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抄家流放

第331章 抄家流放

“我要見殿下!我要見殿下!我是燕山的學子!我是燕山的官員!”

“掌嘴!”

天啓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當山西、陝西、河南等地的監察司詔獄中不斷傳出嚴刑拷打的聲音和求饒聲,整個北方都陷入了人人自危的氛圍。

官場之上,被縛至黃河斬首者不下萬人,牽連犯事的官吏不下三萬,波及家屬族親近逾百萬。

即便是被朱由檢視爲弟子的燕山官員也不乏被抄家斬首者,而民間不斷被抄家的士紳豪強,糧商劣販更是達到了大小二百餘家。

整整二百七十一家,牽連人數幾近四萬。

準確的說,當對這二百七十一家商賈劣販抄家結束的時候,擺上朱由檢案頭的,是三萬八千四百三十二人……

拿着手中的奏疏,此刻的朱由檢正坐在馬車上,趕往北直隸的最南端的大名府。

瞧着手中的這份罪犯文冊,眼睛時不時的一眯,片刻後才擡起頭來,而眼前則是跪在車上的陸文昭,御馬監掌印太監王承恩,以及戶部尚書畢自嚴,內閣首輔顧秉謙。

“此次監察查出犯事官員二千九百六十七人,犯事胥吏三萬二千餘人,犯事的燕山書吏四千六百餘人,另有二百七十一家商賈劣販,一共牽連上百萬人。”

想要減少官員貪腐,那得先漲俸祿,而百官的俸祿每翻一倍,都是上百萬兩的支出。

到了天啓年間,朱由校又按照朱由檢的話,將官員俸祿折色爲現銀髮放。

“若是盡數發配工場,那即便這些人罪有應得,也會令百姓自生惶恐。”

他們在驍騎衛的監視中走來,隨後翻身下馬,爲首之人是曾經爲難過齊王黨的王舜鼎,以及一臉滄桑的徐光啓。

眼見着滾滾黃河向南方流去,這時朱由檢也見到了騎馬而來的十餘名官員。

“上百萬人,這是按照九族的標準來計算的,可依下官之見,實際上三族即可……”

王舜鼎一字一句的介紹、解釋,讓朱由檢滿意的點頭,不過他還是對徐光啓詢問道:

“是!”曹變蛟見狀,當即命塘騎前往傳召,而同時朱由檢也對王承恩和陸文昭道:

漢代以前,黃土高原還是一片森林,而從漢代開始,森林開始逐漸消失,到唐代時森林數量驟減,偌大的陝北成爲了草地。

顧秉謙難得交心,甚至隱晦的也承認了自己也是那擋不住誘惑的一員。

所謂“皁隸銀”就是官員僱傭長年差役的銀子,這個差役不是一般徵用民夫擡擡扛扛的那些,而是衙門的捕快,班役,吏簿的僱傭銀。

“從今日起,廢除皁隸銀、柴薪銀、直堂銀、常例錢、年例錢等等獎賞,戶部重新釐定百官各級俸祿。”

這聽上去或許不多,但如果真的算下來卻讓人有些唏噓。

“百官的俸銀並不需要加,而是需要統籌爲正俸發放,方便計算,監察是否貪腐!”

畢自嚴忽的迴應,答案讓朱由檢皺眉,而畢自嚴也繼續說道:

“我大明的官員俸祿,經過殿下的調整,正一品的正俸已經達到了五百二十二兩銀子一年,從九品也達到了三十兩銀子,次九品的書吏也達到了十兩銀子。”

明代的財政是一筆糊塗賬,這點朱由檢早就知道,但他沒想到明代官員的俸祿也拿的這麼糊塗。

不過“皁隸銀”這個灰色收入,正在被朱由檢制定的“次九品書吏”制度給幹掉,這也是他爲什麼忙着給百官漲工資的緣故。

在大明朝,一般的情況,一個衙門差役的俸祿是當地的正官給,比如知縣。

這“皁隸銀”是京官地方官都有,地方官員貪污這銀子的行爲,實際上朝廷也知道,不過歷代皇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有盈餘,就是當官的灰色收入了。

