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奇士

本來準備在漢中休整四日,兵荒馬亂,軍情如火,漢中這裡雖說山清水秀,乃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但趙石也沒那個閒情雅緻領略漢中風物。

又和張承兩人有過一番深談,一個就是留下兩千團練,由郭猛統帶,一來駐守漢中各要隘,二來也要剿除殘匪,兵卒雖少,但以現在情形,匪首多數被擒,其他四散,應該也能勉強維持,不過就算兩人想再多要些人馬,也是不成的了,趙石這裡兵力也是捉襟見肘,能留下兩千兵已算是仁至義盡,若再開口,可就有些得寸進尺了,兩人都是聰明之人,並不會在這個上面多做糾纏。

再有就是經過匪亂之後,漢中殘破,十室九空,百姓流離,指望大秦派來官吏肯定是遠水不解近渴的了,所以也需兩人多做佈置,尤其是現在已經到了春耕時節,依照蜀中的節令,已是誤了春耕的農時,如今亂匪已除,卻還要組織農事,漢中這裡氣候溫潤,若能措置得當,還能收穫兩季稻米。

其實說到底,這最重要的還是人力,漢中經此一亂,人口銳減,恐怕得過上幾年才能恢復元氣,而農耕卻需人力支持,不然良田雖有,少了人力也是白搭,趙石到是有心將擒獲的數萬亂匪留在漢中,但轉念一想,漢中兵力太少,若再出了亂子,反而得不償失,於是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過說起來也不是沒有好處,經過一載戰亂,百姓思安,戰事一過,立馬扶老攜幼迴歸鄉里,死的人多了,這田地卻是空前的寬裕了起來,土地本就是戰爭的直接原因,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多數都是因爲人口增多,可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加上土地兼併嚴重,農民食不果腹,活不下去,這才揭竿而起。

而漢中經此一亂,人口銳減之下,看樣子卻是要安定個幾十上百年了。

張承兩人聽了心裡叫苦,卻還得連連點頭,這也是無奈之事,兩人駐紮在漢中已經有一年多了,對這裡越來越是熟悉,所以這差事還真找不出旁人來替他們,不過以武官而轄政事,也是權宜之計,應該做不多久,兩人也就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趙石這裡也含糊的應諾,一旦有了機會,定會將兩人徵調回來,兩人聽了,雖說還是不甚安心,最恐生意做的久了,不能幹回本行,但也都知道,此事斷不能操之過急,所以還是連聲道謝不提。

趙石本想第三日便拔營起兵的,但最終還是又延了一日,見了一下漢中城的蜀人官吏,不過一見之下,到真見到一個有趣的人。

此人姓寧,名向嶽,字北山,乃原安平郡王府長史,三十許人,面容白皙,劍眉星目,一身白衣,長身而立,端的是一副好相貌,好風範。

不過從張承那裡得知,當初兵圍漢中之時,屢攻不克,正是此人慫恿孟信殺了守城的刺史魏信等人,開城請降,所謂奸佞小人,不過如此。

事後張承本想殺了此人,不過這人卻是有些膽色,而且言辭便給,也不辯解爲何不忠不信,慫恿孟信出降,只是列出幾個緣由,說殺自己不得。

第一個理由有些無恥,說是自己雖然有愧於主上恩遇,乃大不忠之人,但於大秦卻有大功,大秦若想平定蜀中,卻是缺不得蜀人相助,而今城破之後,立即便斬殺功臣,今後如何還能得蜀人之心?

這一條其實已經夠了,但人家還有話說,說自己有社稷之才,若現在想殺他,便如周郎欲害孔明,龐涓欲除孫臏,之後必擔罵名。。。。。。。卻是讓張承哭笑不得。

當然,就像後世找工作一樣,卻還要遞上自己的履歷,此人出身寒門,然蜀中科考取士,非世家豪門不得其門而入,蜀中蘇氏,把持科舉之門,幾十年來,寒家子少有得中,他這纔回鄉投身郡王府,照他的話說,本來想盡心輔佐這位王爺殿下治平漢中,但結果是這位殿下只知道吃喝享樂,不思進取,讓他倍感無奈。。。。。。。。。。。

最後人家還不忘恭維上兩句,讓你都不好意思翻臉,說是聽說大秦君明臣賢,自會明白其中道理,安平郡王與他都乃降臣,連安平郡王這等只擔虛名而又無用之輩都能安享富貴,卻要殺他這樣有大才幹之人,豈非本末倒置,爲智者所不取?

