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臣(一)

靖康元年四月,宰執稱病不朝,官家亦無可奈何。

後太上皇出面斡旋,君臣始和好如初,論其事,楚國公張邦昌當居首功。靖康一朝,文化天下,武勝萬邦,究其根本,實賴君臣共治之力也!

楚國公三落三起,荷國之重三十年,世人但稱李綱,而不言楚國公之功績,不亦過耶?

流光閣功臣第五!

——《流光閣功臣譜》靖康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官家趙桓與宰執議政垂拱殿。

會議伊始,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張邦昌率先喝道:“昨日聽聞,何才人爲陛下生了一位皇子,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說着話,張邦昌現上一柄玉如意!

國家逢大喜之事,臣子依例向官家獻如意,禮物不拘貴賤,主要是表示一下心意,圖個喜慶。

後宮女子千嬌百媚,心性也是各有不同。女人哪個不想做聖人,哪個不想“三千寵愛”於一身?

蕊珠宮鄭慶雲,相貌極普通,性情卻是很好:溫柔體貼,不妒不忌,處處爲官家着想,不像其他的妃嬪,官家一去,非要爲云爲雨才肯罷休。既然爲皇家的千秋萬代着想,非要生個皇子,那麼官家的身體就要受委屈了。趙桓後宮這些女人,唯有在皇后朱雲蘿的坤寧殿,或者才人鄭慶雲的蕊珠宮才能感覺到家庭的溫馨。而她們二人與官家的心離得更近呢!

承極殿才人何鳳齡,也撒嬌、也妒忌,卻有一份好相貌,而且懂得分寸,這就十分難得了。有喜之後,許多人都說看肚子象個女孩,就連皇太后也這樣說,起初趙桓不以爲然,慢慢地,他也有些信了。孩子生出來,卻是男孩,七斤多的一個大胖小子。皇長子大寧郡王趙諶生於政和七年,今年九歲,九年之後,趙桓再度得子,怎不令人高興呢?也許,正是因爲這樣的緣故,趙桓特別珍惜這個揀來的兒子,昨日一夜都沒怎麼睡,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夠啊!

今天來議事,一點也不覺得睏倦,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果然有幾分道理。

裴誼將宰執們獻上來的如意呈到御案之上,趙桓一邊笑一邊拿起來把玩一番。其中的一柄如意,引起了趙桓的注意:玉質圓潤,入手初覺涼爽,而細細品味,涼爽中還有那麼一點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屬性竟來源於一塊玉,真是令人驚奇呢!如意通體碧綠,如初春的小草那般喜人;頂端雕刻着觀音送子的圖案,觀音菩薩散發着聖潔的光輝,一雙纖纖素手託着酣睡中的嬰兒,孩子甜甜地睡着,似乎夢到了美事,悄悄地咧開嘴,笑了。

刀法精湛,樣式典雅,一定價值不斐!

趙桓舉起如意,笑問道:“這是哪位愛卿送的?”

尚書右丞秦檜微施一禮,再無其它表示,彷彿這根本就是無足輕重的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的。殿內的大臣都是人精,聽到官家問詢,看看那柄如意,再瞧瞧淡定如水的秦檜,頓時,每個人都明白了。

送超出儀制的如意,本身沒什麼;而譁衆取寵,贏得官家歡心,事主卻能如水般沉靜,這樣的鎮定功夫就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到的,新任尚書左丞趙鼎就認定自己做不到。

這時,殿內得氣氛怪怪的:明明發生了什麼,偏偏沒有一個人願意承認。

“報,紅旗報捷,定羌大勝!”

“報,紅旗報捷,定羌大勝!”

趙桓難以抑制心裡的喜悅,“騰”地站起來,幾步跑到殿外,就見一干殿前司侍衛簇擁着一名火急火燎的下級軍官,飛也似地趕來。

“報,熙鳳路大總管吳階稟報官家:我軍於四月二十一日攻下定羌城,夏國守軍八千盡沒。守將任得聰僅以身免!”

“好好,”趙桓連聲稱好,扶起報捷的軍官,道:“我軍傷亡如何?”

“陣亡三千,傷五千,如果不是轟天雷和手榴彈,傷亡還會更大呢!”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這就是戰爭,這是鐵的法則!

劭成章還沒回來,人家報捷的卻已經到了。趙桓不由問道:“轟天雷如何?手榴彈怎樣?”

“威力無邊,威力無邊啊!”軍官眼睛裡都是光彩,接着說道:“吳大帥懇請官家,再運送一批轟天雷和手榴彈過去。而且,吳大帥說了,如果臣不能帶轟天雷回去,會斬了臣的。臣請官家救命啊!”

