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

事實上西域丟不丟,大漢先帝大抵是不在意的。漢朝對西域的擴張整體上是偏保守的,如班超之子班勇所言,武帝遣張騫出使西域,是爲了斷匈奴臂膀,剜其腹心,而非是真的想要擴張。縱然張騫睜眼看了世界,中原也對西域興致缺缺。

若非班超父子兩代人力主要握住西域來對抗匈奴,依着朝廷公卿的意思,大漢早就把玉門關一封,西域之事與大漢無關。

在班勇遭陷下獄,其侄子定遠侯班始忍不了綠帽子,殺死妻子陰城公主導致班家被漢順帝夷族後,大漢上層最想衝出玉門關的家族宣告覆滅,其後東漢的政策也就愈發保守,及至今日斷了與西域的聯繫。

而原本的歷史線上,中原王朝終究是失去了對西域的掌控,三國征戰,實在難以向外擴張。而西晉沒太平多久,八王之亂後,便是五胡亂華,神州陸沉。

別說打穿絲綢之路重返西域,中原王朝都被絲綢之路上的羌人一波推到了長江以南。兩晉的坐而論道、名士之風,背後是中原淪喪、生靈罹難的悲慘現實。

一直到盛世大唐,憑藉可怖的國力,以及強大的包容性,中原王朝才重新與西域建立聯繫,設立安西都護府。但也爲時已晚,西域自此與中原若即若離,不僅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開始與中原王朝爭奪對西域的控制。

自安史之亂後,大唐由盛轉衰開始,中原王朝再次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吐蕃、回鶻、契丹、蒙古等等部族相繼掌控着這片土地,西域遊離在中原之外近千年。

而直到滿清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叛亂以及大小和卓之亂的清王朝才徹底將西域化爲新疆,建立起真正的控制。

究其原因,還是錯過了漢朝這一絕佳的擴張時間。在這個時代,西域各國還在仰慕大漢天威,還在嚮往中原繁華,還在敬畏班氏父子;青藏高原上還是人跡罕至,北邊的鮮卑自顧不暇,堪稱是天賜良機。

如今的時代,由於技術、環境等等條件的限制,不可能開啓大航海,連通中亞乃至西亞和歐洲的西域便是戰略要地。

哪怕不向外擴張,中原也應該有這樣一個窗口去看世界變化,去看看中亞和西亞的帝國是如何繁盛再到毀滅,知曉遙遠的“大秦”是真實存在的強大帝國,明白天朝雖然物產豐饒,境外也有值得天朝去攫取的利益。

如果後世再有一個“李世民”,“天可汗”的影響力想必也會播撒的更遠。

賈詡想不到這麼遠,但他能感覺到李澈發自內心的渴望,渴望將西域納入掌控,一直古井無波的心境也開始動盪,若朝廷真的將西域變爲漢土,涼州將不會是可有可無之地。因爲涼州將是聯通西域與中原的必經之路!

若西域能向大漢輸送足夠的利益,那崔烈之輩絕不敢在朝堂上妄言捨棄涼州。

在這一點上,他和李澈的目標高度一致,他想將西域納爲漢土!

而一旁的鐘繇已經歎爲觀止,他終於明白了,劉備爲什麼同意暫時放過賈詡,西域十年既是任務,也是懲罰,若是賈詡真的能拿下西域,幫他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也無不可。

畢竟賈詡的身份一直是董卓和袁術的幕僚,從未走到臺前,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過去。

他如果真的能幫助劉備徹底化西域爲漢土,憑藉這份功績,劉備繼承漢祚將再無任何阻礙,甚至可以與太宗、世宗比肩。三興的大漢更加強大,這是無可比擬的天命。

“賈某對西域多有耳聞,惜哉未曾一遊,但若是衛將軍願意將此事交託於賈某,賈某必肝腦塗地,竭盡所能!”

賈詡的語氣中有着壓抑不住的激動,李澈有些錯愕,這本是一場威脅似的交易,結果威脅對象反而比他更加有動力?

“此去路途遙遠,賈先生畢竟是戴罪之身,尚需質子……”

“賈某闔族可遷至長安,請衛將軍代爲照料一二。”

“西域雖敬大漢天威,但畢竟是異域番邦,難免有危險。”

“賈某可以爲將軍帶走一個大麻煩,西域番邦小利,不足以讓此人反覆。”

李澈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道:“賈先生真乃妙人,那人輕狡反覆、惟利是視,常人唯恐避之不及,賈先生竟然敢帶他同行?”

賈詡淡淡的道:“縱是豺狼心性,亦有所求,只要能掌握住根本,自不用懼其反覆。”

“他如今恐怕還做着青雲直上的美夢,賈先生要如何讓他捨棄富貴,隨你去西域冒險?”

“魚兒貪食,那就給他一個更大的餌。無非是恩威並施,懾其服從罷了。此人看似英武不凡,實則猶豫多疑,無英奇之略,不難控制。”

“啪!啪!啪!”

李澈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賈詡這番冷酷漠然的話語當真是盡顯“毒士”掌控人心的自信,他若真能帶着呂布前往西域,安全問題自然不用擔憂,李澈也能少掉一個大麻煩,畢竟呂奉先此時滿腦子都想着回中原搞事。然而中原局勢如火如荼,大戰一觸即發,哪敢把這個不穩定因素丟過去。

如果能把他送去西域,那真是再好不過了。西域番邦,隨他怎麼霍霍。而以西域的風貌,呂布也不至於背叛大漢去降了西域小國。

李澈雙手交叉撐在頷下,笑道:“本侯現在是衷心的希望賈先生能夠活着回來,不僅是拿下西域的關鍵,還有未來的朝廷和天下如果沒有賈先生,想必是非常無趣的。

只是鍾府君不僅是見證,也擔負着考察賈先生的使命,畢竟僅憑本侯一面之詞,魏王也難以相信賈先生的能力。恰好賈先生有如此有趣的計劃,不如就以呂奉先爲目標,讓我等看看,賈先生是如何說動這好利之人隨你去西域大漠吹風沙。”

鍾繇扯了扯嘴角,這顯然是李澈自己一時興起,卻把他扯了進來,但官大一級壓死人,萬石將軍就是能爲所欲爲,感受到李澈的眼神。鍾繇也只能點點頭,表示認可。

賈詡自然能看出其中貓膩,但也不深究,輕笑一聲道:“賈某必不負衛將軍所望。”

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
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