕忙從手下撥出四人:“死活都行。”

阿胡一路往京師方向逃竄,爲了擺脫追兵,策馬鑽進了一片樹林當中,然後在林中一陣亂闖之後,認準方向,又折返向東,徹底甩開追兵,朝洛陽奔去。

洛陽,大監府,

楊銘讓徐景將那個傳信的阿胡帶了下去,隨即叫人喊來楊素,

“此事我不方便出面,你看誰去合適?”楊銘既然叫楊素來了,肯定是希望楊素能幫這個忙。

畢竟自己直接插手此事,以楊暕的性子,絕對會找他興師問罪。

可這個女人,偏偏又是楊雄的外孫女,自己眼下和楊恭仁關係不錯,這個忙肯定要幫的。

楊素當然也不樂意,正所謂惹君子不惹小人,自己要是出面搶人,得罪楊暕,這小子指不定會跟他怎麼樣。

可是楊銘明擺着是希望自己去,所以楊素想了想之後,道:

“我覺得咱們最好不要管,而是立即送信給楊雄,讓他來要人,藉此讓楊雄和齊王之間,產生矛盾,楊雄現在是太子太傅,背後有太子撐腰,不會忍這口氣。”

“那倒未必,”楊銘皺眉道:“終究只是個外孫女,又不是嫡親孫女,楊雄未必願意翻臉,再說了,你這個法子等於直接拋棄了燕寶壽的女兒,本王不願這麼做。”

“殿下太仁義,有時候是會吃虧的,”楊素道。

“我並非感情用事,”楊明笑道:“事實上,此女一旦被老二帶回去,必然收爲妾室,介時木已成炊,楊雄不認都不行,只要老二運作的好,反而有機會與楊雄結下交情,這不是我想看到的。”

“可能性不大,以我對楊雄的瞭解,他不會願意吃這個啞巴虧,”楊素不贊同。

他會的,現在的楊雄已經不是當年的楊雄了,賦閒在家十幾年,人老實多了,現在的他,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強勢了。

而楊昭一旦過世,楊暕就是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楊銘絕對不會讓楊雄成爲楊暕的人,哪怕是一絲絲的可能。

當年之所以收留燕寶壽,不只是衝着楊恭仁的面子,事實上,燕寶壽的父親燕榮,是河間王楊弘的人,而楊弘,是高祖皇帝楊堅的堂弟。

楊銘思來想去,狠下心道:

“既然老二跟我玩陰的,我也還他一次。”

於是,他轉頭吩咐自己的親衛陳奎,道:

“你下去安排,讓朱三力帶隊,領三百人扮做土匪,半路伏擊車隊,除了燕府的人之外,剩下的一個活口都不要留,事後,你直接返回京師,不用回來。”

旁聽的楊素一愣,捋須微笑,補充道:“你們要分散出城,約好碰頭地點,若有傷亡,把屍體都帶走,不要留下痕跡。”

陳奎點了點頭,下去安排去了。

楊素笑道:“那麼現在,是不是該請一個人過來呢?”

“知我者,越公也,”楊銘笑道。

獨孤纂,因爲養女獨孤鳳兒這層關係,基本算半個楊銘的人,而他,又是主持河南郡事務,所有進出洛陽的人,在他這裡都能查到。

“有一個人名叫王胡保,於今日下晌進入洛陽,還有本王的三百部曲,於下晌分散出城,我會給你一個名單,我不希望洛陽縣衙有這些人的出入記錄,趙國公可要幫我這個忙。”

洛陽重地,進出城都要查看名牌,身份不明或是沒有戶籍的,壓根就進不來,也出不去。

獨孤纂是聰明人,連忙點頭道:“殿下放心,我立即着人抹掉記錄,不會留任何痕跡。”

他雖然不知道楊銘到底想要幹什麼,但是他很清楚,這件事他只能照做,而且事後無論是誰追究,他都只能咬死不認。

換源app】

就這樣,當天晚上,喬令則的車隊在毫無防備之下,在距離洛陽上還有七十里的一片曠野上,遭遇匪盜襲擊,包括喬令則在內的齊王侍衛,全部被殺。

由朱大力率領的王府部曲,事了拂衣去,連夜直奔京師方向,消失在夜色中。

燕小棠瞠目結舌的望着滿地屍體,扶着車廂連連嘔吐,她沒有想到,自己會是以這樣的方式被救下。

就連趕回來的阿胡,見到此番慘象,也是臉色慘白,雙腿不住打顫:

“這這不會是秦”

“閉嘴!”燕小棠趕忙喝止,然後吩咐衆人道:“車隊立即掉頭,返回京師。”

半路上,燕小棠坐在車廂內,沉默很久後,小聲吩咐身旁侍女:

“告訴其他人,不管將來誰問起來,就說我們是遭遇匪盜襲擊,至於阿胡,你找個機會解決掉他,留着恐會壞事,等回了京師,我自會安頓他的家人。”

她的侍女,從小陪她長大,屬於絕對親信,聞言點了點頭。

接過侍女遞來的毯子,燕小棠裹在身上,呆呆的望着車簾方向。

她並沒因爲齊王幕僚被殺,而感到害怕,反倒是對秦王生出濃濃的好奇心。

事情肯定是他做的,匪盜猖獗,也絕對不敢襲擊王府衛士。

燕小棠意識到,秦王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方式,肯定是爲了掩人耳目,避免開罪齊王。

這樣看來,自己其實是給人家招惹了一件大麻煩,但是對方還是冒着風險搭救自己,可見秦王仁義之名,並非空穴來風。

可惜自己人微言輕,將來恐沒有機會報答。

燕小棠輕輕嘆息一聲,紮緊車廂簾子,閉目睡去。

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677章 我舅老爺二六七章 教坊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54章 高玥求子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685章 悍兵難管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587章 門當戶對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第532章 一觸即潰十八章 關中盟第517章 嚴防死守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589章 折辱武舉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三七一章 裴看穿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七五章 舐犢情深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507章 殘部補充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第665章 目有重瞳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91章 謝恩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二八二章 做嫁衣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八五章 手起刀落第705章 水軍出動六一章 背鍋俠第635章 河西戰線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十章 深不可測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588章 豪放派第669章 大冢宰第608章 小奸巨猾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598章 不懂政治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753章 重在民部六五章 書房第598章 不懂政治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八五章 手起刀落二十六章 河東裴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736章 徐景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61章 勸酒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四二七章 捱打第617章 楊老八第490章 非大不可第623章 朱雀門下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
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677章 我舅老爺二六七章 教坊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第754章 高玥求子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685章 悍兵難管一八三章 煬帝五貴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587章 門當戶對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第532章 一觸即潰十八章 關中盟第517章 嚴防死守七三章 醍醐灌頂第589章 折辱武舉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744章 寧願一死二三九章 江南陳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三七一章 裴看穿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七五章 舐犢情深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507章 殘部補充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第665章 目有重瞳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第691章 謝恩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二八二章 做嫁衣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八五章 手起刀落第705章 水軍出動六一章 背鍋俠第635章 河西戰線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十章 深不可測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588章 豪放派第669章 大冢宰第608章 小奸巨猾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598章 不懂政治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第753章 重在民部六五章 書房第598章 不懂政治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八五章 手起刀落二十六章 河東裴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663章 你別害我啊?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736章 徐景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761章 勸酒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四二七章 捱打第617章 楊老八第490章 非大不可第623章 朱雀門下二七九章 透心涼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