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天災不斷

第261章 天災不斷

“這個鬼天,現在都不下雨,小清河都快乾了……”

“沒了糧食、朝廷應該會救濟咱吧。”

“那肯定,不見前幾年地龍翻身的時候,朝廷就讓人救濟了嗎?”

“可上次那不是齊王上疏讓皇帝撥銀子和糧食救濟的嗎?聽說今年齊王去河套打仗還沒回京城呢。”

“那皇帝也不可能餓到咱們……”

六月、在朱由檢遠在西寧的時候,一羣苦巴巴的農民卻站在一個水車旁邊,腳不停的踩着踏板,試圖將腳下河道里的河水踩上溝渠。

然而大半年沒有下雨的小清河卻水位低矮,被踩上來的也是一堆淤泥。

“唉……”

看着被踩上來的淤泥,一男人嘆了一口氣,轉頭看了一眼田地裡快要乾死的稻禾,又擡頭看了一眼天空之上高照的豔陽,心裡百種滋味,難以言表。

“再不下雨,就真得等死了……”

畢自嚴這個人在內閣之中尚且年輕,但也五十六歲的年紀了,而仕途也有整整三十三年,論政績和處理災情手段都十分熟練。

“便是不從戶部調糧,也可以從南直隸借糧。”

說罷、姚宗文與二人分道揚鑣,三人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府邸,相繼召開了關於生祠的事情。

“再說河套,河套之地收復,我大明也可以在前套、後套開墾田地,放養牧羣。”

“五部四寺先分攤三十萬兩,太倉也先調九十萬石糧南下濟南,如果事態不可控,再用三十萬兩從江南買糧北上吧。”

魏廣微怒氣衝衝,而許多閹黨官員臉色也不好看,其中自然包括了姚宗文等一大羣五黨舊臣。

“借糧?”魏廣微突然強硬的對孫承宗詢問道:

衆人見狀,也不想打擾他的雅興,作揖行禮之後便都離開了。

“戰事有什麼不對的?我朝王者之師,舊港河套也是收復失地。”顧秉謙聽不下去了,原本他是不準備開口的,但趙南星有點過火了。

六部官員各自返回了六部,倒是黃立極、魏廣微和姚宗文、湯賓尹、官應震等人聚在了一起,乘上馬車向着司禮監行去。

“這事情簡單,皇店那邊還有三十二萬兩的存銀,把皇店的存銀在北直隸買糧,然後湊足三百萬石運往前套便是。”

“這些地方的官員,又有多少從中貪墨了朝廷的銀子?被強徵徭役的百姓中,又有多少人死於非命?”

這種時候,作爲代管戶部的另一名內閣閣臣畢自嚴卻開口道:

魏廣微貓哭耗子的把戲誰都看得出來,說到底魏廣微是盯上了山東巡撫的位置。

“去歲天啓四年一月至六月,所收取稅銀不過八十四萬三千餘兩,今歲同樣的時間,卻收到了一百二十五萬九千餘兩。”

“左光斗,眼下不是在抱怨,你的態度很有問題,這裡是文華殿,不是你的都察院。”黃立極見左光斗言辭鑿鑿,也懶得和他爭辯,而是用態度來做說辭。

“今歲本來袁禮卿已經答應歸還,結果現在山東大旱,他不僅沒有歸還,還要向朝廷討要糧秣,絲毫不考慮朝廷的困難。”

不過崔應元得知這些事情後,並沒有回稟魏忠賢,而是選擇前往了勖勤宮,將事情全部告訴了曹化淳和王承恩。

“這羣傢伙也真是手段稚嫩,三言兩語就又和東林攪到一起了。”

趙南星說這些話,如果他不進行反駁,恐怕五軍都督府的將領都會對他有意見。

“廠公、您不知道,今日文華殿議事時,那趙南星和左光斗還有東林衆人又開始彈劾您了!”

