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

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

“來,看看爹給你們兄妹做的新牀……”

天啓四年二月十三,當天下衛所革新,兵馬大調的時候,身爲皇帝的朱由校卻在御花園內,哄着兩個孩子。

正值春暖花開季,御花園的花亭內,朱由校坐在一旁,身旁是張嫣和慧妃。

在他們三人面前,是兩張嬰兒牀,牀內躺着一男一女兩個嬰兒。

而在嬰兒牀的旁邊,又是兩張稍微大一點的新牀。

用黃花梨木製作的搖牀,不得不說除了朱由校以外,內廷再沒有人有這魄力。

不過、即便是千金難買的黃花梨,對於他來說也不過是閒暇時恢復手藝的普通木料罷了。

搖晃着手裡的撥浪鼓,朱由校帶着笑意道:

“只可惜弟弟公務繁忙,京城之中也有些亂,不然估計弟弟看到燃兒和淑娥一定會很高興的。”

朱由校說着話,卻沒有人敢於應答,而他也不在意,只是自顧自的看着自己的骨血,朱慈燃和朱淑娥。

“葉閣老,傳萬歲旨意,太僕寺從即日起歸五軍都督府節制,田畝草場一律劃給五軍都督府。”

魏忠賢的心思他也知道,不過他沒有拆穿,因爲他雖然不能革除諸黨文臣,但對於他們的敲打卻是必須的。

四方逐鹿的格局,還得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鄉黨,以及大量無黨官員。

“回萬歲,去歲天下戶口戶九百八十三萬五千四百二十六,口五千一百六十五萬五千四百五十九。”

客氏見狀,心中有些不悅,但面上還是對朱由校露着和善笑容道:

“萬歲,奴婢照顧您長大,手藝如何,您是最瞭解的,殿下和慧妃雖然爲人母,卻不一定有奴婢熟練。”

城高二丈九尺,下寬六丈,上寬二丈,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折算後差不多將近有五百畝。

但仔細看來,朱由校在東林勢大的吏部和都察院都相繼安插了閹黨官員,制衡之道十分明顯。

不過要抄家,也得弄出一些罪狀才行。

他的身後,還跟着雍容的客氏,二人一前一後的向着花亭走來,隨後紛紛行禮道:

如果他真的收拾楊漣,而得罪了齊王,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齊王府的規制則是城高三丈、下寬七丈、上寬三丈,周長六裡,接近八百畝。

一時間、無人出聲。

倒是朱國祚、沈潅、亓詩教、湯賓尹、顧天峻等諸黨魁首過的十分不舒服。

只是在他們到來時,皇后張嫣的臉上閃過一絲不喜,似乎很不喜歡朱由校親近這兩人。

“南直隸戶部尚書李長庚尚書,二月初十、揚州發生地龍翻身,南直應天府蘇、鬆、鳳、泗、淮、揚、滁州等處同日地龍翻身,其中揚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餘垛,城鋪二十餘處,死傷三千餘人。”

朱由校依舊不露喜怒於面,繼續查看御馬監和六部五寺的奏疏。

或許他隱藏的很深,但當楊漣清楚了他的想法後,整個人就陷入了矛盾之中。

這也就是爲什麼從復遼一戰結束後,二人關係漸行漸遠的原因。

朱由檢雖然知道歷史走向,但現在的歷史走向已經變了,他根本不擔心有異族入關。

“太僕寺之事……”

“也不知道、這天下人丁戶口,究竟有多少……”

只是可惜……

現在六部五寺不需要發軍餉,卻在幾個月的時間就花了上千萬石米麥,二百餘萬兩銀子,皇帝怎麼可能放心把錢糧給他們。

“還是等下次常朝再議吧……”

至於吏部內部,崔呈秀則是被朱由校調往了吏部擔任左侍郎,變相和趙南星打擂臺。

不過從正月楊漣回京到眼下,朱由校對於東林黨的彈劾都熟視無睹,不僅如此,東林也壓根沒有失勢。

朱由檢一直都在擊垮他所謂東林執政,天下太平的幻想,但他一直也沒有放棄這個幻想。

“如果是這樣反倒好了!”楊漣不僅懟了湯賓尹,還立馬懟了閹黨魁首的崔呈秀。

用後世的眼光和上帝視角來看,大明都快完蛋了,你們還在那裡內耗,削弱漢家子弟的整體力量。

щщщ● тt kan● ¢O

或許他們還會幫對方說話,但說話的前提是爲了大明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爲了所謂的情誼。

