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求賢

靖康元年十月初二子時,天寶寺鐵塔,天書出世!

天書九卷,即《天文》、《地理》、《曆法》、《術數》、《物理》、《煉丹》、《工程》、《食貨》、《醫術》,煌煌宇宙,無所不包。世之大儒,若龜山先生,僅知十之一二。

世祖下詔求賢,共解天書,靖康文化之盛,自此而始!

——《靖康大事記》岳飛嶽州城五千破七萬,戰功赫赫,紅旗報捷使者到達京城,百姓們自發地舉行了慶祝活動。爆竹聲聲,響徹全城;宣德樓廣場,人山人海,官家趙桓升樓與百姓同樂。

喜悅之中,稍微有那麼點不圓滿。紅旗報捷的士兵太過興奮,沿途撞死三人,撞傷七人,在汴梁城還傷了四人,幸好都是輕傷,性命無礙的。事情報到趙桓這裡,趙桓發佈上諭:“紅旗報捷,普天同慶,將士奔波萬里,沿途傳呼,令天下盡知,亦盛事也!從此詔告天下,紅旗報捷,路人皆避,撞死勿問!”

天書出世,東京大學的四千餘名書生,投入滿腔熱情研讀天書,各地的大才紛紛入京,必欲一窺天書的神奇方可罷休。趙桓也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隔三差五地到東京大學巡視。這一天,趙桓又來了。

東京大學由原來的大宋太學改建而成,校舍位於外城城南,御街東側,緊鄰國子監,校舍千餘間,就讀學生超過四千。雖然改了名,人還是那些人,研究的東西也一樣沒變,趙桓不想事必躬親,諸葛亮就是這樣累死的,前人的經驗教訓就擺在面前,不可不慎啊!

來到“九經書館”,趙桓信步而入。館內有十幾人正在看書,有青衣童子,有皓首大儒,有的凝神沉思,有的頻頻搖頭。屋子裡很靜,東京大學校長、國子監祭酒“龜山先生”楊時,坐在一張大椅裡,手撫鬍鬚,投身書海,樂在其中。老人家今年已經七十有三,鬚髮如雪,不過耳不聾眼不花,精神矍鑠,說不定能活到一百歲呢!

楊時是大儒程頤的弟子,與羅從彥、李侗並稱南劍三先生,爲士林魁首,與“天授仙師”譙定共享盛名於世。程頤門下弟子頗多,若論虛心好學沒有超過楊時的,求學期間,還有一段佳話:話說一天,楊時與遊酢一同去向程頤請求學問,不巧趕上程頤正午後休息。爲了不驚擾老師,他倆靜立門廊下等候。門外大雪紛飛,積雪一尺有餘。程頤醒來,才發現門外的站着兩個雪人。這就是“程門立雪”的由來。從此,程頤很爲他們誠心求學的精神所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授,而楊時也終成大器。

大宋皇帝優待士子,不禁伏闕上書,自趙桓登基以來,伏闕上書之事頻頻發生。士子們秉承“儒者報國,以言爲先”的古訓,動不動就要來這麼一出,趙桓卻是不勝其擾。於是,請楊時出山,來震一震這些浮躁的士子。

趙桓來到楊時身邊,道:“先生安否?”

楊時眉頭微蹙,擡起頭來,一看是官家到了,起身就要見禮,趙桓連忙扶住老先生,道:“先生免禮,好生坐着,朕還有話說呢!”

屋裡的其他人跪倒見禮,趙桓吩咐大家起來,就在楊時身邊坐下,道:“破譯天書,進展如何?”

楊時搖搖頭,道:“臣無能,至今不過能懂十之一二。唉,天書深邃玄妙,無所不包,臣讀了一輩子書,到現在才知道,不過井底之蛙爾。”

趙桓微笑着道:“先生切莫妄自菲薄,如果先生是井底之蛙,欲置朕與諸卿何地?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東京大學的精英們陪着笑臉,在一旁附和着。

趙桓又道:“一個人的見識畢竟有限,成立東京大學的本意,就是要集合天下智力,同心同德,讓我大宋的文化再上高峰。各地的能人都到了嗎?”

“回陛下的話,陸續來了一些人!”

“如何?”

