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章 墨家三派

墨家,無疑是當世的顯學,在最初,墨家學說與楊朱學說平分天下,成爲最盛行的兩種學派,使得孟子都發出了抱怨。而在如今,墨家和儒家成爲了最盛行的兩種學派,讓韓非也忍不住的抱怨,哦,不是抱怨,是訓斥。從戰國初期到如今,墨家都不曾落寞,自從墨子身死之後,墨家逐漸劃分爲三個派系。

相里氏之墨,也就是秦墨,這一脈繼承了墨子有關科技製造方面的學說,非常的務實,不斷的進行科技研究,爲秦國製造更先進的工具,武器之類,他們認爲只有秦國能爲他們完成他們心中的理想社會,實際上,這支墨家也是支持大一統的,他們是對趙括最狂熱,最崇敬的,因爲趙括所說的一王天下,也正是他們所追求的。

當初墨子的尚同思想,就是隱晦的提出了統一的思想,故而,這支秦墨,也是繼承了這一點,他們講尚同,講天志(按章辦事,按照章程來操作),非樂(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製造和演奏),有些地方跟法家不謀而合,跟趙括的理論也非常的相近,不過這些人是不會離開秦國去找趙括的,因爲他們在秦國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們在秦國擔任匠,或者匠官,秦王讓他們教出更多的匠人來,或者研發出更多的好東西來,對了ꓹ 研發出先進技術的人,也是可以升爵的。

鄧陵氏之墨ꓹ 當然也就是楚墨,他們是大多都是以俠客的身份來活動,到處行義ꓹ 他們反對各國的戰爭,認爲這些戰爭都是權貴們爲了自己利益發動的ꓹ 不利於百姓,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這個世界ꓹ 繼承的是墨子的非攻ꓹ 節用,節葬等學說,他們更多的還是幫助弱小的國家來反抗侵略者,而這些年裡的侵略者,就只有秦國了。

故而,楚墨與秦墨的關係是非常僵硬的,雙方的矛盾不亞於跟儒家的矛盾。楚墨的這些遊俠ꓹ 帶着劍,四處行俠仗義ꓹ 幫助弱小的ꓹ 需要幫助的人ꓹ 除掉那些持強凌弱的人ꓹ 後來在漢朝盛行的遊俠文化,就是來源自楚墨ꓹ 信守諾言ꓹ 幫助弱小ꓹ 不貪錢財,這就是他們身上的標籤。

最後一種墨家ꓹ 齊國的相夫氏之墨,此派是一個以學者辯論爲主的門派,他們遊歷各國,講授墨家的兼愛思想,他們反對用暴力去解決問題(甚至包括起義),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獲得和平,當然,他們繼承了墨子在邏輯學上的一些思想,跟公孫龍的思想是有所交匯的,長期跟公孫龍辯論的,就是這一派。

他們不只是擅長邏輯學,在數學,光學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只是,他們如今已經沒落了,只是因爲,他們認可非攻,又認可尚同,他們想要以和平的方式統一,想要通過選舉來任命君王....看得出,他們還繼承了墨子的國家思想理念,也就是民主選舉制,從君王到官吏,都需要選舉。

在這些三種墨家裡,只有楚墨是最反對趙括的,因爲趙括的大一統是要鼓勵諸國廝殺,這是不正義的戰爭。秦墨尊敬趙括,齊墨卻是認可馬服書裡所提到的那些超前的制度。

趙括在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就沒有停止讀書,原先的他,只讀兵法,如今的他,卻是鑽研百家之學說,墨家的書籍,他是讀的最多的,因爲墨家的很多言論,總是能讓他們震驚,無論是非常超前的選舉,還是數學,邏輯學等方面的造詣,還是那些樸實的哲學思想,都讓趙括感到一種親切。

而他聽聞董成子抓了一批敵視他的墨,他頓時明白,這是楚墨。

他讓董成子釋放了這些人,將他們帶到自己的面前。當士卒們押解着這些俠客來到了趙括面前的時候,趙括髮現這些人並沒有怨恨,也沒有恐懼,他們非常的淡然,他們也在打量着趙括。趙括看着這些穿着簡陋的衣裳,挺直了身子的墨者,忽然長嘆了一聲,搖着頭。

“您若是想要殺死我們,您可以隨時動手,但是請您不要這樣侮辱我們。”,他們的爲首者開口說道,爲首者是一箇中年人,看起來非常的嚴肅,濃眉大眼的,這讓趙括想起了後世的一位喜劇演員,趙括便請他們坐下來,他們的武器,早已被收走了,周圍還站着不少的士卒來看着他們。

趙括讓那些士卒離去,跟這些墨者們面向而坐。

“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想要侮辱二三子。”,趙括說着,又認真的說道:“儒學剛剛出現的,他並不是顯學,沒有人認同,也沒有多少的弟子,自從孔子逝世之後,儒學又分成了多個派系,每個派系都繼承了一點孔子的學問,彼此因爲理念不同常常爭吵,可是他們每一個派系,都發展出了些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斷的更新自己的學說思想。”