眼下的都察院,則是以東林的左光斗,閹黨的李夔龍爲首。

楊漣所想的革新,是恢復到仁宣之治、弘治中興的那種文臣團結治國的景象。

朱由校一邊搖晃撥浪鼓,一邊對魏忠賢進行詢問,而魏忠賢卻哭喪着臉道:

“大伴,齊王府和戶部那邊,只要弟弟上疏調撥錢糧,你便調撥便是。”

這種手段,對於和申時行、沈一貫對壘過的趙南星來說,稍微一看就能看清。

能貫徹先皇的政策執行的皇帝,古往今來都是極少的,因爲當人執掌了權柄後,新的執政者總會自作聰明的認爲自己的政策更好。

這次不願意撥常平倉糧的官員中,除了宣黨和昆黨,還有的便是閹黨。

如漢之宣帝、元帝,隋之文帝、煬帝,宋之哲宗、徽宗……

“調內帑二百萬兩銀子、六部五寺三百萬兩銀子押解五軍都督府,再由京通二倉調糧八百萬石一同押解。”

一個小小的文華殿,居然分出了陣營對立的九個隊伍。

【去歲收米二千八百零六萬三千五百六十三石有奇,麥六百萬餘八十二石六鬥有奇,御馬監軍屯籽糧二千四百三十五萬六千餘石……】

除了齊王府外,新城還可容納百姓十餘萬,因此興建新城便是朱由校今年就要見到,並且要求完工的地方。

自從今年正月左光斗和楊漣巡察黃河,懲治官吏上百人返京後,楊漣便如瘋狗一樣的盯上了魏忠賢。

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旦形成,哪一方都吃不下另一方。

不僅如此,山西的畢自嚴被朱由校調回京城擔任戶部尚書,李宗延則是被他調往了廣西擔任布政使。

他們的牌越多,文臣手裡的牌就越少。

魏忠賢老老實實迴應,而朱由校也用調侃的語氣說道:

“一個衛所革新,甚至都沒有革新完全,天下就冒出了近四百萬戶,多出一千八百多萬口人。”

大明的官場,還從來沒有這麼亂過。

只是在他們聊着事情的時候,外廷文華殿內的氣氛卻死寂一片。

“奴婢領命……”魏忠賢應下,而朱由檢又繼續問道:

“去歲御馬監和六部五寺的奏疏如何?整理出來了沒有?”

魏忠賢的話,讓朱由校微微皺眉。

說罷、朱由校不等魏忠賢說什麼,低頭繼續看向了奏疏:

【田七百六十二萬一千五百頃、餘八十三畝有奇……】

想到這裡、朱由校搖晃了一下手中的撥浪鼓,頭也不擡的對魏忠賢道:

封建王朝革新的最大阻礙,並非是文臣和士紳豪強、而是代表皇帝駕崩的人亡政息。

結果用當事人的視角來看,大明都快完蛋了,你們這幫人還在瞎搞,我不把他們搞掉,大家都得死。

說到底、朱由校還是不願意革除諸黨文臣,畢竟他需要文臣來治理朝政。

他現在要做的是幫助大明百姓渡過小冰河大旱,然而就以復遼一戰中文官們的騷操作來說,他要幫大明百姓渡過小冰河大旱,第一手要做的就是把這羣拖後腿的傢伙幹掉。

說白了、朱由檢心底也根本就不把晚明的這檔子文臣當人,要不是燕山學子還沒有出山,他才懶得和文臣演戲。

“與此等蟲豸治國,無異於羊入虎口,必須先發制人,將這羣蟲豸擊垮才能恢復當年文臣治國的盛況。”

“暫且不管他們……”朱由校心不在焉的回答,而這樣的回答讓魏忠賢有些失望。

這樣的黨爭局面,嚴重的拖拉了大明行政速度。

因此、魏忠賢還是希望能利用皇帝的威嚴,讓楊漣老實一點。

文華殿的後殿、主敬殿內,葉向高頭疼的說着南直隸發生的地震事件,而聞言的內閣諸多閣臣沒有一人發言。

按照洪武年間的軍屯田畝數,等齊王府將天下田畝革新,大明田畝數將會達到七百八十多萬傾,甚至更多。

“呵……”看着六部的上奏,朱由校忽的輕嗤,隨後擡頭對魏忠賢道:

“前歲朝廷的戶、口幾何?”

