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

十一月十八日,功臣盧植還停留在冀州善後,楊鳳與黃龍等幾位黑山渠帥的首級卻是早早的就送到了雒陽。

所有人都知道,大將軍何進急了。藉着甦醒時鎮壓董卓的餘威,靠着小皇帝和太后的愚蠢做法,何進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了兩個月。

但漢家的威嚴還在,愚蠢的作爲可以用一句年幼無知來遮掩,天子的權威遠沒有受到傷及根基的動搖。

隨着時間流逝,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對何進的行爲有了意見,認爲其竊主威權,以臣欺君。

當這種意見漸漸成了主流,即便是何進也難以用強硬的手段鎮壓下去。何進迫切的希望能有新的功勞來加強他的權威,楊鳳和一衆黑山渠帥的首級就是最好的東西。

在大將軍何進的選賢用能,居中調度之下,漢軍擊敗了橫行河朔五年的黑山巨寇張燕,斬殺黑山校尉楊鳳等一衆黑山軍高層,這確實是莫大的功勞。

爲了儘快將這份功勞轉化爲威權,何進顧不得等盧植回來,甚至爲了不讓盧植搶風頭,默許了他繼續領兵在外,可謂是下了血本。

這一系列舉動的成果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饒是何進這些日子城府漸深,也有些控制不住激盪的心情。

站到了三百年炎漢的對立面,何進此前精心打造的人設很快便土崩瓦解,從前那些依附於他的士人也大多選擇了離開。

何顒、逄紀、邊讓等等皆已與他陌路,唯有陳琳等寥寥幾人還站在他這邊。

在他醒後,堅定站在他這邊的袁紹,也漸漸與他形同陌路。士人立身的根基在名望,何進終究沒有足夠的功勞讓他壓過漢室,他不過是又一個樑冀罷了,是以愛惜羽毛的士人們棄他而去也不足爲奇。

但漸漸變成孤家寡人的情形已經快把何進逼瘋了,這孤注一擲的博弈就是他最後的底牌。

“大將軍,進宮要小心啊。”陳琳有些遲疑的勸諫道。

何進笑道:“無妨,孔璋你多慮了。宮中宿衛盡在我手,這兩個月來日日出入,可曾有險?某不擔心有人兵變,只憂心人心不附啊。”

何進說的確實有道理,他兩個月來每天都入宮朝會,也曾遇到過刺殺,但刺客卻連十步以內都難接近,堪稱無驚無險。

但陳琳只覺得此時心裡一陣發慌,不知緣何而起,但見何進這般自信,他也只能把話吞進了肚子裡。

畢竟進宮是必然的,不管是獻首於君前,還是朝議論功,何進都得親自主持。這個地點只能是在宮中,不可能讓天子出宮。

即將踏出府門,何進扭頭笑道:“孔璋,今日事畢,某也能稍稍安心一些了。然後清理一羣蛀蟲,重肅河山。希望將來麟閣之上,你我皆有一席之地啊。”

麒麟閣,漢宣帝劉詢所立,其內紀念有十一位大漢中興功臣,第一功臣便是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氏,也就是霍光。

霍光功高勳著,然而其死後家人謀反被誅,麟閣之上也只能空留“霍氏”二字,不可記其名字。

“大將軍定能中興漢室,麟閣有名!”陳琳狠狠地點了點頭,大聲說道。

……

“宣大將軍、慎侯覲見!”

尖銳的嗓音讓何進有些不舒服,他本來並不怎麼厭惡宦官,但與十常侍糾纏了幾年下來,卻也憑空生出不少對宦官的惡感。

在今日這個大喜的日子,聽見這尖銳的嗓音,難免有些追憶往事,影響心情。

但看在這小黃門很知趣的“贊拜不名”的份上,何進還是沒有發作。

昂首挺胸,入殿不趨的大將軍,與身後“趨步”前行的百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身材高瘦的何進彷彿鶴立雞羣一般威武,立於百官身前,昂首於至尊座下。

看着如雄雞一般昂首的何進,劉辯心裡生出難以言語的惡感。若是在兩月之前,他與何進之間更多的是權力的紛爭,他對何進本人並沒有什麼不滿。

但是這兩個月來,初嘗權力滋味的天子被打回原形,重新成了傀儡皇帝,只能依照何進的意思頒發詔書。

這種遭遇讓這名少年天子難以忍受,時間越長,他對何進的恨意也就越深。

少年人,心中並無太多的是非對錯之念,倒是唯我獨尊的性子刻入了骨髓,未曾想過自己此前的諸多錯誤,而是將一切怪罪到了何進身上。

就在前天,劉辯依照唐姬的建議,召見了守宮令荀彧。荀彧之妻爲中常侍唐衡之女,與唐姬卻是族姊妹的關係,在劉辯無人可用的情況下,也就死馬當活馬醫的見了見這名年輕的守宮令。

一番交談下來,才學不深的、性子好動的劉辯倒是被荀彧給折服了,天南海北近乎無所不知,與他那位侍讀師父倒是有幾分相似。

在劉辯的感覺裡,荀彧的所知的廣度似乎不及李澈,但是其深度卻遠非李澈可比。

最讓劉辯心焦的是,當他想請教時事之時,荀彧卻顧左右而言其他,不斷的轉移話題,始終不肯爲他出謀劃策。

就這般一直堅持到了凌晨,似乎是感慨於劉辯的誠意,荀彧還是給出了建議,可那建議卻讓劉辯萬難接受。

“陛下,依臣之見,大將軍無異於大漢之擎天玉柱,有大將軍在,大漢的江山才能穩住。

至於一時之辱,且觀前漢宣帝,博陸侯統政六年,宣帝無一不允,更在霍氏毒死恭哀皇后之後,仍立霍氏爲後,此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陛下年歲尚幼,未曾威加海內,尚不及宣帝,何以強要以玉擊石?依臣愚見,可韜光養晦,任由大將軍清掃宇內。待到年歲漸長,自有智能忠義之士願爲陛下效死,屆時再行大事,豈不安穩?”

理智告訴劉辯,荀彧說的話很對。但感情上他卻很難接受。如漢靈帝所下斷語,劉辯輕佻無威儀。性子急而求快的劉辯根本無法接受這種見效極慢的計劃。

是以二人的會面最終不歡而散,荀彧也只是搖了搖頭,然後當面向天子辭官,掛印而去。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大將軍何進平董卓、剿黑山,威震天下,操持權柄。

天子聞彧賢名,乃召彧問對,彧進言曰:“昔者,宣帝幼而受制於博陸侯。霍氏猖獗,鴆殺元后,操持權柄。宣帝以天縱之資,堅韌之心,強忍大辱,立霍爲後,此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博陸侯逝,宣帝以雷霆之勢掃蕩羣邪,誅滅叛逆,宇內爲之一清,乃有中興之相。臣以爲,陛下當效宣帝之姿,待歲長還政,自可重掌太阿。”

天子不悅,彧乃嘆曰:“先帝明見。”遂辭官歸鄉。

——《季漢書·列傳第二》

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七章 袁府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
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七章 袁府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