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窮途

(昨天又稍微看了一本架空歷史類小說,三國的,作者的名氣,排行榜上的位置,都很靠前,但讓人失望的是內容實在寫的有些勉強,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地方,嗯,除了更新速度以外,失望。。。。。。。。

阿草其實很搞不懂,裝逼和真的厲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境界,若想寫出主角的強悍來,其實要將這兩個概念分清,並下一些功夫才行,不是欺負兩個人,或殺一堆人,演一出什麼英雄救美,鏟強扶弱的戲碼就成的,可惜的是,大多數網絡小說裡都缺乏這個認識,弄的非常之生硬,讓人看了就覺得。。。。。。。。唉,不說了,阿草絕不是想貶低別人擡高自己,其實就像是看粗製劣造的電影一樣,讓人渾身上下都不舒服,不說兩句實在不痛快。)

兩日之後,中軍大帳,一個巨大的沙盤已經被造了出來,只是時間太短,沙盤預演的許多要素被忽略掉了,尤其是在地理準確性上大打折扣,只能勉強算是造出了一個最最簡易的沙盤而已。

衆將聚在此處,有些稀奇的看着,沙盤以泥沙製成,山川地形只是略略做出了個樣子,中間插着許多旗幟,以代表亂軍以及秦軍的位置,讓人一目瞭然,雖然簡陋到了極點,但對於這些領兵大將來說,卻是新鮮,而且看到實物和聽探馬稟報完全是兩個樣子,許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在探子不停的補充當中漸漸完善,亂軍大營的大致輪廓已經清晰的出現在衆將面前。

要說沙盤這個東西,據說秦始皇曾經做過類似的東西,之下漢時也有類似記載,但普及卻是後世民國時候的事情了,這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僅僅依靠目測或者簡單的工具,除非耗用大量的人力,不然根本無法實現沙盤最重要的精確性。

用泥沙爲盤,山川爲線,兩軍上下爲棋子這樣的事情,衆將都未曾見過,當然,像杜山虎之類從鞏義縣一直跟隨趙石左右的人除外,所以從這沙盤擺出來,衆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到後來沙盤漸漸完整,衆將恍然,仔細觀瞧,心裡皆是嘖嘖稱奇。

不過說起來,此事也有取巧之處,一來成都府一馬平川皆爲平原,不須演化高山丘陵之類的複雜地勢,二來,趙石也只想取個直觀些的效果,並不求其做到真正精確無誤,這般一來,就好說許多了,亂軍大營排布之處以各類旗幟充之,中間成都城只以一塊頑石代之,大軍退後十里,離開大路紮營,在平原之上,這麼做有些掩耳盜鈴,但卻也聊勝於無,總歸不會讓人無意中發現大軍行蹤就是了。

衆將圍在沙盤之前,指指點點,沙盤做的不小,上面旗幟密佈,其實最顯眼的還是代表廣安軍,遂寧軍,蓬州軍等原正規蜀軍的十幾支旗幟,還有代表南蠻兵馬的幾處,剩下的很大一片,顯得亂七八糟的便是亂匪了。

蜀軍據於成都城東面,不論亂匪還是南蠻兵馬,皆不與其混雜,而南蠻兵馬與亂匪混在一起,居於城北正面,兩側皆爲亂匪,看上去和亂匪相處竟然很是不錯的樣子。

其實等到沙盤成型,衆將心中也就明白了,大帥這是要打了,既然大帥做出了決斷,衆將再不想及其他,議論的便是該怎麼打的事情了。

七嘴八舌間,有的認爲應該分路進擊,使敵軍混亂,然後於亂中取勝,而有的則以爲南蠻與蜀軍兩處應爲首攻之處,只要擊潰兩處人馬,亂匪雖說人多勢衆,卻並不會放在如今的秦軍眼中,更有的則提出應造些投石之類的攻城器具,以火攻取勝,這個提議立即遭到了衆將的駁斥。

蜀中天氣本就陰雨連綿,在這樣的天氣中用火攻之計,並無多大用處,投石等物作用雖說巨大,但若要造出來,恐怕也得些時日才成,大軍身處險地,也沒那麼多的時間。

不過此議到是讓人想出了個點子,蜀中草木陰溼,若能找對風向,以煙氣混亂敵軍,再趁勢擊之,到有幾分勝算。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以前還不覺得,大軍接連攻伐,皆爲趙石一人獨斷,但此時重傷之軀,也沒那個精力去細細琢磨,只是躺在牀上,靜靜聽着,慢慢心中已經有了些輪廓。。。。。。。。。。。。。。

