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自污(四)

一大清早,城門剛開,一行二十餘騎在城門守卒詫異的目光中,悄悄出了北門,一行人出得城門,呼嘯一聲,翻身上馬,便即疾馳而去,捲起一路煙塵。

出城十餘里,李任權一勒馬繮,高大的戰馬人立而起,嘶鳴震野,李任權身子卻緊貼在馬背之上,顯示出精湛的騎術。

衆人紛紛停下坐騎,回頭而望,滋味莫名,更覺前路茫茫,也不知這一回做的是對還是錯了,要知此次雖是爲人所迫,這纔出走,但到底是違了軍紀,有了挾兵自重的嫌疑,若再有人構陷,頂上什麼罪名都不稀奇。

再加上當年慶陽府兵變之後,慶陽兵,平涼兵在軍中備受非議排擠,歸根結底爲的哪般?不過是因爲大家夥兒視友軍安危於不顧,這在其他將軍眼中,簡直就是十惡不赦之罪,也不怪這些年來大家夥兒在西軍中擡不起頭來。

而今又是這麼個罪名扣下來,大家夥兒就算躲回軍中,暫時得了安寧,但有前事做底,朝廷真就相信大家夥兒這是出於無奈?較起真來,再扣上個居心叵測的謀逆大罪,當年慶陽府的事情朝廷能輕輕放下,這回呢。。。。。。。。。

衆人皆是心事重重,李任權此時心裡卻滿是恨意,不過隱隱間,也有了些後悔,其實其中的道理只有一個,這人啊,一旦做下違心之事,過後又是無事,心裡的底線自然而然也就沒了,能做第一次,第二次做起來也就自然而然,沒什麼可奇怪的。

不過心虛是心虛,但讓他憤恨的是,他跟那小毛孩子無冤無仇,又算得上有點香火情分,竟然爲點禮數不周的小事,就欲置他於死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李任權陰沉着一張臉,心裡已在盤算着,回去之後必要緊緊握住兵權,有這數萬雄兵在手,朝廷應該也不會輕易聽信那小人的片面之詞吧?當年慶陽府兵變,大家夥兒差點將天戳了個窟窿,最終除了鬧的最兇的李繼祖,其他人還不都是無事?爲什麼?在他看來,還是大家夥兒手裡有兵,領兵之人,底氣還在手下有兵可用,只要手底下有兵有將,朝中那些筆桿子也要忌憚幾分。

不然這些廝殺漢鬧起來,朝廷那些大臣們也不好收場不是?

想到這個,心裡已是琢磨着,回到軍中之後,哪個該用,哪個不該用,哪個和自己親近些,哪個又是喂不飽的白眼狼了。

只到自家堂弟在旁邊輕喚了兩聲,這才醒過神來,恨恨瞅了一眼南邊的成都城,心裡升起幾分兇狠的念頭,若是不成,老子帶兵來並了你個小毛孩子,真以爲老子手下的數萬大軍是吃素的不成?

一聲令下,衆人調轉馬頭,向東疾馳而出,直到衆人去的遠了,官道上纔出現幾個人影,不一時,幾騎已來到,在李任權等人停駐之處逡巡良久,其中一人呵呵一笑道:“咱們猜的沒錯,兔崽子們往東去了。。。。。。。。。。”

幾個人低聲商量了一番,卻是分出兩人迴轉,其他人翻身上馬,循着衆人留下的痕跡追了上去。

風聲在耳畔呼嘯而過,馬蹄踏在地上,掀飛泥土,捲起煙塵,十餘里過去,戰馬已經跑發了性子,馬頭高昂,蹄聲勁疾,衆人也從並排而行,變成了首尾相連。

迎面而來的疾風好似化作了刀子,刮的李任權臉上生疼,兩邊景物一瞬即過,策馬飛馳的淋漓快感漸漸在心中升起,鬱悶稍解,不由在馬上哈哈大笑道:“回了夔州,定要張老弟把他的藏酒拿出來給大夥兒分享,喝他娘個不醉無歸。”