朱由校看向了御馬監,天啓三年的御馬監,僅皇店便歲入銀錢一百一十二萬餘兩,一百八十九萬貫,合計接近三百萬兩。

在他離開之餘,客氏也開始對朱由校笑道:

“萬歲、這嬰兒嬌弱,得在宮中靜養才行,在外面踏青還是早了些。”

一頃爲一百畝,二十萬傾便是二千萬畝,也就是說天啓三年大明的田畝數量比天啓二年多出了二千萬畝。

想到這裡、六黨魁首臉色陰晴不定,而在人羣之中的楊漣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必須得讓萬歲對這羣傢伙不耐煩……”魏忠賢微微一眯眼睛,而朱由校也擺手道:

“萬歲,齊王府的建造被工部卡了,工部說萬歲所繪製的齊王府太大,規制上已經逾越了。”

瞧着這一幕的楊漣冷哼一聲,當即又犯了老毛病,彈劾道:

“地龍翻身,當地官員應當調常平倉賑災,而不是上疏請朝廷撥發錢糧。”

“你……”

過了許久,御花園花亭長道末端才從拐角走來一人,而這人便是眼下在京城攪動風雨的魏忠賢。

“……”

但不知道爲什麼、話到嘴邊,他卻又憋了回去。

因此他們在看的、無非就是齊楚浙宣昆、東林等諸黨的魁首和臣工。

也就是說、天啓三年的大明總共是歲入九百餘萬兩,五千八百多萬石米麥。

他畢竟從楊寰手裡拿到了不少抄家的好處,這抄家的好處之多,甚至讓魏忠賢有些上癮。

“萬歲、殿下、慧妃……”

他一開口,所有人腦中緊繃的弦便鬆了下來,畢竟他們已經沒有幾張牌可以打了,而朱由檢和朱由校這兩兄弟還在搶牌。

誰都知道、自從崔呈秀前往了南直隸,執行魏忠賢口中所謂的“釐清鹽課”後,南直隸便有大批官員投靠了閹黨。

齊黨魁首顧秉謙和閹黨魁首崔呈秀就不必說了,早就被他們視爲皇權的鷹犬,貪生怕死的走狗。

朱燮元因爲平叛奢安之亂,被朱由校直接提拔爲兵部尚書,而原本的兵部尚書王象幹在去年臘月主動上辭疏,被朱由校批准。

不過朱由校覺得這樣的規制顯然配不上自家弟弟,並且加上京城人口變多,朱由校特意命魏忠賢在東便門北部興建新城。

這樣的局面,別說葉向高了,便是把張居正和高拱、嚴嵩喊來,估計這三人也是一眼黑。

就政策來說,明代是真正的人亡政息,每一代皇帝都很少能堅持上一代皇帝的做法,都要玩推翻。

“……”瞧着她們吃癟的模樣,客氏心中冷笑,卻又在下一秒笑着和朱由校聊起了其他的事情。

“萬歲、皇子皇女的照顧,還是由臣妾親自來吧。”

朱由校語出驚人,直接把六部五寺中的太僕寺調歸五軍都督府節制。

“行了、你退下吧,客巴巴留下就行,司禮監的事情伱得多上心。”

這一眼神,自然是逃不過客氏和魏忠賢的注意,不過二人掩藏的極好,也沒讓朱由校察覺。

“咳咳……”忽的、這個時候崔呈秀咳嗽了起來,並說道:

“南直隸的官員手中自然有糧秣,但朝廷眼下富裕,撥發錢糧也不是難事,況且每年南直隸都會遭遇龍掛,官員們也是爲了龍掛做準備。”

“南直隸也難,先是賑濟山東,又是……”宣黨湯賓尹試圖說好話,但卻被楊漣怒懟道:

不過魏忠賢一席話,頓時讓朱由校心情不悅了起來。

這也是爲什麼這三黨平日裡掐的死去活來,此刻卻一起爲南直隸官員脫罪。

“奴婢領旨……”魏忠賢先是應下,隨後又道:

“萬歲、近來朝中百官多有彈劾齊王的奏疏,規模之大,絕非東林一黨之力,您看……”

