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

河陽橋飛渡黃河之上,此浮橋乃是西晉杜預所建,歷經無數風風雨雨,距今已是幾百年了。

河陽橋共分兩段,分別連着三城。

在南橋兩頭鐵獅子鎮橋之處,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十分擁擠。趙軍守橋的士卒,扛着長槍在那邊維護秩序,但南面仍是人頭攢動,大多數都是要往北去的商人,急忙過河。

現在河陽橋南,風聞司別將曹紋,也是因爲公務在身,正騎馬於南岸正要過河,見到商人爭着過橋的一幕不由笑着,拿起馬鞭豪興大發吟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一旁的人聽曹紋這麼說,不由不快道:“這些先生說得好輕巧,有誰不爲利往,好似人活着不爲五穀雜糧一般。”

曹紋沒穿官服旁人不知他身份,所以被人諷刺,他也不與對方計較只是笑笑地道:“小哥說的是。”

“有關中傳來急報。”一名穿着下屬急匆匆趕來。

曹紋見是風聞司十萬火急的信件,拆信一看後,突然色變。

唐軍居然沒有按照預料中三路進發的態勢出兵,而是李建成,李元吉率關中十萬大軍的主力,北渡蒲津。李淵居然推翻原先計劃,不,他原先的計劃根本就是欺瞞外人的。

他所屬的風聞司,千辛萬苦刺探來的軍情,居然是假情報,還被李淵玩了這一手。

想到這裡曹紋不由痛恨自己的麻痹大意,爲什麼當初先入爲主就這麼判定了,待看到河陽橋時,曹紋一驚猛拍大腿心道,不好。

曹紋當下騎馬前行,直奔橋頭守軍。守軍見有人插隊怒喝:“怎麼不排……”

守軍待見了曹紋手中的令牌後一時失語,曹紋道:“吾有重要軍情要見河陽守將蘇將軍,你速速給我帶路。”

“諾!”

當下幾名趙軍士卒在前領路,讓出道經過河橋。直奔北城而去。

要知道河陽三城,分別爲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

北中城在黃河以北,於北魏太和二十年所築,那時候魏孝文帝剛剛遷都至洛陽不久。就下令修築此城,守護從洛陽至舊都平城聯繫通道。現在北中城,也是河陽縣縣治,北魏北周一直將此城視作洛陽北面重鎮。

要從南岸去北城,就必須經過南城和中城。

而相對於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建得稍晚,是元象元年,那時候北魏分裂爲東魏西魏。爲了鞏固洛陽局勢,又在其後修築了中潭城,南城。

現在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一併扼守了洛陽北方要道。三城之間有浮橋相連。杜甫有一首徵詩,朝出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可見從河陽至洛陽,只需一日的時間。

曹紋大步行於浮橋上。經過中城後,再經過一段浮橋,由北城南門入城。趙軍河陽守將行營就在北城之中。三城之中,北城修築最早,最爲堅固,除了主城外還有輔城,互爲犄角。同時南面城門還開有一道水門,可容舟艦入城。

進入北城郎將府後,曹紋見到北城守將蘇定方。

蘇定方確認過曹紋的身份後道:“風聞司一向隱蔽,從不以身份示人,爲何今日卻公然出現在本將面前。”

曹紋道:“我本也不想親自來見將軍,本因公務過河一趟。但沒想到在橋南收到部下急報,言唐軍十萬主力已是北渡黃河。”

蘇定方聽聞這消息,雙目一凜道:“唐軍北渡黃河去向何處?”

“不清楚,情報上只說了唐軍渡過了蒲津,” 曹紋如實回答道。“但是……”

“我知道了,”蘇定方沉聲道,“眼下唐軍主力北渡蒲津不過三個方向,一是北上攻打太原,二是從河內東進攻出井陘關,或者是黎陽城,但這兩者都不太可能,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唐軍東進河內,與李神通,李神符的河內軍會師後,南渡河陽,與北上的李孝恭的巴蜀軍呈南北夾擊之勢,攻打洛陽。”

“對!”曹紋精神一震,這位將軍一言就將他心底尋思很久的話道出了。

曹紋不由佩服不已,難怪此人被譽爲趙軍將領之中的後起之秀,果真不一般啊。對方乃是當初劉黑闥軍大將高雅賢的義子,聽聞徐世績對此將青眼有加,甚至連天子也是賞識此人,親自點將指名對方鎮守河陽重鎮。

曹紋心底雖是佩服,但面上道:“將軍既已知情,那麼本將也沒什麼要說得了,我還有要事在身,先告退一步。”

蘇定方道:“曹將軍要過橋,前往黎陽的話,恐怕一路上不太平啊。是不是需要本將派精銳士卒護衛。”

曹紋點點頭,這蘇定方果真是謀事周到,若是唐軍真要攻打河陽城,那麼這時候李神通必然已從河內城出兵,切斷了從河陽至黎陽方向的通道。

曹紋當下道:“唐軍大軍壓來,河陽城內必是人手不足,本將豈敢在這時候要蘇將軍人手,蘇將軍放心,本將自有辦法。”

“既然如此,本將也不送了,一路保重。”

曹紋亦是轉過身來抱拳道:“將軍也請保重,希望日後還有再見的機會。”

蘇定方點了點頭。

曹紋走後,蘇定方坐在椅上喝道:“來人!”