身後衆人一聽,也聽出他的歡悅,心裡一鬆,呼嘯連連,西北男兒的野性在這一刻全都展現了個淋漓盡致。

不過話音未落,前面幾人已是大聲驚呼,“停下,停下來。”

衆人都是馬術精熟,立即放緩了速度,再一緊馬繮繩,戰馬嘶鳴當中,一行人已經停了下來。

李任權來到前面,定睛看去,不遠處,卻是幾顆老樹橫着將道路擋住,老樹枝葉繁茂,斷折之處白森森的,卻切面平滑,一看便知,這是新伐倒在這裡的。

衆人驚疑不定,卻迅速聚攏在一起,將李任權護在了中間,遊目四顧,四野茫茫,卻不見半個人影。

盜匪,這是衆人升起的第一個念頭,蜀中雖定,但遠遠未到讓人安心的地步,大量的敗兵逃散於野,都變成了打家劫舍的盜匪,有的三五成羣,有的聚衆千百,腰身一變,就成了斷徑的強人,膽子小的逃進山裡,膽子大的卻是不顧兇險,劫掠道路,,大亂過後,離大治還差的遠呢。

“張將軍,別來無恙啊。”

遠遠的,一條大漢卻是從樹後遮蔽處施施然行了出來,一身嶄新的羽林衛軍服,身後披着玄色披風,看上去威風凜凜,但說起話來,給人的卻滿是調侃和智珠在握的感覺。

衆人大驚,一陣騷動,李任權雖也震駭,卻還沉得住氣,仔細打量了那大漢一番,只是覺着眼熟,卻不記得在哪裡見過此人了。

“你是何人,爲何攔住本將軍去路,不想活了嗎?”其實只看對方軍服,他就已經感到了不妙,中道設伏,又是羽林軍中人,在這蜀中,能使喚的動羽林軍的,還能有誰?再加上一張嘴就是張將軍,,顯是有備而來,心念電轉之間,已知其中兇險,顧不得是身周的自己人走漏了消息,還是那趙石心機深沉,竟能事先料定自己等人出走,只是瞬即想到,擒賊先擒王,只要將這人擒下,今日必定無事,領兵打仗久了,這點判斷自然是信手拈來,毫無滯礙,一邊揚聲動問,一邊低聲吩咐,“準備弓弩,一旦此人靠近,先射倒了他,要活的。”

但那大漢腳步卻彷彿生了根,絲毫沒有上前來的意思,而是高聲笑道:“原來李將軍已經忘了杜某,也是,當年在慶陽,李將軍位高權重,不記得杜某這樣的小人物也是有的。”

“李將軍當年和咱們張巡張將軍有些交情,杜某便在張將軍手下任個禦侮副尉。。。。。。。”

“哦?”李任權心中一喜,原來是張巡的手下,那小毛孩子能猜到自己等人出城,本事不小,但竟派了這麼個人來,任人不明到這個地步,也虧他是個帶兵打仗的。

對了,想起來了,當初是有這麼個人,一刀殺了李繼祖,後來在李金花麾下任職,再後來?好像就沒見過此人了,不想卻是去了羽林軍,看這樣子,怎麼也是個將軍了,升遷如此之速,當真是。。。。。。。。

心裡有些嫉妒,但當初他和張巡交情不錯,張巡人太倔,命也不好,帶着顯鋒軍出城浪戰,到底落了兵敗身死的下場,後來李金花重建顯鋒軍,但經過那次兵變,和慶陽府其他鎮軍關係一直不睦,後來從慶陽府調兵東去,李金花請戰,他也就順勢答應了下來,也算是去個麻煩。。。。。。。。

想起這些舊事,李任權也是頗多感慨,但現下卻沒旁的念頭,而是大笑道:“原來是慶陽府故人,李某與你們張將軍交情莫逆,當初也是無奈。。。。。。。。不說了,杜將軍這是。。。。。。爲何會在此處攔住李某等去路?”

