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

三月,雖是初,但薊縣卻起了倒寒,下了一場疾雪。

薊縣城南幾個如貧民窟的坊間裡,乞兒或者是流浪至此的民衆們,頭無片瓦,在此之下皆是受寒受凍。乞兒們皆是老有經驗地將幹糞堆聚在一起,人藏在糞堆裡暖身,故而整個縣城處處皆是垃圾糞穢。

取暖倒也是不難,但問題是嚴冬百姓可以節衣但不能縮食,冬季薊縣的人家因爲戰亂,自家的口糧也不富裕,更不用說施捨難民,士族之中雖有餘力,但出面施捨的卻不多,更多人袖手旁觀。

自李重九立足薊縣以來,河北之地各郡越多越多因受賊盜之苦的難民,前往薊縣。

現今薊縣的難民已是聚集了上萬人之多,他們夜間睡在街裡,白ri他們緊巴巴地盯着朱門內,燃起的炊煙,而自己只有食觀音土,樹皮,草根。

郡丞魏徵聽聞此情況後,當下立即在城池四門之處,設立粥鋪,從新設的義倉之中以施粥難民。現在四門粥鋪之外,每ri都可見得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在那等待施粥。

郡丞魏徵聞此後,不由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頭髮,一清晨微服趕到粥鋪。

魏徵親自拿着大勺,從一粥鍋底,舀起湯湯水水來,一旁幾名負責粥鋪的縣衙之人,皆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他們今ri都聽聞魏徵檢查各粥鋪內粥是均稠時,已發現兩人貪墨之人,都被拖出去杖斃了。

“可!”魏徵輕輕道出此句,衆官吏方纔拭去額頭上冒出的細汗,之後繼續施粥。

魏徵負手在粥鋪前,看着如同排着長龍一般的隊伍,不由長嘆一口氣,看看無數望眼yu穿的眼睛,還有萬千流民們皆是嗷嗷待哺。

一旁郡功曹,涿郡趙氏的趙何然開口言道:“魏郡丞,眼下天下大亂,北地唯有涿郡算是一偶偏安之地,現在每ri涌入薊縣的流民就有數百之多,而城外各縣更是不知多少。長此以往下去,就算得上谷公設立了義倉,以粥鋪接濟,恐怕也是填不了如此多的嘴巴。”

“不錯,”一名涿郡官吏,見魏徵查得如此之嚴,想要以粥鋪撈油水的幾乎不可能,於是索xing就言道,“設立粥鋪不過一時之舉,義倉的糧總有用盡一ri,但流民每ri都在激增,如此萬一吃空了我們的義倉,萬一涿郡真的有什麼天災,我們本郡之人,就無法顧及。故而我懇請魏郡丞涿郡各城不能再放流民入城。”

“是啊,這羣流民滋擾地方,僅僅是這幾ri流民生事就已是十幾件,誰都知道薊縣內,富戶甚多,萬一驚擾到上谷公,就是我們的罪責了。”縣尉也開口言道。

魏徵橫瞅了這幾人一眼,言道:“將流民拒之城外,來涿郡的流民也不會減少,此舉豈非掩耳盜鈴,萬一流民聚衆山野,反成賊寇,你們只想着一己便利,卻不替百姓考慮麼?”

聽着魏徵如此疾言厲sè,衆人皆是低下了頭。

這時郡司馬盧承慶,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聽聞上谷公近來在涿郡新設作匠坊,要招募工匠上千人,不如我看一下作匠坊,是否收難民。另外我們也可令想辦法,安置這些百姓,上谷雁門不少田地荒蕪,上谷公都可以令高句麗戰俘屯墾,那更不拒流民了。”

魏徵聞言點點頭,對盧承慶露出幾分讚賞之意,言道:“善!”

盧承慶亦微微一笑。

李重九在涿郡新設的作匠坊,設立在涿郡城南偏僻處一坊內。

原先在上谷郡替他冶鐵的李作匠,現在作爲了涿郡,上谷郡,雁門郡三軍的總匠頭,替李重九製作兵器,作匠坊下現有集合上谷,雁門,涿郡三地工匠一共一千多名匠人,這些匠人中有十幾人,乃是少府監出身的。

少府監隸屬於太府寺,太府寺相當於後世的工部,但地位比工部低,少府監乃是太府寺中專門從事武器製作的。

故而少府監出身的十幾名匠人,都乃在少府監中服役許多年,懂得這個時代大隋最先進的匠作手法,乃是隋朝匠人的jing英。

李重九讓他們與李作匠一併負責這涿郡的大匠坊,現在這裡已是李重九的總兵工廠,將來數萬大軍一切武裝裝備皆有此出,每ri有五百士卒ri夜守衛。

今ri李重九被李作匠等老師父邀請至匠坊,是因爲得知匠人坊成功仿造出了,三國時的諸葛連弩。

作匠坊內,鐵錘聲反覆的捶打敲擊,鼓風機亦是呼呼而響。

在如此吵雜的環境之中,李作匠一旁的周作匠,雖是一把年紀了,但大着嗓門向李重九介紹這仿製的諸葛連弩,表情之中無不得意言道:“弩shè程與力度遠勝於弓,但奈何上陣之時,仍無法取代弓,因爲無非有二,一則弩shè一箭,弓可shè三箭,二則騎兵不堪使用。”

