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

在河間郡自饒陽守將諸葛德威降趙之後,劉黑闥在河間郡之防衛已是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北線大將徐世績依舊率軍包圍高陽強攻外,聞之李重九已是順水直下,深入了洺州,直抵劉軍腹地之後。當下讓英賀弗,額託二人率三萬草原鐵騎,繞開高陽城,接道饒陽城,直搗信都郡,聲援正在大名城下的李重九水軍主力。

信都郡武邑,武城,宗城各城守將,幾乎都要崩潰,他們兩日日前,剛剛經過李重九水軍從境內肆掠而過。

但這一次李重九三萬草原番騎再度從城下大搖大擺的經過。

經過數年中原攻略,草原番軍也是駕輕就熟,入得中原人手數個大麻袋。

此時正近九月,武陽郡郊野之外,正是高粱成熟之時。番騎視城中守軍若無物,直接在城下取糧。信都郡如下博,蓚城這般的小城,早就吃不住,還未等到草原番騎來城下劫糧,城中縣令,縣尉就主動獻城投降。

之所以要主動獻城,是因爲英賀弗,額託早就對番騎下達嚴令,對於降伏城池一律不準襲擾,但對於其他敵軍城池則不在此列。所以番騎就大膽在未降的夏軍城池下,猶如蝗蟲一般過境,收割敵糧。

見聞於此,其他被張玄素策反的夏軍守將,也是陸陸續續投降。

信都郡除了長樂,武邑這樣的大城仍在堅守,其餘各縣在短短數日之下,已是淪陷了三分之二。

最後英賀弗的騎兵,甚至深入至李神通所駐守的襄國郡取糧。李唐守軍想要反擊,結果卻被草原番騎殺得大敗,連縣城也索性被殺紅了眼的室得奚部騎兵攻破。

北面的形勢進展順利,而南下大軍亦是進展順利,程名振被俘之後,館陶城的夏軍堅守也自再無意義。

當下縣令縣尉與城中士紳李重九獻城。

李重九在館陶城外稍稍停留。安撫了一番當地士紳,留下一員校尉率三百士卒輔助守城,自己就率軍繼續上船。因館陶被攻破,接着清河郡的郡治臨清城,王小胡亦是向李重九獻城投降。

臨清,館陶二城的拿下,使得洺州東面防線洞開。更使得水路暢通無阻。

李重九令李文相,以三千本部人馬作偏師,率一軍進至洺水城,一面威脅此永年城的北翼重鎮,並招降武安郡各縣。再令羅士信率五千騎兵沿着運河往南,入趨內黃。與黎陽倉的宇文化及軍呼應。

至於李重九親率兩萬五千人的主力直抵大名以北登陸,夏軍大名城守軍不敢出城一戰,李重九盡俘夏軍水軍大小戰艦三十餘艘,五百水手不戰而降。

當下李重九率軍直抵大名城下,滿城士卒見運河之上,滿載着趙軍的船隻,橫滿江面。不由觸目驚心,一千守軍一夜之間竟逃亡了三百人。

而城將也是左右爲難,正思是否效仿臨清,館陶一般投降,而這時聽聞劉黑闥已是率主力從信都趕回洺州消息,頓時打消主意。

劉黑闥率軍從洺州傾巢而出,三萬兩千人夏軍主力直撲大名而來。

此乃是李重九與劉黑闥第一次對決,李重九當然知道此刻劉黑闥已是擊退尉遲恭之事。當初尉遲恭乃是早安排好的魚餌。引誘劉黑闥離開洺州重地,好讓李重九的舟師順利直下。

但尉遲恭與劉黑闥一戰之中,卻是敗北,退卻趙郡,要知道劉黑闥兵力雖佔據優勢,但尉遲恭所部都是太原郡的府軍,乃是李重九精銳。尉遲恭結果不抵劉黑闥。雖說夏軍人數佔優,但也說明夏軍戰力也實在不俗。

而眼下劉黑闥爲了保全洺州而來,氣勢洶洶,不易於要與李重九一戰而定勝負。

李重九聞訊後。當下於大名城下率軍後退三十里,當即在大名城城北五十里選擇一處選擇紮營。

李重九這才紮下大營不過片刻,即已遠遠看到北方,煙塵曼起之狀。劉黑闥率夏軍主力大軍襲來,而李重九軍營未成,士卒不由面露驚慌之色。

河邊凜冽之風,在平原上呼嘯盤旋。

李重九仰頭望去,只見北方黑雲密集,插立大營各處的旗幟在風中劈劈啪啪作響。遠處一道黑線,猶如漲潮的洪水一般,正緩緩逼近,正是劉黑闥的大軍。

面對來勢洶洶的的劉黑闥大軍,李重九與衆將商議退敵之策。

姬川言道:“劉黑闥大軍利在速戰,若是數日之內不能破我軍,徐都督以及草原精騎就會從河間信都直插而下,到時劉黑闥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所以我軍利在緩戰。”