“李將軍,你和咱們張將軍交情不錯,但和咱杜山虎卻談不着這個,當初若非你們這些王八蛋,顯鋒軍八千將士,也不會死了大半兒,張將軍,咱記得你,整日價笑眯眯的,跟咱們張將軍稱兄道弟,親熱的不得了,但咱們顯鋒軍被逼出城,你也沒說一句話吧?假惺惺的給些糧草,見咱們給西夏賊圍住,也沒派一兵一卒來救,交情莫逆,呸,也虧你說的出來。。。。。。。。。今日杜某不想跟你提這些舊怨,我家大帥讓咱問張將軍一句,張將軍這是要去哪裡啊?”

聽了杜山虎這些話,李任權臉上已是一陣青一陣紅,連他周遭衆人也都面紅耳赤,顯鋒軍之事乃慶陽鎮軍的傷疤,揭開來就是鮮血淋漓,讓人有不堪回首之感。

任職慶陽府都指揮使之後,李任權已不記得有誰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而今卻被人當面揭短,言辭刻薄到了極處,惱羞成怒之下,大吼道:“目無官長的東西,趕緊滾開,今日先饒了你性命,回去告訴趙石狗賊,他無故構陷於我,欲置大將於死地,即便是官司打到陛下那裡,我也不會與他干休。。。。。。。。。。”

杜山虎這裡的聲音也不讓於他,厲聲道:“所有人聽了,李任權居功自傲,違抗軍令,意圖不軌,若立即下馬就擒,還有一絲活路,大帥也會給你等說話的機會,若是冥頑不靈,殺無赦。”

聲音一落,四周草地裡陸續站起一羣羣身穿草衣的軍兵,樹後也人影閃現,不多時道路兩旁前後,密密麻麻的軍兵緩緩圍了上來。

“上去,擒他下來,咱們衝過去。”李任權神色猙獰如鬼,厲聲下令。

那邊李瓊早已按捺不住,策馬便帶人衝了過去,杜山虎微微冷笑,揮手下令,“除罪將李任權外,其他人,但敢頑抗着,生死勿論,殺。”

話音一落,弓弦乍響,李瓊馬速根本沒有起來,一支利箭便從他脖子透了進去,從後頸穿出,帶起一蓬鮮血,一聲不吭,李瓊翻身落馬,滾倒在地。

那邊廂,一個面目迥異於漢人的年輕人卻是長弓連開,瞬間便有數人翻身栽倒下馬,之後便是箭如雨下,沒等李任權率人衝近,二十多人的隊伍,便已只剩下了聊聊數人。

幾百名士卒挺着長槍,大步上前,長槍戮刺而出,將戰馬刺倒在地,接着一擁而上,拳打腳踢,將活着的一一擒下,綁了個結實。。。。。。。。

李任權衣服也破了,頭盔也已被打掉,幾個軍兵上去死死將他按住,李任權披散着頭髮猶自破口大罵,掙扎不已。

杜山虎卻是意興闌珊的揮了揮手,“屍體都帶回去,將軍大人咱們更傷不得,手腳放輕些,磕着碰着可是咱們的罪過。”

一衆羽林軍軍卒轟然領命,笑嘻嘻的拾掇起來,這趟出來,在野外貓了一天一夜,終是沒白等,完成了大帥發下來的差事,全軍上下都是輕鬆異常,自然喜笑顏開。

杜山虎嘴裡卻是嘟囔不停,“奶奶的,慶陽府的一羣雜碎,沒一個好東西,當年是那般,而今到了蜀中,還是這般,做下齷齪事情,還有臉叫罵,再罵老子砍了你。。。。。。”

想到若真砍了李任權的腦袋,那麼就有兩個慶陽將軍死在自己手裡,摸着下巴嘿嘿直樂,不過心裡還是有些鬱悶,這次出來,還怕李任權親衛驍勇,讓自己手下損傷太多,又怕這些傢伙騎着馬跑了,於是不但借來了旅帥身邊的達懶,還從張嗣忠那廝手底下借來了木華黎,從軍中挑出百餘射手。

到了精心挑選的地方,又擔心李任權這廝繞道,真真是擔足了心事,不想人等到了,卻遠不如自己想的那般驍勇善戰,明顯感覺到慶陽鎮軍的戰力低下了許多,李任權的親衛不過如此,那麼他麾下的慶陽鎮軍還能好到哪裡去?