軍官跪在地上,叩頭不止!

趙桓心情十分之好,再度扶起軍官道:“這個吳階啊,恁地強梁。朕不會讓千里迢迢,回來報捷的有功之臣沒了下場,放心吧!好好下去休息!”

趙桓帶着喜氣,走路都輕快了許多,渾然不覺,衆宰執的臉上卻了無喜色。

回到殿內,各自歸座,張邦昌奏道:“臣有一事不明,想向陛下請教,不知……”

趙桓乾脆地說道:“問,直接問就是!”

“陛下派人給熙鳳路大總管吳階送去轟天雷一事,宰執可有人知曉?”張邦昌收起笑臉,肅容問道。

趙桓搖搖頭,發覺似乎有點不對勁兒!

張邦昌再道:“如果什麼事情,陛下都繞過宰執,直接下達御令,還要宰執幹什麼?但論軍器監一事:陛下調陳規進京,其未有尺寸之功於社稷,而驟居顯位,京官之中,頗有不平之言。再者說,一個小小的轟天雷,似乎也不需要陛下親自過問吧?臣愚魯,請陛下留意。”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趙桓才明白張邦昌的真實用意:作爲丞相的他,感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削減,因此不滿。

哼,爭權奪利,又是這套把戲!

趙桓起身,在丹墀上來回走了兩步,道:“小小的轟天雷,你覺得這是小事是嗎?吳階憑藉兩百枚轟天雷,一千手榴彈,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定羌城,剛纔那名軍官的話難道相公沒聽見嗎?相公之意,似乎並不在小小的轟天雷吧?”

張邦昌嘴角的黑痦子輕微跳動了一下,擡頭直視官家,道:“人事任免,宰執不預其事;政務變革,宰執亦不預其事;陛下隨心所意,任意處置,國家設宰執何用?臣今日所言,國之大事,請陛下明察!”

趙桓氣急,抓起一把如意摔在地上,叫道:“金兵打到了家門口,政務不進行變革,行不行?种師道病逝、种師中陣亡,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正要靠軍人保衛江山社稷,老的老,小的小,何人可用?你在批評朕不同你們商量,是不是?”

張邦昌緩緩跪倒:“是!”

“前面幾位宰執,若李邦彥、吳敏之流,朕想和他們商量,他們懂嗎?”趙桓一腳將御案踢翻,氣道:“朕秉承祖宗基業,誓死不做亡國之君。政事軍事都要改,不僅如此,涉及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合理就要改!只要改,就會有阻力,國之大事朕必須乾綱獨斷,朕的國家,朕想怎樣就怎樣!”

張邦昌一改往日溫文爾雅的形象,異常強橫,辯駁道:“陛下錯了,聖人言: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祖宗家法,保大宋百年平安,豈可輕棄?陛下既然認爲臣不當居首輔之任,臣今請辭,懇請陛下俯允!”

說着,張邦昌鄭重地摘下烏紗帽,慢慢地放在地上,帽子的兩隻長長的平腳忽忽悠悠地顫動着,如同人的心兒一般。

“好啊,好!”趙桓指着張邦昌一時語塞,三息之間才緩過來,猛然喝道:“來人……”

兩名侍衛跑進大殿,等待諭旨!

“將,將他,將他叉出去!”依着趙桓的心思,真恨不得殺了張邦昌,卻是不能殺。大宋立國以來,未曾顯戮一名大臣,這一理念,已經浸透到趙桓的血液裡,儘管生氣,還是不能殺人的。

張邦昌重重叩首,轉身而去。

趙桓心中亂作一團,問道:“你們看,這事該怎麼辦?”

五名宰執同時望向李綱,李綱暗歎一聲,起身奏道:“臣認爲,張邦昌之言,並無大錯,請陛下深思!”

趙桓轉身,惡狠狠地望着李綱,轉而問其他人:“你們怎麼說?”

“臣附議!”

“臣附議!”

剩下的五名宰執,包括秦檜在內,居然沒有一人替趙桓說話,趙桓從內侍身上拔出寶劍,用盡全身力氣,一劍將御案劈爲兩半,再上去踹上一腳,罵道:“都給朕滾,快滾!”

趙桓跌倒在地,覺得心裡很冷、很冷,就象正月初三那一天一樣!

晚上,趙桓喝了很多酒,很多酒,直到醉得再也喝不下去,方纔罷休!

四月二十七,趙桓象每天一樣,來到垂拱殿,與宰執議事!

