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

鐵山一戰,已是徐徐落下帷幕。{頂}{點}小說 x}

當正午之時,最零星的戰鬥也是已是結束。

天空已經放晴,卻颳起了疾風,迎面飄來的雪粒之中,都是紅色。

昔日突厥的鐵山汗庭,已是被趙軍攻破。突厥可汗頡利受驚而逃,留下的則是他的部衆。李重九按繮而行,但見滿地都是焚燬的穹帳,以及燒去大半的營寨。不少突厥百姓,以及被俘的突厥士卒,被趙軍關押在一處,不少人正在哭泣。

趙軍士卒則是興高采烈地打散戰場,數不盡的牛羊戰馬,被聚攏在一起,以及突厥人多年收藏的金銀珠寶,其中包括上一次懷荒鎮,御夷鎮遇襲,突厥人劫掠走的。

這一次真可謂連本帶利一併討了回來。而見到李重九騎馬到來,無數獲勝之後的趙軍士卒,以及各部士卒都是向李重九高呼萬歲。至於突厥百姓聽李重九的名字,目光中卻是盡是恐懼。

“陛下,趙德言被擒了,他說想要見陛下一面。”

李重九走到一半,一旁張玄素向李重九稟告道。

“帶他來。”

不久穿着胡人裘袍的趙德言,被士卒帶來。他本人五花大綁,但是神色卻是平靜,嘴角邊仍是帶着一抹冷笑。

但是趙德言見到李重九後,則是在馬前慢慢跪下道:“罪人趙德言,參見陛下!”

姬川看着趙德言,先是出言道:“趙德言,你身爲漢人。卻侍奉厥,這十幾年爲突厥數代可汗出謀劃策。攻打中原,劫掠百姓。可謂是助紂爲虐,惡貫滿盈。你今日來見陛下是想要苟求活命嗎?”

趙德言仰天哈哈大笑,看了姬川一眼哼了一聲道:“這位就是姬侍郎吧,聽聞閣下嫉惡如仇,當然是看不慣我這樣的奸賊了。我這樣的人,自不配與君共語,請了。”

姬川冷笑道:“爾等貪圖富貴之徒,難道真不爲自己?請陛下將此人千刀萬剮。”

趙德言搖了搖頭道:“姬侍郎,你太小看我了。”

當下趙德言向李重九道:“陛下。某自知必死,此來只是想請問陛下一件事,突厥汗庭被攻破,昔日草原上霸主已是突厥煙消雲散了。下面會哪個部取代突厥呢?是偏安於西域,內亂不斷的突厥西可汗,或者是漠北鐵勒人,還是擊敗突厥的室得奚部?”

聽趙德言的話,一旁英賀弗怒道:“你這狗賊,什麼意思。我室得奚部上下自是效力於陛下,所以能一統草原的,也只有陛下,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趙德言看了英賀弗一眼,笑着道:“或許將來漢人會一統草原,但是卻不是現在。草原大小部落上百,民俗各不相同。而且地域廣袤,還有浩瀚如海的大漠。若是強行郡縣制,反而適得其反,唯有讓諸部自治方可。”

“當年漢朝一統草原時,也不過是控制一時,待後來中原勢弱,西域草原都盡數丟掉。前車可鑑,後事之師,陛下繼漢武之後,乃是第二個征服草原的漢人。我趙德言對你是欽佩不已,想來將來一統中原也是指日可待。”

李重九淡淡地道:“多謝你這麼說,你若是以爲替朕出謀劃策一番,就能得朕饒命,那就錯了。”

趙德言臉上始終微笑,着道:“陛下,就算下一刻要殺了我,但我這一刻還是要說,但是我身在草原多年,實不想再看到胡漢兩家再行征戰,讓生靈塗炭,陛下以互市之法,捆綁胡人漢人兩邊之利益,實是高策,但是唯一不足,就是保得一時平安,卻難得長久,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實力保證。這是其中不足,懇請陛下明鑑。”

“一派胡言!”英賀弗道,“陛下,這樣的人,應立即殺了,省得留在這裡蠱惑他人。”