“良莠不齊,不過還是有一些真正有學問的人呢!”楊時正身而坐,肅容而答。這就是儒者的恭肅,一時半刻都不能馬虎的。

趙桓思忖片刻,道:“朕有一個想法與先生商量:把有真學問的人都留下,由先生來決定他們的去留。仔細考覈品德學問後,授予何等官職,先生寫摺子遞上來,朕與宰執商量後,就會有旨意下來。”

被賦予了這麼大的權利,楊時寵辱不驚,還是那副表情,道:“臣遵旨!”

“好,先生肯親自來做這件事,朕就放心了。”趙桓接着說道,“請先生留意各方面的人才,但得有一技之長,能用則用。破譯天書需要他們,方方面面都需要這樣的人才啊!”

楊時問道:“陛下的意思,即使不通經學典章的人也要用不成?”

科舉取士,但論儒家經典,所以,在大宋寫詩作畫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而經濟、工程、器物等方面的人才就要弱得多了。

趙桓聽出了他話裡的弦外之音,循循善誘道:“國家要發展,民族要振興,各種各樣的人才都需要。譬如一棵大樹,修習九經的士子是樹之軀幹,而其他各種人纔是枝葉。現在來看,軀幹過於強盛,枝葉過於衰弱了。這樣的大樹,想長得愈發粗壯,也難呢!”

楊時琢磨着官家說的話,良久,方道:“陛下高瞻遠矚,臣萬萬不及。”

楊時這樣說,也就是接受了他的意見,趙桓暗暗鬆了口氣。

接下來的談話,趙桓展現出淵博的知識,深遠的見識,對他們破譯天書非常有幫助,諸人心悅誠服。正在說着話,忽聽東北方傳來一聲驚天巨響,趙桓驚問道:“何處聲響?”

內侍劭成章小跑着進來,道:“官家,好像是從廣備攻城作那裡傳過來的。”

趙桓焦急萬分,催馬直奔樊家岡。

原來的廣備攻城作在城裡,按照趙桓的指示搬到了樊家岡,也就是東城外。趙桓趕到的時候,宰執們已經到了,彷彿炭人一般的陳規正在向宰執稟報情況。趙桓揮手示意勉力,劈頭就問:“發生了什麼事?”

陳規道:“今日下午,試驗火炮,發生了炸膛,所以……”

“死了人沒有?”

“兩名點火的工匠躲閃不及,受了些輕傷,沒有人死亡!”

“東西損毀情況呢?”

“沒有什麼損失!”

這可是趙桓的命根子,半點損失不得,聽到這裡,才長出一口氣。趙桓帶領宰執們就便視察廣備攻城作,沒有來過的人對新奇的東西,讚歎不已。況且,由這裡生產的轟天雷、手榴彈已經在戰場上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沿邊六大大總管和正在常德府平叛的岳飛派專人在京城裡活動,催要這些希罕的東西。這麼一件不大的事情,宰執們居然無法定奪,還要請官家聖裁。現在的規模已經擴充到原來的五倍以上,幾個月的時間,粗略地算下來,共耗費五百萬貫以上,也真是一個無底洞啊!

趙桓臨走時,交代必須加強這裡的守備,命令侍衛親軍馬軍、步軍各派五千人把外圍紮營,嚴加防備。另外,也要加強保密工作。這麼一番佈置下來,這裡將成爲僅次於皇宮大內的第二重要的所在。

試河北西路大總管韓世忠是趙桓的大將,而劉光世是韓世忠的大將。儘管劉某人心中不太服氣,一個原本比自己職位低得多的人成爲頂頭上司,論軍功、論家世、論年齡,自己都不差,反倒強過太多,卻爲何讓他韓世忠捷足先登了呢?

劉光世字平叔,年近四十,爲大宋屢立功勳,京城大戰之後,本指望能再上一個臺階,再混幾年就可以安心回家養老了,誰想,官家非弄來一個韓世忠做河北西路大總管,誰能服氣?就是他的父親劉延慶,也只不過做了人家的副手,更是說不過去呀!他心中有火,肚裡有氣,無處發泄,只得飲酒。

也不知官家是怎麼想的,派來了一批人,做他孃的護軍。什麼護軍,分明就是來監視老子的。上面讓人家壓着,周圍是一羣小人,孃的,這日子還怎麼過?

劉光世喜歡喝酒,號稱海量,今天喝得也實在多了些,覺得屋子裡的東西一個勁兒地晃啊,晃得腦袋生疼!“哏嘍”,又是一碗,劉光世伸手想去拿桌子上的羊腿,羊腿也他孃的跟老子耍心眼子,跳來跳去,還不信就抓不到你!