都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此人侃侃而談,講了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出來,卻讓張承覺得這人雖然品性卑劣了些,但說的也不算一點道理也沒有,而且也很佩服此人的膽子,和那安平郡王孟信比起來,確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加之此人也是出乎他的意料,沒說什麼爲了滿城百姓什麼的虛言,到也能稱得上是一位真小人。

於是便留下了此人,不過到底是看不上這等賣主求榮之輩,沒讓他跟着孟信一行去大秦,而是將他留在郡王府當了個看府之人。

這其中未嘗沒點噁心人的心思,你不說你有大才嗎?又什麼孔明,什麼孫臏的亂比,我就讓人去當個看門兒的,看你還能如何。

但也是世事難料,隨後漢中大亂,盜匪蜂起,形勢驟然大變,張承受了傷,郭猛也覺獨力難支,就這個時候,此人又找上門兒來了,先是將張承伺候的舒舒服服的,接着便獻計製造謠言,讓城內百姓不敢私通亂匪,又私下裡跟兩人獻策,以府中女子賞賜衆軍,也好讓軍卒拼死守城,到了這裡,卻是將安平郡王府上下出賣了個乾乾淨淨,也算得上是人中極品了。

之前張承兩人在趙石面前都沒提起此事,這時又是不同,不但將此人引薦給了趙石,而且也將此中緣故說了個清楚,這裡面未嘗沒有替自己兩人開脫,留個首尾的意思。

趙石這裡也覺有些怪異,雖說蜀中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不管是吟詩作賦的文人墨客,還是保家衛國的名將賢臣,其中多有出身於川中的蜀人,若說有一兩才幹智謀之士被張承看重,也不覺得怎麼奇怪。

但這人卻是出奇,秦軍來了,雖然軍威赫赫,兵甲崢嶸,但漢中城糧草充足,又有漢中刺史等人一力把守,想要破城卻也有些困難,這人偏偏在那個時候鼓搗孟信開城投降,乍一看,和史上那些奸佞之徒卻沒半點分別。

但之後亂匪四起,將漢中城圍了個嚴實,按之前此人作爲,就算不出點幺蛾子,再投降一次,也應躲起來,以免遭了殺身之禍纔對,但此人偏偏給張承兩人出謀劃策,將漢中城給牢牢的守住了。

行事雖然無恥了些,但也算是一個奇人了,製造謠言,將女子賞于軍士,這些事情非心腸歹毒之人不能爲之,放在後世也許不算什麼,但在這個民風淳厚,雞鳴狗盜之徒爲人切齒,名聲甚至大於性命的時代,此人可謂是行事偏於悖逆了。

聽了這些趙石對此人興趣大增,特意想單獨見一見這人,說起來原因也是簡單,此人行事獨樹一幟,看來不在乎什麼名聲,但在趙石看來,此人比之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務實,務實之人,也是能辦事之人,如今時節,這樣的人自然越多越好,至於其他,趙石也不願多去理會。

不過這一見面,趙石上下打量,見慣了秦川男兒的朗朗氣概,這蜀中人物俊秀清雅卻是讓人耳目一新,不得不承認,單以風姿而論,像南十八,陳常壽等人卻都遜上此人一籌。

“北山見過大帥。”聲音清朗,到是很配這身皮囊。

趙石在打量這位特立獨行的蜀中文人,而寧向嶽何嘗沒在偷偷打量眼前這位秦軍統帥,怎麼看也不過二十左右年紀,生的高大魁梧,相貌雖不出衆,但一身戎裝穿在身上,卻是讓他覺得比張承等人都多出一份煞氣。

神色之間冷冷淡淡,看上去威嚴迫人,深如幽潭的眸光掃過來,讓寧向嶽瞳孔一縮,趕緊低下了頭,心中不但詫異這位大帥年紀之輕,還驚凜於其人威嚴之重,也不由得感慨不已,西秦人才如許之衆,張承,郭猛如此,本已讓其心生感嘆,今又見到這麼一位,也不知西秦軍中人物是否個個如此?

如此年輕就統領大軍,征戰沙場,那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呢?若再多出幾個這樣的人物,天下又有誰能當西秦之兵鋒?

他本來自忖也有幾分膽氣,不然也不會在張承面前侃侃而談,討回一條性命,但在趙石面前,不知是否是因爲對方身份不同,還是其他什麼,一肚子的恭維話,卻是一句也沒說的出口。

“坐下說話。”趙石隨意的擺了擺手。

“謝過大帥。”鎮定了一下心神,寧向嶽從容一禮,坐了下來,但這四季如春的郡王府見客廳堂在他感覺卻是有點悶熱。

大廳裡靜了半晌,趙石也沒說話,這是一種心理測試,身份卑微,心志不堅之人往往會坐立不安,有這麼一齣兒,也說明趙石對此人是有些看重的。

不過怎麼看寧向嶽也是不疾不徐,始終都是一副淡定的模樣,但趙石目光何等的銳利,從其手指總是無意識的顫動,眼珠轉動頻率也比平常快了許多,額頭上不一會就已經有了一層細汗,種種細節都表明此人心中並不如表面上那等從容。

