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

之所以說是“小道消息”,肯定有不正確的一面。

比如“率步騎五萬”,苟雄、楊滿兩人此前配合蒲茂攻打洛陽,作爲蒲秦的偏師,連日來都在朔方、上郡東部的雁門等郡,與慕容鮮卑的軍隊作戰,他倆的部曲都是原朔方、上郡的駐兵,合在一起也只有兩萬來人,連三萬都不到,怎麼會“率步騎五萬”反攻朔方?

但所謂“空穴來風”,這條小道消息也必然不是無根之木,想來苟雄、楊滿,或退一步而言之,他兩人中的一人現正在率部進攻朔方這件事,應該是有的。

人還沒有到達朔方,戰爭的新聞就先傳到了耳中。

不止陳臘的心懸了起來,別的前營戶家屬們,亦無不憂心忡忡,導致整個遷徙的隊伍頓時被陰霾籠罩。明明是豔陽晴天,然而繼續往朔方進發的這支浩蕩隊伍,卻如似烏雲壓頂。

黃氏的病情雖有好轉,身體仍然沒有力氣,走不動路。

陳臘顧不上分給他的那些羊、馬了,拜託羊馬隊中的朋友暫先幫他照顧,自己動手,削木編草,做了個木板,把黃氏放在板上,他拽着草繩,拉着前行。

黃氏也聽說了蒲秦攻入朔方的事情,她費力地半支起身子,問前頭拉繩的陳臘,說道:“朔方真的在打仗麼?”

陳臘對此,儘管亦很憂心,但爲了不讓黃氏因爲擔憂而影響身體的康復,故把憂心掩起,回過頭來,拿出笑臉,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說道:“阿母,管它打不打仗呢?咱們不是士家了!咱們現在是良家!莘公遷咱們去朔方,不是叫咱們去打仗的,是叫咱們在朔方安家的!我在羊馬營的時候,聽別人說,朔方河北邊,草場成片,無邊無際!……就像咱們剛過去的那個大漠一般!而且水多,水草茂美!我都算過了,只要好好幹,多下些力氣,最多兩三年,就能把分給咱們的羊、馬翻上兩番!阿母,到那時候,你就什麼都不用做,只管在家享福就是!”

黃氏說道:“話是這麼說,可是仗一打起來,恐怕咱們安家不易啊!”

“阿母,你還不相信莘公麼?這些年來,凡是莘公打的仗,哪一場敗了?這回打朔方,便是莘公的命令。阿母,你放一百個心,這場仗輸不了!他們打他們的,咱們安咱們的!不影響。”

黃氏微微放了點心,終究牽涉到一家三口的命運,卻不能完全放心,她招手喚陳常哥近前,說道:“咱們家丁口少,只你阿兄一個。朔方現在在打仗,咱們又人生地疏,到了那裡,怕會不好立足。這一路上,不少人家找我提親,你都是知道的。這些人家裡頭,你有哪個相中的?給阿母說說,早些定下,尋個吉日,就把婚事辦了吧!也算是給咱家找個能幫忙的外力。”

陳常哥年才十四五歲,這個年齡,正是好時候,以往他們是營戶,婚姻不能自主,因是雖有很多前營戶家屬相中了她,卻沒法登門提親,如今這些前營戶家屬們都成爲了編戶齊民,婚姻可以自主了,於是從谷陰出發到這裡的一路上,幾乎每晚休息時,都有人找黃氏提親。

至於陳常哥寡婦的身份,這一點絲毫不是問題。時下尚存前代秦朝的遺風,對婦女的束縛遠不如原本時空的後來嚴重,婦女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寡婦再嫁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別說平頭百姓,貴族婦人亦是如此,寡婦、抑或被休,又甚至主動休夫後再嫁者比比皆是。

說到這裡,卻得提曹斐一句。

當令狐奉逃亡之日,曹斐的家眷也被令狐邕殺了個乾淨,他現今之妻,是他跟從令狐奉殺回谷陰之後再娶的,即是個寡婦。曹斐家而下那麼有錢,已然號稱京城第一鉅富,其中固主要是曹斐斂財之故,另一方面,也有他再娶的這個妻,其家富裕,給了他許多配嫁的緣由。

大前天晚上的經歷,那隊率色眯眯、賊兮兮的眼神,着實把陳常哥嚇壞了,到現下還沒緩過勁。不管是爲了自己的安全,還是如她母親所說,爲給他們陳家找個外來的助力,的確是越早把婚事辦了越好。陳常哥便舍了害羞,紅着臉,細聲說道:“韋家的小郎看着挺是憨厚。”

黃氏說道:“韋家的小郎麼?”

