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

提議分兵的幕僚以毛虎生,也就是毛肅之爲代表。

他闡明自己的意見,說道:“蜀僞前將軍昝定,率部南下,如今已近彭模;蜀主李當,日前復遣其叔父僞右衛將軍李祿、其從兄僞鎮南將軍李力等,亦各領兵馳援犍爲。敵三路兵馬,合計不下三萬人衆。成都城中,又有守軍過萬。我軍的能戰之卒只有萬人。

“兵法雲‘十則圍之’。我軍兵少,想來在打成都的時候,肯定會較爲艱難,設如在攻城未下之時,忽被昝定、李祿、李力等從後夾擊,則我軍覆亡必矣。

“當此之時,下官愚見,我軍最好的應對之策,當是分兵兩路,異道俱進,擇一猛將,率領偏師,號爲主力,以分昝定等敵之勢;而明公自引精銳,趁機襲取成都。

“如此,即便成都一時難下,外有偏師遊擊,也可爲我策應,足能保萬全無失。”

聽起來很有道理。

袁子喬對毛虎生的這番高論卻不以爲然。

他的意見是不能分兵。

集中兵力,走小路,奔襲成都這個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

袁子喬搖着扇子,說道:“紙上談兵者,毛參軍是也。”

桓蒙不願毛肅之再次當衆被袁子喬落臉面,便打圓場,微笑着說道:“彥叔,我聽虎生所言,倒是覺得頗有道理。怎麼?你有不同的意見麼?”

“明公,‘分兵兩處,異道俱進,以分蜀兵之勢,爲我攻城策應’,看似可行,實則大謬不然。”

桓蒙摸着透出點暗紅色的鬍子,虛心地說道:“願聞其詳。”

袁子喬侃侃而談,說道:“今明公懸軍深入萬里之外,敵衆我寡,退路險遠,勝則大功可立,不勝則噍類無遺。值此之際,正該是合勢齊力,破釜沉舟,以取一戰之捷的時候!豈可如毛參軍所議,再作分兵?若分兩軍,則衆心不一,萬一偏師落敗,大事去矣。

“依我之見,不如全軍而進,棄去釜甑,齎三日糧,以示無還心,勝可必也。”

毛虎生皺眉說道:“倘若成都未克,而昝定、李祿、李力等虜尾追已至,由後擊我軍陣。我軍前後受敵,如何是好?”

袁子喬說道:“設若上下一心,明公有求死之意,將士無貪生之氣,以我萬衆,攻彼成都,一日可下!又哪裡會陷入到前後受敵的困境?

“至於昝定等部,李氏近年來,誅戮功勳名臣,天水等六郡豪姓、蜀中的唐士高門,包括連他李家的叔侄子弟,早都被殺了個空空如也,蜀地的民心、士氣已是低落到不能再低落了,只要成都一下,昝定、李祿、李力等部,我料之,必然自潰!”

在不與昝定等糾纏,不與蜀兵打持久戰,把作戰的重點目標選在成都這方面,袁子喬與毛虎生的意見相同。

意見不同的是,毛虎生顧慮蜀軍兵多,擔心會在攻打成都的時候,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故此提議分兵,以分蜀兵之勢;而袁子喬沒有這個顧慮,他認爲桓蒙帶來伐蜀的部隊本來就少,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搞什麼分兵,那就是自己削弱自己的戰力,是自取滅亡,最好的辦法,應是集中所有的部隊,全力攻打成都,只要成都一下,昝定等就不足爲慮了。

毛虎生質問說道:“袁羊,你就有把握,一日即能攻克成都麼?”

袁子喬從榻上下來,持羽扇胸前,玉立帳中,昂首揚眉,意色慷慨,對桓蒙說道:“明公,臨戰之日,子喬請爲先鋒!如在一日之內,不能攻下成都,願領斧鉞之刑!”

坐在一側的謝執觀其烈氣慨然,由衷感嘆,拍着膝蓋,說道:“袁羊!卿小字爲羊,但只憑卿的這份膽氣,虎不及也!”與桓蒙說道,“袁羊此策,可以一用!”

