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臨戰

鄭州城中殘軍交由蕭幹所部負責清剿,嶽海樓、曹師利兩部兵馬撤出城外,但在準備妥當正式拔營之前,還需要一個過程。

摩黎忽也是奔走不休,儘可能爲兩部士兵馬不停蹄的出動征戰,爭取更多的賞賜、更充足的物資供給,以消彌兵卒心頭的怨氣,他還先從監軍人馬抽調,與沿路的斥候探馬對接,確認行軍路線。

當然,更爲主要的,還是曹師利、嶽海樓兩部主攻方向,要趕在正式拔營之前就確定下來。

“虎牢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歷代爲兵家必爭之地,山河之勢,也比滎陽、鞏縣、偃師更爲重要,可以說是我軍必奪之城;還需要越早陷落越好,”嶽海樓坐摩黎忽座前,手撐長案,虎目炯炯有神的掃了摩黎忽與曹師利一眼,不由分說的說道,“我對河淮形勢,要比曹將軍熟悉一些,我來率部去打虎牢。曹將軍,不會因爲徐懷更有可能在鞏縣,就覺得我不去打鞏縣,是耍滑頭吧?”

數百年以來,州及軍鎮一級的主政將吏,有節度使、防禦使、刺史及知州,其中以節度使權柄最重,防禦使、刺史次之,大越立朝以來,爲限制地方官員擅權,節度使、防禦使、刺史皆虛置,以知某軍州事執掌州政,通判等大吏輔之。

赤扈征伐天下,雖然也仿效漢制設立官員,但此時更需要授予將吏足夠集中的權柄,以便更徹底的動員、挖掘地方上的軍事潛力用於快速擴張。

曹師雄以嵐州節度使兼制朔州,曹師利、孟平二將皆授行軍千戶,他們的嫡系兵馬,乃是自始至終追隨的朔州漢軍。

不過,由於徐懷率部突襲岢嵐城,將王高行、錢擇端以及百餘州吏救走,包括後期協助一部分嵐州地方勢力撤走,這在客觀上卻也方便了曹氏兄弟更嚴密的掌控嵐州地方。特別是嵐州蕃戶,在第一次北征伐燕前夕受到迫害,這次都爲曹師雄兄弟大肆拉攏過去。

因此在赤扈大軍南下之際,曹師雄、曹師利兄弟麾下的嵐州漢軍,兵馬總數擴編到兩萬人。也因爲嵐州漢軍更人多勢衆,除了一部分兵馬留守嵐州,防範府州顧氏外,嵐州漢軍還有一部分兵馬在大將孟平的統領下,此時留在太原,參與對太原的圍城,曹師利所部僅僅是嵐州漢軍的一部分。

曹師利應該算是更爲純粹的武將,以爲南下只需要聽從東路軍帥帳的軍令行事即可,身邊並沒有孟儉這種相對有分量的謀吏相輔助,這會也看不透嶽海樓的心思,只是淡然說道:“虎牢關形勢既然如此重要,徐懷也有可能暗藏虎牢關中;不過,一切悉聽嶽侯吩咐便是!”

徐懷率部突襲岢嵐,曹師利的妻、母死於桐柏山卒箭下;曹師雄的長子被徐懷處死於管涔山中、而曹師雄的幼孫也被徐懷棄於難民之中不知所蹤——嵐州漢軍高級將領的家小,差不多有上百人死於徐懷刀下。

嶽海樓既然說徐懷更有可能人在鞏縣,曹師利於情於理都沒有推脫進攻鞏縣的作戰任務。

不過,他即便看不透嶽海樓真正的心思,但也覺得徐懷出現在虎牢關的可能性,並不比在鞏縣低,嶽海樓的話還是叫他有那麼一點疑惑,他心直口快的點破開來。

“徐懷要在虎牢關,我也有一些宿怨找他算上一算。”嶽海樓很是淡然說道。

摩黎忽則更不關岳海樓與曹師利話裡藏着什麼,但他知道嶽海樓有兩點說的沒錯:第一,虎牢關戰略地位更爲重要;第二,嶽海樓要比曹師利更熟悉虎牢關周邊的形勢。

因此,兩部人馬很愉快和諧的確定各自的主攻方向。

…………

…………

赤扈進入河淮的騎兵規模要大得多、機動性要強得多、兵鋒更是無人能擋,嵩山外圍區域皆是赤扈人的斥候探馬。

這也保證了嶽海樓、曹師利兩部兵馬往虎牢、鞏縣挺進的隱蔽性。

是夜,鞏縣城牆上下點燃起一堆堆篝火。

徐懷陪同景王站城樓之上,眺望遠處虜兵在河口占據一座小規模的土寨作爲大營還不夠,正驅趕數百名俘虜過來的村民,頂着春寒料峭的夜風,砍伐林木,往兩翼修造更大規模的柵牆。

“赤扈人應該很快就會調集更大規模的兵馬過來強攻鞏縣了吧,這是不是也意味着鄭州已然失陷?”景王趙湍看向徐懷問道。

鞏縣斥候除了從南城進入嵩山,東面、西面、北面等相對開闊、平易的丘山地帶、河口沖積平原,已經沒有辦法派出斥候了,他們現在更多是依據敵軍的動向,判斷外圍的局勢變化。

徐懷點點頭,認可景王趙湍的判斷沒錯。

鄭州沒有失陷,赤扈人花費氣力強攻鞏縣並無意義。

即便在赤扈人快速擴張過程當中,降附軍需要進行殘暴的壓榨、汰弱留強,但也不會隨時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作戰方向上。

