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

三年內成爲下一個江都。

面對周郡守的豪言壯語,周洲一笑,不由對於自己這郡部從事之職,有所期待。

現在北平郡十分缺乏官吏,按照幽州刺史府去年定下官制。

一郡設郡守一名,佐貳官郡丞,長史,司馬各一名,屬吏郡主薄,六曹參軍各一名。而上郡六曹書佐定額十二名,六曹行書佐定額二十四名。中郡六曹行書佐六名,六曹行書佐十二名,下郡只設六曹書佐,不設行書佐。

此制度大體承襲大業三年前大隋的官制,廢除了通守,東西曹掾之制。

而縣亦是如此,一縣設縣令一名,佐貳官縣丞,縣尉,主薄,下面的六曹就是吏,不入流品。

至於北平郡,安樂郡,漁陽郡都是下郡,官吏匱乏。以北平郡爲例,不說六曹書佐了,就是六曹也是缺了四人,而郡內的首領官除了郡守,司馬,主薄外,郡丞,長史皆是空缺。

至於盧龍縣更糟,除了縣尉,主薄外,縣令,縣丞皆缺。而新設的三岔河口縣,官吏人選都還在郡功曹司那斟酌着,至於任命下來不知要何年何月了。

在幽州刺史府下的官員,有資格任官的都不願意去北平郡,反而寧可擠破頭,等着涿郡哪個縣出缺仕官。而周博對於周洲這從九品的郡部從事,卻說不出個道道來,於是索性讓周洲,代管三岔河口縣之事。

就在周洲要履新第一日,三岔河口的海面上,突然出現十幾艘舟船。

水軍遣人詢問。得知原來新羅盟友的艦隊,他們從新羅遠道而來。

接待新羅盟友之事,當然由周博,周洲二人擔任,艦船之上除了新羅的果下馬,還有牛黃,人蔘等貴重物品。以及新羅王的使者,他們乘着洋流正好抵達三岔河口。

周博,周洲聞之之後,不敢怠慢,讓人好生接待。同時在碼頭上船上的物資盡數卸下,同時派出一艘快船,載着新羅王使者,前往薊縣。

幽州刺史府內,李重九聽聞新羅王使者已是到來,當下將金春秋。空山,元曉等人一併叫來接見。

金春秋等人來到幽州已是一年多了。金春秋在薊縣縣學中學了一年漢文,現在已算上真正的中國通了。至於空山,元曉兩位僧人,則是在城西嘉福寺掛單。

嘉福寺乃是幽州名寺,在西晉永嘉年間就已是修築。距今四百多年,當地素有先有嘉福寺,後有幽州城的俗語。二人日夜勤學,佛學也是大大長進。

這一年來,李重九也就是新年年宴時見了三人一面,其餘都沒有見到。這一次新羅王使者前來,正好一併接見。

不過新羅王使者帶來的卻並非什麼好消息。原來今年去年高句麗大舉進攻新羅,乙支文德率領的大軍一度打到了新羅京城城下。那時候李重九正忙着對李唐用兵,根本無暇顧及。

現在新羅王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再派使者來懇求,幽州能夠出兵,牽扯一下高句麗的後腿。

李重九自也是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以棒子國的尿性,一旦高句麗一統了朝鮮半島,勢必又會如歷史上高句麗雄主好太王那般,向南對中原用兵的。所以不僅幽州對於新羅而言,是牽制高句麗的盟友,新羅對於李重九而言,也是不能滅亡的。他可不想將來有與李唐,高句麗兩線作戰的一日。

金春秋等人心知母國有難,當下一併向李重九懇求,要出兵東征,如之前兩度出兵遼東那般,痛擊高句麗。

不過對於三人請求,李重九現在卻頗爲有心無力,前兩次出兵遼東,一次是爲了確保遼東,遼西兩郡的安危,殺雞儆猴,以顯軍威,第二次則純粹是去高句麗那搶糧的。

但現在兩次出兵後,高句麗人被自己打怕了,不敢擅越遼水一步,故而遼東郡一直相安無事,而現在幽州今年秋糧收成不錯,暫時沒有劫糧的需要。

當然這並非是最主要原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自幽州郡兩度出兵遼東,痛擊高句麗後。高句麗東部傉薩淵蓋蘇文,認爲幽州圖謀不小,爲了防禦幽州再度用兵遼東,竟大興土木,以卑沙城,建安城,安市城爲支撐點,北起扶余城南至渤海,修起了一道千里長城。