真正又當又立的,還是閹黨,以及隱藏他們之中的五黨官員。

他先是說司禮監之中殿宇腐朽,不堪大用,隨後又說內官監官場是皇帝練習木工手藝的地方,藉此讓朱由校同意了修葺兩大監。

只不過、趙南星畢竟是吏部尚書,錢糧的事情輪不到他開口,因此魏廣微並不忌憚他東林魁首的身份,而是面上裝作憂國憂民,嘴上卻說道:

作爲齊王黨官員,他還能不知道基本上所有戰事都是由齊王府一系將領主導的?

袁可立心情沉重的站了起來,一眼望去,是數以萬畝乾裂的大地,還有已經枯死的稻禾。

“這些事情,恐怕諸位閣臣都應該管管,去勸勸萬歲,不要重蹈神宗顯皇帝之覆轍。”

他這麼一說、袁可立便皺起了眉頭,而旁邊布政司的官員也上前說道:

魏廣微咄咄逼人的模樣讓人心生厭惡,而面對他的質問,趙南星卻不緊不慢,拖着病體迴應道:

“咳咳……天災人禍,如果都怪罪一人身上,那豈不是太過荒謬了?”

只是這一修建,幾十上百萬兩的開支就挪用了出去。

衆人都不傻,看得出來,這廝的手段和心思,而作爲閣臣之一的孫承宗也不得不開口道:

“戶部的糧食不足,可以想辦法,或是調銀子,或是求助其餘五部四寺,這些都是可以的。”

只可惜、他的這份奏疏經過一天一夜的加急送到京城後,卻在內閣引起了相當強烈的討論。

“這其中的彎彎繞繞,諸位上官不可能不知道吧?”

魏忠賢閉着眼睛享受,而聞言的姚宗文眯了眯眼,當即哭慘道:

只是他們的動作,都在南鎮撫司的眼皮底下進行着。

左光斗說着,忽的看向了畢自嚴:

“畢尚書,您代管戶部,應該看過戶部的賬目。”

他一開口、黃立極立馬就閉上了嘴巴,只不過這種時候、另一名內閣大臣魏廣微又找茬道:

他是不想再接手了,一把老骨頭也折騰不動了,趁着還有力氣,趕緊回家養老去。

“……”聽到這話,魏忠賢立馬錶情難看了起來。

“這些功績,若是真的考功追究,恐怕只有引進內閣才能對等,而不是讓尸位素餐的人投機取巧上位。”

“燕山三大倉的存糧只有二百六十多萬石了,怎麼去調這米成了問題。”

一句話、讓所有人心情沉重,而同樣心情沉重的不止是他們,還有在幾十裡外青城縣的袁可立。

“左光斗!伱放肆!”魏廣徽聽不下去了,乾脆怒目看着左光斗,呵斥道:

“這裡是文華殿、是議事的地方,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萬歲在內廷之中,常常數日才批閱奏疏,對於常朝更是從泰昌元年的一日一朝,變成三日一朝,十日一朝,再到眼下一月一朝。”

“言重了……”黃立極站出來咳嗽道:

“行了、你繼續幫魏忠賢打擊一下東林,必要時刻給東林提供一些五黨官員的罪證。”

而當他們進入宮殿的時候,見到的是魏忠賢靠在椅子上,身後跟着兩個面白細膩,身材纖細的太監。

“可是近來司禮監大興土木,內官監大興土木,它們所用的木料,都從是遼東深山運出,漂洋過海抵達天津,再以人力運到京城。”

只是在離開之後,看着魏廣微和黃立極先後離開,姚宗文才看了一眼左右的湯賓尹、顧天峻說道:

“嗯……”袁可立微微頜首,又轉身看了一眼乾裂的稻田後,才嘆氣離開。

“爲何當初吏部不反駁,而現在開始反駁了呢?”

奏疏的內容,大多都是在說他搶佔田畝、還是搶佔宅院,收受賄賂的事情。

這兩個太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兩個女的,而她們在做的,無非就是給魏忠賢捏肩捶腿罷了。

“試探試探、總沒有壞處。”姚宗文撫了撫須,心裡雖然對於這件事沒有把握,但也想試試朱由校對魏忠賢的態度。

想到詔獄,魏忠賢也不緊不慢的開口道:

“我準備讓下面的人爲魏忠賢建生祠,你們也看着辦。”

正如左光斗所說的一樣,去歲臘月魏忠賢便請朱由校同意修繕司禮監和內官監,而藉口也很簡單。

“如果真的天下太平,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多災害、戰事!”