時間早都過了,一個人都沒有來。

派人去問,集體告病!

趙桓壓着火氣,來到平常宰相辦公的政事堂,屋裡除了兩名中書舍人正在整理奏摺,還有幾名書辦正寫着什麼,而四個正位卻空空如也!

政事堂北院即爲樞密院,樞密院正廳一名副都承旨也在整理文書,見到官家親臨,慌的不行,連忙跪倒。趙桓隨便問了點事情,這人是一問三不知,也不知道他知道些什麼!

繞了一圈,心情越發憋悶,回到垂拱殿,剛喝了一口茶,政事堂、樞密院的奏摺都送了過來。一天的奏摺,不下四五十本,少的千餘字,多的四五千字,這怎麼看得完呢?有宰執在,許多奏摺寫成節略,皇帝看起來省事,處理起來也方便。有的事情,不須請旨,宰執就可以處理了。這下可好,全上來了。而且,有事需要問詢,問什麼人都不清楚,怎麼披閱呀?

趙桓看了幾個摺子,越看越氣,一把將所有的奏摺掀翻在地,換了身衣服,出宮散心!

心亂如麻,看什麼都不順眼;信馬由繮,走到哪算哪吧!

第二章 南郊(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章 日中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宋州(一)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十一章 回家第一章 中宮(一)第七章 血光(三)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十章 決斷(一)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五章 播種(二)第四章 升龍(二)第一章 疾苦第十章 決斷(一)第七章 勇氣(二)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章 明媚第八章 宋州(三)第十二章 春雷(一)外篇 照夜白(二)第四章 莫須有第十章 神仙(一)第七章 血光(五)第五章 定州第十三章 征服(一)第八章 宋州(二)第四章 升龍(六)第六章 君臣(一)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六章 震動(二)外篇 高麗公(五)外篇 陽關曲(一)第八章 遇刺(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二章 追捕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中宮(一)第三章 入局第六章 曙光(五)第十二章 上京第十章 決斷(二)第五章 火藥(三)道可道,非長道第四章 升龍(三)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一章 魂傷(三)第十一章 回家外篇 望燕雲(七)第五章 火藥(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三章 遠航(四)上架公告第六章 曙光(五)第三章 捧日(一)第二章 春雨(五)第一章 蕭牆(二)第七章 光復(一)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四章 升龍(二)第二章 春雨(六)第一章 夜花(一)第七章 血光(四)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十章 神仙(四)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二章 南郊(一)第九章 驕傲(四)第二章 護花(二)第二章 春雨(四)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七章 光復(二)外篇 陽關曲(二)第六章 求賢第一章 魂傷(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升龍(二)第七章 血光(四)第六章 屠龍(一)第二章 春雨(三)第六章 曙光(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五章 火藥(一)第九章 天使(一)第七章 血光(四)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三章 涼州(二)第七章 灌溉(二)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十章 決斷(二)第七章 雲頂(一)
第二章 南郊(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章 日中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宋州(一)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十一章 回家第一章 中宮(一)第七章 血光(三)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十章 決斷(一)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五章 播種(二)第四章 升龍(二)第一章 疾苦第十章 決斷(一)第七章 勇氣(二)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章 明媚第八章 宋州(三)第十二章 春雷(一)外篇 照夜白(二)第四章 莫須有第十章 神仙(一)第七章 血光(五)第五章 定州第十三章 征服(一)第八章 宋州(二)第四章 升龍(六)第六章 君臣(一)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六章 震動(二)外篇 高麗公(五)外篇 陽關曲(一)第八章 遇刺(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二章 追捕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中宮(一)第三章 入局第六章 曙光(五)第十二章 上京第十章 決斷(二)第五章 火藥(三)道可道,非長道第四章 升龍(三)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一章 魂傷(三)第十一章 回家外篇 望燕雲(七)第五章 火藥(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三章 遠航(四)上架公告第六章 曙光(五)第三章 捧日(一)第二章 春雨(五)第一章 蕭牆(二)第七章 光復(一)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四章 升龍(二)第二章 春雨(六)第一章 夜花(一)第七章 血光(四)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十章 神仙(四)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二章 南郊(一)第九章 驕傲(四)第二章 護花(二)第二章 春雨(四)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七章 光復(二)外篇 陽關曲(二)第六章 求賢第一章 魂傷(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升龍(二)第七章 血光(四)第六章 屠龍(一)第二章 春雨(三)第六章 曙光(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五章 火藥(一)第九章 天使(一)第七章 血光(四)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三章 涼州(二)第七章 灌溉(二)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十章 決斷(二)第七章 雲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