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升龍(六)

劉琦的話在城內傳播開來,百姓們的情緒還算安穩,但是軍兵這一邊卻出現了新問題:出生在北方的士兵,不習慣這裡溼熱的天氣,大腿內側大多生了大小不一的紅點,非常癢,抓破之後,化成膿水,士兵會出現皮膚潰爛、流水化膿、頭身困重、食少納呆、發燒的症狀。隨軍的醫官說,這是染上了熱毒,需要清熱、化溼和活血的藥物,但是,將城內的藥物都蒐集起來,還是不夠用。現在,城內新鮮蔬菜水果都缺,又到哪裡去找藥材?

幾天的時間,患病的士兵已經有兩千多人,看着一個個倒下,而且沒有藥物治療,只能依靠他們自己的生命力與病魔做鬥爭,一種無力的感覺油然而生,莫非只能看着他們慢慢死去?

最困難的時候,城內的漢族百姓行動起來,盡最大的努力幫助軍隊渡過難關。有一千個小夥子直接參加了軍隊,有了他們,宋軍變得耳朵靈了,眼睛亮了,心裡更有底了。也許是交趾人屠殺漢人的事情給他們的的印象太深刻,他們終於明白,儘管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交趾人還是沒有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他們還是中國人。那麼,就重新再能再做中國人好了。有人獻了一個土方,將土茵陳、土茯苓、扁豆衣、薏仁四味藥材研製成粉末,塗在患處,對熱毒很有效,雖然不能根治病症,卻可以緩解病情。最重要的是,這些藥材不難找,在現在的情況下,這一點尤其關鍵。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道理誰都懂,但是又有幾人有深刻的體會?

今天的雨似乎小了一些,劉琦巡視城牆的時候,聽到一名剛入伍的本地人說,雨要停了,會有四五個好天氣呢!

李顯忠身邊的鬼才,神武軍團上護軍張琦也是這樣說,劉琦大喜,急忙召集兩大軍團廂指以上軍官商討軍情。

晚上,劉琦被轟隆隆的雷聲驚醒,聽外面的聲音,大雨傾盆,雨越下越大,哪有一點停的跡象?難道,那幾個人都說錯了不成?心中煩悶,了無睡意,隨便披了一件衣服,出來走走。

房外,兩名親兵筆直地站着,見到大帥,立正敬禮!行軍禮時,身體筆直,目視對方,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橫在胸前,掌心貼在心臟的位置,五指併攏,並且高聲宣和:“敬禮!”受禮的一方,無須回禮,只須目視對方,點頭微笑即可。

右手軍隊實行統一的軍禮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軍歌也有了,名字很威風叫《武威天下》。捧日軍官學校、武威護軍學校相繼成立,畢業生大批進入部隊,帶動了部隊的建設。與十年前相比,現在的軍隊更正規、更職業、更忠誠。護軍與軍事主官的磨合期早就過去了,現在看來,兩者也不是不能共存,也不是不能共事。

軍團上護軍以上的軍官,全部由聖上任命,表面上看樞密院的權利在增長,因爲撤銷了三衙建制,軍團上級領導只剩下了樞密院。但是,人事任命權被聖上牢牢地握在手中,樞密院長官就只能聽命於聖上。軍團都指揮使的權利大了,但是身邊還有上護軍,上護軍在軍事上服從軍團都指,還要向樞密院護軍署負責。各中滋味,只有身在局中的人才能體會。聖上治國治軍,舉重若輕,實在是令人敬佩啊!

來到上護軍蘭德言的住所外面,看到裡面還亮着燈,劉琦閃身就進來了。

蘭德言一邊洗腳,一邊看書,聽到腳步聲不用擡頭也知道誰來了:“怎麼還沒睡?”

“本來睡下了,忽然又醒了!”

蘭德言放下書,擦了腳,道:“擔心天氣?”