鄭州作爲四鎮之一,又是京畿附近的重鎮,其陷落不僅能很快使赤扈東西兩路兵馬南北徹底呼應起來,對京畿附近以及守禦河東、河北諸城寨的大越兵馬,觸動也必然非同小可。

在鄭州之前,河東、河北以及京畿輔縣,雖說已陸續有十數座城池陷落,但都爲地方鄉兵、廂軍守禦的縣城。

鄭州除了地方鄉兵、廂軍外,還有京西北路都部署司所屬的萬餘禁軍,總計有兩萬多兵馬。而赤扈人主要依託攻城戰械嚴重缺乏的降附軍,前後僅有五天時間就打下鄭州,這叫堅守魏州、澤州、潞州等重鎮的守軍,會怎麼想?

軍心怎麼可能不動搖?

這也將必然動搖朝中大臣及官家守禦汴梁的決心。

議和派,或者說投降派的聲音大概很快就會甚囂塵上了吧?

徐懷此時也不想去操心太多的事情,目光投向遠處更爲深邃的夜空,烏雲低沉,只有極淡的微光,糊塗的勾勒出天地的界線,他現在還不知道會是哪部降附軍被赤扈人驅使人強攻鞏縣。

雖說契丹在燕薊投降赤扈人的降附軍規模更大,但赤扈人必然會用這支兵馬蠶食河東境內的城池,真正進入河淮的,應該還是於雲朔、河東投降赤扈人的曹師利、嶽海樓、蕭幹、文橫嶽等部降軍。

畢竟赤扈人此時並不急於強攻太原,又能從雲朔繳獲足夠多的馬匹裝備降附軍,改善其機動作戰的能力。

這時候徐武江與錢尚端、張辛、劉師望等人登上城樓,景王趙湍看過去,問道:“四角登城道能趕在虜兵大舉攻城前建成?”

“應該可以,不會叫殿下失望!”徐武江答道。

鞏縣守禦體系要比一般的縣城完善,但依舊主要依賴於城牆以及城牆之上的附屬設施,而登城道又都集中在四座城門樓之後。

雖然城樓兩邊的城牆都僅有三百步長,但考慮到以守陵軍士卒爲主的守軍,戰鬥力孱弱,一旦被虜兵先登精銳登上城牆,守軍想要通過狹窄的城牆,將虜兵先登精銳趕下城去,難度很大。

在徐武江、盧雄他們趕到後,徐懷便通過他們向景王建議,在鞏縣四座角樓內側,緊急搶修四座登城道。

這樣就能將城牆之上的最長增援距離,直接從三百步縮減到一百五十步。

除了守軍之外,城內還有民衆兩萬餘衆;在守軍兵馬重新整編之中,將城中五千多青壯組織起來也是必然之舉——顧大鈞這些守陵軍指揮使們,這時候都被景王趕去組織民勇,也不敢有什麼怨言。

有這麼多的青壯可用,臨近四城角樓雖然沒有現成的窄巷可用,破拆屋舍,直接在角樓內側修砌石牆,然後在石牆與城牆之內填以石木、泥土,臨時搶建登城道並非什麼難事。

至少比徐懷當初在大同城秘密修建登城道要容易多了。

同時還組織民勇將內側臨近城牆的建築全部拆除,清理出城內兵馬快速進退的通道。

除了主要街道僅以拒馬封鎖、控制進出外,狹巷窄道也全部用磚石堵死;將茅草披覆的屋頂全部扒拉乾淨,防止虜兵火攻,開挖陷阱、內壕。

總之盡一切可能,將僅僅依託城牆所建立的單薄防線,變爲即便某段城牆爲虜兵突破,還能壓制虜兵往城內縱深處突進,甚至將虜兵引入城中予以消滅的立體防禦體系。

徐武江在主持淮源鄉營時,對小型城寨守禦之事,就已經建立起深刻的概念,這時候都逐一向景王提出建議,快速在鞏縣推進。

徐懷沒有怎麼吭聲,除了希望叫徐武江在景王面前有所表現外,更主要的在惡戰將臨之際,他與王舉、郭君判、周景等人都需要養精蓄銳。

盧雄有箭傷在身,又連日奔走,徐懷也是將他摁住,擔心他的身體扛不住,沒叫他勞碌不休。

事實上,除了張辛沒有什麼臨敵實戰及守禦經驗外,錢尚端入仕二十載,也各種事務都有一些經驗,爲人也相當幹練,並非迂腐之輩。

由錢尚端與徐武江輔佐景王負責守禦之事,還不至於會有什麼大的漏洞遺漏;至於其他,換作徐懷在這麼短時間內,也沒有辦法面面俱到的將鞏縣打造有如鐵桶一般的防禦體系……



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六十三章 戰書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十六章 交接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七十章 送別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
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六十三章 戰書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十六章 交接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四十三章 錢糧人心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七十章 送別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