這些事情魏忠賢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他做太監不就是爲了收斂錢財,獲得權力的嗎?

他只覺得這些東林和清流呱噪,恨不得都把他們抓到詔獄裡一頓毒打。

“這樣的做法,完全超過了六部四寺所能承受的運作。”

過了兩刻鐘,當馬車停到司禮監門口的時候,衆人一下馬車,看到的是熱火朝天的司禮監工地。

“這趙南星他們做事還有些剋制,這麼拖下去對我們沒有好處,得在齊王返回前解決他們。”顧天峻也跟着說出自己的想法。

“王縣令,這青城縣府庫中還有多少官糧?又有多少常平倉糧?”

“這點糧食、若是旱情來臨,夠吃嗎?”袁可立轉身看向對方,而這名王縣令也支支吾吾道:

京城外廷文華殿內,當內閣閣臣黃立極開口,所有人都皺起了眉頭。

“態度有問題?呵……”左光斗輕嗤道:

“恐怕態度有問題的不是我,而是魏閣臣、黃閣臣,以及二位背後那羣雜七雜八、尸位素餐之輩!”

“這些事情,都察院彈劾了多少?上奏了多少?爲何不見萬歲迴應?爲何不見魏閣臣你迴應?”

姚宗文想的很好,但他是不知道魏忠賢怕朱由檢怕的要死。

“左光斗!修建三大殿是萬歲的旨意。”魏廣微皺眉呵斥,而左光斗也不退讓道:

“就這多出來的四十多萬兩,便可以在江南之地買近百萬石米麥,遷移十數萬百姓。”

“咳咳、災情在即,先賑災……”

這麼想着、他也一深一淺的離開了文華殿,而在他走後的同時,所有官員也紛紛起身離開此地。

“攻城掠地,齊王殿下都是在爲了大明,爲了百姓去做的。”

“是……”聽到這話,姚宗文幾人當即應下,而魏廣微和黃立極也先後應下。

趙南星巧妙化解了魏廣微,順帶還噁心了他一把。

“誰都知道河套之役的賞銀沒有下發,眼下齊王、陛下沒有開口,擅自動用六部四寺的存銀,恐怕不妥。”

“這魏忠賢的胃口大,眼下得先把他再推高一點,只要他不怕齊王,很多事情就很好處理了。”

“敢問趙尚書,按照吏部的考功,這袁禮卿真的合格嗎?”

到了勖勤宮這裡,王承恩和曹化淳討論這個問題甚至都沒有超過十句話,就把事情給定了下來。

“是嗎?”忽的、一直旁觀的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光斗忍不住開口了。

“哼!大明朝這些年,年年國庫虧空,正是因爲爾等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才導致的結果!”

大明的財政狀況纔剛剛變好,眼下理應是先積攢錢糧,然後等錢糧積攢的差不多了,再收復失地也不遲。

“沒什麼事情就下去吧。”魏忠賢一邊說,一邊把玩着身後女太監的手。

王承恩的問題並沒有難倒曹化淳,他很簡單的就回答道:

“好了……”見雙方都互不退讓,儘管葉向高看着頭痛,卻還是不得不以內閣首輔的身份站出來當和事老。

“修建三大殿是國本,這點下官沒有意見。”

自從他掌權以來,一年不到的時間裡,司禮監已經拿到了成千上萬的彈劾奏疏。

“這羣人倒是懂得討人歡心,做文官可惜了,應該入宮做太監……”

“齊王殿下所做之事,是爲朝廷,爲大明,也是爲天下百姓。”

在他身後、十幾名衙役和幾名布政司官員,幾名縣城官員站着。

“眼下我倒是不在意這些黨爭的事情,相比較之下,殿下讓我們調撥三百萬石米走大同殺虎口去前套這件事情比較重要。”

“若是日後舊港穩定,每年上千萬畝田地,兩千多萬石出產,所繳納的賦稅也是有上百萬石的。”

“應該……大概……不夠吃……”

“山東大旱要糧、陝西白災要糧,河套遷移要糧、舊港遷移要糧,福建、廣東也跟着要糧,戶部哪有這麼多糧食?”

