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歸程

(後面的情節要好好琢磨一下了,阿草發現斷更的一個好處,能時不時想想情節,寫起來就快很多,呵呵,當然,這次不會斷更了,大家放心。)

在回去京師長安的一路上,隨着戰報往來,以及張培賢,杜山虎的奏摺內容陸續送過來,趙石對這次戰事的前前後後也越加的清晰了。。。。。。。。。。

細細考量,其實便不難發現,此次秦軍東出虎牢,與其說是進攻,其實看上去更像是一次試探。

而張培賢之所以吃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並不能全然怪責河洛各部將領無能。

如果非要深究就裡的話,此戰失利的緣由,最終還在他的身上。

這可並非瞎話,自成武二年,實際上是自成武元年開始,大秦東征西討,戰事就從未停歇過。

征伐河東,北上草原,到了成武五年,又舉兵滅夏,到了成武六年,西北的戰事也沒停下來,在敦煌古道的沙漠中,祁連山沿麓,秦軍還一直在清剿党項餘孽。

而這些戰爭,其實都是在他的主導之下進行的。。。。。。。。。

河東之戰,揮兵二十餘萬,北上草原,雖然他帶的都是騎軍,但兩三年下來,無論糧草還是人力物力,耗費實也是不計其數。

到成武五年滅夏,秦川南北兩路,加上蜀中各處的殿前司禁軍,蜀中蠻族,吐蕃人馬,大軍近四十萬人揮兵西向。這才一戰滅夏。

大秦國力越加強盛不假。但這五年的戰事下來。其實也應該緩一緩了。

而河洛大軍的這次戰事,其實正是隱隱受了這些年戰事的拖累,才致如此失利。

河東百戰之軍,已經有些疲乏,八百里秦川上的殿前司禁軍,經歷了滅夏之戰,又要駐守西北各處,能抽調出來的也不多了。

所以。朝廷對這次戰事的支持,只能維持在糧草輜重的供應上,並不能全力進行中原戰事,最終,河中,河洛大軍看上去人馬衆多,氣勢也盛,實際上,兵員並不充足,根本不太可能對後周這樣雄踞中原腹地的大國造成太大的威脅。

而當河洛大軍的糧道受到威脅的時候。其實也就註定了這場戰事的結果。

想明白這些,趙石也只能暗自搖頭自嘲。還是眼光不夠開闊,領兵打仗他還算稱職,但作爲朝廷樞密副使,他還遠遠不夠格。。。。。。。。。。。。

之前沒人能看到這些嗎?趙石肯定不信,朝堂重臣們,一個個都是人老成精,只不過是將這樣那樣的擔憂放在心裡,沒人說出來罷了。

而河中杜山虎,河洛張培賢求戰心切,讓他們等上兩到三年?那純屬是開玩笑,驕兵悍將們會幹出什麼來,趙石不用想就知道。

擅自開戰的罪名雖然不輕,但大將身在軍前,能用的手段太多了,朝廷想要阻止,又談何容易?

當然,這裡面未嘗沒有僥倖之心在作祟,大秦這些年連戰連勝,恐怕不止軍中將士有着自信,大部分的朝堂重臣們,估摸着也覺得,大秦兵鋒所指,應該所向披靡纔對。

就算是他自己,之前其實也覺得,即便不勝,也當無憂纔對。

想清楚這些關節,趙石也就徹底放鬆了下來,甚至對官場的學問又有所領悟,當個庸官很容易,什麼事情都不攙和,犯錯的機會便小的多,要不古人怎麼有那麼一句話,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呢,正經的庸官思維。

想想如今朝堂上的大臣們焦頭爛額的樣子,趙石多少有點幸災樂禍。。。。。。。。

所以,他也就不急着回京了,在慶陽呆了些時日,而從慶陽回到秦州的時候,已經來到九月初。

在秦州再次受到秦州趙氏的熱情款待,不管河南那邊打成什麼樣子,在西邊這些地方,看不出多大的異樣,亂世當中,百姓的承受力明顯要堅韌許多。

戰爭是勝了還是敗了,對於秦川腹地的百姓來說,都沒有讓自家人吃飽穿暖來的重要。。。。。。。

說實話,自景興年間便開始的戰爭,給大秦腹地的百姓帶來了一些負擔,但相比較而言,無論是八百里秦川,還是蜀中,甚或於河中河東,百姓們漸漸都安穩了下來,家中也開始有了餘錢,變得富裕了起來。