“事情難做,無非是因爲朝綱不正,官場上全無是非。”

不過這項“優免”,卻因爲朱由檢常常對官員動手,因此總是擔心朝廷沒銀子而對自己下手的官員們,在畏懼朱由檢的局面下,也會或多或少的交一點點意思意思。

這些因素是他稍微能想起來的一些因素,都是他在地理課上記下的一些原因和解決辦法。

“殿下,下官以爲,我朝俸祿並不低……”

一句話說完,也就說明朱由檢手中可以用的文官把柄已經用完了。

“論罪三族,主犯盡數押往當地水泥勞改十五年,其餘人遷移至南州、小西洋監察使司……”

不過這銀子雖然是知縣給,但是這個銀子實際上是朝廷出。

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確立的俸祿標準,大明朝正一品官員月俸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畢自嚴開口說道:

“俸祿的事情,戶部有沒有仔細想過應該如何提?”

因此、顧秉謙不得不作揖說道:

“殿下,此次牽扯之人衆多,我大明百姓不過萬萬,而此次牽扯便有百萬。”

“做了有功的也不一定會賞,反而做了出錯的要被嚴厲懲處。”

朱由檢一句話,給目前被查出來的所有人定了案,但所有人都很清楚,這二十餘萬人不過只是案子裡被揪出來的人罷了,還有許多沒有被揪出來的人隱藏在水面下。

“直堂銀與柴薪銀、皁隸銀不同,它不併非按照官員個人品級發放,而是按照衙門發放。”

因爲工錢是各府縣衙門先發給百姓一筆,等百姓抵達黃河再發一筆,最後百姓按照工期結束回家發最後一筆的流程。

但百姓如果不砍伐樹木,那就沒有柴火和建造房屋的材料。

“以次九品俸祿十兩爲例,向上逐級提升,今歲百官俸祿發放前交出奏疏。”

他確實不喜歡王舜鼎和浙黨,但他都是本着能用則用,不能用或者用不了在處理的心態在處理政治。

“上游的治理,有沒有老老實實按照孤的建議進行?”

“下官領命……”畢自嚴作揖應下,而朱由檢也倒是要看看,這羣哭窮的百官,到底有多少收入。

“你們說說,這百餘萬人,該流放還是發配工場……”

朱由檢的話說到這裡,整個馬車內的人不由心底一寒。

不過也不出意外,徐光啓雖然在政治上不太行,但在水利上的能力倒是比較不錯。

“三個月,我要看到嶄新的御馬監和錦衣衛……”

之後朱由校又覺得一直折色有些不好,畢竟糧價一直在浮動,因此乾脆就按照五百文一石的高價永久定額,只發現銀。

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斗,至五石爲至……

朱由檢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儘管每次都在叫囂廢除“潤筆銀”卻依舊沒有真正的執行,因爲他知道廢除“潤筆銀”沒用。

既然他提到了發配工場這幾個字眼,那顯然在自家殿下心裡,這個選擇是要大過流放的……

畢自嚴的話讓朱由檢眉頭緊鎖,他詢問道:“依你之見,從九品的京官和外官,實際俸祿是多少?”

“起初下官也不知道爲什麼,但漸漸地下官就明白了。”

氣候和土壤的因素,朱由檢沒有說太多,因爲他感覺即便說了,徐光啓他們也解決不了,倒不如說說人爲的因素。

前世的朱由檢見過長江,卻沒有機會見過黃河。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徐光啓和王舜鼎更像是設計師和監工,而各省府縣纔是工程隊。

說到這裡、畢自嚴才說道:“太祖高皇帝雖然說過永不加俸,但我大明曆代先帝都在爲百官加俸。”