韋這個姓在隴州內地不多見,此姓是西域地界的一個唐人大姓。陳家、韋家原是張韶部的營戶,故而他們的原籍,本都是在西域的西域都護府、戊己校尉治理的境內。

陳臘認識這個“韋家的小郎”,笑道:“韋家的小郎不錯,憨厚不說,個頭也壯,是個埋頭幹活的好手!”與陳常哥說道,“還想着等到了朔方,我再給你選個好夫婿,沒想到你已有看中的了!”對黃氏說道,“阿妹既然看中了韋家的小郎,今晚歇營,我就去找韋家聊聊!”

黃氏說道:“你不能去。”

“爲什麼?”

“咱們家是女方,怎麼能主動去找男方?你年紀輕輕的,真是什麼都不懂!”

陳臘笑道:“好,那我就找個人給韋家傳話,叫他們今晚來找阿母談!”

“這還差不多。”

一家三口,談談說說,倒是減輕了路上的疲勞。

這天晚上,陳臘尋了個兩家都認識的熟人,把意思與他說了,那人就到韋家休息的住地,傳話過去。韋家的家長歡喜不已,馬上去到陳家住地,與黃氏商議兩家結姻之事。

按說結姻成婚的程序是很繁瑣的,但一則兩家貧窮,沒那麼多的講究,二來,時下亂世,戰爭頻繁,就是右姓冠族間的婚事,亦不乏一切從簡的,稱爲“拜時婚”,“六禮悉舍”,新婦打扮完畢,以紗巾蒙面,至夫家後,由新郎親自揭下,然後“拜舅姑”,也就是公公和婆婆,“便成婦道”,亦即宣告已經成婚,——原本時空後世的“紗巾蓋頭”之制,就是發源於此。

故是,一番商量過後,第二天晚上,兩家竟是就把婚事辦了。

韋家的丁口多,兒子四個。兩家既已成親,理當互相扶持,韋家的小郎就先留在了陳家,給陳臘幫個手,接替了陳臘拖拉黃氏行路的活兒,讓陳臘得以回到羊馬隊,接着親自精心照料分給他家的那些羊馬之剩餘。

門閥士族的婚姻,奢侈豪華,引人注目,窮苦百姓的婚事,簡簡單單,悄無聲息。

沿着賀蘭山的西麓,北行二百餘里,入到了黃河西邊的漠中,又行三百來裡,終於到了黃河岸邊。張韶已經派了自己帳下的長史和楊賀之在此,準備好了船隻,接他們過河。

——張韶的長史名叫朱法順。朱,也是西域的一個唐人大姓;法順,西域佛法昌盛,信佛者的比例遠比隴州內地多,這位朱法順,其家族便是一向信佛的,因其父給他起了這麼個名字。

渡過黃河,在河東岸的臨戎縣休息了一天。

曹惠、蘭寶掌把所帶來的前營戶家屬們,與朱法順、楊賀之兩人做了交接。

由朱法順領着其中的大部分,沿河向北,去河北岸的草場,給他們分草場、確定聚住區,並在等他們基本安頓下來後,再按照家訾、丁口、身體等條件,從他們中選擇“府兵”的人選。

由楊賀之領着餘下的部分,向東去張韶現所在的朔方縣。楊賀之領的這些,都是其在軍中的父兄,已於前不久的朔方之戰中陣亡,或者傷殘,不能再上戰場的。蒲秦而今正在反攻朔方,兵力緊張,所以這些前營戶家屬的子弟,跳過了“府兵揀選”這個程序,直接把他們算作了府兵,以補充兵源。這部分的前營戶家屬子弟,共有千餘人。