逢到年節,各處地方都也日漸繁華,可見,大秦在富強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下步伐。

國盛則民強,民富則國興,這是自古以來顛倒不破的道理。

太子李珀活潑了一路,在吐蕃那裡轉了一圈都沒事,回來的時候卻是終於染上了風寒,拖着鼻涕躲進了車輦當中,再也不露面了。。。。。。。。

到了秦州,更是讓秦州上下慌了手腳,每日裡都是一羣大夫圍着,噓寒問暖者不計其數。

本來,趙石也樂於藉此在秦州多呆些時日,甚至他打算回去鞏義瞧瞧,上次回去,弄的頗不愉快,姐姐一家還在鞏義呆着,別有哪個膽上生毛的傢伙找他們麻煩,再者,他也有心將老父的墳頭挪到長安去,省的老孃天天惦記沒有香火奉上。

不過,他這裡想的到是挺好,但剛在秦州呆了兩日,朝廷急信便到了秦州。

這次又聽到了皇帝陛下的口諭,意思只有一個,命晉國公,大將軍趙石火速回京,不得在沿途耽擱。

口諭很有些不客氣,顯然,對於趙石在吐蕃呆了半年,又在路上故意拖延之舉十分不滿。。。。。。。

當然,皇帝陛下惱火也是正常的,因爲另外一件大事發生了。

大秦成武六年冬,遼東探報終於到了大秦京師長安,金帝率金國羣臣遠走遼東深處,疑是去了高麗。

如果消息屬實的話,那也就意味着。。。。。。。。。曾經雄踞北地近百載的金國。。。。。。亡了。。。。。。。

大秦上下,一時失聲,北地金國,曾經擁兵百餘萬,驅草原諸族,如驅牲畜,與黃河南岸的大秦,後周交鋒數十載,壓的後周幾乎年年納貢歲歲稱臣,也將大秦壓在潼關一線,不得稍有動彈。

十幾年間,大秦費盡心機,相攻多年,纔打下了河中河東,還要時刻防備其反撲。

而今,這樣一個北地大國,悄無聲息間竟然亡了,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不過震驚之後,臣子們立即興奮了起來,河南戰事的種種,也被暫時拋去了一邊兒,皇帝陛下的龍案之上,多了許多奏章,全是建言立即出兵,越過太行北徑,收復遼東的。。。。。。。。。。。

甚至於,一些兵部和樞密院的大臣,也都支持此舉,更有甚者,想着收復遼東之後,河東河中兵馬齊集,可以順勢攻伐河北,誅滅大秦叛臣李任權於河北境內。

看似有着道理,但只要深想一下,這卻都是些激動過頭的胡言亂語罷了。

金國怎麼亡的,爲什麼就突然亡了?

對遼東消息並非一無所知的大秦朝臣們,只要稍微深想一下就能找出原因。

失去了河中河東的金國,已去了半壁江山,之後又有外間將領專權,割據之勢已成。

到了這個地步,金國其實已經只剩下了一口氣罷了,而給金國最後一擊的,不用問,便是東北的蒙古諸部了。

自與大秦爭鋒失利,金國龜縮回了太行山以東,他們便開始面對東北草原胡人的劫掠。。。。。。

而現在,窮途末路的金國,終於亡了,消息來的很突然,但也好像理所當然。

就像當年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也不是悄無聲息間,便被女真人給滅了?

如果說金國驟亡還讓人震驚唏噓之餘,還有驚喜存在的話,接下來送到長安的探報就不那麼令人愉快了。

大秦叛將,金國南京兵馬提調李任權再次乾淨利落的轉換門庭,降了後周,封王,領河北以及山東北路各路兵馬總管之職,樞密副使,加太子少保。

這位大秦叛將也順便戴實了自己三姓家奴的帽子。

這個消息對大秦自然不是那麼美好,不過也算有所預料吧,畢竟河南戰事當中,李任權出兵聯周抗秦,已經有了先兆,如今不過是更進一步而已。

至於李任權降周這件事本身來說,也好理解,一次正經的政治交易罷了,不必細述。

皇帝陛下今年已經聽了太多的壞消息,心情自然可想而知,趙石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大怒之下,已經以內衙不堪驅用爲由,而廢內衙,轉而欲要命人另起爐竈,以探各處緊要軍情。。。。。。。。