總聽人說起文人風骨,但自他來到這裡之後,真真能讓人感受到,風華內蘊,不假外求的人物,也只一位而已,就是那和他曾有半師之誼的陳老先生了。

有所求,即有所動,有所求,即有所趨,正和了那句話,是人都有弱點。

“可知我爲何見你?”趙石開了口。

寧向嶽身子一顫,下意識的挺起身子,迎上趙石審視的目光,心念電轉,接着便是一喜,並未急着回答,他也感覺到了,眼前這位雖說年輕,但和自己之前遇到的各色人等卻都是不同,要謹慎而再謹慎。

琢磨了片刻,這纔回道:“大帥即命北山來見,自然是有用得着北山的地方,北山卑微之人,若大帥有命,不妨明言,北山定知無不言。”

趙石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我這裡到真有一件爲難之事想問一問你。”

“大帥請講。”

趙石笑了笑,直接道:“你是漢中人,漢中如今的情形你都知道,我來問你,如今漢中殘破至此,現在最應做的是什麼?”

這下寧向嶽到是抿嘴笑了,“大帥,恕我直言,當務之急,應是剿匪,安民,不過,北山以爲大帥要問的當不是這個,容北山猜上一猜,大帥可是想問及農事?”

趙石不動聲色,心裡卻是滿意,別說,這人腦袋還真的很是靈光,“不錯,正是此事。”對於聰明人,一些細節也就不必再提了,更沒必要問人家是怎麼猜到的。

那寧向嶽此時卻是肅容站起身來,深施一禮,“大帥恕罪,北山想當面問大帥一句,北山背主之人,像張將軍,郭將軍等雖留了北山性命,卻皆不齒北山爲人,爲何大帥卻還以政事相詢。。。。。。。。。若北山爲大帥參贊,大帥可願還北山自由之身,脫了這郡王府牢籠?”

趙石笑了,看來這位怨氣也是不小,最重要的是,此人好像胸有成竹,雖說農事之類其實他未必在意,那是朝廷該管的事情,他不想多插手,問起這個,多數也是臨時起意,想看看這人到底奇在何處,此時卻真的起了好奇之心。

擺手讓寧向嶽坐下,這才道:“聽說你自己曾言,自己有大功於我大秦,這話我深以爲然的,不說張將軍等如何,但我這裡卻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若你想就此離去,我也不攔着你,送你黃金百兩,良田千畝,總歸能讓你作個富家翁就是。

但你若能將此事辦好,將來蜀中平定之時,我這裡親自給你向朝廷請功,你看如何?”

寧向嶽站起身來又是一禮,“大帥之心胸,果然非是常人可比,北山願爲大帥解憂。”

說到這裡,伸手從懷中掏出一物,上前在桌子上展了開來,趙石探頭一看,卻是一副手繪的山川圖志,心中興致更濃,此人竟然早有準備,還真是讓人有些驚異。

“大帥請看。”寧向嶽挽起袖口,指點着道:“漢中府轄下八縣,共有良田四十餘萬畝,其中多爲水田,自古以來,這裡便有漢中天府之稱,得之,今後必爲大秦糧倉。

所以大帥所重之事,乃是漢中經此戰亂,百姓十去五六,空有良田,卻無人耕種罷了,今北山有一策,不但可解大帥之憂,更可爲大帥添數千兵甲,大帥可願細聞?”

趙石抿了抿嘴,心裡有些膩歪,文人都這個德行,喜歡不停的賣關子,陳常壽如此,南十八如此,眼前這位也有這個毛病,不過聽到竟然還能多出兵甲?這卻是意外之喜了,於是點了點頭,示意其快說。

寧向嶽卻是臉上放光,指着圖上兩道黑線道:“漢中被臨秦嶺,南依巴山,身處羣山之間,大帥可知道這山間都有些什麼?”

趙石恨不能一腳將他的話都踹出來,還好的是,這次寧向嶽接着便道:“別處北山知之不詳,但南面巴山之下,有金花,銀花,頂花三處土司,此處乃蜀國平帝時所設,駐於此間的都乃蠻族,金花蠻,銀花蠻,頂花蠻三族在此已逾數十年。

而羣山之間,更有長洞蠻,明山蠻等蠻族村寨數十,就在五年前,蠻王阿律曾請命於安平郡王孟。。。。。。孟信,設土司於浦縣之南,孟信以蠻族不服教化,屢生事端爲由拒之,由是與蠻族交惡,再無往來。”

“但北山少時居於浦縣,曾隨父入山採藥,偶然救得一蠻人性命,那蠻人便是蠻王阿律幼子,此人不但說得一口漢話,且言談之間,深慕我漢家風物,更曾言其父阿律,早想率族人下山,爲蜀中治下。

以北山想來,漢中蠻族聲息相通,幾個蠻王皆出於烏衣蠻,若能說動阿律,則其他人也必意動,幾家蠻族出山爲民,不光漢中能添十數萬百姓,大帥這裡也可在蠻族中選取健兒從軍,這樣一來,蠻族子弟皆在大帥麾下,其餘人等也必爲大帥所用,不敢造次,豈非兩全其美?

