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

谷陰到朔方,千餘里遠,中間且需通過廣闊的漠區,出於安全起見,也是爲避免在路途中出現過多的“人口損耗”,中臺兵部、戶部請得了莘邇的同意,從王城的駐軍中,抽調出了步騎各五百人,說是“護送”也好,說是“押送”也好,隨與這些前營戶家屬們一起出發同行。

帶隊的軍官是曹斐的愛將曹惠與莘邇的部將蘭寶掌。

把這些家屬送到朔方,大小也算是份功勞,此亦是曹斐心愛曹惠,故此特地給他討來了這麼個立功的機會。曹惠跟着莘邇在秦州打過仗,莘邇知其人,知道他不是個莽撞的,便給了曹斐這個人情,但送這些家屬去朔方是要緊的重任,只用曹斐帶領,莘邇不放心,因把蘭寶掌也派了出來。

加上兵卒,總共萬餘人,趕着數十萬頭羊、馬,隊伍浩浩蕩蕩,出西苑城日,不僅引來了西苑城滿城看熱鬧的住民,便是中城、舊城、北城、東苑城,也有大批的百姓擁堵觀看。

莘邇也親自來到中城的城樓,目送他們北去。

傅喬、唐艾、羊髦、羊馥、黃榮等人,俱皆從於莘邇左右。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上午的日頭已頗毒辣,曬下來,把城外綠油油的草地、樹木都曬得蔫蔫的。

北邊盡頭匯入豬野澤的谷水,城東、城西縱橫交錯的各條河流,在陽光下,都泛出白光,如似一條條的錦帶。向西南遙望,隱約可見極遠處的一點深黑,那是巍峨連綿、長近千里的祁連山脈,時下又稱其爲“南山”,與被總稱爲“北山”的谷陰至敦煌一線以北的那幾座山脈相對應,南山以北、北山兩麓,盡水草豐美之所,官、私牧場一個接着一個,是定西國內主要的畜類養殖地,這回“借”出去的那些畜類,多即是於數日前從此兩處調來的;朝東北眺看,藍天之下,一抹黃色躍入眼簾,這就是前往朔方的必經之地,谷陰與朔方間的那片大漠。

收回遠望的目光,轉看城外近處。

約百人的步卒打着紅色的旗幟,由蘭寶掌率領,當先引導,遷往朔方的家屬們排列成隊,隨於其後。萬人組成的隊伍很長,拉出了得有幾裡地。在家屬隊伍的中間,每隔一段距離,安排了一伍步卒,這些步卒的任務是約束家屬隊列的隊形,並維持家屬們內部的“治安”,畢竟這些家屬都是營戶,從小就與軍隊緊密接觸,不乏爭強鬥狠之人。在家屬隊列的兩邊,各有百數的騎兵策馬馳騁。家屬隊列的後頭是個由步騎各百人組成的行軍陣型,曹惠在此處。

整個的隊列最後邊,也是聲勢最大的地方,塵土滾滾,遮蔽天日。

那數十萬頭分給前營戶家屬的羊、馬全都在這裡。

卻是爲何把羊、馬與前營戶家屬的大隊分開?緣故很簡單,是爲了便於行路和管理。兩千餘家的營戶家屬,每家各出一人,由他們集中驅趕、照料這些牲畜。撥給曹惠的兵馬共計千人,步卒都在隊中、前後了,騎兵還餘下二百騎。這二百騎兵,就跟在這支牲畜隊外。

看到牲畜隊,莘邇不覺想起了在給這些前營戶家屬們分牲畜時,中臺官吏們的一番爭論。

少數的中臺官吏提出,不如等百姓們到了朔方,再給他們分配牲畜。

但此議被大多數參與討論的中臺官吏反對。

反對的原因是:谷陰到朔方,不止路遠,且有廣闊的乾旱漠區,人過此片漠區尚且難行,更別說羊、馬了,可以想見,在路途中,必會有不少的畜類死掉,故是,如等到了朔方,再給百姓們分畜類的話,就等同是路上死掉的畜類,要由定西來承擔,打個比方,本來是拿出了一萬頭羊,結果死掉了一千頭,分出去的只有九千頭,那後年收取“本息”的時候,就只能按九千頭來收取,死掉的那一千頭,肯定是沒法算了,“國家”就會因此而遭到不小的損失,與其如此,不如在谷陰就把畜類分掉,這樣,一則,免去了國家的損失,二來,讓這些前營戶家屬們親眼看到、親手摸到了分給他們的羊、馬,且也能讓他們提起勁去朔方安家。

前一個反對的原因,莘邇不認同,後一個反對的原因,莘邇想了想,覺得有道理。

由是,遂定下采用後一個意見,乃纔有了昨天於西苑城中分羊、馬的盛況。

不過話說回來,先把畜類分給這些營戶家屬,的確是把“國家”的損失,轉嫁到了他們的頭上。這是不符合莘邇“愛民”,尤其是體恤貧家的本意的,但也無妨,反正收取本息是在後年,待至後年,看看這些前營戶家屬們養殖的情況,到時再議該如何收取本息不遲。

前爲百姓的隊伍,後爲羊、馬的隊伍。

百姓的隊伍已經出了視線,羊、馬的隊伍尚且沒有盡數過了谷陰中城。

莘邇立於城樓,觀望良久,喟嘆了一聲。

羊髦奇怪地問道:“明公,這是釋士家爲編戶齊民、設立郎將府此要政之開始,得以順利施行,應該喜悅纔對,明公卻爲何嘆息?”