“現有這諸葛連弩之用,一匣十箭,只需重複拉弦,扣動懸刀,就可以shè箭,如此不僅步卒可用,馬卒亦可使用矣。”

李重九聽周作匠之言,取過這諸葛連弩來,只見此諸葛連弩與普通弩箭無二,不同之處只是機腹之中多了一個機匣。

李重九cāo作了一下,每shè出一箭,機匣就會從下彈出新箭,然後cāo作者所作就是重新拉開弓弦,瞄準即可。

李重九當下將弩弓給大將尉遲恭,王馬漢,徐武等人一併看了,衆將看後無不稱許點頭,舉弩試了幾下亦是不錯。

一旁姬川亦言道:“太守此弓聽聞當年諸葛孔明制後,後魏國馬鈞仿製爲五十矢連弩,但後來失傳,現在能重現,這乃是天佑我軍啊。”

不得不說,就算羅貫中三國演義還沒寫,但一直以來諸葛孔明魅力還是很大的。

周作匠當下決定趁熱打鐵,言道:“不知道上谷公,可否令此弩有作匠坊製作,若是人工足夠,我們月可產百張。”

李重九聽周作匠及姬川之言後,緩緩搖了搖頭,將弩放下。衆人看李重九表情似有不可,周作匠當下問道:“上谷公難道此弩還有什麼不足嗎?”

李重九將弩放下,將弩箭取出,對周作匠言道:“此弩可以,但矢不行,你看此矢只有八尺,並且爲了方便裝填,去了箭翎,如此如何能及遠!”

衆將聽李重九之言,皆是一看,果真如此。周作匠當下言道:“若是箭矢太長,則連弩就顯得太重了,一人就舉不動了,故而爲了減輕重量,就必須用短箭。”

聽了周作匠之言,當下徐武取連弩來shè,但見弩箭五十步內尚可,但五十步外jing度已是下降。

當下徐武皺眉言道:“如此連弩步卒要之何用。”

周作匠當下言道:“我們可用箭槓製成鐵矢,如此箭一沉,就不易偏離。”

衆將聽了皆是搖頭,若是箭矢通體用鐵,那麼成本就高了。

徐武言道:“就算是鐵矢,但是此箭在五十步外,連皮甲亦無法穿透,更不用說是鐵甲,只能用來對付草寇,但若遇到一般草寇,一般弓矢就可擊退,何必動用連弩,若碰上敵軍披甲的jing銳,連弩又有何用?”

周作匠當下言道:“就算步卒不堪用,馬軍也可以用啊。”

李重九搖了搖頭,李重九的馬軍,多是番騎,番騎馬上開弓,猶如喝水吃飯,要此shè程力度只如一般輕弓的連弩何用,何況連弩造價,用箭遠勝一般弩箭。

難怪歷史上諸葛連弩,在三國之後,後期再也無人裝備。

當下李重九就否掉了這諸葛連弩裝備列裝軍隊,周作匠聽了見自己一番心血落空,當下一番灰心之情,溢於臉上。

他咬了咬嘴脣,沒說什麼,當下抱拳對李重九言道:“小人知道了。”

李重九心道雖然諸葛連弩實戰不方便使用,但此人能仿製出,可見還是相當有能力的。當下李重九出言寬慰,言道:“眼下作匠只有一千多人,將來我要招募到三千人,你們好好做,我將來只有重賞。”

當下李重九將從上谷郡起就跟隨自己一路的,李作匠拔爲涿郡兵曹書佐,而周作匠拔爲薊縣兵曹書佐,都是專門負責兵械製作。

二人能得以封官,皆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

有士農工商排位在,雖說商人在最底層,但實際上歷朝歷代,匠人的地位纔是最低的。

在隋時,少府監作坊中勞作的主要是官奴婢、刑徒這樣的囚徒。其他就是長期服役的工匠,還有短期番上的地方工匠。短期番上的工匠須按每年六番,每番兩月的規定,輪流到京師或地方州縣服役。工匠勞役要遠重於農民。

李重九將他們二人提拔爲官吏,當然就是看到二人帶領下作匠坊的技術競爭力,如商人一般提升,工匠的社會地位,順便打擊一下只有士族,豪強能爲官的潛規則。

縱然他們得知此事後,再有所異議,李重九也不當回事。

周作匠看了更是慚愧,本來因爲諸葛連弩被李重九否掉,不免對李重九心有怨懟。但見李重九拔他爲官吏,一下之間從最低等的匠人,一下升至只有縣內望族出身的人,才能擔任的兵曹書佐,當下不由是感激涕零。

當然李作匠此番激動亦不亞於周作匠之下。(未完待續。)

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七章 遊獵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
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七章 遊獵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