趙德言對英賀弗道:“某要說的都已是說完了,已無遺憾了。”說完趙德言果真不再說一句。

李重九聽了點點頭,沒有說什麼,但趙德言言中的意思,他已是懂了。左右將趙德言押下。一旁趙軍將領,士卒對趙德言怒目而視,頻頻罵他爲狗賊。

趙德言在士卒押送下,緩緩離去。

之後李重九下令讓薛萬徹率着一萬人馬追擊頡利。因爲頡利兵馬很少,若是再派大軍追擊,顯然不智,一萬人馬就已是足夠了。在陽山附近,李重九還派了尉遲恭率了大軍抄劫。頡利能跑掉,除非他生了翅膀。

而鐵山一戰的繳獲也是清點出來,突厥鐵山汗庭中,一共繳獲牛羊二十萬餘頭,突厥部婦孺百姓,近二十餘萬,其餘投降的突厥軍士卒三萬有餘。這樣大的繳獲,遠遠超過當年楊素出擊塞外,以及衛霍二人的任何功績,並一戰殲滅了東突厥主力。

夜幕降臨,李重九命士卒將繳獲來的牛羊殺了,用來犒勞三軍,隨李重九出征的諸部都是大喜,他們早就等着一日,以往跟隨李重九作戰,賞賜都是十分豐厚,故而人人願意爲他效力。

突厥被殲滅了,草原的勢力就要重新瓜分,這麼大一塊利益,趙國不可能全佔,對於很多人而言,只要李重九稍稍露出一點來給他們,就能令他們心滿意足了。但是不少人則是想着更多,很多人開始未雨綢繆。

但是現在則是盛大的宴會,讓草原各部的士卒開懷暢飲。外面數不清的牛羊被放倒,美酒如同白水一般,隨意可取。

夜晚佈置下戒備後,各部士卒與漢軍一併開懷暢飲,宴席上,幹下無數的美酒,草原上的漢子都是好酒量,在外面的帳篷裡,不少人脫帽跳起了西域的迴旋舞。

至於帳內則是李重九設宴款待諸部頭人,他們則相對好多了,但也不如外面熱鬧。只是他們每一人身邊,都有俘虜來的突厥女子。她們也是強顏歡笑坐在衆大將一旁陪酒。

李重九見自己在場。衆將不敢太過放肆,當下就盡興而退。

李重九走後。突然突利跟了上來,但見突利有話要說。李重九當下讓侍衛放他進前。

李重九道:“突利,夜已是深了,有什麼話不如明日再說。”

突利當下垂頭道:“陛下,我鉢苾多虧了你出手,才能擊敗頡利,報得大仇,所以想要報效陛下。”

說話間,突利拍了拍手。當下他的侍從,扛着兩牀羊皮被單來。

但見被單外露出了女子如絲的長髮,突利向李重九笑着道:“陛下,這兩人都是我突厥的美女,堪稱國色,我正有意獻給陛下。”

李重九見突利這般舉動,轉過身來笑着道:“突利,你一向不與朕來這套,怎麼今日變了。”

突利面上露出一抹尷尬之色。看來此人並不習慣屈就自己與別人講話。但是突利還是硬着頭皮道:“此乃是報答陛下,另外也想請陛下,讓我留守鐵山,繼承突厥可汗之位。懇請陛下答允。”

突利跪了下來。向李重九叩首道:“我這麼做並非是有私心,陛下阿史那社爾率三萬部衆北渡大漠,在於都斤山設立汗庭。而他的兄長阿史那摸末,也是突厥一大勢力。若是這兄弟二人聯手,很可能就會控制草原。所以我向陛下請求。鎮守於此,監督二人。我突利願意向陛下立誓,永鎮草原,與大趙和睦共處,永不背叛。”

李重九將突利扶起道:“你的請求,朕心底有數,此事容朕思量一下,待他日衆人商議後,再作決定。”

突利一時不知說什麼,不清楚李重九是否答允了。李重九則是笑着道:“你的美女,朕收下了。”