莘邇指向由步騎兵卒看護着遠去的百姓方向,又指了指一樣由兵士看管着,正在通過中城城下的羊馬,說道:“古稱管民爲‘牧’,養羊、馬亦稱‘牧’,士道,黔首萬民,果如羊乎?”

羊髦沉吟了下,答道:“爲政者,一舉一動,一政一策,皆事關萬民,是以牧民者,當心懷百姓,唯有如此,纔有仁政。”

羊髦這話,沒有正面回答莘邇的問題,只是一句議論爲政者該由的責任感罷了。

黃榮說道:“尊卑異流,此人倫也。‘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小民無知,勞力者耳,於今亂世,如無明公執政庇護,他們連自己的命都做不了主,榮以爲,便是非羊,亦相近也。”

莘邇問傅喬、唐艾、羊馥等,說道:“老傅,千里、異真,你們以爲呢?”

傅喬大概是已經接受了納乞大力之妻妹爲妾的現實,放棄了反抗,比起前幾天,情緒平靜了許多,他摸了摸鬍鬚,答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天生萬物,本無高下,吾等所以尊,彼等所以卑者,讀書多少之故也。勞心者固然治人,然把小民比作牛羊,似非恰當。”

唐艾、羊馥沒有表達觀點。

他兩人一個只關注時政、軍事,一個是埋頭幹活的踏實人,對別的東西都沒興趣。

莘邇目望城外羊馬的隊伍,久久不語。

唐艾問道:“明公,在想什麼呢?”

“我有一言,送與卿等。”

唐艾說道:“明公請說。”

“務要記住: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者,水也。”莘邇顧視黃榮,說道,“景桓,你不能瞧不起‘小民’啊!”想起了前世時在史書中讀過的一件事,斟酌稍頃,下令說道,“景桓,你明天上奏太后,請在三省、國中的州郡縣官廨,俱豎石碑一座,銘文十六字。”

黃榮恭謹地問道:“敢問明公,哪十六個字?”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傅喬等人聞得此十六字,不約而同,目光全都落在了莘邇的臉上。

莘邇一身便服,打扮和他通常閒時沒甚差別,頭裹黑幘,身穿紅色的褶袴,但因了這十六個振聾發聵、或言之“與時下士人觀念背道而馳”、傅喬等誰也沒有想到的字,他此時此刻,手按劍柄,挺立高高城樓上的樣子,不管傅喬等人對此十六字或怔或訝,或不能理解,也不管他們表情不一,在他們的心目中,卻都約略感覺到了似有了與他平昔不一樣的變化。

……

羊、馬的隊伍終於悉數過了中城的城外。

莘邇等下城樓,各回官廨,並及黃榮儘管不贊同莘邇提出的那十六個字,卻還是遵令,於次日上奏立碑等事,俱且不提。

只說在曹惠的領護下,那些營戶的家屬、羊馬,離城兩天,於這天入到了漠中。

漠中本就乾旱,又是盛夏,更加炎熱。雖是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隨行帶了大量的飲水,可這些水根本不夠用,特別是在到達了預定的取水地後,卻發現本該存在的一個泉水,竟然乾涸沒了,水越發不夠使用。不過入漠三天,就有成批的羊、馬渴死。

陳臘作爲他家唯一的男丁,自是跟在了羊、馬的隊伍中,眼睜睜看着分給他家的羊、馬一天天的減少,他心如刀絞,把自己的飲水留了下來,自己不喝,給羊、馬飲用。

死掉的羊、馬沒法帶,除帶了部分作爲備用的食肉,其它的,只能丟在漠中。

艱難的跋涉了小半個月,於這日下午,賀蘭山脈總算在望。

當晚沒能到達山下,又在漠中住了一晚。

半夜時,有人跑到羊馬的駐地,找到陳臘,讓他趕緊去見他的母親和妹妹。

陳臘慌慌張張地去到家屬們的住地,見到了黃氏、陳常哥,原來沙漠裡白天熱,晚上冷,黃氏年紀大了,身體又虛弱,不適應溫差,發起熱來。

陳臘束手無策,被人提醒,就壯起膽子,向住地中的兵卒求助。兵卒們也沒辦法。倒是有個好心的兵士,見陳臘着實可憐,便替他問了問本隊的隊率。

那隊率睡不着覺,閒着也沒事,就過去瞅了瞅,一眼看到了陳常哥。

陳常哥相貌儘管尋常,勝在年紀小,這隊率看了她又看,問陳臘,說道:“這是你妹妹?”

陳臘答道:“是。”跪拜沙上,乞求這個隊率,說道,“我阿母年邁,受不了這漠中的冷熱,小人求將軍救一救小人的阿母!”