淵蓋蘇文修千里長城,破有要與秦皇萬里長城比肩的味道。

李重九記得,歷史上淵蓋蘇文修葺這千里長城,應是貞觀年間,爲了防備唐軍進攻,而今天高句麗對手,從李唐換了李重九,修葺這千里長城,是防備幽州軍。

李重九派細作去察看過這千里長城,雖說還未修葺完畢,但已經着實頗爲可觀,李重九這一次要想像前兩次那般,乘對方無備攻打遼東,佔點小便宜已是不可能。

幽州自從擊敗契丹,奚族十幾萬聯軍後,現在任誰也不敢輕視,就算是強如突厥要獨力攻打幽州,也要再三掂量,當然也就是敵人重視自己的壞處了。更何況李重九南面還有竇建德虎視眈眈,一旦他調動前往遼東,竇建德劉黑闥就會立即撲上來,狠咬你一口。

就現在而言,李重九與竇建德對峙的局勢,十分微妙。雙方對彼此,都沒有取勝對方的把握,故而猶如兩名決鬥的劍客一般,誰都沒有把握揮出第一刀,眼下都是彼此盯住,各自忍耐,等待機會的出現。

李重九在這時,絕對不敢疏忽大意,現在對於新羅王要求出兵遼東的請求,李重九不由顯得有幾分愛慕能助。

對方的一致懇求,李重九也沒有一口拒絕,只是說先作商議。

金春秋等人滿懷期望的告退後,李重九當下召來刺史府的官吏,以及軍方大將一併商議。

聽聞新羅王要求出兵遼東之事,衆官吏以及大將毫不意外的一併反對。

薛萬淑先言道:“新羅番邦,地小民少,寡廉鮮恥,豈可以盟友同等待之。”

薛萬徹言道:“眼下我幽州與竇建德大戰在即,兩邊皆是在厲兵秣馬,此時出兵遼東豈非本末倒置,自己安危都不顧,反慮及他人。”

趙何然也反對言道:“剛剛接到遼西郡楊郡守消息,白狼水秋汛,道路沖垮,這時候出兵,大軍難以跋涉。”

李重九聞言不語,轉頭看向掛在牆上的幽州遼東地圖,突然對衆人言道:“若我軍不從白狼水走奇襲遼東如何?從無終縣出兵呢?”

此倒是衆人從未想過的,以往出兵遼東,都是走白狼水河谷的,這也是幽州往遼東唯一通道,上千年來都是如此的,而眼下李重九難道要另闢蹊徑。

薛萬淑上前,言道:“啓稟上谷公,眼下幽州往東,道路至無終縣而盡,若從無終縣再往北,則無路可去了。”

李重九言道:“你說的不對,你們看地圖,無終縣以北,這地名碣石看見沒有,曹孟德觀滄海聽過吧,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當年曹操大破烏桓,從柳城經碣石而還幽州,說明此是有古道的。”

衆人聞言皆是不由暗歎,爲李重九博聞強記而敬佩不已。

記室參軍王珪言道:“啓稟上谷公,此確實是有古道,當年秦滅六國後,從無終縣往北修馳道而至碣石,但到了這裡,因項劉起義,就中止。現在這條古道,早就年久失修,大軍肯定是無法通過。”

李重九微微一笑,他也是臨時纔想到主意,言道:“誰說我要用大軍征討了,我記得碣石以東,現在是屬於昌黎縣治下吧。”

昌黎縣是李重九在遼西郡新設之縣,主要是遼西丁零部居住在此。丁零部這幾年接觸幽州,漢化很快,族長崔序也是在勵精圖治,故而勢力也在慢慢壯大。

李重九當下言道:“我軍北伐一貫走白狼水河谷,若從此路出兵,高句麗定早有防備,我令丁零部從碣石出兵,走遼西走廊,側襲高句麗,你們看如何?”

衆將聞言紛紛點頭,王珪言道:“若是遼西走廊一通,將來高句麗就不能只是專心防備我白狼水河谷一路了。”

薛萬徹言道:“此倒出人意料,只是丁零部實力,上谷公也知道,憑藉他們對高句麗造成威脅十分有限。”

李重九言道:“不錯,故而我們還要再派一路人馬。”

衆人心道難道還是要出主力,走白狼水河谷嗎?

李重九將衆人表情看在眼底,笑了笑言道:“你們看我軍水軍已具規模了,但組建至今日,仍一戰未打,故而我想牛刀小試,與新羅王組成聯合水軍渡海攻打卑沙城如何?”

薛萬徹聞言身軀一震,言道:“莫非上谷公,要效仿來護兒將軍,派水軍攻打卑沙城。”

李重九微笑點了點頭,薛萬徹所說是大業十年時,大隋第三次徵高句麗時,來護兒率大隋水軍渡河,攻打卑沙城,在此大破高句麗人之事。

來護兒大隋水軍可以完成之事,自己爲何不能。

當然眼下憑着幽州水軍,那十幾艘艨艟小船,也派不了多少人馬登陸遼東半島,故而要拉上新羅人一起,藉助其強大的水軍,在遼東半島給高句麗人打下一個釘子。

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會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十章 搶婚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
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會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十章 搶婚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