突利聞言大喜,當下退下。李重九心知自己若是不收,突利必然心底忐忑,但若是收取了,突利心底就定很多。眼下頡利剛去,偌大的草原上,勢力空缺而出。

李重九深信不管是突利,還是阿史那摸末都是想要爭取這個位置。事實上不僅是阿史那摸末,甚至還有率部北渡大漠,到於都斤山的阿史那社爾。

漠北對於草原的控制力非同小可,今日草原上許多部落都是從漠北崛起,之後再遷徙南渡漠南。這也是遊牧民族遷徙的習性。不過在李重九眼底,漠北鞭長莫及了,這裡距離幽京太遠了,根本不是李重九目前所能控制到的,就算渡過沙漠,擊敗了阿史那社爾,但也會有新的部族取代他。

但也不能許諾答允,將漠南讓給突利,阿史那摸末二人,一來他們不是自己的心腹,二來這一次攻滅突厥,居功最高的是室得奚部,他們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替李重九打贏了這場戰。李重九再將這廣大草原,若是賞給了突厥人,那明顯對於室得奚部是不公的。

消滅突厥一統草原,這纔是開始了第一步。

李重九歸結下面問題,則是應消除交通阻隔,要真正征服一個地區,就要消滅這個地區的山川阻隔。楊廣修建的大運河,以洛陽爲中心,將幽京,長安,江都三地連在一起。因此隋帝國不是秦漢以來最強大的,但是他的中央集權卻遠遠超過秦漢兩朝。

但是楊廣倒在拉攏江南門閥,想要平衡關隴門閥勢力,建立新的利益集團的路上。這條路不是不可行,但是他操之過急了。楊玄感的謀反,就是關隴門閥對楊廣第一次反抗,但是他沒有吸取教訓,仍是一意孤行。

這個例子對於李重九而言,卻是可以借鑑的,想要真正統一草原,一來就是消除,草原大漠上的交通阻隔,二來就是建立胡人漢人新的利益集團,就如同李重九融合士族,寒門,商人,形成新的勢力集團一樣。

消除交通阻隔,因爲草原沒有運河,李重九唯有推行火車,鐵路。這是一件科技係數很高的事,以大趙現在還沒有達到工業革命的標準,是難以辦到的。但是李重九隻要確立了這個方向,幾十年,甚至百年都是可以完成的。

至於新的利益集團,這也就是方纔趙德言與自己說的強而有力的保障了。此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李重九尚不想因此激化兩邊矛盾,但是現在已是要着手開始辦了。

次日,李重九與衆將商議,衆人都是認爲,應將俘獲的突厥百姓士卒盡數南遷,而將突厥的鐵山汗庭付之一炬,之後南返。李重九決定採納這意見

而此刻從陽山方面,也傳來消息,尉遲恭的大軍已是攻破了突厥的陽山高闕,繞到了頡利人馬之前,堵住了頡利向西突厥逃亡之路。

陽山高闕位於今日內蒙古杭錦後旗,當年衛青率領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攻破了高闕,殲滅了河套之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部。

河套地區水草肥美,漢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以河套作爲進攻匈奴的前方基地。

消息傳來,張玄素向李重九建議道:“朔方郡之地,乃是樑師都所據,眼下突厥已破,樑師都猶如喪家之犬,又面臨李唐的進攻,我們不如招降樑師都,其必定答允。”

李重九點點頭,當年自己隨李淵出塞雁門,曾與樑師都一併並肩作戰過,只是那時自己身份卑微,對方不認識自己就是。

李重九道:“這是妙策!有誰願意去說服樑師都?”

當下大將苑君璋起身道:“啓稟陛下,末將與樑師都有舊,可以前往說服。”

李重九道:“可以,你說服樑師都後,就是大功一件!”

苑君璋當下領命而去。

同時追擊的薛萬徹也是有消息傳回,頡利一路向西潰敗,沿路派其子疊羅施收攏殘兵,並招攬鐵山以東諸部,倒也是聚集了一幫人馬。薛萬徹率輕騎追擊上後,兩軍接陣交鋒,頡利全無戰意,沒打多久,立即率軍西逃。薛萬徹又俘虜頡利部衆兩千餘人。

一旁張玄素向李重九道:“陛下,頡利是倉皇突圍而出的,輜重給養都落在鐵山,其部不可能翻越大漠,而從現在地圖上來看,我軍尉遲恭部已是繞後,截擊頡利,堵住了他向西的退路。頡利馬上就要成爲甕中之鱉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
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