朱由校一開口,纔剛剛上任三個月的工部尚書王舜鼎便被調離了京城,而朱由校並沒有說新任工部尚書的歸屬,這也就讓魏忠賢眼前一亮。

作爲內閣首輔的葉向高只覺得眼下的局面,比當年趙南星針對浙齊楚三黨京察所產生的黨爭還麻煩。

但問題是、團結起來的文臣所代表的就是被壓制的皇權。

這其中、作爲言官的東林黨人受創最大,雖然朱由校沒讓楊漣進入都察院核心位置,但卻罷免了東林骨幹之一的鄒元標。

正如眼下、隨着手裡的牌變多,即便朱由檢不開口,朱由校在朝局上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強硬了,而與之相比的文臣反而越來越怯懦。

這些各自依附不同人物的朋黨、鄉黨聚集在一起,往往一件事要落實,還需要浪費半天口舌,打上數天嘴炮。

“眼下京通二倉和太倉、內帑還各自有多少錢糧?”

他們知道皇帝要對付文臣,但是沒想到要對付的那麼着急,莫不是以爲有了兵權就能爲所欲爲了?

只是在這種時候,並沒有人想着怎麼對抗皇權,而是都在打量四周諸黨魁首的表情。

朱由校對魏忠賢詢問,而魏忠賢也回稟道:

“京通二倉存米麥二千一百餘萬石,六部五寺存銀三百九十餘萬兩,內帑尚有四百二十七萬四千餘兩。”

這並非是害怕朱由檢或者朱由校的報復,而是羣臣對這件事情的語塞。

朱由校大手一揮,大明六成錢糧便被調給了五軍都督府,這舉動如果被六部五寺的官員知道,恐怕……

“荒謬!”聽到這話的湯賓尹、顧天峻等人當即站了起來,並正言厲色道:

“眼下南直隸遭遇地龍翻身,五軍都督府又有御馬監供應,何須六部五寺撥發銀兩?”

“嗯?客巴巴和大伴來了?進來吧。”朱由校瞥了一眼,繼續逗弄着朱慈燃,而客氏和魏忠賢也上了花亭。

這是自正統年以來,大明便沒有再達到過的巔峰,折色爲銀子,最少也價值兩千萬兩銀子。

沉寂許久後,葉向高終究還是硬着頭皮開口道:

人亡政息的事情發生太多了,能極大繼承政策的,比如繼承了李世民政策的李治就幹得不錯,至於大明……

魏忠賢明白、皇帝是準備調撥銀子給齊王了,畢竟眼下五軍都督府節制內外邊事,天下明面上近百萬大軍都歸五軍都督府管,軍餉也自然要五軍都督府發了。

“嗯……到也是。”朱由校也有弱點,對於從小照顧他的乳母客氏,他還是比較聽取意見的。

晚明黨爭雖然因爲朱由檢的亂入,沒有讓東林黨提前發揮出黨同伐異的政治觀點,但就政壇上的事情來說,現在這六黨魁首腦中所想的都是一件事……

張嫣見客氏想要照顧自己的骨肉,瞬間變對朱由校提出了不同的建議,而旁邊的慧妃雖然不敢得罪客氏,但也一臉的不情願。

“回萬歲……”魏忠賢一邊說,一邊轉身示意亭外的司禮監太監將放滿奏疏的托盤擡來,並親自接過後來到朱由校面前跪下,臉上獻媚道:

“已經在這裡了。”

一旦干涉邊事,貪贓枉法,那麼朱由檢就只好大棒招呼了。

東林、齊王、閹黨,還有曾經的齊楚浙宣昆……

但眼下的局面比三足鼎立可麻煩多了,齊楚浙宣昆勉強算一派,組織鬆散的東林也勉強算一派,而齊王黨和與它眉來眼去的閹黨表面一派,實際卻是兩派。

“是……”魏忠賢表面應下皇帝的吩咐,但腦中卻在想可不可以趁這個時機搞些事情。

“這……”張嫣微皺黛眉,有些不情願,但還是礙於朱由校的面子點了點頭,至於旁邊的範慧妃就更不敢說什麼了。

“難?自秋收以來,南直隸數府之地截留了多少糧秣?截留糧秣如此之多,難道還養不活自己嗎?”