數年不見,比當年竟然差了這許多?若是當年,即便自己準備充足,也當有一半人衝過來接戰,即便戰馬死了,也當能站起來步戰,而現在一看,戰馬一倒,騎馬的都摔的狼狽異常,而騎着馬就這麼直愣愣的衝上來,連躲避箭矢的動作都沒有,楞的一塌糊塗,這就是大將的親衛牙兵?

他這裡有些想不明白,只數年過去,好似是在和一羣不會打仗的在交手,實在有些納悶,若李任權手下的精銳都是這個樣子,他們是怎麼取得夔州大勝的。

當然,他是不知道,現在西北已無戰事多年,慶陽府的兵馬也都閒了下來,延州鎮軍還能欺負一下馬賊,和一些西夏邊寨時不時切磋一下,情形到還不錯,但慶陽府這裡,卻徹底的安靜了下來。

軍人不能參加戰爭,不說六七年,就是兩三年下來,也就都懈怠了,加上這些年,他在趙石麾下征戰不休,眼光也是越來越高,自然覺着李任權這些親衛不堪一擊,讓人提不起半點興致。

。。。。。。。。。。。。。。。。。。。。。。

大秦景興三年冬,對於大秦來說,這是個歡欣鼓舞的冬天,大秦以羽林衛都指揮使,鷹揚將軍趙石爲將,增援蜀中,之後捷報頻傳,直到冬日來臨,蜀中略定,近兩年伐蜀之戰也跡近尾聲,且大秦兵威赫赫,南唐後周盡皆來朝。

大秦上下,不論百官黎庶,盡皆開顏,又逢年關將近,這喜氣可就又多了三分,朝堂之上雖然在同門下平章事楊感遞上辭呈之後,有些動盪不安,景帝照例再三挽留,最終下旨詔準,但就總體而言,這位四朝老臣離朝的影響,卻被降到了最低。

而其子,楊文省晉戶部左侍郎,又蔭其幼孫楊青爲成玉縣子,可謂是優容有加,安撫了不少朝臣之心。

但比起楊感離朝來,更受人關注的自然是南征大軍的獎賞了,這無疑是件麻煩事,有戰功的人太多,商量起來頗費時日,其實真正的麻煩之處並非是在最終獎賞上面,而是在於軍中將領的述職調用上面。

當然,每個都另有任用是不可能的,大多數還是領兵回原處,官升上一級半級的,獎賞自然也不會少,如此也就是了,但有些人的任用上面就得慎重些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得勝伯趙石趙柱國了,其他諸如臨江伯李任權,還有趙石麾下的一衆將領,還有之前入蜀的那些軍中大將,中間再夾雜着吳氏謀逆案,大將軍吳寧的去處等等,皇帝那裡還催着安撫蜀中的各種事宜,這般下來,也着實讓人有些吃不消了。

而就在中書,樞密院以及六部官吏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蜀中卻又出了一件大事,趙石上奏,疑臨江伯李任權爲爭功,有坐視成都被圍,置大軍生死,國家安危於不顧之嫌。

奏疏言道,“成都被圍半載有餘,臨江伯李任權者,慶陽兵變禍首矣,朝廷寬宏,憐其才幹,不已其人卑鄙而赦其罪,更重用之。。。。。。。。。。而今,其人雖立有微功,然臣卻疑其坐擁雄兵數萬,又效當年慶陽之舉動,欲以私利而廢軍國大事。。。。。。。。。

臣下劍門,立派信使予東川大軍,邀其共擊成都亂軍,然臣自解成都之圍,卻未見其麾下一兵一卒,逾數日,信使方回,卻並未見得臨江伯其人,只副將張德讓虛應故事,言臨江伯身體不適。。。。。。。。。。後周壓迫甚急,大軍不宜擅動等等。。。。。。。