侯在府外的士卒一併入內。

蘇定方沉聲道:“傳令下去,全城戒嚴,封鎖河陽橋,不許商旅出入。”

“諾!”

“同時排查城內百姓,一律非有本城戶籍者,驅逐出城,否則一旦發現,就以細作之罪,格殺勿論。”

“諾!”

“再派人至洛陽告之此事,請蘇府君,單將軍二人派援軍來河陽。”

“諾!”

“再排士卒上城戒備,人手要是平時的兩倍,再派出探馬,往城北百里之外,搜索唐軍動向,一旦有情況,立即快馬來報!”

“諾!”

幽京臨朔宮。

李重九坐在書房內,與溫彥博,張玄素,姬川,虞世南四人商議。

這時候尉遲恭取得祁縣大捷的戰報,剛剛送抵李重九的案頭,溫彥博,虞世南等臣子都是在祝賀李重九旗開得勝。

“李琛,武士彠二人真是愚蠢不可及,自以爲有郭科爲內應,就可以襲取了祁縣,卻不知道我軍細作早得知了,唐軍初春要大舉進攻的消息,他們的舉動早在陛下的意料之中。”虞世南語氣中對於唐軍將領十分嘲弄。

李重九卻是眉頭一皺道:“你們有無發現,這份戰報的不尋常之處?”

虞世南問道:“請恕微臣愚鈍,不知陛下何指?”

李重九道:“若是朕是李淵,要用兵之時,必是數路齊動,令你手忙腳亂,應付無暇。而李唐北路的河東軍,卻是率先發動戰事,以李淵之能,絕不至於行此無爲之舉。”

姬川道:“陛下,這一次李唐得到太原豪族郭科爲內應,偷襲祁縣,自以爲有把握故而提前突然襲擊的,這也是可以說得通的。”

李重九道:“既然是有把握,就更應該推遲,以達到突襲之效。”

溫彥博道:“老臣也有懷疑,而唐軍此番作戰看似沒有後手,進攻祁縣失利之後,卻是全軍退至上黨。看這架勢莫非要東進井陘,抑或者要南下太行道,與李神通的河內軍會師?”

姬川道:“有這可能,河東河內軍若是合兵一處,河陽城的壓力就大了。”

李重九搖了搖頭道:“沒那麼簡單,李淵的大軍若是齊出河內,南下再攻打河陽,也不是不可能。那麼河東軍駐紮於上黨,就是爲了防備我幽京主力大軍,出上黨道攻打河內的,這樣就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太行八陘之一的軹關陘,李唐十萬大軍正穿行於此。

軹關陘,古時稱爲軹道,是太行八陘的第一陘,蘇秦當年縱論天下時有云,秦下軹道則南陽動,南陽當時指的是今日河內之地。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時,曾言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週。

秦軍若出軹道,不僅魏國南陽震動,連二週所在的洛陽也是不安。

而現在李建成,李元吉所領的十萬唐軍正沿着當年秦王東征之路,經絳縣,過王屋山後,直達黃河北岸。到了這裡往北就是太行陘,北上可至上黨,秦軍攻趙國的邯鄲就要走太行陘,而南下就是攻河內滅魏。

到了黃河北岸之後,李神通,李神符等大將,親自率河內軍來與李建成,李元吉的唐軍主力會師。

對於李神通,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貫是不感冒的,要知道當初李神通出鎮山東道撫慰大使時,李淵父子上下都對他期待甚高,但數年下來,李神通將唐軍在河北地盤丟得乾乾淨淨,拱手送給了趙軍,眼下連河內也守不住,之前在洛陽之戰給徐世績,王馬漢攻到了河內附近,連河陽城也丟了。 ¸ttκan¸¢ ○

現在李神通連戰連敗之名,早已經是名揚四海。而兩兄弟最恨的就是此人暗中偏幫李世民,不是一日兩日了。上一次攻打洛陽,李世民就私自將洛陽城郊肥田幾十頃秘贈給李神通,結果此事被李建成授意張婕妤給李淵打了小報告。故而李神通因爲此事,想必現在還在恨着他們兄弟二人。

所以李建成,李元吉看見李神通,都是神色冷淡。

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
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