。。。。。。。。。。。。。。。。。。。。。。

“明尊。”有人小聲輕呼。

這裡便是亂匪中軍所在,帳內燈火搖曳,一鬚髮皆白的老者靠在椅子上,臉上溝壑密佈,配着臉上的一些斑痕,老態畢露中透着深深的疲憊,這老者正是如今在蜀中鬧的天翻地覆的拜火神教之主,方老爺子,此時的他雙目微眯,光亮一明一暗的照在他臉上,留下許多陰影,和平常老者並無二致。

聽到有人輕喚,方老爺子微微睜開眼簾,目光開始還有些渾濁,但不一時便清明瞭過來,挪動了一下身子,“何事?”

聲音嘶啞的讓人甚至聽不清他在說什麼,身子比起當初在漢陰召集神教衆家堂主,商議大事時,卻是天差地遠了。

不夠想想也就明白,神教起事到如今也有半年多了,千頭萬緒,都得他這個教主明尊一力當之,這才成就了今日之局,但神教中也一下子多出了許多事務,讓從未經歷如此局面的神教中人都是手足無措,應接不暇。

所幸的是,神教佈置多年,教中也有些人才,之前又是佈置周密,有了許多準備,再加上起事之初,大事順遂,皆與之前料想暗合,讓神教上下盡皆振奮,這麼一來,就算屢有失誤,也都勉強應對了下來。

兵圍漢中,奪取劍門,連結蜀軍殘餘兵馬,與南蠻盟好,一連串的佈置都一一實現,到得南蠻各家蠻王出兵,廣安軍節度使率兵來會,把成都城圍了個鐵桶相似,一切都在按照之前的謀劃在進行,方老爺子雖然勞累,但能爲神教謀一塊百年基業的心思支撐着他沒有半點的懈怠,精氣神更比當初健旺的如同年輕人一般,即便是因輕敵,而被成都城中秦軍大敗,他也無半點心灰,更能重整旗鼓而來。

但世事難料,近兩月來,情勢卻是急轉直下,先是去取金州的方半儒等大敗而回,所率二十餘萬兵馬竟是全軍覆沒,只餘方半儒等首腦在數百人護衛之下逃回了西川,接下來青龍堂那裡也失去了聯繫,這還不算,之前更有消息,秦人援軍已至劍門,劍門守將鄧海派人求援,語出不詳,竟有訣別之語奉上,鄧海乃蜀中大風堂之主,其人堅毅多謀,秦人一到,竟是聞風膽喪至此,實是讓人揪心,情勢只數月間便敗壞至此,實是讓人始料未及,正應了那句老話,其興也速,其亡也忽焉。

殫盡竭慮,再加頻傳噩耗,方老爺子這身子骨自然是每況愈下,就像這帳內的火燭,油盡燈枯只是早晚間事。

而讓人唯一還算安心些的是就是,前些日得了劍門急報,卻是自己那三弟派人傳過來的,消息實在算不得好,急報上說劍門蜀軍譁變,秦軍趁勢入城,劍門天險已失,鄧海以及那不成器的二子皆歿於劍門,而值得安慰的是,三弟行險刺殺秦軍援軍主帥,重傷之。。。。。。。。

當然,好消息就在這裡了,秦軍主帥重傷,以三弟的本領,恐怕秦人主帥應是凶多吉少了,而剛剛攻克劍門的秦軍羣龍無首之下,多數是應該陳兵劍門,不敢南來的了,而且自己這裡還派出了兩萬餘援軍,沒有消息傳來說路遇秦人大軍,看來近日應是無礙纔對。

不過接下來又是壞消息了,傳來的急報上說,秦人不知爲何,竟然知道了方家隱匿於漢陰,三弟行刺秦軍主帥時負了些輕傷,卻還是急急趕往漢陰,也不知能不能救回一家老小。

這才真正是晴天霹靂一般,方家老弱婦孺皆在漢陰,若爲秦人所獲,定然是滅族之禍,到了此時,方老爺子也是心膽皆裂,深恨當初不應存了留條後路的想法,將一家老小仍留在秦人的眼皮子底下,但此時卻已悔之晚矣,遠在成都,即便是憂心如焚,卻也無能爲力,只有遙遙禱告,讓方家留下些血脈纔好。