只是這事皇帝陛下還沒有定計,需要跟心腹之人細細商量而已。

作爲皇帝陛下最信重之人,大將軍趙石此時卻不在京師,已經在外邊逍遙的過了多半年,這實在讓皇帝陛下忍無可忍,終於發了脾氣。

於是,趙石終於徹底結束了這次頗爲輕鬆愉快的旅程,撇下了聽到趙石要先自回京的消息,目光便變得頗爲幽怨的太子殿下,帶着親兵護衛們,在凜冽的寒風當中,以拼命的架勢,宿夜不停,急急趕回了京師長安。(未完待續。。)

第1435章 驟聞第1495章 糾結第1564章 相議第552章 接戰第462章 喧囂第1075章 分封第556章 奇士第276章 爭強(二)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81章 捉賊第369章 決定(三)第1488章 雄豪第44章 麻衣第1568章 逃亡第831章 蛻變第559章 寨子(三)第1451章 揪心第1388章 深謀第1426章 論妃第1371章 聚飲(六)第645章 生員第191章 故人(一)第215章 年關(八)第62章 追蹤第1546章 挑撥第811章 駙馬第1465章 家宴第36章 聚衆第1376章 行軍第221章 校場(二)第783章 議和(五)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861章 回府第1374章 雄心第1188章 氣惱第424章 來客(二)第11章 明晰第889章 毆鬥第1454章 老僧第147章 出行(六)第178章 壽筵(五)第899章 圍城第378章 風雪(一)第9章 十八第61章 孩子第903章 北進第688章 新鮮(二)第6章 獵熊第1488章 雄豪第453章 條陳(二)第262章 練兵第67章 剿匪第1235章 破關第679章 相遇(二)第386章 狂戰(二)第1059章 生死第1022章 出兵第338章 遇敵(三)第126章 波瀾第899章 圍城第1136章 回京第850章 鬧劇第950章 思慮第386章 回京(一)第192章 故人(二)第505章 雲涌(五)第1505章 進攻第1000章 衝擊第1016章 封號第790章 歸途第1024章 揮兵第1016章 封號第1059章 生死第1425章 宮中第7章 徵兵第608章 夜談(三)第1172章 聯姻第1262章 韋州(八)第531章 上門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473章 大案第842章 風浪第267章 猛將第966章 衝鋒第24章 定計第480章 蜀亡第641章 武學(五)第861章 回府第909章 人心第535章 艱途(一)第1092章 終結(五)第681章 相遇(四)第380章 豪傑(四)第648章 完工第500章 異心誠摯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1080章 分裂第647章 用心第504章 雲涌(四)
第1435章 驟聞第1495章 糾結第1564章 相議第552章 接戰第462章 喧囂第1075章 分封第556章 奇士第276章 爭強(二)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81章 捉賊第369章 決定(三)第1488章 雄豪第44章 麻衣第1568章 逃亡第831章 蛻變第559章 寨子(三)第1451章 揪心第1388章 深謀第1426章 論妃第1371章 聚飲(六)第645章 生員第191章 故人(一)第215章 年關(八)第62章 追蹤第1546章 挑撥第811章 駙馬第1465章 家宴第36章 聚衆第1376章 行軍第221章 校場(二)第783章 議和(五)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861章 回府第1374章 雄心第1188章 氣惱第424章 來客(二)第11章 明晰第889章 毆鬥第1454章 老僧第147章 出行(六)第178章 壽筵(五)第899章 圍城第378章 風雪(一)第9章 十八第61章 孩子第903章 北進第688章 新鮮(二)第6章 獵熊第1488章 雄豪第453章 條陳(二)第262章 練兵第67章 剿匪第1235章 破關第679章 相遇(二)第386章 狂戰(二)第1059章 生死第1022章 出兵第338章 遇敵(三)第126章 波瀾第899章 圍城第1136章 回京第850章 鬧劇第950章 思慮第386章 回京(一)第192章 故人(二)第505章 雲涌(五)第1505章 進攻第1000章 衝擊第1016章 封號第790章 歸途第1024章 揮兵第1016章 封號第1059章 生死第1425章 宮中第7章 徵兵第608章 夜談(三)第1172章 聯姻第1262章 韋州(八)第531章 上門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473章 大案第842章 風浪第267章 猛將第966章 衝鋒第24章 定計第480章 蜀亡第641章 武學(五)第861章 回府第909章 人心第535章 艱途(一)第1092章 終結(五)第681章 相遇(四)第380章 豪傑(四)第648章 完工第500章 異心誠摯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1080章 分裂第647章 用心第504章 雲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