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

在汝陰城的北面,以選鋒軍右鎮、靖勝軍第四鎮、天雄軍第五鎮爲主力,日中之時對平燕宗王府從蒙城等地西進的增援步騎,進行激烈的攔截作戰;驍勝軍第一鎮、第二鎮則日昳之時從汝陰以東北上切入戰場,激烈程度比泰和敵營以東的戰場尤盛。

除開從燕薊、雲朔以及河東、河北等地徵調過來的十數萬降附漢軍外,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還在潁州、亳州境內集結了總數高達八萬餘衆的精銳騎兵。可以說是在幾乎沒見中斷的連年征戰之後,赤扈控制中原主要地區的兩府,這一刻已經將其在中原地區可以動員的軍事潛力都壓榨到極致。

畢竟除了在潁州主戰場外,伊水上游的汝陽地區、潁水上游的許昌地區以及淮水中下游的濠壽、海泗等地,雙方也都投入十數萬兵馬進行對峙或激烈的作戰。

而在秦嶺之中,雖說西秦軍按兵不動,顧繼遷顧氏所統領的東川軍,此時卻也積極出兵子午道,對佔據關中渭河平原、隸屬於靜憚宗王府的虜兵展開反攻。

雖然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將高達八萬之衆的敵騎之前分別駐於汝陰兩翼的城池之中,但由於精銳騎兵超強的機動能力,如果不派出大量的步騎出汝陰北上,對其進行切割、阻攔,任平燕宗王府將汝陰以東的近四萬騎兵,快速西進增援到泰和以東地區,後果將難以想象;甚至可以斷定,赤扈人一旦在西翼取得絕對的兵力優勢,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前軍主力的側翼防線無情的撕開。

此仗的勝負,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在泰和以東地區的戰場分出勝負之前,北汝陰城的左軍主力,能否成功的將平燕宗王府的四萬多增援騎兵拖住。

爲此以靖勝軍第四鎮、天雄軍第五鎮爲主以及兩萬餘諸路州兵馬爲輔的左軍主力,出汝陰城往北呈斜線展開。

相對平燕宗王府西進增援的四萬精銳騎兵,五多萬甲卒背靠着汝陽城北一條五六丈長寬、名爲五馬溪的小河結陣,拉出長達四十多裡的攔截防線,其實是極其薄弱的。

即便左軍主力就近從汝陰出城北上,即便除了數以百計的精鐵盾車、鐵臂弩車外,汝陰這一個多月還組織匠工,緊急打造了上千輛簡易偏廂車用來加強甲步陣列,同時還往攔截防線所背倚的五馬溪調入一百餘艘走舸、排槳船等小型戰船進行支援作戰,但整體來說還是處於劣勢。

選鋒軍右鎮甲騎加上重甲馬步軍總計約萬餘人馬,卻需要集中到北翼展開,防止平燕宗王府的騎兵主力繼續往北側迂迴。

這注定是一場艱難卓絕的攔截作戰,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將平燕宗王府的騎兵部隊拖住,拖到泰和以東戰場分出勝負。

平燕宗王府的騎兵主力日中時分就抵達五馬溪以東地區,沒有進行任何的停歇、休整,就直接對攔截陣地發動一波接一波的進攻;他們也沒有等其後方高達七八萬的步卒主力趕過來。

頂替孟和總攬平燕宗王府西援兵馬的大將赤源心裡很清楚,真要等後方的步卒主力趕到,最早也要等到次日拂曉才能發起猛烈

進攻,而他根本就不敢賭鎮南宗王府在泰和大營集結的主力就一定能撐過今天。

在平燕宗王府西進援騎的猛烈進攻下,沿五馬溪部署的防線一度岌岌可危,不計其數的將卒倒在虜騎的馬蹄與戰刃之下——作戰最激烈時,徐懷將楊霽、郭雲昆所部都派上戰場,汝陰城裡的預備隊就剩不到三千人。

平燕宗王府的騎兵主力爲了爭取時間,也沒有選擇從一百二三十里外的亳州治譙城附近進行迂迴,選鋒軍右鎮主力隨之也就殺入平燕宗王府騎陣的北翼,進行混戰。

到晡時(下午三點),楊祁業率驍勝軍第一鎮、第二鎮主力終於趕到汝陰,兩萬五千餘馬步兵也沒有時間歇口氣,都沒有整頓陣型,一隊隊甲卒就直接棄馬,從汝陰城東,從南翼殺入汝陰戰場。

直至日暮,前軍主力在陳子簫的統領下,在泰和敵營以東,徹底擊潰從雲朔、河東及關陝等地增援過來的八萬降附漢軍。

這時候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的騎兵部隊見大勢已去,才徐徐從泰和以東以及汝陰北翼的兩處戰場徐徐撤出,往鹿邑、亳州治譙城等地而去。

在兩處攔截戰場上,赤扈丟下近兩萬具騎兵屍體。

而爲了將赤扈騎兵阻攔在前軍本陣之外,靖勝軍、驍勝軍、天雄軍及諸路州府兵馬戰死者也超過兩萬人;選鋒軍左右鎮傷亡也極慘烈,折損近半。

相比較而言,從正面進攻泰和、擊潰八萬降附漢軍的前軍主力,傷亡才僅有萬餘。

從汝陰北翼以及泰和敵營東北翼對赤扈主力騎兵進行攔截,作戰最激烈時,雙方將卒幾乎都徹底混雜在一起,幾乎所有的將領都要帶着侍衛兵馬衝鋒陷陣,參與激烈的博殺,傷亡也極其慘烈。