而說會俸祿的優免,這玩意並不是上不封頂,而是各有級別。

不過這輩子當的官可能都不會太大,不入流,七八品也就到頭了。

秀才可以獲得“食廩”,應召各地官學、私學的廩膳生員,由官府分發一定的糧食及日用品,一般能滿足個人的生活所需。

朱由檢已經盡力創造了一些有利的條件,所以他想要知道徐光啓在這樣條件的基礎上做了些什麼。

正當朱由檢幾人在馬車內商議百官俸祿的事情時,曹變蛟策馬從前方返回,對着車內的朱由檢開口。

不過他們終究是太小瞧朱由檢了,朱由檢不是那種會因爲個人喜好,去擅自殺一個、一批對國家有益的人。

“殿下千歲……”

這樣看來,似乎折色之後,官員的俸祿倒也不是太差,但對比其他朝代的官員,似乎就難登大雅之堂了。

徐光啓主持黃河從西寧至洛陽河段的梳理工程,而早在工程開始前,朱由檢就花幾天的時間,寫出了一份《治黃河上游疏》,並在交給朱由校的同時,發給了徐光啓參考。

全程下來,都是布政司在處理,而徐光啓和王舜鼎二人雖然負責治理黃河,但實際上只負責黃河整體治理,以及地方如何修建堤壩上。

“這並不能很好的計算,但從九品的京官俸祿在殿下下令實銀髮放後,應該不少於六十兩,而從九品官員應不少於四十兩。”

首先是氣候因素、其次是土壤因素、最後是人爲因素。

到了一定的年限,或者如果對功名進取絕望了,直接去當地衙門混個吏員也是有,而且還不少。

當森林退化爲灌木,飢餓的百姓爲了活下去只能毀壞植被,在陡坡開墾田地來耕種。

正如畢自嚴所說的一樣,現在朱由檢要做的,不是給這羣官吏漲俸祿,而是應該統籌撥發俸祿,結束俸祿發放亂到連朱由檢、畢自嚴都需要去查奏疏才能弄明白的情況。

面對徐光啓等人,朱由檢毫不避諱的誇獎,並說出自己此行的目的。

“殿下革新百官俸祿,是因爲皁隸銀的收入銳減,可下官查閱調查過後,百官的收入,並不僅僅限制與“皁隸銀””

他敢這麼說,是因爲他清楚,自家這位殿下心裡有一面明鏡。

因此、在布政司貪腐的局面下,他們面對朱由檢的詢問並沒有慌亂,而是老老實實說道:

“下官等人依照潘少保的“束水衝沙法”來治理黃河,並在黃河中下游的南直隸河道兩岸修築起了用於束水衝沙的近堤,防止洪水氾濫的遙堤,用於擋水攻沙的格堤,起到加固作用的月堤等合計一千二百三十四處堤壩。”

“算下來,似乎並不算高,但我朝的俸祿並不僅僅只有正俸,還有則例優免。”

但由於這定額是多年前定下的,實際上縣衙的差役只有十個人了,那麼知縣就可以只發五十兩銀子,把剩下的五十兩貪墨。

畢自嚴很好的迴應了朱由檢一個道理,那就是貪污不貪污和工資高低沒什麼絕對聯繫,高薪養出的貪污犯亦是多如牛毛,而明代官員的俸祿事實上也並不低。

以上的這些東西,都是朱由檢很清楚的一些官員收入方式。

面對朱由檢的詢問,他作揖回答道:

顧秉謙算過,即便只算上三族,這牽扯案件的人數也會高達二十來萬人。

三年時間,畢業的十五萬燕山學子中,居然有三十分之一的人成爲了他們學習中一直討厭的貪腐官員,這無疑讓朱由檢覺得有些唏噓。

等到唐末,內遷的昭武九姓亂牧、濫牧,連草場也被破壞,加上氣候開始從先秦的溫暖期逐步變爲低溫期,沒有了大批森林草地的黃土高原自然也就漸漸戈壁化、沙地化了。

眼下陝西民變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實際上黃河梳理的工程上也有許多貓膩,他們自然有些畏懼朱由檢。