臣不知真假,只心下存疑爾,然之後李任權抵成都,行事詭異,心懷莫測,更增其嫌,遂留其於成都,私下則派人往夔州暗查大軍調動等情形。。。。。。。。。

不想,不到一月,其人悍然違抗軍令,擅自出城,欲迴轉自己軍中,所幸事先有所察覺,於半途攔下,然其人兇悍未減,竟口出不遜,稱臣爲狗賊,之後更悍然邀擊,以同袍爲寇仇,狂妄兇蠻之處,實讓人費解。

臣麾下精銳,歷經生死,其人所部,不堪一擊,戰力不抵其人狂妄於萬一,殺傷十數,其人也爲微臣擒下。”

“其後,臣愈疑其有不軌之心,派人細查,其人之前所報多有虛瞞,自蜀中亂起,東川亂匪不過數千,後周臨江之兵也不過萬,區區數千後周水軍,竟迫得我大秦數萬精銳不可動彈,臣頗覺可笑,然臣不敢不慎重,臨江伯李任權乃伐蜀之功臣,領兵之大將,若有差錯,定有人疑臣有爭功之心,擅自構陷大將於軍前。。。。。。。。微臣遂遣人細查,得知,李任權只派數千人馬臨江戍守,夔州卻留兵馬三萬餘,枕戈待旦,然成都被圍許久,大軍卻駐留夔州,遲遲不肯西來,其因不明,如此用兵,臣不明所以。。。。。。。。”

“臣一路行來,幾經生死,不顧自身之安危,屢破強敵,真乃邀天之幸,而李任權之行徑,其人之私心。。。。。。。。不敢欺瞞陛下,臣深恨之,若非衆將相勸,又恐擅殺大將,夔州之軍不穩,臣定然斬之而後快。。。。。。。。。”

一石激起千層浪,看到的聽到的朝臣都是目瞪口呆,剛打完了仗,卻又生出這麼一件駭人聽聞的風波出來,誰都不知道,那位年紀輕輕的領兵大帥是怎麼想的?朝廷四品大將,手握重兵,說抓竟然就給抓了,還扣上那麼一頂大帽子,這是要欲除之而後快了。

趙石的奏疏都看了,但誰都明白,這只是一面之詞,不可盡信,更有人想到,李任權也不知是怎麼得罪了那趙柱國,竟然讓那趙柱國動了如此大的肝火,這罪名若是坐實了,株連九族是一定的了,這得結下多大的仇啊?

朝臣們議論紛紛,多數人都覺着趙石趙柱國有些不智,在正應該論功行賞,歡天喜地的時候,鬧出這麼個枝節出來,這不是擎等着讓人蔘駁呢嗎?就算他有理,貿貿然的將個四品大將抓起來,更何況人家還有着臨江伯的爵位,有理也得變成沒理,還是太年輕了些,血性一上來,就什麼都不顧了,朝廷最忌諱的是什麼,那還用說嗎?自古以來,有功之臣,居功自傲,行事不懂把握分寸,在立下大功之後,載了跟頭的有多少?

果然,立馬便有風聲說陛下在乾元殿摔了杯子,還有幾個御史摻和着要參趙石擅權,不顧大局等事,當然,也有人在爲趙石說話。

朝堂上議論紛紛,多數也是此事,不過情勢還是讓人有些瞧不清楚,多數人還是不願意摻和此事,選擇閉嘴不言,只兵部和樞密院的在撓頭。

不過事情總要有個結果的,而經這一鬧,朝臣隱約間都察覺出了前方將領,着實不好操控,讓人忌憚,十二月間,樞密院終於算是暫時拿出了個章程,景帝也是下旨,詔趙石回京。

封賞還沒下來,先下旨讓趙石回京,朝中大臣們都是浮想聯翩,也不知等着這位屢立功勳,耀的人不敢睜眼的少年寵臣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果。。。。。。。。。

(第七卷完。)