劉琦自己倒了一杯茶,卻不怎麼喝,放在嘴邊聞味。

蘭德言笑道:“這叫關心則亂!我軍士氣高昂,糧草無憂,軍需充足,不戰則已,一戰必勝。天氣嗎,有好有壞,就像人的心情一樣。既然你管不了老天,只能默默等候,還能怎樣?”

“打勝了這一仗,是否就會天下太平了?”

蘭德言搖頭道:“未見得!仇恨越來越深,也許,只能用時間才能撫平創傷!”

時間,那要何年何月?難道就沒有其它的辦法嗎?

蘭德言側耳傾聽風雨聲,幽幽道:“從北面回來的人說,京城鬧得很兇,有很多人不願看到軍人立功露臉,利用這種機會,打擊我們帶兵的不遺餘力啊!西府三位當家的,處在風口Lang尖上,官家也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啊!所以……”

劉琦緊握雙拳,目光堅定道:“所以,我們必須打勝這一仗,而且爭取一戰解決交趾問題。”

蘭德言長嘆一聲,似乎並不同意劉琦的意見,但是又不想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

回到臥房,還是睡不着,雙眼閉着,聽窗外的風聲雨聲,想着明天戰鬥的每一個細節。回到刀光劍影、硝煙瀰漫的戰場,劉琦反倒心靜,反倒睡着了。

靖康十年四月二十六日,豔陽高照,午時初,四萬宋軍突然開出城外,向交趾軍大營推進。交趾軍不甘示弱,出營迎敵。

劉琦特意將出城的時間往後推了三個時辰,就是爲了讓泥土更幹,道路更好走些!

雙方距離兩裡,不約而同停止了前進。

李顯忠率領六千騎兵,拖在陣後,神武軍團步兵在左,虎翼軍團左廂在右,蛟龍軍居中。十門威遠大將軍炮被拉到了戰場,一百餘架投石機虎視眈眈,拉繩索的士兵赤膊上身,已經等不及了,還有威力強大的火龍箭、一窩蜂排在隊伍的最前面。

劉琦微微點頭,威遠大將軍炮指揮使,突然喊道:“瞄準敵軍主帥,放!”

十門大炮幾乎同時開始怒吼,地動山搖、硝煙瀰漫,早有準備的宋軍士兵叫的比大炮還要響,被擊中的交趾人則驚慌失措,亂作一團。

這些炮是李顯忠從吉婆港運來的,一直都是陰雨天氣,想用也沒法用。這一次,用在了決戰的時刻,對敵軍心裡造成的震撼遠比實際的功效大。

敵軍帥旗附近一片慌亂,也不知轟死李天祚沒有。劉琦不動聲色,反正現在的形勢對他有利,交趾人打不到他,他卻可以安逸地轟擊對方。交趾人只有兩個選擇,或者撤退,或者衝鋒。僵持下去是萬萬不行的。

果然,敵軍開始衝鋒。幾百頭大象,晃晃悠悠地撲上來,就像小山在移動呢!

宋軍這邊,毫無動靜,靜得可怕。顯得交趾人的叫聲無比響亮。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二百步!

劉琦拔出寶劍,奮力向前刺去:“攻擊!”

威遠大將軍炮、轟天雷、火龍箭、一窩蜂,大宋軍隊中的火器全部開火,剎那間象羣被炸成了火海。有的被直接幹掉;有的沒有死透,倒在地上一邊流血一邊叫喚;有的身上插着火箭,左衝右撞;有的更是配合,乾脆掉頭逃跑。曾經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象兵,成了火器下的犧牲品,在大宋火器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前進!”

劉琦下達了命令,士兵們排列着整齊的隊形,邁着整齊的腳步,向前,向前。要不停地給對方製造壓力,要將敵人的抵抗意志徹底擊垮,到了那時,就是報仇雪恨的時候了。

交趾軍隊被自己的大象衝散了隊形,軍官大聲吆喝着,命令士兵們不要亂、不要亂。對面的大炮又響了,對面的宋軍壓過來了,想穩住怎麼個穩法?

