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

蕭瑀聽了沒有說話,沉默了一會道:“連你都被懷疑,看來我蕭瑀,果真是身處嫌疑之地了。這李唐我是留不下去了。”

“叔叔你的意思?”

蕭瑀擺了擺手道:“想我蕭瑀乃是樑朝天子的兒子,隋朝皇后的弟弟,當今尚書左僕射,又是天子親家翁,也是落到這個田地。既然李淵,李世民不要我了,我就去投奔趙國。趙國風聞司的人求得老夫不是一日兩日了,而且蕭皇后也是多次寫信於我,勸我降趙,保我一生榮華不衰。怎麼樣侄兒你願意不願意隨我去?”

蕭德言聽了蕭瑀這麼說當下道:“叔叔,侄兒正有此意,眼下李唐江河日下,要期望李世民扭轉乾坤,這實在太難了。此人雖有項羽之勇,劉邦之謀,但是李重九也是當時梟雄,何況眼下趙國連滅突厥,高句麗,解除了北境和東部的憂患,眼下只要林士弘一平,天下三分已有兩分,下面就是全力向李唐用兵的時候,我看這一戰李唐凶多吉少。”

蕭瑀撫須道:“正是如此。這樣我的背叛纔有意義,我正想看到李世民得知,當朝尚書左僕射投靠趙國時那一刻的臉色,這也是李家父子不重用我的後果。”

蕭瑀說到這裡,露出恨色。

當夜蕭瑀下了決定,次日就向朝廷告假,往長安郊外掃墓。而在路途之上,蕭瑀則是由風聞司的人接應驟然從長安離開,前往趙地。

蕭瑀叛唐的消息,並沒有隱瞞多久,第一個發現蕭瑀失蹤的是尚書省的書吏,此人得知蕭瑀一夜未回長安後,立即稟告了李世民。

李世民聞之消息後頓時震怒。一面封鎖消息,一面派人去抓拿蕭瑀。

但是當朝尚書左僕射失蹤之事,又怎麼是封鎖消息可以隱瞞得住的。小道消息不斷爆出。特別是長安派人前往渭水,黃河沿河抓拿後。消息更是走漏。

長安的官員不少人都已是聽說了蕭瑀叛唐降趙的消息,連當朝宰輔都是叛變趙國了,這件事實在是非同小可。越是遮掩,越是瞞不住,這對朝堂上的震動,就猶如趙國溫彥博,魏徵,王珪三人之一投降了李唐一般。

李唐朝廷上的震驚可謂不小。更何況蕭瑀身爲宰輔,掌握得李唐機密也不少,這一降趙。李唐的國內局勢更是毫不遮掩地展露在趙國的面前。現在李唐朝堂上下必是人心惶惶,蕭瑀降趙之後,那麼李唐官吏裡還有哪一個是可以信任的,此刻都是人人自危。

加上李元吉,蕭瑀,蕭德言一併降趙之事,李唐官吏不知道明日還有誰會宣佈降趙。官員們都是在提心吊膽中渡着日子,但表面上在李世民維持下長安城內還是維持一個安定的樣子。

就在這看似安定朝局下。玄武門事變的導火索,楊文幹本人,正式在慶州宣佈造反。

這一消息。猶如烈火點燃下的乾柴,頓時將李唐河西的局勢瞬間點燃。

兩儀殿內,李世民端坐在龍椅旁,一旁龍椅空無一人,但誰都知道李淵此刻已是不可能再回來坐在龍椅之上了,所以一旁的李世民已是大唐的掌舵人。

兩儀殿裡燈火通明,李世民的心腹重臣都在向李世民奏事。

房玄齡向李世民道:“延州總管段德操,廬江王李瑗,拒絕奉太子殿下詔令。返回長安之事也是在朝堂中悄悄傳遍,不過這二人尚好。雖是反對太子殿下您,卻沒有公開表露過叛變的意思。但是楊文幹卻是公然舉兵叛亂。他打出的旗號,竟是要起兵殺太子殿下,替李建成報仇,迎回陛下掌管大唐!”

李世民道:“楊文幹此人愚昧不明,對於這樣人的,孤沒有話好說的,傳令下去拜侯君集爲左武衛將軍,出兵討伐楊文幹,再派靈州都督楊師道,從靈州進擊,兩面夾攻。孤要以雷厲風行之勢,掃平楊文幹,殺一儆百!”

杜如晦道:“太子殿下聖明,楊文幹起事純屬不智,慶州之地,不比段德操所在的慶州,以及李瑗所在的河東,這裡趙國的勢力鞭長莫及。此人造反,若是能迅速剿滅,這樣對段德操,李瑗也是一個震懾。”

房杜二人說完,高士廉捏須道:“太子殿下還有一事,眼下宗室裡已是有不少人指責你這一次玄武門之變殺戮兄弟之事,儘管陛下已是極力挽回了,但是宗室之內仍是有不少人抗拒。”

這一句話也只有李世民半個舅父高士廉,纔敢和他這麼說。而其他人都不敢在李世民面前提及玄武門三個字,就算房玄齡,杜如晦都不敢。

李世民道:“父皇吸取前隋教訓,不肯信任外人,只重用宗室爲將,故而提拔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等人。這乃是用人唯親,這數人之中,除了李孝恭外,哪一個是真正有本事的,還有李瑗竟然反對孤。這樣的宗室,孤不要也罷!”

聽李世民這麼說,房玄齡等人都勸道:“殿下不可以這麼說,無論如此,這些宗室都是陛下的親戚,不信任他們還能信任誰呢?”

“孤偏不信任他們,”李世民道,“天策府裡如侯君集,長孫無忌,段志玄,張亮,程知節等人,哪一個人爲將不勝過他們十倍,就不提他們,我大唐中還有柴紹,楊恭仁,劉弘基,張公瑾這樣的名將,各個才能都勝過他們十倍,憑什麼由他們來掌握軍權。孤用人唯纔是舉,絕不任人唯親,那些尸位素餐之輩,就應通通革除,讓有才能的人擔任大將!”

李世民這麼說在場天策府的將領,都是露出感激之色,這纔是他們值得效忠的君主啊,不負了他們在玄武門中的鼎力支持。

而房玄齡心底大讚,這纔是高策啊,李淵靠重用宗室,維繫了大唐的現在,李世民現在通過篡權上臺,自是不能用李淵的班底,當然要用自己信任的天策府將領爲將,來接管軍權。

所以李世民纔有打算革除,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這些人的兵權。儘管這些人中李神通當初也是大力支持李世民上位的,但是李世民已是鐵了心的換掉,讓自己親信將領接管軍權。

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五章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
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五章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