說到這裡、左光斗站了起來,對着文華殿內四十餘名高官開口隆聲道:

現在是皇帝十分的冷靜,躲在幕後操縱朝堂,讓魏忠賢在朝堂上攪動風雨,而魏忠賢又因爲畏懼朱由檢,一直不敢拿齊王黨,和與齊王有關係的東林殺雞儆猴。

這樣僵持下去對於五黨來說可不算好,誰知道朱由檢回來後會怎麼做?

他的手段可不簡單,方從哲和孫如遊等人都在他手上栽過跟頭,更別論他們了。

這個時候、他真的想朱由檢快點回來,讓朱由檢親自看看,這朝堂亂成了什麼模樣。

“就眼下的旱情,即便下了雨,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收穫,當請朝廷撥糧,提前準備平抑糧價。”

左光斗還想再說,但這時趙南星卻突然打斷了他,並搶在他之前說道:

趁着這次大旱把袁可立拉下馬,然後扶持閹黨自己的人上去,這纔是他想做的。

一個很簡單的調糧問題,在文華殿吵得不可開交,最後在葉向高的強硬下才最終定了下來。

顧秉謙張口閉口朝廷、張口閉口百姓,把東林派系的官員說不上話。

葉向高想做和事老,卻被黃立極冷哼道:

“且不說南洋之地一舉獲得田畝千萬,單單這幾個月來,市舶司的稅銀就大大提高。”

“內廷大興土木,而外廷各級官員面爲忠順,實則暗地裡趁機搜刮。”

魏廣微一句話立馬讓孫承宗語塞了,而他也趁熱打鐵道:

他對着黃立極和魏廣徽等人便質問道:

“國庫年年虧空,難道不是內廷大興土木所導致的嗎?”

“可以先試試,若是可以、倒是能有這辦法拉攏到一羣沒有黨派的官員。”湯賓尹選擇了同意,而顧天峻也點了點頭。

聞言的一名縣官上前說道:“縣內尚有官糧一萬四千三百石,常平倉官糧三萬二千六百石。”

趙南星的話,引得不少官員認可,這幾年他們都能看出來,朱由檢的做法有些操之過急。

不過魏廣微都願意給魏忠賢當狗,臉皮什麼的對於他來說也就不重要了,因此他堂堂皇皇的反駁道:

“天災人禍不能怪罪一人身上,這話說得好!”

“咳咳!好了……”

“若是沒有銀子,便發不了軍餉和賞銀,恐怕要寒了將士們的心……”

“內廷挪用戶部的銀兩數目有多少?修建司禮監、內官監所用的材料又需求多少?用度多少?”

“不過下官已經當場駁斥了他們,廠公不用上心。”

不過、這並不是代表他是趙南星的對手,趙南星不願意深入反駁,是因爲他不想樹敵。

“嗯?”聽到又是東林黨在彈劾自己,魏忠賢也睜開了眼睛,將肩膀上的纖纖玉手拿開的同時,眼神陰鷙沒有看向姚宗文,反而看向了魏廣微:

“他們又說什麼了?”

“魏閣臣只知道山東大旱,卻不知道袁禮卿五年之內,帶着山東百姓新墾田畝六十餘萬畝,建造堤壩水渠六百多處,還參與平定了白蓮教叛亂。”

“結局他們可不容易,除非萬歲出手,不然我們頂多也就只能維持現狀。”湯賓尹清楚問題的本質。

“既然如此,就回去之後準備準備吧。”

“萬歲確實過於操勞,更何況眼下天下太平,休息休息並沒有什麼不妥的。”

“敢問孫閣臣,自泰昌元年開始,山東向南直隸借了多少糧?又歸還了多少?”