老將解忠、最早桐柏山匪亂期間就追隨徐懷的大將、天雄軍第四鎮統制韓奇,以及朔州漢將、天雄軍第一鎮副統制、陳子簫依爲左膀右臂的韓路榮,還有荊湖北路部署司武吏出身、靖勝軍第二鎮副統制陳肅都不幸戰死於沙場之上。

這一仗單純從傷亡人數上看,只能算是慘勝;甚至自建繼帝登基襄陽以來,還沒有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有如此之多的高級將領在戰場上殞落。

後續徐懷除了下令前軍主力進駐泰和城清剿殘敵外,僅從焦陂、泉河的圍城兵馬裡,調出一萬精銳、一萬諸路州府兵搭乘水軍戰船連夜溯流而上,經潁水直接穿插到陳州治宛丘附近伺機而動。

選鋒軍、天雄軍、靖勝軍及驍勝軍諸部或就地進駐泰和大營,或撤回獐子溝大營、汝陰城休整,徐懷中止諸路兵馬攜勝沿潁水北岸直接往沈丘、項城等地挺進的原定作戰方案,甚至放棄選鋒軍騎兵往許州北部腹地迂迴穿插,截斷許昌三萬敵軍北逃通道的設想。

然而從發起潁州會戰的戰略目的看,此戰依舊是赤扈南侵以來最爲輝煌的一次大捷,也是徹底決定河淮乃至整個中原戰局的關鍵性大捷。

在重創六七萬京西漢軍主力、將京西漢軍殘部繼續圍困於焦陂、泉河兩城之外,此戰進一步毀滅性的打擊了鎮

南宗王府所轄的八萬降附漢軍。

潁州會戰迄今爲止,幾乎全殲鎮南宗王府除河洛漢軍曹師雄所部、許州漢軍之外的其他主要降附漢軍的主力,對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的嫡系騎兵部隊,即兩府鎮戍軍兵馬也予以重創。

赤扈二王兀魯烈與屠哥,經燕雲南下,席捲中原之初,以赤扈本族精銳以及從漠南、漠北諸部徵募的色目騎兵爲嫡系,總兵力約十二萬衆。

幾經征戰,傷病折損加上老卒歸鄉,而兩府席捲中原之後又主要依賴漢軍作戰、治理地方,後續僅從草原諸部補充少量的新卒——在這次潁州會戰之前,兩府所轄的鎮戍軍騎兵已經下降到八萬餘衆。

即便算上隨孟和等將於燕薊歸降的契丹及諸蕃騎兵,兩府在整個中原地區所轄騎兵部隊也就十萬衆出頭一點。

兩府此次在戰場遺棄的騎兵屍體就高達兩萬具,可以料想其受重創及致殘的騎兵人數,應該不會低於此數。

這也意味着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在從草原徵募新的精銳騎兵過來之前,其在中原戰場之上能驅之徵戰的騎兵規模已經大幅縮減到六萬人左右。

雖說平燕宗王府西進增援的八萬漢軍兵馬,及時逃往蒙城等地,沒有參戰,還保存了實力,但此仗過後,至少在河淮地區,大越已經徹底佔據軍事上的上風。

然而如此慘烈的傷亡,徐懷也是徹夜難眠。

他現在已經沒有機會再上戰場,夜裡就站在汝陰北城樓上,看着成百上千的輜兵於五溪河沿岸,藉着星星點點的篝火,收殮將卒屍首。

不知不覺又是一天的拂曉來臨,同樣徹夜未眠的劉師望登上城樓,給王舉施過禮,走到像雕塑一般站在垛牆口的徐懷身旁,說道:“與沈丘、項城守軍一樣,宛丘守軍也連夜倉皇出逃,傅樑已率五千前部兵馬進駐宛丘城——守軍倉皇出逃,沒有來及得對城池加以破壞,除了千餘屋舍被縱火燒燬外,其他大體完好;逾十萬民衆以及降附漢軍家屬都還滯留於城中。不過宛丘糧倉已被縱火燒燬,民間存糧極少,傅樑請求速調十萬石糧秣運往宛丘!”

“你們如數安排就是,”徐懷轉過身來,問道,“許昌那邊可有消息傳回?”

許昌乃許州治,位於潁水出嵩山的中游,是京西敵軍潁水防線的西翼重鎮,長期與以襄城、召陵爲核心的蔡州防線對峙。

由於潁水源出嵩山,自西北往東南流入淮水,許昌位於汝陰、宛丘的西北側,就地理方位上已經相當靠北了,距離黃河南岸都不到一百五十里。

潁州會戰之前,許昌乃是由嶽海樓手下大將馮世兆統領三萬兵馬駐守。

宛丘、項城、沈丘之敵倉皇棄城北逃,這是料想之中的事情——即便不逃,徐懷也可以從容依託潁水,將這幾座潁水北岸的城池圍困住,令赤扈殘騎再也不敢輕易南援。

不過,許昌與鄢陵、柘城、鹿邑、譙城差不多位於同一條直線了,又北倚鄭州所轄的長葛等城,馮世兆會不會倉皇棄城而逃,現在還是未知數……………

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十二章 突襲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五十章 圍困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章 舊識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十六章 交接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
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十二章 突襲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五十章 圍困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章 舊識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十六章 交接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