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

傳旨的宦官看向一片跪在地上的幾十名唐軍衆將,微微笑了笑。

之後這名宦官攤開聖旨,徐徐唸到,在虎牢關城門樓下,唐軍衆將都是跪伏在地,將臉埋下。

但聽見宦官一字一句的念着,突然間唐軍將士臉色鐵青,雙目之中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色。

怒色漸漸在唐軍將領的臉上蔓延。

這名宦官念道:“着秦王以及所部將士即日班師返回長安,接受封賞,若有延誤者斬!”

斬!

這個字從宦官的口中輕輕的飄出,唐軍衆將皆是低下頭,老宦官看向李世民雙手將聖旨一攏,等待李世民上前一步雙手接過,一旁侍詔道:“秦王殿下還不接聖旨,謝恩。”

李世民單膝跪地,但卻沒有動。

場面靜默了下來,這時唐軍衆將之中有一人道:“此乃是假傳聖旨,大家不要聽他的。”

“大膽!”老宦官慈和的臉上,厲色一抹而過,令人意識到此人並非是好好先生。在老宦官八名魁梧的左右千牛府備身,一併向前一步手按佩刀。備身雖是八品武職,但是千牛府乃是天子禁軍,代表是李唐的皇權。

“誰說的,有膽子再說一遍!”

但見唐軍大將之中,一名將領昂然站起道:“某說的。”

衆人看去乃是李世民麾下大將侯君集。

“拿下!”

“誰敢!”

老宦官目光下垂,淡淡道:“汝不想被夷九族,就給我老老實實的。”

侯君集拔劍道:“九族!我侯君集既然敢質疑。就不怕你危險,我大唐十萬將士奮戰半年,好容易打下洛陽。一句話叫我們拱手讓出,這裡三軍將士哪裡有一個肯服的。”

侯君集話音一落。又是數名唐軍大將一併起身。

老宦官看向李世民道:“秦王殿下,你說這是你的意思?還是大將們的意思?”

李世民聽到這裡,緩緩站起身來,轉過身來看向侯君集喝道:“侯君集,你有幾條命敢質疑聖旨,還不給我滾下去!”

侯君集聽了李世民的訓斥頭一低。當下抱拳大步而去。

李世民看向老宦官道:“御下不周,此事孤會向父皇請罪的。”

“這不妨事。秦王殿下,剛纔的事,我可以當作沒有看到的,退兵之事。”

李世民笑了笑道:“一切聽從安排。”

老宦官當下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

李世民話鋒一轉:“只是趙軍重兵屯在虎牢關外,這時候要退兵,恐怕趙軍會乘勢追擊,那麼我軍必然潰敗。”

老宦官一愣道:“秦王殿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笑了笑道:“父皇下令退兵,世民絕不敢有違,但是事情有所權變。若是驟然讓出虎牢,趙軍必然長驅直入,到時候要想全身而退就難了。”

“秦王殿下!”老宦官臉色一變。

李世民哈哈笑道:“說笑的。”

虎牢關巍峨如昔,李世民看向虎牢關露出了決然的神色:“焚城!”

夕陽下,雄雄的虎牢關,燃燒在烈焰之中。虎牢關上衝天的烈焰。比之夕陽更是焦紅了幾分,雲煙直冒。

“是快到黃昏時起的火,唐軍在此應是堆了不少柴薪,不然不會燒得這麼大!”

李重九披着一件衣服,他是半夜爲魏徵叫醒的,這幾日趙軍一直在計劃與攻打虎牢關之事,攻城雲梯,半截船,樓車都已是打造好了,在沙盤上兵棋推演了七八次。張玄素,姬川等人都認爲,在水陸合擊,加上趙軍攻城利器火油彈下,有很大希望可以攻陷虎牢關。

眼下大致準備妥當。大軍馬上要攻打虎牢關時,李世民卻突然將虎牢關燒了,退兵而去。

“歷史真是不可琢磨,本來預期的虎牢關大戰,看來沒有發生啊。”李重九心底如此想到。他猜測數種可能,心知最大的可能,就是李淵已對李世民產生了懷疑,故而下旨下達了退兵的命令,令他回師長安。

不過左右將士都是一片歡喜的神情,能夠不戰而攻取這樣一座險關,對於他們而言都是十分高興的。

杜淹,長孫世安都是向李重九道賀,杜淹向李重九建議:“眼下李世民如喪家之犬,我軍應是乘勝追擊,與洛陽的鄭軍會合,兩下合擊大破唐軍纔是。”

話音一落,秦瓊,羅士信,烏古乃等趙軍驍將都是向李重九請令追擊。

張玄素道:“不可以疏忽,唐軍雖是撤退,但也可能是以退爲進,隨時可以在撤退路上反噬我們一口,若是急切進兵,可能會中伏。或者李世民的打算,正是如此呢。不要忘了鄭國太子,就是在虎牢關外遭遇唐軍大將李君羨的伏擊,兵馬喪盡。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張玄素的話,令李重九點了點頭,謹慎無大錯,但是若是錯過了追擊李世民,也是可惜。從虎牢至洛陽三日路程,期間什麼事都可能發生,萬一洛陽在此之際投降了,一切大事休矣。

這時鄭軍大將郭士衡道:“畏畏縮縮能成什麼大事,不過慫貨一個,眼下當以解救洛陽爲第一大事,眼下虎牢已下,於情於理都不能讓客軍在前,就讓某爲先鋒在前爲趙軍開路,這樣該放心了吧。”

郭士衡乃是徐州行臺王世辯麾下大將,素來自持勇力,性情剛烈。他言中之意,覺得張玄素太慫了,他心底也有第一個率軍救下洛陽,成就大功的意思。

“說得好。”王玄應頷首點頭,他本待要開口說什麼,但見李重九目光朝他一掃,當下想起那兩個耳光,當下不敢作聲。

而郭士衡得到王玄應撐腰當下更是覺得在未來太子面前邀功成功道:“都已是這麼說,大趙陛下懇請你讓某爲先鋒。”

杜淹當下連忙道:“有道是使主不使客,就讓郭將軍在前探路吧。”

李重九聽了點點頭,心道有鄭軍在前開路也不錯,雖說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想法,有失王者心胸,但王世充父子從上到下都是白眼狼,眼下援救洛陽,也只是拒唐而已。

李重九當下道:“既然如此,就以郭將軍爲先鋒明日出兵虎牢,追擊唐軍,另外調程名振率水師溯流而上,攻打河陽三城!”

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
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