“他們並沒有放棄貫穿其所學思想的仁,在仁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吸收了很多的東西。”

“可是當初的顯學墨家,同樣分成了三個派系,每一家也都繼承了一些墨子的學問,可是,三派的墨都不曾發展出自己的思想內容來,甚至還在縮減墨子的學說理論...墨子的學說不是可以單獨拿出來運用的,他是對一個理想社會的多方面的詮釋,實現的途徑...將一個自圓其說的學術如此的撕割開來,甚至還要將繼承的學說進行縮減,二三子就不怕墨家會徹底的消亡嗎?”

墨者們有些驚訝,他們看着面前的趙括,趙括看起來有些痛心疾首的模樣,就好像是在...爲墨家的衰亡而感到悲傷??爲首者認真的看着他,心裡也不確定趙括是不是在羞辱他們,他總結了一下言語,方纔說道:“墨子說:要知道一個學問,或者事情是否正確,需要看三種認識。”

“第一是以歷史記載的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爲依據,史上的盛世,都是沒有戰爭,和平的時期,所以我們楚墨要說非攻,就是想要讓天下和平。第二是即以衆人的感覺經驗爲依據,天下人都厭惡戰爭,百姓們痛恨侵略者,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幫助弱小的國家來對抗強大的國家的原因。第三是以政治實踐的結果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依據。”

“我覺得,沒有戰爭,君王不因私人的利益去壓迫百姓,人人互愛,不去傷害對方,這就是最正確的,您怎麼可以...”

爲首者的話還沒有說完,趙括便惱怒的站起身來,指着他罵道:“墨子有這樣的學說,二三子爲什麼不去認真鑽研?爲什麼不去繼承?幾百年過去了,爲什麼不去發展呢?!”,趙括憤怒的來回踱步,他說道:“墨子將戰爭分爲正義和不正義的,想要看到一個和平沒有戰亂的天下,他不想看到底層百姓受苦,所以提出兼愛...節用,節葬...”

“多好的學說啊,爲什麼二三子不去想該如何實現這些呢?怎麼去結束戰爭,讓天下和平呢?幫助弱國去抵抗強國,這就能實現嗎??只要還存在分裂,戰爭就不會停止...節用,是讓二三子去節用嗎?爲什麼不讓君王接受二三子的提議,讓貴族們節用??他們省下一口飯,百姓們可以吃飽一個月的肚子!!”

“兼愛...要通過什麼來讓人們和睦相處?依靠二三子的威脅?還是通過墨子的天志學說來用明確的規章制度來規定人們和睦相處,不要互相傷害呢?用規章制度來避免貴族傷害百姓,難道這不才是二三子應該追求的嗎?!明鬼,墨子爲什麼要說明鬼?他是真的相信鬼神嗎?”

“那他爲什麼還要反對宿命呢?爲什麼要說人應該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上天的恩賜呢?他是想要通過魂靈的學說來讓貴族們害怕,他說殺死無辜的人會被鬼神報復,這不就是想要阻止貴族們來殘殺百姓嗎?!”

“爲什麼二三子卻要走向歧途?爲什麼不去制定國家可以施行的典章制度?墨子所說的讓百姓們來選舉官吏,爲什麼要讓百姓們來選舉呢?這是因爲官吏們不愛百姓,百姓對他們無能爲力,爲什麼不改進一下,讓百姓們也對官吏們有監督的權力,若是官吏做了什麼危害百姓的舉動,讓百姓們也有辦法可以上訴呢?!”

趙括越說越是生氣,他看着面前的墨者,腦海裡卻浮現出了那位出身底層,穿着樸素的衣服,在耕地裡,在大樹下爲衆人講述學說,感慨着世界的殘酷,想象着理想社會的墨子。墨家的學說已經開始走向衰亡,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就要徹底滅亡,西漢之後,就再也沒有墨家的蹤影了。

像包含萬物的學說,卻如此的消失,這實在是太過可惜...在如今,只有最沒落的齊墨,才發展了一下邏輯學,以及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他們無視了儒學的仁義,直接提出所謂“義,就是利益”的論斷。而楚墨卻走向了歧途,或許是太享受鋤強扶弱的快感,最終丟失了自我,演變了一個新的羣體,遊俠。

秦墨雖然注重實踐,可是他們的鑽研也走向了歧途,墨子的科學鑽研,包括極限理論,力是動因,樸素時空觀,小孔成像,幾何學說,機械設計三大定律等,墨子的這些鑽研,可不是爲了造出更先進的工具武器,他是用這些知識領域去把握生命本來的含義,認知世界的真相。

看着憤怒的解說着墨子的思想,朝着自己一頓罵的趙括,墨者們都是一臉的茫然,怎麼聽起來您比我們還要在意墨家的興盛呢?尤其是那爲首者,他聽到趙括闡述墨子的那些想法,那種抱怨他們不爭氣的神情,忽然有一種墨子站在他們面前向他們表達自己的失望的感覺。

爲首者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馬服君對墨家經典的鑽研程度怎麼如此之深?

