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

“天子危矣!王子師,這都是你的過錯!”

荀府之中,由於士卒們多有顧忌,公卿們與荀府賓客一道勉力擋住了圍攻的軍隊。而沒能成功殺掉袁術,劉和等人顯然是萬分焦慮,只是如今自身都難保,對於皇宮變亂也只能是鞭長莫及了。

王允抿了抿嘴脣,冷聲道:“天子安危至關重要,本官又豈會做無準備之事?太尉可以默許袁術奪權,但他可不想天子遭難。”

伍瓊等人目瞪口呆,喃喃道:“之前太尉來弔唁,你與太尉溝通過了?”

“自有默契,何必溝通?太尉自然也是後悔當日縱容袁術亂政,否則黃豫州又豈會如此乾脆的起兵?”

劉和愣愣的道:“既然如此,子師兄爲何不早些告訴我們?”

“機事不密則成害,這等要……要事,自……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王允一手撐牆,一手捂住腹部的傷口,氣息漸漸衰弱下來。

這時候周毖等人才從驚怒中反應過來,連忙問道:“太常傷勢這般嚴重?”

“咳!擾亂逝者安寧,終歸還是遭了報應,不過一來一去,袁公路也好不了!無需在意本官,也莫要和這些士卒糾纏,他們主將不在,我等皆是大臣,勸降爲上。”王允拭去嘴角的血跡,有氣無力的說道。

伍瓊等人連忙應是,轉身向外走去。

王允斜靠在牆上,漸漸癱在了地上,張溫神情複雜的看着他,嘆道:“不想一日之間,竟要送走兩位同僚。”

“伯慎公慧眼如炬啊。”

張溫搖頭道:“不過是因爲領軍多年,對傷勢判斷也算有幾分心得。”

“呵呵,慈明公此身未有污名,而王子師擾亂靈堂,陰謀刺殺的惡名,恐怕要一直流傳下去了,實難相提並論。”

“你是爲了誅滅國賊,慈明公九泉之下也會理解的,天下人都會理解的。”

王允的眼珠已經微微有些失神,他喘着氣苦笑道:“我倒寧願他們不會理解。此事不管如何說,都是失了光彩,也上不了檯面。事情的目的是對的,並不影響他的過程有錯誤,若強行認爲此事合乎情理,恐怕有礙禮教啊。”

“我……還以爲子師甚是厭惡那些清談禮教的君子。”

“就處實事而言,允很厭惡這些空談無能之輩,但天下賢良風尚,正是在他們的不斷薰陶中形成的。不管他們背地裡是如何齷齪,至少明面上是在導人向善。治國容不下道德君子,禮教教化也容不下我等齷齪之人。這天下若都是不擇手段之人,那也未免太過無趣了。”

“這算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

“哈……咳”王允忍不住大笑一聲,一陣劇烈的咳嗽後,搖頭道:“想不到伯慎公眼中,允竟是這般不堪?”

“你心思太重太深,謀劃太多,明明自身也在違背禮法,卻又苛責那些牧守。老夫實難理解。”

“伯慎公,你是爲曹孟德打抱不平吧?認爲允不該如此防備他,畢竟當年是大長秋舉薦了你。”

曹操的祖父曹騰,曾爲大長秋,是桓帝親信宦官,舉薦了許多賢良大臣,張溫便是其中之一。是以張溫並沒有否認王允的話,他也確實有這一想法。

王允微微搖頭,嘆道:“咳!你還是不明白,禮法道德有很多,但於允而言,唯忠孝不可違背,其餘皆可拋開。是以不管那些牧守有多仁義信勇,於允而言,只要違背了忠孝,他們就是亂臣賊子!這卻是道不相同啊。”

張溫張了張嘴,看着王允愈發蒼白的臉,只能幽幽嘆道:“罷了,沒什麼可爭的,本是想問一問你可還有什麼心願。”

“萬萬不能讓天子有失!還有,本想阻止那些牧守入京,但如今我身死在即,大司馬臥病在牀,太尉恐怕會大權獨攬。不……不妨讓……讓陛下引一二牧守爲奧……奧援,且先稍加安撫爲上。”

張溫一怔,神情複雜的問道:“除了朝堂之事,子師可還有私事相托?”

王允神情有些恍惚,默然了半晌,喃喃道:“蘭臺和石室,裡面珍藏有無數典籍,乃是大漢數百年之珍藏。勿要重演焚書……舊事啊……”

最後的幾個字,張溫幾乎是將耳朵貼到了王允嘴邊,才依稀聽完,這位三朝老臣眼神微微模糊,嘆道:“子師啊,你且安心,老夫定不會讓蘭臺與石室遭劫。”

似乎是聽到了張溫的話,王允含笑點了點頭,再無聲息。

……

“楊文先!你敢背叛本將軍!”

南宮朱雀闕下,袁術怒氣勃發的看着城樓上的那名大臣,近乎聲嘶力竭的嘶吼,卻沒有半點用處。

在府中養病數月的太尉楊彪比起之前還要蒼老不少,兩鬢已然出現了銀絲,他神情漠然的望着袁術,冷聲道:“本官乃是太尉,唯大將軍與上公可居於本官之上,你不過是區區車騎將軍,何談背叛?”

“若非本將軍扶持,你安能得拜太尉?”

“可笑至極!本官能拜太尉,乃是天子恩賜,恩威皆出於上,你也配談扶持?”

袁術猛然反應過來,怒喝道:“天子何在?天子何在!”

“亂臣賊子,豈能讓你得見天子?速速跪地受縛,天子仁慈,或許還能饒你族中性命!”

“放肆!若非本將軍廢立,他又豈能登基大寶?忘恩負義!忘恩負義!”

楊彪一揮袍袖,冷聲道:“胡言亂語,真真是不知好歹!放箭!緊閉宮門,勿要讓他進來!”

“諾!”

城闕上頓時一陣箭雨向袁術所部襲來,不顧袁術掙扎,其親信連忙將他抱到車後藏了起來。

“攻城!給本將軍殺進去!”袁術聲嘶力竭的嘶吼,也被淹沒在了其部屬的慘叫聲中,漸漸消散。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允見術禍毒方深,篡逆已兆,密與司空荀爽、尚書周毖、光祿勳劉和等謀共誅之。未果,爽因病薨,術往弔唁,允伏死士於靈前,謀刺之。事敗,術亡命竄逃,允傷重不治,時年五十三。

——《後漢書·陳王列傳》

第八十章 宗室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五百章 演(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九章 勇士大會
第八十章 宗室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五百章 演(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九章 勇士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