“我不是不能救,我軍中隨行的有醫官,我尋他要副藥輕而易舉,可你怎麼感謝我?”

陳臘咬了咬牙,說道:“小人家分到了五十頭羊和一匹馬,這幾天渴死了五頭羊,還剩羊四十五頭,馬一匹,願送將軍半數!”

那隊率笑道:“我要你的羊、馬何用?送了爾等到地,我就要回谷陰,難不成,還帶着羊馬?”

陳臘說道:“小人家窮,實是沒有別的東西孝敬將軍了!”

“我也不是將軍,你別亂喊。你家沒有別的東西了?我看不對吧。”

陳臘不解其意,問道:“將軍的意思是?”

那隊率衝陳常哥努了努嘴。

陳臘大驚,說道:“她是小人的妹妹!”

“我知道,你剛纔不是說了麼?”

黃氏聽到了他倆的對話,顫抖着舉起手,拽住了陳臘的袖子,低低地說道:“蠻奴,我還能撐得住。明天就到賀蘭山了,到那裡摸些草藥,熬了喝喝就是。”

陳臘看看發燒的母親,看看畏縮旁邊的妹妹,再看看笑吟吟的那個隊率。

該怎麼辦?

出發前,他還對陳常哥說,將來給她找個如意的夫婿,難道今晚就要任她在周圍那麼多人的聞聽下,被這個隊率蹂躪麼?可如果不答應這個隊率,他的母親又能像她說的,還能撐到賀蘭山下麼?就是到了賀蘭山下,又能找到對症的草藥,能把他的母親醫好麼?

人的一生中,總有需要艱難抉擇的時刻。

陳臘家雖然貧窮,但正因貧窮,也因營戶不被編戶齊民看得起,他從一出生起,絕大部分的日子都是生活在營戶的羣體中,上官有令,就幹活,沒令,就自己討些生計,故而此前沒有遇到過什麼需要選擇的事情。這是年輕的陳臘,被迫面對的第一個艱難抉擇。

圍觀的前營戶家屬們的衆目睽睽下,陳臘握緊了拳頭,好一會兒沒有說話。

那隊率等的不耐煩,說道:“怎麼?不肯麼?那我走了啊。”作勢要走。

陳臘是個孝順的人,儘管抉擇尚未作出,可無論如何,不能坐視老母病死。

他下意識地待要開口,叫住那隊率。

這個時候,傳來了幾聲驅趕圍觀營戶的聲音,一個校尉服色的軍官穿過人羣,到了近前。

這個軍官髡頭小辮,是個胡人。

陳臘認得,他好像叫蘭寶掌,是本次帶領他們去朔方的兩個軍中將校之一。

此軍官正是蘭寶掌,他是巡夜到此,看到這裡圍了一羣人,便過來看看。

蘭寶掌的視線在那隊率的身上兜了一圈,轉到躺在沙中的黃氏和跪在黃氏身邊的陳常哥,最後看向陳臘,問道:“怎麼回事?”

那隊率是曹惠的屬下,但當然認識蘭寶掌,行了個軍禮,答道:“他阿母病了,央我幫忙。”

蘭寶掌俯下身,試了試黃氏的額頭,說道:“是風寒。”命令隨從的兵卒,“把醫士喚來,給她開藥。”

陳臘頓時狂喜,伏拜行禮,說道:“小人家沒值錢的物事,願把羊、馬獻給將軍半數!”

蘭寶掌說道:“我要你那東西幹什麼!”

陳臘心中陡然一沉,說道:“那將軍……”

“我什麼都不要的。明天就到賀蘭山下了,到了那裡,會休整兩天,再繼續前行。你好好地把你阿母伺候好了。離朔方還有段路程,過了賀蘭山,尚需得再過一段漠區呢!”

陳臘只疑自己聽錯,心道:“居然有這麼好的貴人?”

蘭寶掌問那隊率:“你巡過你的轄段了?”

“小人剛巡過。”

“那還不趕緊去歇着,在這兒待什麼?”

那隊率應諾,悻悻然地去了。

蘭寶掌沒有多停,等到醫官來到,給黃氏號完脈、開過藥方、留下了藥後,就也離開,接着去巡夜了。

圍觀的前營戶家屬們等蘭寶掌走遠,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都是誇讚他的話語。有那消息靈通的,說:“這位蘭校尉,是莘公的部將。你們瞧瞧,莘公帳下的人就是不一樣!”

陳臘充滿感地想道:“莘公又釋我們爲良家,又給我們分羊馬,他的部將還什麼都不要的救我阿母。莘公真是個大好人啊!這位蘭校尉也是好人!他倆的大恩大德,我要牢記不忘!”

翌日中午,到了賀蘭山下。

如蘭寶掌所言,在這裡休息了兩天。

陳臘的母親在他精心地照顧下,病情好轉。當休整過後,繼續開拔這日,一個小道消息在家屬們中傳開,陳臘聽到後,使他因其母病體漸好而才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這小道消息說的是:蒲秦的上將苟雄、楊滿,率步騎五萬,攻入到了朔方。

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
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