桓蒙是個膽壯的,敢於死中求活,較與毛虎生的方案,他更認同袁子喬的謀策。

他躊躇了稍頃,瞧了眼毛虎生,徐徐說道:“毛參軍之策,老成穩當;彥叔之策,銳氣盛滿。確如彥叔所言,我軍方下孤懸萬里,成都此戰,只能勝,不能敗,在此之際,‘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不宜行老成之策,宜用銳滿。”

決定孤注一擲,採用袁子喬的計略。

次日。

留下週安、周楚父子與安西將軍參軍孫勝三人,守禦彭模,看管輜重。

桓蒙親率戰兵八千,人攜三日糧,在土著的引導下,不走大道,專行小路,輕裝疾進,撲向北邊百里外的成都。

……

南鄭城下,莘邇軍營。

李亮剛到達營外,還沒有進去,就聽到營中鼓聲齊鳴。

他側耳聽之,戰鼓敲出的,是拔營的號令。

李亮心道:“聽北宮將軍說,徵虜將軍打算南取梓潼,這是要出兵了麼?”

他猜得不錯。

就在昨天桓蒙軍議的時候,莘邇也在營中舉行了一次軍議。

當然,莘邇他們討論的,不是該如何攻打成都,而是該何時發動對下一個進攻方向的攻勢。

下一個進攻方向,莘邇在離開谷陰之前,就已經定下,便是梓潼郡的秦德與唐壽。

那時,褒中被克的捷報還沒有傳到莘邇處,莘邇等尚不知褒中已下。

但漢中的整體局勢已定,無礙他們對下一步軍事行動的討論。

唐艾提出:“明公從谷陰出兵伐蜀之前,已經謀定,先取漢中,再視情況而取梓潼郡的秦德、唐壽。於下,漢中五縣,沔陽、南鄭已克,褒中成甕中之鱉,所餘者,成固與西鄉。成固、西鄉兩城的守兵都不多,一支偏師就可討之。換言之,漢中基本已經攻定。

“儘管桓荊州那邊,近日沒有軍報傳來,然而可以預見,在短期內,荊州兵就會與成都附近的蜀軍主力展開鏖戰。梓潼的秦德、唐壽,距成都三百里而已,此時此刻,這兩地的守卒定然人心惶惶,……明公,此我趁勢西往取之,以實現出兵前的謀劃之機也!”

秦德、唐壽,是梓潼郡的兩個縣。

後世鼎鼎有名的劍門、葭萌兩關,就分處此二縣之中。

卻是莘邇戰前爲何定下了先取漢中,繼取秦德、唐壽的戰略?

這要從關中、漢中和蜀中盆地三者的地理關係說起。

漢中位在關中與蜀中之間,北邊以秦嶺與關中相隔,南邊以巴山與蜀中相隔。

從關中越過秦嶺,進入漢中,總共有四條道路,即陳倉道、褒斜道、儻駝道、子午道。

從漢中翻過巴山,進入蜀中,也總共有四條道路,是陰平道、金牛道、米倉道和洋巴道。

由漢中入蜀中的這四條道路中,最重要的便是金牛道。

金牛道經沔陽,入梓潼郡,過秦德、唐壽,一路向西南迤邐而行,至涪縣(綿陽),最後到達成都。也就是說,只要能控制住這條道路西段的秦德、唐壽,就等同是隔斷了漢中與蜀中的聯繫,這樣,就不僅可以保證漢中的守備,並且能夠隨時可以南下入蜀。

也正是因了此兩地這般重要的戰略地位,莘邇纔會在戰前就把這兩個地方定爲了攻取的目標。

唐艾說道:“明公,秦德、唐壽要地,劍門天險,桓荊州如敗,我軍縱添十倍之衆,恐也難攻下;而桓荊州如勝,秦德、唐壽一定會投降於他,也將不爲我有。時不再來,當即刻西下!”

莘邇深以爲然,接受了唐艾的建議。

與桓蒙孤注一擲,進攻成都不同,莘邇分兵兩路,一面傳檄北宮越,叫他打下褒中後,再去攻打成固、西鄉兩縣,一面命令三軍停止休整,於今日拔營出寨。

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
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