交趾太子李天祚,把心一橫,下達了全線衝鋒的命令!現在已經撤不下來了,與其被動挨打,不如冒險一搏。

交趾軍開始衝鋒,宋軍卻停止了前進,這是發揮遠程打擊火力,重創敵軍的絕妙時機,豈容錯過?

束髮、黑牙、黥面的交趾人,一片又一片的倒下;**全身,手拿各種各樣兵器的新軍茫然地跟隨隊伍向前衝,不知哪裡是終點,也不知還能不能回來。

短短的兩刻鐘,火藥的味道充斥在天地之間,哀嚎聲將火藥的味道變成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儘管這裡是他們的土地,這裡是他們的國家,但是,他們將不可能取得勝利,他們將失去一切。

李天祚早就哭幹了眼淚,他的心裡只有怒火,只有仇恨,再也裝不下其它的東西。

“衝鋒!”

付出了難以承受的損失之後,交趾軍隊終於衝到了宋軍面前,宋軍的火器也沉寂下來。

“命令騎兵,衝鋒!”

宋軍中央的士兵爲騎兵閃開衝鋒的道路,他們將隨着騎兵的腳步,踏着敵人的屍體,前進。李顯忠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他就是敵人的噩夢,他就是全軍的最鋒利的劍。大刀平伸,駿馬在敵軍中穿過,慘叫聲帶起無數的血箭,刀芒飄散了無數的魂靈。遭受到沉重打擊的敵軍,在我軍騎兵面前,簡直就是毫無還手之力的女人,就是待宰的羔羊。李顯忠的心神在慢慢向四周延展,他的眼睛裡已經看到了一個目標,看到了,就再不能忘記!

李天祚!小子,有種就不要跑,等着我!

“活捉李天祚,衝啊!”

“活捉李天祚,殺啊!”

宋軍騎兵硬是殺開一條血路,向着李天祚的王旗突進。李天祚不但沒有跑,反倒率領騎兵迎了上來。而且,兩人非常有默契,就是要真刀實槍的幹一場。

李顯忠的大刀對上敵人,爆出耀眼的光亮,只三個回合,將李天祚的頭盔掃掉,李天祚還想再戰,被手下人攔住,也不知他們在說些什麼。看到李天祚隨後的動作,李顯忠明白了,剛纔他的手下一定是在勸他逃跑,李天祚一張嘴說不過百張嘴,只得逃跑。

“活捉李天祚,不要讓他跑了啊!”

“死的不要,抓活的啊!”

宋軍騎兵瘋了一般,聞着味道就追了下去。

李天祚繞營而過,向西南方逃竄。他的戰馬不是普通的交趾馬,應該是從別的國家買來的良馬,他的手下有五六百人都是騎的這種馬,其他人騎的就是矮馬了。也許是明知逃不掉,那就殺上一陣;也許是心中盪漾着忠君愛國的思想,要誓死保衛太子殿下。交趾人一波又一波的回戰,李顯忠連勝十幾陣,追到樂山邊上,終於追丟了目標。

嗨,好生晦氣!

李顯忠憋了一肚子氣,圈馬向回殺,一路上都是潰逃的交趾士兵,交趾人屠殺漢人的罪行是到了該償還的時候。騎兵對上步兵,而且還能形成局部上的優勢,李顯忠和他身邊的士兵,殺到最後,都不知道殺了多少人,總之回到軍營的時候,連人帶馬都是血紅色,顏色是那麼鮮豔,就像西山的殘陽。

升龍城會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劉琦命令一萬人守城,然後分兵掠地。南北兩路進展順利,南路抵達與占城國接壤的橫山關,北路掃清了回家的道路,只有西路遇到了麻煩。拾宋旱再山北麓的山地、叢林、河谷,成爲交趾人最好的朋友,他們利用上天的恩賜,以小股部隊,頻繁出擊,攻擊宋軍。宋軍要從如此複雜的地形中找到敵人,絕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劉琦不得已,收縮兵力,佔領軍事要地,保障升龍城西側的安全也就夠了。

進入五月,丹眉流國(注:今泰國、馬拉西亞附近)、闍婆國、三佛齊國、勃泥國(現在的文萊)、摩逸國、真臘國、占城國的使節都到了。初步接觸下來,只有占城國算是可靠的朋友,別的國家都是來調解大宋與交趾爭端而來,即使現在的交趾事實上已經滅亡了。

這些事情,劉琦應付不來,只能上奏摺請示朝廷如何處理!

