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

推行手工業的技術化教學勢在必行,既是引導技術類學科的發展,也是一步步試探世家底線的必須手段。

古代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其發展是緩慢的,時間週期甚至以百年爲單位,一名農民在日常耕地時發現的經驗技巧,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技術進步,在全國推廣開來。

同理,農具的改進,工程的進步,都並非如後世一般傳播迅速。後世一項新技術面世,很快便會形成專利,繼而售賣推廣。

古代的技術卻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技術的誕生推廣是一條漫長的時間線,而非一個時間點上,這便是自由放任的弊端。

李澈要做的,便是以官方的力量來收集這些工藝技巧,將之傳授到民間,縮短技術推廣所需時間,以達到促進技術進步的目的。

“府君的想法豐也能揣度一二,確實是爲民之舉,但願府君能三思而後行,郡裡一道政令,民間卻不知要起多少波折啊。”

李澈揉了揉眉頭,嘆道:“元皓放心,本官又豈是不知輕重之人?今日出來,便存着與元皓商量的意思。此事牽涉甚廣,若是在鉅鹿有成效,本官還會上稟使君,推廣至整個冀州,又豈能急功近利?”

田豐略一沉吟,撩起衣袍蹲在樹邊,指了指樹根,沉吟道:“獨門技法,對於民間手藝人來說,便如同這大樹的根。只要根基尚在,即便家道敗落,葉黃枝枯,也總有重現生機的一天。

府君即便是以利相誘,也很難觸動他們,因爲他們考慮的是未來,是子孫後代的生計。便如大姓家學一般,汝南袁氏《孟氏易》、弘農楊氏《歐陽尚書》,其中精要可會輕易流露出來?”

李澈搖頭道:“樹木之根能夠越扎越深,是因爲能從土地中汲取養分,從而不斷生長。手藝人若是抱着家學不放,抱殘守缺,遲早會有被淘汰的一天,又豈能與樹根相提並論?”

“人非聖賢,又豈能盡知未來?普通百姓看不到太遠,他們只知道手中的技藝可以讓子孫後代吃飽飯,至於能吃幾代,卻不在他們考慮之中了。而若是交出技藝,恐怕下一代都難生存了。”

李澈似是無意的問道:“若是以土地交換如何?”

田豐表情微滯,蹙眉道:“若能有土地耕種,自然勝過這些技藝,只是……”

“張燕過境,導致鉅鹿產生了大把的無主良田,正好收歸郡裡所有,元皓以爲然否?”李澈曲起手指敲了敲樹幹,笑眯眯的說道。

田豐感覺背上升起了一股涼意,苦笑道:“可那些田地已經……”

“本朝土地私有,若無主繼承,則收歸國有,又是誰允許他們代替郡府收納土地的?”

李澈的臉色漸漸冷冽起來,大片的無主良田,幾乎被郡裡的豪強們瓜分殆盡,吃相極其難看,甚至隱瞞郡府,連田租都不準備繳納。

此前爲了應付韓馥,不得不與這些人暫時虛與委蛇,如今卻是正好將其拿下,再殺幾隻雞儆猴,可以大大緩解郡府的壓力。

田豐扯了扯嘴角,李澈上任時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樣,對於豪強們的試探也是假作不知,才讓他們越來越囂張跋扈。

“府君,鄭伯克段於鄢,稱鄭伯,譏失教也。府君如此作爲,有礙聲名啊。”

鄭伯克段,鄭莊公放任自己弟弟共叔段飛揚跋扈,待其反心一起,便順勢撲殺。雖然機關算盡,但此事也瞞不過有心人的眼睛,鄭莊公終究逃不掉“失教”之名。田豐自然不想看到李澈這麼糟踐名聲,說話時面色頗爲凝重。

李澈嗤笑道:“稱鄭伯,譏失教也,然而莊公小霸,敗退桓王,最終聲名何礙?這些豪強便如同共叔段一般,暗藏禍心,隱匿蹤跡。若不引蛇出洞,一舉成擒,將來必有大禍!今日損小名而消巨禍,有何不妥?”

“府君!”田豐大喝一聲,鬚髮皆張道:“若府君早早依律而行,制其不法之行,他們又豈會有今日之舉?一人盜竊,不加其刑,後乃再犯,進而殺人,法之過?人之過?”

“若在盜竊之前,他們便已經犯下殺人之罪,只是無證據判罰,這又該如何?元皓,你以爲本官是在故意針對他們?看看這個吧。”李澈從袖中掏出兩卷竹簡遞了過去。

田豐有些疑惑的接了過來,展開一看頓時大驚,怒道:“賊子安能如此?”

李澈嘆道:“元皓,田氏是士族,是冀州名門,張燕要敬着你們,供着你們,也不求你們和賊寇沆瀣一氣。但地方豪強不行,他們沒資格和張燕談判,迫於壓力只能從賊,本官也能理解。

但有些人在從賊之後,所作所爲太過惡劣!而這些事都變成了張燕手中的把柄,他們自然會受制於張燕。這些人便是冀州的痼疾!若不將其剷除,必有後患!”

田豐怔怔的立於雨中,看着手中的竹簡,腦海中思緒翻騰。李澈也默默的倚靠在樹上,眺望着濛濛細雨之中的廣袤天地,怔怔出神。

“府君,爲何初至鉅鹿之時不對這些人加以處置?”田豐的嗓音有些乾澀、沙啞,但仍然中氣十足。

李澈搖頭道:“初至鉅鹿之時立足不穩,即便揭破這些事情也無力處理他們。若是一個不好,遺漏了一二張燕的內線,便會後患無窮。

如今即將對常山國動兵,自然要好好解決這一問題,保證後方安寧。本官也沒有想到,這些人會喪心病狂至此,看來是打定主意,要幫張燕打回來了。”

“賊寇暴虐,生靈塗炭,這對他們又有什麼好處?”

李澈冷笑道:“官賊對峙,相持不下,纔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情況。任意一方勢大,他們便要夾起尾巴做人,這些過慣了逍遙日子的豪強自然不願如此。”

田豐緊緊閉目,半晌後長嘆了一口氣,嘆道:“府君,萬不可錯殺啊。”

李澈搖頭道:“元皓若非瞭解本官在邯鄲之時的作爲,又豈會輕易接受徵辟?”

“那請府君儘管施爲!郡中望族物議,由豐來化解吧。”

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六十一章 人之將死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七章 袁府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
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六十一章 人之將死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十七章 定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七章 袁府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