曹惠、蘭寶掌的任務完成,他兩人現在就可以返程,回谷陰去了。

蘭寶掌卻與曹惠說道:“路上便聞秦虜反攻朔方,適才聽了楊參軍、朱長史的介紹,雖沒有五萬步騎之衆,也不是苟雄、楊滿兩人爲主將,只苟雄一人爲主將而已,但其所率之兵亦有萬餘。張將軍部的可戰之卒現只有六千步騎,敵衆我寡。朔方,關係到莘公未來的大計,斷然不容有失。以我之見,咱倆先別回京師了,不如留將下來助張將軍一臂之力!你以爲如何?”

順利把家屬們送到朔方,功勞已然到手,以曹惠的私心而論,他是不樂意留下來打仗的。

想那苟雄,是蒲秦有名的悍將,這仗打起來,不用說,必然難打,打贏還好,如是打輸,說不得,性命難保,縱使保住了性命,逃回谷陰,朝中的責罰也是少不了的,好好的一份功勞,可能就會變成一場罪過,除非傻子,才願意留下來,主動摻和進這場仗。

奈何蘭寶掌提出了“莘公”,說朔方“關係到莘公的大計”,曹惠瞅了他兩眼,心道:“你話都這麼說了,我能怎麼說?我能說不行,不願意麼?我要是這麼說了,待回到谷陰,莘公會怎麼看我?我雖得驃騎寵愛,可莘公若是對我有了意見,我這富貴也就算是完了!”

他一把握住蘭寶掌的手,挺起胸脯,忠心溢於言表地說道,“老兄所言,正是在下所想!你我想到一塊兒去了!只是你我僅受命護送這些家屬到朔方,莘公沒有令咱們參戰,你我要留下相助張將軍,以在下愚見,最好還是派人回朝,把此事稟與莘公一番。”

蘭寶掌大喜,說道:“你考慮的比我周到!好!就按你的意思,咱們今天就派人回朝!”

朱法順辦事幹練,且急着回朔方縣,給張韶參謀軍事,因此已經帶着那大部分的家屬離開北上了。蘭寶掌、曹惠兩人齊去見楊賀之,把他倆的決定告訴了他。

楊賀之自無拒絕之理,說道:“苟雄領兵從雁門郡來,今已渡河,入到了朔方境內,而下屯駐於曼柏、沙南一帶,前鋒已至虎澤,距離河陰縣不到百里,離朔方縣也只有兩百里上下而已。我軍屠了虎澤,又佔了西安陽縣以西的河北草場,拓跋部的騎兵,至少眼下估計是藉助不了了,只靠張將軍部下現有的兵馬,與苟雄部的秦虜相較,確是稍處於劣勢。兩位校尉以國事爲重,願意留下來幫張將軍一把,這真是極好的!軍情緊張,或許很快就要開戰,兩位校尉既有此意,那咱們就不要多做耽擱,現在就趕緊去朔方縣,聽候張將軍的部署安排罷!”

三人就帶着部曲和補充張韶兵力的家屬子弟們,動身趕往朔方縣。

臨戎離朔方二百里遠,急行軍下,行了不到兩日,到至朔方。

張韶聞訊曹惠、蘭寶掌自願留下相助,甚是高興,親自出城迎接。

也許是爲了鼓舞他兩人的士氣,張韶當面信心百倍地對他兩人說道:“苟雄今雖步騎萬餘,氣勢洶洶,然其部久戰於雁門等郡,已是疲兵,我卻是有十足的把握打贏此仗。君二人自告奮勇,乃心王室,誠國家之良將也!告捷之時,我一定會濃墨重彩,向太后、大王、莘公表述君二人的忠誠和功勞。”拍着兩人的胳臂,大笑說道,“到時,二位就不是校尉了!”

曹惠湊趣,問道:“那是什麼?”

“自是將軍了!”