姬川之言道出,衆將皆是同意,李重九這一次攻打夏國,採用乃是分進合擊的策略。

分進合擊是相對於重兵集結,正面推進的戰法而言,更具風險性,各路兵團若是不配合恰當,則容易犯孤軍冒進,爲敵各個擊破的風險。但李重九要奪取河北,就是不想陷入曠日持久的推進戰,否則與劉黑闥爭奪一城一地的打下去,就算與夏軍打個一年兩年的,就算取勝,但給李唐滅了王世充後,再收拾自己,結局都是一樣的。

姬川言道:“劉黑闥現在在信都擊退了尉遲恭,返師來大名戰我軍。其時間寶貴,但我軍只要戰爲平手,即是勝利。但我軍也有不利之處,孤軍深入千里之遙,一旦在此被擊敗,就是全軍覆滅。”

衆將一聽皆是肅然。

薛萬述言道:“不錯,眼下大名之戰的態勢,關係到河北之戰勝負,我軍要與李唐爭天下,今年內必須擊敗劉黑闥,席捲河北,故而從天下大局上來看爲急,但劉黑闥以一路孤軍抗衡我軍數路並進,其利在速戰,故而我們從河北之局來看則應爲緩。”

薛萬徹言道:“未戰先思守,莫非以爲我軍與劉黑闥能打成平手即可滿足,豈不聽說過,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劉黑闥急切來戰,料定我軍必採取守勢,若是大舉進攻,我軍則一味防守,反是落於下風了。”

李重九言道:“薛將軍說得有理。”

薛萬徹聽李重九讚許後,言道:“微臣有一陣,攻守兼備,可破劉黑闥。”說到這裡,薛萬徹看向張玄素,言道:“聽聞張侍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兵馬戰陣無一不精,可曉胸中可有奇陣破得劉軍?”

張玄素心知薛萬徹不忿,昨日在李重九面前,被自己拔了顏面,故而來找回面子。

張玄素言道:“薛將軍謬讚了,張某愧不敢當。不過此時此刻,張某恰巧想有一陣,不知是否與薛將軍不謀而合呢?”

薛萬徹聞言笑道:“那可巧了。”

姬川一旁冷眼旁觀言道:“那容易,就取筆來,各自書於掌心,看看兩位是否不謀而合呢?”

說到這裡,張玄素薛萬徹各執筆於掌心書寫,彼此攤開掌心一看,但見薛萬徹書着‘卻月’二字,而張玄素手中卻書着‘劉裕’二字。

二人彼此一見,明白果真二人是不謀而合,當下撫掌大笑。

如王馬漢等大將不明就裡,原來張玄素,薛萬述所議的,正是南朝武帝劉裕當年率水師北伐時,在黃河邊上擺出卻月之陣以兩千人大破北魏三萬鐵騎之事。

當下李重九令薛萬徹,王馬漢以一萬精兵在河西佈陣,擺出兩頭抱河,以河岸爲月弦的陣勢。一萬精兵離河百步列陣,佈置出一條兩裡多寬的陣線,以壕溝,拒馬槍,馬索代替車陣,其餘步卒手持弓弩皆佈陣於其後。

擺下的卻月陣外依着運河,依託舟船爲城牆,背水列陣,其餘人馬盡數退回舟船之上。

這一次李重九爲了攻打洺州,所攜攻城牀弩,八梢砲無數,這些可射數百步的攻城利器等盡數置於舟船上。眼下也被擺上了大船的甲板,橫在其上。士卒們調試弩機皆對準了百步之外。

這時劉黑闥的三萬兩千大軍已是趕到河邊,看到就是趙軍在河邊背水列陣一幕。

劉黑闥下令大軍放緩前進,見趙軍背河列陣一幕,久經沙場心底生出一絲警惕。

其弟劉十善言道:“趙軍主將應該並非是不知兵法之人,將人馬鋪於如此寬的正面,一旦爲我軍一點突破,豈非被斬成兩斷。”

“並非如此,敵軍依託舟船爲城,等於守城將兵卒置於城牆之下與我軍對陣。”

“原來如此,”劉十善恍然大悟。

一旁凌敬言道:“若是我所料不錯,趙軍在此佈下是當年劉裕北伐破魏的卻月陣。”

劉黑闥虛心地言道:“請凌兄爲某分說。”

凌敬言道:“凌某慚愧,只是猜測而已,聽說其陣是步,騎,水師三軍合陣而成背水列陣。當年劉裕以此陣以兩千多人大破北魏三萬精騎。只是卻月陣當年除了劉裕擺過,再也無人可見。某倒不信趙軍主將可以擺出此陣,我料想不過假借其名罷了”

“哈,”張君立哈哈一笑,不以爲然地言道,“若真有如此厲害之陣,那麼我軍還打什麼。”

劉黑闥聞言,卻是神色莊重,陷入了沉思。(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
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