“是……”魏忠賢當即跪下謝恩,隨後帶着司禮監的太監離開了御花園。

“即日起、太僕寺歸屬五軍都督府節制。”

“倒也是……”朱由校想了想,確實相比沒有照顧過孩子的張嫣二人,客氏照顧孩子更爲熟練,於是他對張嫣勸說道:

“寶珠、綠蘿,你們和客巴巴一起照顧燃兒和淑娥吧,正好學學怎麼照顧孩子。”

現在的他們沒有太多牌去對抗皇權了,文臣內部分裂太厲害,在沒有整合出力量前,聰明人只能選擇蟄伏。

“黃河幾次決口,調王舜鼎南下治黃吧。”

“京中如何了?齊王府的建造是按照我的圖紙建造的嗎?”

衆多文臣向殿外看去,隨後便看到了魏忠賢手持聖旨,帶着王體乾和十餘名司禮監的太監走進主敬殿道:

“傳萬歲旨意,調內帑二百萬兩銀子、六部五寺三百萬兩銀子,京通二倉調糧八百萬石一同押解五軍都督府。”

楊漣還想說什麼,但此時主敬殿外卻響起了腳步聲。

“至於御馬監那邊,聽聞復遼一戰,把御馬監積攢了三年的家底打空了,恐怕眼下剩不下多少……”

對魏忠賢,楊漣起筆便寫下了《魏逆禍國二十四疏》,公然對興起的閹黨進行彈劾,這讓魏忠賢恨得牙癢癢。

邊事他有朱由檢,但外朝一旦把諸黨文臣趕走,中樞動盪是絕對的。

儘管這麼看來、東林除了損失一大批言官和御史外,實權並沒有遭受什麼實質性的打擊。

六部五寺,加御馬監、天啓三年共入米麥五千八百四十多萬石。

“這是萬歲的旨意……”魏忠賢懶洋洋開口,並在說完後對葉向高作揖道;

他倒是想收拾楊漣,但奈何齊王和楊漣的關係不清不楚,誰也不知道楊漣是不是頂着東林的招牌,幫着齊王辦事。

除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數百京官被外調,或者被冷落。

再看朱由檢的所想,說白了就是文臣好好治理內政,不要干涉邊事,也不要貪贓。

“前歲田畝數量幾何?”朱由校頭也不擡詢問,而魏忠賢有了準備,連忙回稟道:

“應該是七百四十三萬九千餘頃,去歲較之前歲,多出了約二十萬傾田畝。”

爲什麼能多出這麼多畝?還不是因爲北方河南、山東等地衛所革新,加上遼東收復失地導致的。

【是歲天下戶口一千三百九十七萬四千三百九十一,口六千九百八十七萬一千九百五十五……】

這還不算朱由校的內帑,如果算上內帑,歲入白銀可以提高到一千三百多萬兩。

他倒是相信朱由檢可以讓大明中興,但隨着朱由檢的革新,他忽的發現,朱由檢所想的革新和他所想的革新是兩碼事。

“嗯……”朱由校微微頜首,隨後拿起了最上面的一冊奏疏。

他們也知道一步退、步步退,最後只能等着朱由校百年之後,才能謀求下一個機會。

朱由檢現在算是有些理解爲什麼南明內鬥的那麼厲害,而不去管清軍的原因了。

按照朱元璋的規定,明代親王府的周長是三裡三百零九步五分。

唯一一個欲言又止的,還是孫承宗。

太僕寺手裡可是掌握一千六百餘萬畝田地和牧場,失去了這個財源,文臣們想來會反應的十分強烈。

因此、朱國祚等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魏忠賢輕蔑掃視他們一眼,隨後帶着司禮監太監離去的背影。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推翻,才讓文臣一步步變得強大。

朱由校繼續往下看去,六部五寺對於其他的鹽課、奇絲綿折絹、茶課等各種雜稅,實際上只收得了六百多萬兩銀子。

望着那背影,有的人開始意識到了文臣集團即將倒塌,立場開始搖擺不定,還有的人則是準備蟄伏。

這其中、便包括了朱國祚、沈潅、趙南星等人。

朱國祚望着魏忠賢的背影,眼神閃爍了幾下,隨後嘴角忽的掛上了笑意:

“齊王、你做初一,就別怪我做十五了……”

(本章完)

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75章 回京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68章 海納百川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57章 解決兵員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179章 出兵第206章 殺遼商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80章 少年縱馬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98章 黨爭再起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78章 葉向高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30章 兄弟和睦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36章 出塞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
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75章 回京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68章 海納百川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57章 解決兵員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179章 出兵第206章 殺遼商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80章 少年縱馬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98章 黨爭再起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78章 葉向高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30章 兄弟和睦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36章 出塞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