曹惠賠笑,說道:“豈敢有此妄想!”

蘭寶掌沒把將軍什麼的當回事,說道:“將軍不將軍的,末將沒有想過。末將所想,唯是決不能把將軍辛辛苦苦爲莘公、爲朝廷打下來的朔方,丟入秦虜之手!”行個軍禮,說道,“末將與曹校尉沒帶多少兵來,只有步騎千人,將軍有何命令,但請發下,末將萬死不辭!”

張韶沉吟了下,說道:“我手上現也缺兵,不好給君二人多做補充。這樣吧,楊參軍帶來的那千餘接其父兄從軍的子弟,我分給君二人五百人。可好?”

這是張韶的用人之術,人家蘭寶掌、曹惠都肯留下來打仗了,他不能沒什麼表示,只一個“戰功表功”,未免太虛,還是得給點實惠的,而對帶兵的將校們說,實惠當然是無過給兵。

蘭寶掌、曹惠俱道:“多謝將軍!”

也不等到城中了,張韶立刻召來那千餘子弟中的渠帥們,——這些前營戶家屬,作爲兵籍,一直都是被半軍事化管理的,首先,時不時的有操練、演武,其次,有不同等級的“軍官”,此些渠帥,即是他們內部的各級“軍吏”,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官銜。

渠帥們來到,張韶也不仔細選挑,隨手一指,點了幾人,估算他們手下的子弟應是夠五百人了,說道:“你們不必去我營中了,暫先改跟蘭校尉、曹校尉,等到打完了此仗再回我帳下。”

此五百兵,不是永久給蘭寶掌、曹惠的。

畢竟這些子弟的名籍,是屬於朔方軍府的,所以打完仗了後,他們還是得回到張韶的部下。

等這數人見過了蘭寶掌、曹惠,張韶吩咐說道:“領你們的人都來拜見拜見你們的新主將。”

此數人接令,喊來各自掌領的子弟,就在路邊,拜見蘭寶掌、曹惠。

多是年輕人,亦有些四十來歲的,還有少數十五六的,但整體觀之,稱得上精壯二字,並且因爲被釋放成了編戶齊民,儘管大戰在即,這些子弟們不可避免地會有憂懼,然精神面貌都尚不錯。蘭寶掌、曹惠頗是滿意。二人下令,叫這些子弟們起身。

蘭寶掌往他們中大眼掃了一下,視線過去,又轉回來,定在了子弟羣中的一人身上。

此人二十來歲,麪皮灰黃,瞧着有點眼熟。

蘭寶掌忽然想起,這個年輕人,可不就是快到賀蘭山下那晚,其母患病的那個麼?蘭寶掌召他近前,問道:“你叫什麼來着?”

那年輕人恭恭敬敬地答道:“小人陳臘。”

“我記得你家中只有一個丁口,你怎麼來了?”

那晚等醫官來的時候,蘭寶掌與陳臘閒聊了幾句,問過了他的家庭情況,已知他是其家的獨子。這回臨時緊急補充兵源,儘管跳過了“府兵揀選”的程序,但有一個原則,還是秉持的,便是家爲獨子者,可以不用頂替其陣亡、傷殘的父兄入軍。陳臘家只有他一個兒子,他按理說,是不應該在這裡,而應該是跟着朱法順和大部分的家屬們去河北的草場纔對。

陳臘老實,有什麼說什麼,絲毫不作隱瞞,答道:“小人聽聞,張將軍說,這回與苟雄交戰,不僅繳獲的東西,平分給有功的將士,而且還會按照功勞,給參戰的將士們分羊、馬、錢財做賞賜。小人家貧,莘公分給小人家的羊、馬,在過大漠和渡河時,又前後死了二十來頭,餘者實不夠贍養阿母,小人就琢磨着掙份軍功,以換些錢、畜,因央求渠帥,隨來參軍。”

“繳獲的東西,平分給有功的將士”云云,此是楊賀之對那千餘子弟,轉述的張韶的話。陳臘從別人處聽到了。

蘭寶掌皺眉說道:“你家中只有你一子,你來打仗,你阿母怎麼辦?分給你的那些羊、馬又誰去放牧?”