第五章 夢蝶第七章 雲頂(二)第一章 盟好(二)第二章 春雨(一)第二章 奇襲(一)第四章 折衝(一)第五章 天意(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三章 南洋(二)第八章 遇刺(一)第八章 對壘(五)第七章 和談(二)第九章 太歲(一)第九章 情殤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二章 行獵第二章 天威(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四章 升龍(六)第九章 逐鹿(二)第七章 光復(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一章 夢想(二)第六章 秦淮(一)第二章 春雨(六)第四章 升龍(五)第二章 春雨(一)第五章 火藥(三)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二章 國色(一)第九章 驕傲(五)第一章 厚積(二)第一章 疾苦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一章 夜花(二)第一章 夜花(三)第九章 太歲(四)第六章 私奔第六章 交趾(三)第六章 曙光(五)第五章 鳥羽院(三)外篇 照夜白(四)第八章 盛事第五章 天意(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五章 火藥(二)第一章 夜花(三)第九章 驕傲(五)第七章 蘭若第九章 太歲(三)第二章 狼王第二章 春雨(三)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九章 驕傲(六)第十四章 杭州外篇 望燕雲(六)第一章 中宮(一)第三章 涼州(二)又是一年啊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發芽第七章 戰火(四)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二章 南郊(一)外篇 陽關曲(三)第十章 決斷(一)第八章 偉業外篇 紫電獸(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六章 曙光(三)第三章 捧日(二)第一章 天道第十二章 上京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七章 光復(二)第五章 冷夏第二章 國色(一)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十章 日中第六章 私奔第三章 涼州(一)第八章 臺灣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三章 遠航(四)第五章 縱橫(四)第九章 驕傲(五)第九章 驕傲(二)第二章 狼王第五章 天意(二)
第五章 夢蝶第七章 雲頂(二)第一章 盟好(二)第二章 春雨(一)第二章 奇襲(一)第四章 折衝(一)第五章 天意(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三章 南洋(二)第八章 遇刺(一)第八章 對壘(五)第七章 和談(二)第九章 太歲(一)第九章 情殤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二章 行獵第二章 天威(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四章 升龍(六)第九章 逐鹿(二)第七章 光復(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一章 夢想(二)第六章 秦淮(一)第二章 春雨(六)第四章 升龍(五)第二章 春雨(一)第五章 火藥(三)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二章 國色(一)第九章 驕傲(五)第一章 厚積(二)第一章 疾苦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一章 夜花(二)第一章 夜花(三)第九章 太歲(四)第六章 私奔第六章 交趾(三)第六章 曙光(五)第五章 鳥羽院(三)外篇 照夜白(四)第八章 盛事第五章 天意(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五章 火藥(二)第一章 夜花(三)第九章 驕傲(五)第七章 蘭若第九章 太歲(三)第二章 狼王第二章 春雨(三)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九章 驕傲(六)第十四章 杭州外篇 望燕雲(六)第一章 中宮(一)第三章 涼州(二)又是一年啊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發芽第七章 戰火(四)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二章 南郊(一)外篇 陽關曲(三)第十章 決斷(一)第八章 偉業外篇 紫電獸(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六章 曙光(三)第三章 捧日(二)第一章 天道第十二章 上京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七章 光復(二)第五章 冷夏第二章 國色(一)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十章 日中第六章 私奔第三章 涼州(一)第八章 臺灣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三章 遠航(四)第五章 縱橫(四)第九章 驕傲(五)第九章 驕傲(二)第二章 狼王第五章 天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