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

黎陽渡。

五牙大艦赫然豎立,五層高的鉅艦比遠處的黎陽城城頭還要高出一頭來。

外周嶄新的排竿,弩機,露出森然的光芒。趙字的大旗,以及李重九的皇旗豎立在大艦上,高高飄揚。

在百餘名幕僚和大將的簇擁之下,身着龍袍的李重九在碼頭上走向戰艦,水師都督程名振,率領水師將領親自在岸邊迎接。

“臣程名振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五牙戰艦上,船上士卒都是齊聲言道。

李重九點了點頭道:“平身。”

程名振起身後道:“陛下,五牙大艦已是準備好了,微臣與一萬兩千名水師將士隨時聽候你的命令。”

李重九笑了笑道:“程卿言不用多禮,軍國之事,聽朕,船上之事,聽汝。儘管放手去做,船上之事一切由你做主,不必來知會朕!”

程名振聽了李重九之言,當下抱拳道:“某將遵令!”

說罷,李重九,程名振一併上艦。程名振一聲喝令後,戰艦隨即張帆起航。

五牙戰艦緩緩起帆後,隨即在運河向南行駛。

而在五牙大艦的四周早有八艘樓船,作爲護衛艦一般警衛着旗艦的安全。在樓船之外,還有幾十艘艨艟小艦隨船前進的,中間還有數艘傳遞軍情的郵船。在艦隊之後一里,隨船跟進的,則是李重九禁衛軍廷衛軍,將士們坐在運兵船上,此外還有數目無數計算的輜重船,跟隨這運兵船前進。

水師行進的路線,是從永濟渠的運河進入黃河之後,再逆流直上。在河陽直接登陸。這大概需要三天的水程。

隨着艦隊的行進,這五牙大艦,就成爲了李重九的臨時指揮作戰中心。以往隨軍不攜帶家屬的。但是這一次攻伐李唐時,莫名有人提醒李重九說。李世民有暗害李芷婉的打算。

李重九雖不知誰提醒的,但是心底擔憂,於是將楊娥皇,李芷婉,室得芸,蘇妙四人都帶上隨行,還有長子李鷹,長女采薇也是隨駕。並隨舟船而進。

這艘臨時指揮的旗艦上,五層乃是警戒嘹望之地,四層是李重九嬪妃住宿的地方,至於三層則是李重九與衆大臣們商議作戰的地方。

至於二層,一層則是,船上三百侍衛,以及水手駐守之地。

三層甲板外,視野通透,望去岸邊都是正源源不斷從後方進發趙軍騎兵部隊。而船底下的河水已是轉爲土黃色,顯然已是進入黃河流域。

李重九將目光從遠處收回到了船艙內,但見姬川,張玄素。虞世南三名中書侍郎,正在將風聞司,趙軍前線,各方面送來的消息彙總分析。而十幾名幕僚在繪製地圖,將隨時各軍進行,兵馬分佈,糧草囤積之地,都是在沙盤上仔細繪出。

至於六名中書舍人,這一次全部前來侍駕。如薛德音,王博等中書舍人。自是作爲奉詔之用,書寫公文。令由詔制所出。整個作戰中心裡,衆人安靜,有序工作,只有聽到公文翻動,一下下聲響。

有這麼多人操勞,其實李重九纔是清閒,一般的事情有姬川,張玄素,虞世南這樣優秀的幕僚團,都可以替自己拿決策的。所以李重九也就樂得清閒,大部分時間則是坐在那裡閉目養神。

當然房間裡面還有一個人卻是不知道如何自處,這就是李重九秘密指定的太子李鷹。李重九這一次帶李鷹前來,自也是讓他長見識的意思。自己對李鷹雖多加鍛鍊,但是李鷹自幼還是深宮中。李重九可不想讓他在女人堆里長大,所以這一次就帶着李鷹來見識。

但兵法謀略這些,還有一些聽起來如同天書一般的情報消息,對於不過十歲的李鷹而言哪裡聽得懂。開始一天,李鷹坐立不安,坐在小板凳上備受煎熬。李重九也不去管他,看他下面怎麼辦。

可第二天之後,李重九卻發覺李鷹,對沙盤地圖特別感興趣。

這沙盤地圖是包攬關中,河內,河西,川蜀四個部分,位置極大,差不多有四個檯球桌那麼大。上面按照比例堆砌起的山川河流,重要城鎮,以及兵力佈防。

李鷹看到這些後,整個人都呆呆盯在那,並看着李重九的幕僚團,在沙盤上作業,將兵馬一處一處的推移。

李重九看了上前問李鷹:“看得懂嗎?”

李鷹手指着地圖道:“長安,我知道,師父有告訴我,這是李唐的國都,還有洛陽,這是我們大趙的陪都。其他的,我都不認識了。”

李重九聽了笑着點點頭,手指地圖上中央隆起的山脈道:“你認得這些已是不錯了,你看這是秦嶺,秦嶺往南是川蜀,天府之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往北則是八百里秦川,這裡關河四塞,就是當年周文王鳳鳴岐山之地,秦國的咸陽,劉邦奠定霸業之基!”

說到這裡李重九指着地圖上的,中央分割的河流道:“秦川往西則是河源,就是黃河源頭,你看這黃河從西至東,如一條衣帶,貫穿我華夏之衣襟。這山川之美竟如斯也!”

李鷹聽李重九之言,不由要伸手撫摸着沙盤,幕僚生怕李鷹弄亂他們的心血,但又不好發言。

李重九笑着握起李鷹的手道:“你摸什麼?”

李鷹擡起頭看向李重九道:“父皇,我聽你這麼說,想這天下,彷彿就在沙盤一地之上,方寸之間一般,最後在我的腦海中出現。而這兵馬調度,有好比平日下棋時,棋盤上一顆顆棋子。師父曾經和我說過,父皇以天下爲棋,大概就是如此吧!”

李重九聽了讚許的點點頭,李鷹的悟性不錯,沒有白費了自己這一番說辭。

李重九笑了笑,當下不再說什麼。接下來李鷹就看着這沙盤,然後就似懂非懂地聽着李重九和幕僚們商討這一次伐唐之事。

而這一次攻伐李唐,大的戰略經過一年的準備,早就是構想好了。對於如何進兵,李世民如何應對,都作了三四重的對策。

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十章 搶婚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四百章 情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
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十章 搶婚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四百章 情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