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

秋日疾雨打在屋檐之上。<-》

水珠滾落,李神通立在臺階前,望着門前這場連綿的秋雨。

這場秋雨下得雖久,但卻不大,李神通一直期待一場連綿暴雨,將河北之地化作一片泥澤,以拖延住李重迅疾如雷的草原番騎的攻勢。

今日想來確實有幾分可笑,當初自己在衆將面前信誓旦旦,以樂觀的估計,李重會受阻於高陽城下最少半個月,待破城之後,再至洺州城下於劉黑闥決戰,結果李重受阻於堅城,與劉黑闥兩敗俱傷。

而李神通就可以出面坐收漁人之利,先攻滅宇文化及後,配合李世民的關主力軍團攻下洛陽,之後全力而奪取河北。這是多麼完美的計劃。

但是李神通發覺自己不過是作了一個夢罷了,眼下河北對於李唐的局面是,李重將整個河北,猶如掀席子般,一把拖起。

誰也沒有料到李重這水陸並進的策略,一下突破了劉黑闥薄弱的運河沿線。李重的水軍幾乎是一路從幽京打到了黎陽,打通了整個永濟渠。

昨日李淵聞之河北戰況,下詔重責了李神通一頓,其詔書言,弟之才具,兄一貫欽佩之,當年秉燭夜話,弟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後隋室國祚已衰,果驗弟之先見之明。

李神通看到這裡不由苦笑,李淵這簡直是將自己拿來與諸葛亮比喻,這就是要捧殺自己嗎?

李神通苦惱的將信繼續看下去,李淵寫到。吾國務倥傯,故而以弟爲山東安撫大使時。期望甚重,盼弟能爲左膀右臂。替吾招撫山東羣雄,平定河北。

而今趙賊兵勢甚大,引燕山之驍騎,驅易水之壯士,大舉南侵。昨昔尚在塞上牧馬,而今朝已是飲馬黃河。千里運河竟脆薄如紙,弟兵馬於今何在,坐視其跨躡燕齊,牢籠趙魏。

河北之事糜爛至此。兄實大失所望。望弟勉之。

李神通心知李淵已是動了真怒了,可以想象在長安的無極宮,李淵面對河北軍情奏章時的神情。

事實上李神通也覺得無法交代,李淵馬上就要下令,其子李世民率李唐的關軍團,東出關大舉攻打王世充了。在李唐與王世充決戰前,需要一個穩定的河北。

而河北這邊,李神通剛按住了宇文化及,那邊冒出了劉黑闥。簡直就是按下了葫蘆浮起瓢。而現在李重的趙軍卻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如何也抑制不住。李神通眼睜睜地看着,河北諸縣被趙軍鐵騎踏破,卻絲毫無能爲力。

事實上不要說救援了。眼下不僅僅是夏軍的各郡了,連李唐的襄國郡,趙郡也遭到了攻擊。兩地的刺史一直向李神通發信求援,說至少有數萬幽州騎兵在境內肆掠。

州郡的士卒。只敢守城而不敢野戰,只能放任其在郡內。目無人的縱橫馳騁。連劉黑闥都已是退守洺州了,放棄了對周邊各縣的救援,李神通還有什麼勇氣,率領李唐的河北軍團北上與李重氣勢洶洶南下的草原騎兵作戰。

李神通躊躇,下面的衆將也是默不作神,而李神符,李道玄二將更是不作聲,他們這一次率精兵來援李神通,目的本是穩定住河北戰局。但是對於李唐而言河北戰局不但絲毫沒有起色,這裡李重卻擺開了鯨吞之勢,正要將河北數郡,一口吞入肚。

這時許敬宗走入屋,看到衆人的神情,當下言道:“淮安王,有件好消息不知願意聽嗎?”

李神通掃了許敬宗一眼,此人也算無能了,前往宇文化及做說客,結果回營之後,居然嚇得尿了褲子,實在丟了大唐使者的臉面。

“什麼好消息?”李神通不耐煩地問道。

許敬宗言道:“齊郡的王薄出兵了!”

“方向何在?”