陝西民變、官吏貪污百姓工錢這件事情,和徐光啓他們問題不大。

不過即便如此,牽扯二十幾萬人的案子,也絕對能排入史書前十的大案了。

此外、除了優免,還有許多來自朝廷給予的灰色收入,其中就包括皁隸銀。

以天啓年間的標準,京官一品是優免三十丁,也就是官員家中有三十個人都不用去衙門當差,服徭役。

朝廷財政不足,百官俸祿低,只能藉由“潤筆銀”和各種手段來撈銀子。

顧秉謙口中的百姓,可不是隻在田地裡刨食的農夫們,而是指其他地方的士紳豪強、商賈攤販們。

“宣……”朱由檢原本略微高興的心情瞬間低沉下去,淡淡吐出一個字。

之所以數量會驟減這麼多,也是因爲案件之中牽扯的人裡,只有被殺的那上萬官吏纔有資格牽扯到三族,其餘的官員胥吏和士紳豪強,商賈攤販也不過就是牽扯自身罷了。

因爲他們即便不當官,也被朝廷默認是備選官員了,與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樣的。

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

“此次查抄結果如何……”朱由檢轉頭看向了陸文昭,而陸文昭也當即回稟道:

“查抄府邸宅院,商鋪別墅二萬六千四百餘處,田地三千一百六十五萬四千三百二十七畝六分,其中有六百餘萬畝是兼併的軍屯田。”

就人爲的因素來說,要治黃河,首要治理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的落敗,主要是因爲氣候,其次是因爲人爲,又或者兩者佔比都一樣。

那二百萬胥吏的隊伍,經過這次的打擊,恐怕也只剩下不到一百四十萬人了。

“此外還查抄出黃金五十三萬四千二百兩,白銀一千四百三十二萬餘四十三兩,銅錢五百餘萬貫,糧七百七十餘萬石,鹽鐵珠寶不計其數……”

不過說到這裡,陸文昭也擡頭看向朱由檢說道:“這些便是牽扯三娘子案和陝西民變大案的最後官吏。”

“殿下,徐尚書、王尚書求見……”

“衝了下遊的河沙,但如果禁不住上游,那黃河擁堵依舊是時間問題。”

畢自嚴說起了“則例優兔”,而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免稅,免役。

想到這裡、他深吸了一口氣後纔開口道:

之前一直支持朱由檢的畢自嚴,這次突然站出來唱反調,這讓朱由檢有些不解,而畢自嚴則是解釋道:

“下官仔細翻閱近些年來戶部和內帑的奏疏,這才發現我大明官員的俸祿並不微薄。”

“你們督理黃河做的不錯,孤此次前來,是想聽聽伱們準備怎麼治理黃河,順帶看看黃河被治理的如何了。”

朱由檢的模樣被顧秉謙看得清楚,而他也小心說道:

“殿下,這幾年都在興國,您本身並沒有過錯,錯就錯在這些人拿了不該拿的,做了不該做的,擋不住誘惑。”

不過這次牽扯的大案人數確實太多了,近百萬人若是盡數發配工場,那後來的史書和民間或許都會認爲自家殿下是嗜殺之人。

一般來說、朝廷是給了足額的,而這銀子在正官的手中過了一手後再分發下去,那給多少,就不一定了。

例如今歲朝廷按照當初制定的縣衙差役人數發銀一百兩,每人五兩銀子,一共二十人。

“百官除了“皁隸銀”,還有“柴薪”,以及各個衙門的“直堂銀”

他不知道是明代的荒漠化比後世嚴重,還是因爲明代處於低溫期,而眼下又處於小冰河的緣故,黃河給他的第一感覺,居然還不如長江的一些支流。

所以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朱由檢給出的方案就是發放蜂窩煤票,以及在當地用罪犯來製造水泥,用水泥和磚石來建造房屋。