若大帥能許北山半月時日,北山這就動身南去,北山知道如今軍情緊急,必會說動蠻族先予大帥數千兵馬,若事情順遂,至多六月間,蠻族也能舉族遷來漢中,大帥可信得過北山否?”

第151章 殺人第207章 嚴苛(九)第1428章 夜談(二)第956章 二月第1412章 遷徙(二)第1091章 終結(四)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1428章 夜談(二)第166章 賭局第447章 大勝第1526章 遷陵第601章 來人(二)第744章 決議第1133章 壓服第66章 佈置第757章 獻計第933章 問答第1056章 宴請(四)第722章 相邀第861章 回府第992章 小勝第54章 糧草第1525章 指點第925章 部衆第138章 來訪(一)第697章 道人第1365章 滑頭第801章 親戚第861章 回府第1389章 兄弟(三)第1497章 內訌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25章 黑夜第1160章 主從第1167章 言儲(一)第1433章 謀算第1183章 兵部第979章 見面第344章 突圍(三)第1438章 舊情第1506章 滅遼第1418章 流放第1517章 簡字第1051章 諸事(二)第1407章 爭權第1284章 興慶第775章 鏖兵(八)第1362章 變更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1438章 舊情第638章 國武(二)第672章 勘議第1475章 閨語第1328章 賭博第297章 先鋒第1129章 喜事第1354章 放權第84章 風雲(二)第634章 人來(七)第1170章 內外第570章 融洽第1501章 護衛第1488章 雄豪第1551章 大軍第385章 歸去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613章 哭了第1399章 烽煙今天只能一更了第950章 思慮第192章 故人(二)第131章 先生(二)第836章 竹林第685章 歸人第1305章 論政(二)第1137章 相見第623章 相鬥第412章 李府第956章 二月第1300章 拖延第1051章 諸事(二)第322章 兩軍第1362章 變更第1463章 亭會第1138章 入城第1149章 國策(五)第950章 思慮第1412章 明遠第1345章 肺腑第406章 親族(一)第1507章 展示第767章 燒糧第1451章 揪心第621章 陛見(三)第772章 鏖兵(五)第805章 種氏第953章 狎妓第281章 歸來(二)第935章 賢能第146章 出行(五)
第151章 殺人第207章 嚴苛(九)第1428章 夜談(二)第956章 二月第1412章 遷徙(二)第1091章 終結(四)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1428章 夜談(二)第166章 賭局第447章 大勝第1526章 遷陵第601章 來人(二)第744章 決議第1133章 壓服第66章 佈置第757章 獻計第933章 問答第1056章 宴請(四)第722章 相邀第861章 回府第992章 小勝第54章 糧草第1525章 指點第925章 部衆第138章 來訪(一)第697章 道人第1365章 滑頭第801章 親戚第861章 回府第1389章 兄弟(三)第1497章 內訌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25章 黑夜第1160章 主從第1167章 言儲(一)第1433章 謀算第1183章 兵部第979章 見面第344章 突圍(三)第1438章 舊情第1506章 滅遼第1418章 流放第1517章 簡字第1051章 諸事(二)第1407章 爭權第1284章 興慶第775章 鏖兵(八)第1362章 變更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1438章 舊情第638章 國武(二)第672章 勘議第1475章 閨語第1328章 賭博第297章 先鋒第1129章 喜事第1354章 放權第84章 風雲(二)第634章 人來(七)第1170章 內外第570章 融洽第1501章 護衛第1488章 雄豪第1551章 大軍第385章 歸去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613章 哭了第1399章 烽煙今天只能一更了第950章 思慮第192章 故人(二)第131章 先生(二)第836章 竹林第685章 歸人第1305章 論政(二)第1137章 相見第623章 相鬥第412章 李府第956章 二月第1300章 拖延第1051章 諸事(二)第322章 兩軍第1362章 變更第1463章 亭會第1138章 入城第1149章 國策(五)第950章 思慮第1412章 明遠第1345章 肺腑第406章 親族(一)第1507章 展示第767章 燒糧第1451章 揪心第621章 陛見(三)第772章 鏖兵(五)第805章 種氏第953章 狎妓第281章 歸來(二)第935章 賢能第146章 出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