陳臘說道:“小人的阿妹已經許下人家,妹婿家丁口多,小人與他家說好了,小人不在的時候,便勞請他家幫忙照顧小人的阿母和幫忙放牧羊、馬。小人若能得些賞賜,送給他們些。”

“你阿母肯你來入軍麼?”

“小人阿母本是不肯,但後來也同意了。”

何止黃氏不肯,陳臘早先也是沒有參軍的意願的,可是在走第一個大漠時,他的羊已死了五頭,到第二個大漠時,又死了兩頭,這也就罷了,要緊的是,過河的時候,也是他運氣不好,船翻了,又死了十來頭,結果下來,他所存的剩餘的羊只有三十頭了,五十頭羊,便是拋掉他已嫁的妹妹,養他和黃氏已是勉強,三十頭羊,顯是完全不夠的。被逼沒法,他這才自願參軍。黃氏也沒有辦法,最終也只能同意他。

蘭寶掌點了點頭。

張龜在張韶的身邊,他出身寒家,很能理解莘邇把陳臘等放爲了編戶齊民,可陳臘卻仍甘願從軍的緣故,感嘆地與張韶說道:“將軍,小民不易啊!”

張韶作爲一軍之主,管過的營戶多了,對營戶的日常生活很熟悉,但同時,對營戶的日常生活也不感興趣,他想道:“莘公這回把我部下的營戶,連送故與我的那些,都釋爲了編戶齊民,唉,此雖仁政,長遠來看,對我定西部隊的作戰力也大有好處,然卻我着實因此損失不小!唯是莘公待我恩重,要非莘公,我而下還遠在西域,莘公此政,我也只有捏着鼻子認了!”

相比損失,張韶得到的好處更大,不止從西域回到了隴州,並且官職升遷,前幾天朝廷的旨意送到朔方,他現而下的官職、權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搖身一變,已儼然封疆大吏,足夠多的好處,卻是讓他能夠接受損失。

張韶對張龜的感嘆敷衍了兩句,與蘭寶掌、曹惠說道:“不知君二人願留下助我,故我未能提前給君二人備好營寨。朔方縣城北鄰河,卑溼之地,不宜紮營;縣南近鄰沙漠,一起風,黃沙漫揚,亦不宜紮營;我部的兵馬多在城西駐紮,君二人如無異議,便請在城東築營?”

蘭寶掌、曹惠應道:“是。”

兩人遂跟着張韶、張龜進城,兩人的部曲,與陳臘等那五百新撥給他倆的兵馬,則去城東築造營壘。趙染干、邴播、李亮不在朔方縣,他三人現駐於河陰縣,爲抵擋苟雄部的前線,是夜,張韶召聚在朔方縣的高延曹、趙興、李亮、安崇諸將校,設宴招待蘭寶掌、曹惠,是迎接,亦是洗塵,戰鬥一旦打響,他們就將要並肩作戰,這次設宴,也是讓他們互相見見。

宴席方開,今晚輪值軍中的楊賀之就急匆匆地到了堂外,求見張韶。

張韶請他進來。

楊賀之一手提着袍服的下襬,一手捏着一張疊起的紙,穿過兩邊的食案,快步進至張韶案前,把那張紙遞給了他,小聲地說了幾句什麼。

下邊席上的高延曹等人,在楊賀之入堂時,就各自停下了筷著和聊天、吹牛。

這時看到張韶面色微變,衆人都馬上猜到,定然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高延曹問道:“將軍、楊參軍,怎麼回事?”

楊賀之轉到張韶的案側站住,沒有回答高延曹。

由喧譁轉爲安靜的朔方縣寺堂中,張韶慢慢地把楊賀之給他的那張紙重新疊起,胖乎乎的臉上露出鎮定的笑容,說道:“西海侯送來的消息,說其弟孤塗暗遣奴從代北到河陰,給他秘報急訊,言道孟朗派了個人,去見拓跋倍斤了。”

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
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