“奴婢(卑職)遵命!”二人作揖應下,而馬車也在這時停下。

因此爲了避免河套也變成黃土高坡一樣的存在,朱由檢首要就下達了百姓不得隨意砍伐樹木的令旨。

另外、京官一品還能獲得“優免田”一千畝,也就是一千田不用交賦稅。

在奏疏中,朱由檢強調了治理黃河需要注意的一些因素。

唯一讓朱由檢覺得有些疲憊的,或許就是同樣被查出貪腐的那近五千燕山學子了。

也就是說,在大明朝當了官員後,就可以不繳田稅了,也可以不用去當差役了。

作爲內閣首輔,顧秉謙還能不瞭解自家殿下?

雖說朱由檢寬於內、嚴於外,但寬也是有限度的,這次的官吏士紳顯然是觸碰到了自家殿下的底線。

出多少,這是朝廷按照定額給地方的。

王舜鼎和浙黨,就目前來說、還有一定的剩餘價值,他自然不會公報私仇。

不過算來、三娘子案前前後後牽扯的官員數量有近一萬八千餘人,陝西民變大案又牽扯官員三千餘人。

朱由檢起身,顧秉謙等人也紛紛起身,一行人走下了馬車,而下了馬車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條滔滔而下的大河。

這麼一來,大明朝正一品官員的月俸就是四十三兩五錢銀子,而從九品官員則是二兩五錢銀子。

畢竟王舜鼎他們這派是清一色的浙黨,而浙黨和朱由檢的積怨不淺。

“此外,百官還有“常例錢”,“年例錢”等等收入……”

“下官初入仕途時,也曾想過爲百姓做一些事情,可奈何每件事都做的十分艱難。”

當然、亂牧濫牧只能破壞草原,而樹林的消失則是因爲關中平原的勢力需要冶鐵,興建土木房屋導致的。

“到後來,不做不錯,便是百官自保的手段,而這也便是百官墨守成規的原因。”

“眼下黃河中下游的南直隸河段,只需要在當初潘少保的長堤上重新修葺加固溢流壩,使得防洪排泄效率更高,就能造福了黃河中下游的兩岸百姓,避免運河堵塞。”

這還是查出來的,如果算上沒查出來的,那十五萬燕山學子裡到底有多少貪官污吏?這點誰也不得而知。

面對朱由檢,十餘人翻身下馬作揖,而除了徐光啓一派的人,王舜鼎一派的人都心情無比忐忑。

賦和役,是大明的主要收入形式,而除了當官以外,舉人和秀才也是都免的。

大明朝原本九萬的文武官員數量,從三娘子案開始,至眼下爲止,只剩下了不到七萬文武官員。

“下官按照殿下所說,給上游各府下令,清理黃河淤泥來填平當地坑窪的地面,並命朔方、九原、五原等地府縣,清理黃河淤泥來堆肥沙地,在沙地養殖雞鴨牲畜堆肥,並種植樹木。”

“自今歲開始,上游治理已經初見成效,往年出後套便變黃的黃河,年初開始變黃的河段,比起往年要後移數裡,並且逐漸後移。”

徐光啓的話讓朱由檢稍微點頭,雖然他並不認爲只是治黃三年,就能初顯成效,不過該有的安撫還是得有:

“上游治黃非一年之功,需要勤懇才行……”

說着、朱由檢也開始帶着徐光啓、王舜鼎等人,在驍騎衛的拱衛下,跨出了北直隸的地界,進入河南地界,近距離的開始觀摩起了黃河……

(本章完)

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523章 荊棘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46章 佈局西南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53章 領兵要點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32章 百般無奈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68章 海納百川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09章 秋風起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564章 西征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268章 鹽茶官營
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523章 荊棘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46章 佈局西南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53章 領兵要點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32章 百般無奈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68章 海納百川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09章 秋風起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564章 西征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268章 鹽茶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