這些事都是近日發生,若非這位神教之主自小練氣,也是剛強堅毅之人,只這連番打擊,便能摧垮他的身體甚至是意志。

當然這都是閒話,到得如今,方萬川也就是方老爺子也是神思倦怠,將一些事情都交給了自己兩個小兒子處置,就算那敗軍之將,方進之,方半儒兩個也都未曾怎麼責罰,分別去統領大軍了,拜火神教到此時,教中人物已是去了大半兒,遙想當日起事之時,衆家兄弟歃血爲盟的意氣風發來,這窮途末路的淒涼已經漸漸從衆人心中升起。

當然,這裡還有一線生機,就是眼前的成都城了,若能在秦軍援軍到來之前攻下成都,握住這千里沃野,背靠南蠻,而且如今軍中還有那位蜀國太子殿下,扶其登位,便又能得蜀臣相助,未嘗不能和秦人南北制之。。。。。。。。。。。

稟報之人的聲音打斷了方萬川的胡思亂想,“稟報明尊,蠻族又來討要糧餉,兩位祭酒大人正與之商談,派小人來稟知明尊,還請明尊示下。”

大營中隱隱傳來哭泣之聲,淒涼而又刺耳,方萬川本就心情煩躁,此時又聽得這個,當即拍案而起,“養不熟的狼崽子,攻城不見怎麼出力,糧餉卻要的這般勤法,回去告訴他們,就說成都城裡糧草堆積如山,我已允他們破城之後大掠半日,還想怎的?

若還糾纏,就告訴來人,說我明日親自去見蠻王,與他們好好分說一下。。。。。。”

稟報之人諾諾退去,方萬川卻是餘怒未消,呼吸急促,卻是帶出一連串的咳嗽,本因急怒而泛起血色的臉上卻迅速灰敗了下來。

捂住嘴巴,好半天才止住乾咳,手掌心裡有些溫熱,他卻看也不看,死死攥住手掌,顫抖着身子坐回椅子上,帳外進來的伺候之人被他揮手趕了出去。

再擡起頭上,已恢復了往常的堅毅之色,神教大業,自祖上使,也不會自他而絕,而眼前也未到真正絕望之時,蠻族兵馬不聽使喚,只知道要這要那,只能說明現在的諸家蠻王只顧眼前小利,再無孟獲那樣的英雄了。

蜀軍那邊也沒出多少力氣,看來這大事還得靠自己,之前還想着讓蠻族兵馬及蜀軍與秦人交戰,到時他爲實際上的蜀主,對這兩家還有借重之處,也虧待不了他們,但現在想來,真不如聽幾個部將所言,趁此良機,練出精兵。。。。。。。。。。

半晌過後,帳外腳步聲響,兩個年輕人風風火火的衝了進來,都是滿臉怒容,年紀稍大的那個當即便嚷嚷道:“這些狗崽子,城裡面有糧食,有女人,他們不拼命去取,反而如乞兒般專找咱們來討要,真真氣煞人了。”

稍小些的那個沒接話,看見方萬川的樣子,臉色一變,上來便關切問道:“爹,可是又不舒坦了?孩兒去叫張神醫過來再給您瞧瞧?”

稍大的年輕人也有些露出關切之色走了過來,“許是被那羣狗崽子給氣到了。。。。。。。。”

“爹,化外之人,貪婪成性,不足以共大事,他們的嘴臉您見的還少了?又何必氣惱至此?等咱們取了這蜀中的大好江山,孩兒定領兵爲您出氣。”

“孃的,若非現在還用得着他們,老子早帶着手下人馬將這些混賬王八蛋殺乾淨了,他們要糧?老子這裡糧食還缺着呢,讓他們去吃屎吧。”

一個粗魯,一個細緻,到讓方萬川有些欣慰,但這個時候,卻不是敘天倫之樂的時候,“不要緊,爹這身子骨還支撐的住,等進了成都城,就封你們個大將軍來做,好了,你們兩個回去整兵,從明日起,輪番攻城,不得停歇。。。。。。。。。。”