趙括講完了自己對墨家的看法,這才氣呼呼的坐下來,也不再看面前這些墨者,墨者們也沒有開口,他們本來是找趙括來問罪的,想要問趙括爲什麼要鼓勵戰爭,爲什麼不注重和平,可是此刻,在被趙括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之後,他們忽然就愣住了,心裡那些準備好的問罪的話,此刻都有些說不出口。

“那您覺得...我們該怎麼辦呢?”,爲首者忽然開口問道,他搖着頭,有些痛苦的說道:“這些年裡,墨者經歷了很多的戰爭,我們死了很多的人,可是我們什麼都沒有能改變...戰爭是不對的,戰爭是不對的。”,他說着,又認真的說道:“您或許不知道,在南陽,汝水都被血染紅,連水都不能沖刷掉那些血液啊....”

“百姓們從戰爭裡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就是秦人,難道他們的生命還不如一個爵位嗎?每年參與戰爭的秦人有多少,而最後活下來,能得到爵位的又有多少?得到最多好處的,還是那些上層的貴族,而不是底層的百姓。這些戰爭都是自私的,都是沒有人性的!”

趙括沉默了片刻,方纔說道:“我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跟您一樣的想法,我想到四十萬人的死亡,便不寒而慄,我想到自己的死亡,便害怕的不能入睡...我跟您一樣,我厭惡戰爭,我不喜歡死亡,可是,我發現這是我所不能改變的,只要各國還存在戰爭就一定會存在,哪怕諸國不在了,戰爭只怕還是會存在。”

他認真的說道:“百姓們過的很苦,百姓們也從戰爭中得不到什麼好處,得到的只有災難...我可以爲趙國去擊退秦國,只要我還活着,我就可以一次次的出戰,雖然不知道能否戰勝敵人,可是我不會退縮...但是,我能保護趙人幾十年,我卻不能保護他們永遠,我可以留下弟子,可是戰爭還是會繼續,還是會有人死去。”

“只有實現墨子所說的讓一個人的口徑成爲標準,也就是一王天下的時候,這些接連不斷的戰爭纔會結束,起碼,不會再有人互相殘殺...而我能做的,是減少戰爭裡的傷亡,我勸說秦王不要殺死那些俘虜的將士,不要殘害當地的百姓...如果我能親眼看到一王天下的世界,或許我會勸說那位君王,讓他休養生息,不要繼續發動對外的戰爭...”

“如果您感覺如今您無能爲力,不如去看看未來,看看您能爲將來做些什麼...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準備呢?我不能改變如今的戰爭,可是統一之後,或許我留下的那些學說思想,就能發揮出他得作用來,新的國家可以按着我的研究內容來重新制定稅賦,可以施行新的土地制度...可以讓百姓們享受統一的福利,從而避免叛亂的爆發...”

“您說呢?”,趙括忽然開口問道。

這些楚墨一言不發,爲首者站了起來,隨即,他身後的那些弟子們也紛紛站了起來。他們朝着趙括俯身大拜,這才轉身離去,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不知何時,董成子出現在他們的身後,看到這些人想要離開,他開口說道:“二三子,我正在制定律法,想要建立一個有利於百姓的典章制度,如果可以,請留下來幫我吧。”

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服君的葬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關之難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腐鼠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四百九十二章 趙括家的草原雄主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三百一十五章 賢人啊,郭開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零六章 相親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兩百七十四章 英勇的燕王第七十一章 真正的戰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兩百三十一章 大工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個老將軍的死亡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兩百零二章 我們的瑰寶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兩百六十四章 《桃山論》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聖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兩百二十七章 五種蛀蟲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兩百二十三章 趙括的婚禮第五十二章 名望之盛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三百八十章 公子扶蘇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四十三章 我願與您同死第五百零三章 什麼叫霸王啊?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叛賊的同夥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頭槌!王頭槌!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
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服君的葬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關之難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腐鼠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四百九十二章 趙括家的草原雄主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三百一十五章 賢人啊,郭開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七十四章 魏有龍陽君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零六章 相親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兩百七十四章 英勇的燕王第七十一章 真正的戰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永別了,春申君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兩百三十一章 大工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個老將軍的死亡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兩百零二章 我們的瑰寶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兩百六十四章 《桃山論》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聖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兩百二十七章 五種蛀蟲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兩百二十三章 趙括的婚禮第五十二章 名望之盛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三百八十章 公子扶蘇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四十三章 我願與您同死第五百零三章 什麼叫霸王啊?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叛賊的同夥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頭槌!王頭槌!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