衆將一併來到地圖前,許敬宗將手一指言道:“眼下屯兵東郡的白馬津。”

李神通撫掌大笑言道:“果真不出我之所料,宇文化及不甘心黎陽倉爲李重所奪,故而派王薄來奪回黎陽倉,我的機會到了。”

衆將聽李神通這麼說都精神一震,李神符問道:“大兄,計將安出?”

李神通微微笑着言道:“沒什麼,李重取了黎陽倉兵馬不多吧,我們也出兵黎陽,與王薄兩下會師,不求攻破黎陽,但求將李重捆在黎陽倉。”

衆人聽了皆是不語。

李神通見衆將反應平平,問道:“怎麼了?難道是有何不妥當之處?”

一旁的李道玄言道:“回稟淮安王,以往如此是不錯,但李重此人狡猾,且詭計多端,這一次我軍出兵黎陽,會不會又是在他的謀劃之呢?你看王薄雖說出兵了,只是派了輕騎過河查探,主力仍屯紮在黃河南岸的白馬津上,不敢過河。”

李神符言道:“大兄,說得也是,謹慎無大錯。”

李神通聽了尋思,王薄此人無信無義,爲人反覆多變,倒是不可信任。萬一他不渡河攻打李重,他李神通深入黎陽城豈非成了孤軍。

李神通自己在河北喪地失城,雖爲李淵一直不滿,但是其率領李唐河北的人馬,卻沒有什麼大的損失。所以李神通在不久前,接連洺州等數郡的奏摺之,向李淵自辯說自己是存人而失地,收縮防線保存李唐的兵馬。

但李神通若是在黎陽城與李重決戰,萬一失敗,那麼他在山東道擔任安撫大使的日子,也就到頭了。什麼封爵的,甚至都會被剝奪。

所以李神通不由又躊躇起來。

衆將議論了一番,最後議論到了深夜,李神通折了衆將的意見。

李神通,李道玄各領一軍分別從林慮山出兵,河內出兵,亦是沿着黃河水陸並進,兩萬唐軍士卒,抵至延津紮營。

命令一發布,李神通,李道玄立即出兵,李唐兩萬士卒動員出兵,抵達了延津。

延津距離黎陽不過數十里之遙,李神通爲了防備李重的幽州鐵騎,特意選擇淇水附近紮下大營,坐觀黎陽城。

黎陽城。

李神通,王薄兩軍同時逼近的消息,李重已是聽說。

現在黎陽城的局勢十分微妙,李神通,王薄一東一西夾擊黎陽而來。王薄的兩萬大軍駐紮於黎陽倉一河之隔的白馬津,李神通的兩萬唐軍駐紮在延津。

李重見之一幕不由想起了,三國時的白馬之圍,當年袁紹從鄴城出兵,攻下曹操。袁紹大軍駐紮於黎陽城,令大將顏良爲先鋒南渡黃河,在白馬津登岸後,攻打白馬城。

曹操聽聞白馬告急後,從許昌揮軍北上,先是在延津渡口處佯動,裝出要渡河攻打袁紹後方之勢,迫使袁紹分兵後。之後曹操率軍疾襲白馬,袁紹軍措手不及,關羽在萬軍之斬殺了顏良。

延津,白馬津都是黃河重要渡口。李神通,王薄率大軍屯兵此處,顯然是要擺出攻打黎陽的態勢。

相對而言,李重在黎陽城部署了一萬人馬,確有幾分兵力不足了。李重南下的三萬大軍,除了攻黎陽城的一萬人馬,還有兩萬大軍由王馬漢,張玄素率領屯駐在大名,於劉黑闥的主力也是隔河對峙。

一時洺州附近,局勢有幾分錯綜複雜,自己的趙軍,與王薄,李神通,劉黑闥四方同時對峙。

其李神通的意思十分明白,不能讓自己一舉而取河北,來黎陽倉是拖住自己後腿,王薄則是奉了宇文化及的命令,在白馬津觀望,存了有便宜就佔的心底。

眼下這幾路人馬,要如何應對,倒是成了李重的新問題。(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
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