第534章 插曲第28章 等?退?第1368章 聚飲(三)第525章 任命第329章 鏖戰(三)第1499章 暴烈第765章 入甕(三)第125章 打鬥第1240章 西涼(四)第417章 家事(二)第1538章 交易第1179章 人情第617章 家族第1081章 平胡第286章 探子第731章 決斷(二)第1195章 年關第1391章 洛陽第219章 詰問第1364章 小樓第1508章 將來第1374章 雄心豪三百零一章潰敵二第1538章 交易第115章 遷陵第1405章 發飆第701章 亂子(二)第1399章 烽煙第1351章 周枋(四)第1437章 殷切第389章 絕頂第1037章 獻策(三)第1064章 秋獵第544章 父子第142章 出行(一)第1371章 聚飲(六)第568章 絕情第1002章 戰場第5章 大雪第1345章 暴怒第1063章 秋深第836章 竹林第1521章 長亭(三)第57章 奪功(二)第735章 算盤第1545章 空文第899章 圍城第838章 秘聞第723章 偏師第583章 末路第390章 爲官第851章 父子第463章 洞房第1543章 激戰第1385章 寺廟第402章 獎懲(七)第701章 亂子(二)第1340章 入府第428章 遊園(一)第550章 天蕩第18章 血戰(五)第563章 蠻兵第131章 先生(二)第305章 完顏第1346章 文會第1105章 商人(八)第399章 獎懲(四)第775章 鏖兵(八)第308章 聚殲(三)第820章 天妖第70章 打鬥第921章 死戰(四)第563章 蠻兵第757章 獻計第1313章 君臣(五)第737章 退兵第276章 爭強(二)第151章 殺人第1407章 夜宴(三)第954章 自薦第1160章 主從第1461章 怪事第405章 獎懲(十)第650章 倉促第448章 武學(一)第9章 十八第480章 蜀亡第1412章 明遠第793章 家人第500章 異心第155章 比鬥第76章 波瀾第108章 談論第1358章 私話第808章 打動第1183章 兵部第293章 小勝第727章 意外第1134章 晚間第313章 香侯
第534章 插曲第28章 等?退?第1368章 聚飲(三)第525章 任命第329章 鏖戰(三)第1499章 暴烈第765章 入甕(三)第125章 打鬥第1240章 西涼(四)第417章 家事(二)第1538章 交易第1179章 人情第617章 家族第1081章 平胡第286章 探子第731章 決斷(二)第1195章 年關第1391章 洛陽第219章 詰問第1364章 小樓第1508章 將來第1374章 雄心豪三百零一章潰敵二第1538章 交易第115章 遷陵第1405章 發飆第701章 亂子(二)第1399章 烽煙第1351章 周枋(四)第1437章 殷切第389章 絕頂第1037章 獻策(三)第1064章 秋獵第544章 父子第142章 出行(一)第1371章 聚飲(六)第568章 絕情第1002章 戰場第5章 大雪第1345章 暴怒第1063章 秋深第836章 竹林第1521章 長亭(三)第57章 奪功(二)第735章 算盤第1545章 空文第899章 圍城第838章 秘聞第723章 偏師第583章 末路第390章 爲官第851章 父子第463章 洞房第1543章 激戰第1385章 寺廟第402章 獎懲(七)第701章 亂子(二)第1340章 入府第428章 遊園(一)第550章 天蕩第18章 血戰(五)第563章 蠻兵第131章 先生(二)第305章 完顏第1346章 文會第1105章 商人(八)第399章 獎懲(四)第775章 鏖兵(八)第308章 聚殲(三)第820章 天妖第70章 打鬥第921章 死戰(四)第563章 蠻兵第757章 獻計第1313章 君臣(五)第737章 退兵第276章 爭強(二)第151章 殺人第1407章 夜宴(三)第954章 自薦第1160章 主從第1461章 怪事第405章 獎懲(十)第650章 倉促第448章 武學(一)第9章 十八第480章 蜀亡第1412章 明遠第793章 家人第500章 異心第155章 比鬥第76章 波瀾第108章 談論第1358章 私話第808章 打動第1183章 兵部第293章 小勝第727章 意外第1134章 晚間第313章 香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