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

馬騰和呂布籌劃良久,卻面臨一個有力無處使的情況——閻行無法應戰。

任憑呂布在陣前百般叫罵,閻行根本沒有任何出戰的意思。他又不是缺心眼,一場苦戰,又被龐德抽了一下狠的,若是再強撐着去對戰呂布,恐怕真的回不來了。

韓遂也沒有和馬騰玩鬥將的意思,他一改早間兩軍排開陣勢對壘的局面,開始收縮兵力,兩軍交戰的烈度較之早間有所下降,但馬騰的神情卻越來越嚴峻。

“主公,看來鎮西將軍也動怒了……”

心下不安,但面上氣勢不能輸,眼見得天色將暗,馬騰冷哼一聲道:“今日權且收兵,明日據城而守,看看他韓文約能有多大能耐!”

……

長安城京兆尹府主堂,馬騰一人枯坐,燭火搖曳間,堂中氣氛顯得分外陰沉。

機會已經失去了,短時間內再無言好之可能,關中的烽煙已經點燃,只看最終能燒成何種模樣。

而韓遂敢這般決絕,恐怕已經心存尋退路的心思了。兩人同降的利益,何如一人效竇融之舉?

可關東如今沒有光武,不管是北邊的魏王,還是南邊的袁本初,兩人較之當年的光武都有所不及。誰勝誰負尚在兩可之間,早早押寶未必是明智之舉。

戎馬半生,縱橫西涼,雖然有過不少敗績,但馬騰自認如今已經站在了函谷關以西的頂峰,是這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出身貧苦,自幼打拼,打下這偌大的地盤,如今卻要拱手讓出,馬騰心有不甘。

他還沒見過關東的軍勢,只是耳聞那位魏王坐擁五州,權傾天下。可當年大漢富有四海,不也一樣拿涼州沒辦法?

若拿下函谷關,拒關東大軍也不在話下。

“主公,外間俘獲了一名探子,自稱來自關東,是魏王使者。”

“什麼?”恍惚中驚醒,馬騰下意識的又問了一遍,但很快反應了過來,蹙眉道:“僅一人?”

“是,僅一人,是否要先行審訊?”

馬騰略一沉吟,搖頭道:“不,帶他進來吧,既是來使,也當以禮相待,須得讓關東之人明白,我西涼非是蠻夷之地。”

馬騰自己也未曾發覺,曾經的他能在蔡邕這等名士面前毫不在意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箕踞而坐。如今面對一個不知名的使者,卻下意識的要以禮相待。

強弱易位,心氣自消。

……

“下吏河東衛覬,字伯儒,忝爲魏王府掾吏,見過涼州牧。”由於馬騰的要求,衛覬身上並無繩索鐐銬,如同上門的客人一般大步踏進堂中,其自如的風采讓馬騰也不由得暗暗頷首。

“衛君請坐。遠道而來,本官未能遠迎,麾下若有失禮不周之處,還望海涵。”

衛覬提襟坐下,笑道:“牧伯言重了,幸得牧伯治軍有方、秋毫無犯,下吏才能得見牧伯啊。”

“衛君到此,不知是天子之意,還是魏王之意?”

“下吏是心血來潮,不忍關中生靈塗炭,不忍牧伯半生英名毀於一旦,故而前來。”

馬騰哈哈大笑:“衛君莫不是逗笑了魏王,才得掾吏之位?”

“鎮西將軍有意向魏王表忠心,牧伯以爲如何?”

馬騰手一抖,強自笑道:“這倒是有趣了,韓文約表忠心,與本官何干?”

“秦函谷關已入魏王之手。”

“唰!”馬騰再也穩不住了,猛然站起身,驚道:“休得誆吾!”

“牧伯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前去探查。”

馬騰臉色一陣變幻,拳頭攥緊,目光凌厲的望向衛覬:“既然魏王已經握有函谷關,大軍轉瞬即至,何必再讓衛君犯險?”

“還是方纔之語,下吏不忍生靈塗炭,不忍牧伯半生英名毀於一旦。”

同樣的話,馬騰卻聽出了不一樣的意味,緩緩坐下,沉聲道:“衛君不願與韓文約合流?”

“韓文約反覆之輩,或許曾爲誅宦志士,如今卻只是一名偏安一方的鼠輩!其人無雄才大略,唯戀手中權柄,縱然臣服,也非真心。

而牧伯不同,牧伯是伏波將軍之後,系出名門,功勳貴戚,難道不想復祖上榮光?伏波將軍正是從明主征伐,才得以青史留名,牧伯再續先祖佳話,豈不大善?”

馬騰死死盯着衛覬,緩緩道:“若引外援,實爲背叛涼州諸友。”

衛覬大笑道:“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當年伏波將軍與光武皇帝金殿奏對,稱‘亂世之中,非獨君擇臣,臣亦擇君’,毅然棄暗投明,從光武征伐隗囂,百年以降,誰言叛逆?

今天下紛亂,羣雄並起。魏王坐擁五州,牧天下泰半生靈,奉天子以討不臣,將再現光武不世之功,光武既出,隗囂束手,伏波安在?”

馬騰瞳孔一縮,身子微微前傾,問道:“這是魏王的意思,還是衛君自己的意思?”

“下吏不敢誆騙牧伯,這是下吏一己之見。下吏雖然人微言輕,但若牧伯願意,下吏可爲牧伯引薦有分量的人。”

“何人?”

“衛將軍錄尚書事、靈壽侯,不知夠不夠分量?”

……

韓遂中軍,躺在榻上養傷的閻行只覺得心氣非常不順,他也是正當年輕氣盛的時候,被人在陣前各種辱罵,卻不能出陣迎戰,這種憋悶感讓他極其難受。

韓遂似乎也理解這位心腹手下的難處,親自坐在榻邊慰問,可謂榮寵至極。

但閻行卻無暇感動,當韓遂道出其準備聯絡關東諸侯的時候,閻行大驚道:“萬萬不可!”

“爲何?”韓遂蹙眉道:“我等爭執,也只是爲了將來能賣個好身價。在彥明面前,吾也不願惺惺作態,關中不可能勝過關東諸州。如今早些投誠,至多失些利益,有何不可?”

“將軍!”閻行急切的道:“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魏王必然想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關中。若將軍未與徵西將軍溝通便先行示好,則是將價碼示之於人,魏王只需稍加操作,便可讓我等競相示好,自賤身價。將軍與徵西將軍實爲一體,不可分離啊!”

韓遂一臉不悅:“彥明未免太過危言聳聽,魏王鞭長莫及,如何能讓我等自賤身價?他若條件苛刻,反倒正中吾之下懷,屆時馬壽成自然知道合則兩利,豈不大妙?你且養傷,吾必讓龐令明親自前來向你賠罪。”

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八章 袁公路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
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八章 袁公路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