“你身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難道連這點朝堂規矩都不懂了嗎?!”

魏廣徽等人對於工地沒什麼想看的,因此在司禮監太監的帶路下,很快他們就來到了魏忠賢辦事的宮殿。

他對着兩人安慰道:“眼下不是在論罪,事情也不是發展的不能緩解。”

“天下太平?”趙南星被氣笑了:

這麼一來、政局就陷入僵持的局面了。

崔應元在殿上看的清楚,心裡對於緊緊跟隨齊王的想法也越來越深。

結果朱由檢的動作太大,搞得戶部年年沒有存銀不說,其他的五部四寺也跟着好不到哪去。

“巡撫,不如請戶部撥糧吧,提前撥糧總比晚點撥糧要好。”

“三位沒有必要爭吵,更何況左僉都御史也說的沒有錯。”

“如果老夫沒有記錯,想當初高攀龍,萬言揚等人也常常將齊王和天災牽扯在一起。”

姚宗文一開口,湯賓尹和顧天峻就皺眉了:“建生祠?萬歲能同意?”

“事情我會讓崔應元和楊寰他們去辦的,你們交上一份名錄,推薦合適的官員吧。”

真正落到實處的銀兩,便是連魏忠賢自己都不太清楚。

“怎麼來找咱家了?有事?”

“收復失地,這本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操之過急……”趙南星也意識到不應該樹立那麼多敵人,於是語氣緩和不少:

“在西南有叛亂時,同時進行南北征戰,南北遷移。”

忽的、一道咳嗽聲打斷了爭吵,而衆人望去,赫然便是年初一直生病到現在的趙南星。

此刻的袁可立蹲在乾裂的耕地上,伸出手摘下一株沒有長成的稻穗,用手指搓了搓,只見搓到的都是空落落的殼,不見一點果實。

“額……”魏廣微見魏忠賢的模樣,只能接過話茬道:

“他們彈劾內官監和司禮監修葺的費用問題,認爲廠公您和下面的人貪墨了銀子。”

拿着崔應元交來的情報,曹化淳語氣平淡的開口,而旁邊的王承恩卻不關心的說道:

“任期五載,沒有做出一件有益朝廷、山東之事。”

“固原、寧夏、太原、大同四鎮成爲內地,不知省去了多少錢糧,而關中百姓又得到了多少安定。”

他這一席話,讓畢自嚴皺了皺眉,而左光斗也並不想停下,而是掃視了一眼諸多大臣,繼續道:

“這各種用料都爲御用,而御用之物從縣、州、府、衙徵調撥用。”

“行了、事情到此爲止吧,山東的事情,就按照剛纔說的辦。”

在他眼中,齊王黨雖然奸,但是不亂不賊,還能爲大明和朝廷、百姓做出一些積極的作用。

他們返回了青城縣,而袁可立也在回到青城縣之後,當即提筆上疏,請戶部撥糧八十萬石,以備不時之需。

“天啓二年山東地龍翻身才向南直隸借糧一百四十餘萬石,至今尚未歸還,而南直隸去歲地龍翻身,應天府蘇、鬆、鳳、泗、淮、揚、滁州等處同日地震,找山東歸還糧食時,袁禮卿(袁可立表字)又哭窮不還。”

葉向高被吵得頭疼,只能再次開口穩定局面的同時,起身準備離開文華殿。

“朝堂規矩!那是說給朝臣聽得,讓朝臣做的,而不是……”

“切記、打擊五黨,別打擊閹黨的骨幹……”

曹化淳小心交代,而崔應元聞言也點頭應下,隨後退出了勖勤宮。

望着他離去的背影,曹化淳轉頭看向王承恩,不由笑道:

“這朝堂上的黨爭,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本章完)

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20章 國債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143章 大反攻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81章 天賦異稟第78章 葉向高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96章 扶弟魔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56章 盡是空餉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05章 碎葉城西
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20章 國債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143章 大反攻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81章 天賦異稟第78章 葉向高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96章 扶弟魔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56章 盡是空餉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05章 碎葉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