第1017章 封號(二)第731章 決斷(二)第1545章 空文第99章 捉賊(三)第1087章 瘋狂第896章 悄臨第80章 收徒第381章 豪傑(五)第404章 獎懲(九)第933章 問答第804章 安排第249章 長史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592章 自污(二)第1323章 家宴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264章 拜會(二)第1505章 進攻第977章 乃蠻第1393章 驚悚第1167章 言儲(一)第542章 奏表(二)第1158章 拜會(八)第243章 崩殂第126章 波瀾第37章 開拔第287章 平靜第425章 軍務第1161章 李府第507章 雲涌(七)第370章 遭遇第8章 煩惱第1395章 虎牢第1002章 戰場第570章 重傷第1323章 家宴第697章 道人第164章 前夜第18章 血戰(五)第379章 豪傑(三)第648章 完工第1407章 爭權第1082章 冬天(二)第184章 恩賞第1274章 白晝第573章 窮途第612章 不歡第1393章 質詢第1527章 心結第864章 吉兆第1053章 宴請(一)第981章 安達第817章 天香第1238章 西涼(二)第892章 重整第1081章 平胡第978章 使者第685章 歸人第1342章 談鋒第3章 血色都市第1089章 終結(二)第412章 李府第11章 明晰第1059章 生死第494章 風起(三)第238章 血夜(六)第1408章 夜宴(四)第993章 惑敵第1362章 開監第570章 融洽第413章 離京第777章 落幕第1276章 潰兵第1431章 整編第640章 國武(四)第1057章 激鬥第1537章 女人第696章 苦口第465章 突然第1343章 大事第1278章 猶豫第897章 交底第1556章 拜會(六)第11章 明晰第63章 殺戮第73章 相談第860章 爲誓第99章 捉賊(三)第603章 孩子第165章 心思第1038章 掌握第37章 開拔第1008章 賜名第547章 夫妻第257章 變起(三)第612章 不歡第967章 殘酷第1390章 河洛第800章 頒賞第743章 爭執
第1017章 封號(二)第731章 決斷(二)第1545章 空文第99章 捉賊(三)第1087章 瘋狂第896章 悄臨第80章 收徒第381章 豪傑(五)第404章 獎懲(九)第933章 問答第804章 安排第249章 長史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592章 自污(二)第1323章 家宴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264章 拜會(二)第1505章 進攻第977章 乃蠻第1393章 驚悚第1167章 言儲(一)第542章 奏表(二)第1158章 拜會(八)第243章 崩殂第126章 波瀾第37章 開拔第287章 平靜第425章 軍務第1161章 李府第507章 雲涌(七)第370章 遭遇第8章 煩惱第1395章 虎牢第1002章 戰場第570章 重傷第1323章 家宴第697章 道人第164章 前夜第18章 血戰(五)第379章 豪傑(三)第648章 完工第1407章 爭權第1082章 冬天(二)第184章 恩賞第1274章 白晝第573章 窮途第612章 不歡第1393章 質詢第1527章 心結第864章 吉兆第1053章 宴請(一)第981章 安達第817章 天香第1238章 西涼(二)第892章 重整第1081章 平胡第978章 使者第685章 歸人第1342章 談鋒第3章 血色都市第1089章 終結(二)第412章 李府第11章 明晰第1059章 生死第494章 風起(三)第238章 血夜(六)第1408章 夜宴(四)第993章 惑敵第1362章 開監第570章 融洽第413章 離京第777章 落幕第1276章 潰兵第1431章 整編第640章 國武(四)第1057章 激鬥第1537章 女人第696章 苦口第465章 突然第1343章 大事第1278章 猶豫第897章 交底第1556章 拜會(六)第11章 明晰第63章 殺戮第73章 相談第860章 爲誓第99章 捉賊(三)第603章 孩子第165章 心思第1038章 掌握第37章 開拔第1008章 賜名第547章 夫妻第257章 變起(三)第612章 不歡第967章 殘酷第1390章 河洛第800章 頒賞第743章 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