他定定神,一把抓住羊腿,身子一個趔趄,把持不住,栽倒在地!眼前發黑,腦袋裡“轟隆”一聲,睡了過去。

後半夜,睡得正香,卻被中護軍李明文帶着人攪醒了。李明文的影子在眼前晃來晃去,晃得眼睛都花了,咋看都不順眼,不滿地說道:“孃的,又有啥事?睡個覺也不讓老子安生!”

李明文的祖上異常顯赫,出任樞密使、樞密副使的不下三人,是京城裡有名的武將世家,來劉光世軍中當護軍,知道這傢伙心裡有氣,平日多有忍讓,今天聽到他罵娘也準備忍了,道:“將軍,驪瓊違反軍紀,擅自出營,我把他捆來了,交與將軍發落!”

這時,一旁的驪瓊破口大罵:“姓李的,我幹你十八輩祖宗。我是將軍的人,你憑什麼抓我?”

李明文身邊的一名小兵上去就是兩巴掌,驪瓊不但沒被嚇住,罵得反而更兇了。

驪瓊可是劉光世心頭的愛將,一聽這話就火了,拍桌子罵道:“孃的,當着老子的面打人,還反了你們了呢!”

劉光世“滄啷”一聲拔出寶劍,指着李明文,喝道:“把人放了!”

李明文輕蔑了瞥了一眼對方,淡淡地說道:“驪瓊出營,把人家未出閣的小娘子糟蹋了,小娘子不從,他就把人殺了,苦主告上門來,劉將軍又怎麼說?”

“你!”劉光世指着驪瓊,“你他娘乾的好事,還有何話說?”

“將軍,那小娘子本就是個風騷的娘們,揹着我偷男人,我一時氣不過,就殺了那個狐狸精。將軍我縱有千般錯,他們有什麼權利綁我,還打我。將軍他們打我,我的腿差點就被他們打折了。”驪瓊哭天抹淚地哀求着,“衙內,你可不能不管我呀!”

一聲衙內,令劉光世想起了無數的往事:驪瓊打小就和他在一起,比狗都忠誠,也着實立了些功。劉光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道:“先把人放了,我自會到韓大帥那裡請罪!”

李明文可不想就這麼便宜了驪瓊,勸道:“我部軍士不從約束,屢屢破壞軍紀,該嚴加整頓了。否則將來出了大事,將軍也脫不了干係呀!下官請將軍三思!”

劉光世說一不二慣了,哪還聽得進去這些,道:“這是老子的隊伍,把人放了!”

李明文順口接道:“這是官家的軍隊,朝廷的軍隊,怎麼說是將軍的軍隊?剛纔的話,本官就當什麼都沒聽見,再有下次,定當據實回奏,請劉將軍留意!”

本來已經冷靜下來的劉光世又惱了,罵道:“老子風裡來雨裡去,殺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你敢教訓老子?”

“天大地大,也大不過一個個理字!我身爲中護軍,就要對這隻軍隊負責,對官家負責,有何不能說?”

“少他娘拿官家說事,”劉光世獰笑道,“信不信我一劍砍了你!”

李明文的火也上來了,怒道:“你敢!無緣無故,誅殺護軍,形同叛逆!”

“姓李的,你個王八蛋!我家衙內上陣打仗的時候,你還在撒尿和泥的,你敢這麼和我家衙內說話?”驪瓊叫着,“衙內,你看看,當着你的面,他都敢這樣,多囂張啊!”

劉光世腦袋一熱,揮手就是一劍,只聽“喀嚓”一聲,血噴起老高,“骨碌碌”頭顱在地上不停地滾動着。

李明文身邊的親兵,嚇得“媽呀”一聲,逃了出去。

劉光世癡呆呆看着眼前的情景,根本不相信自己真的殺了中護軍,不相信這些是真的。屋外的親兵進來,看到屋內的情景,也都傻了眼。驪瓊叫人把綁繩鬆開,撲到主子身邊,叫道:“衙內,一不做二不休,把營內的護軍統統殺了,也許可以……”

把營內的護軍都殺了,再隨便編造一個理由,也許真的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則,一切都完了!

劉光世陰陰地抽出一隻將令,道:“做得乾淨點!”

驪瓊大營一聲,帶着軍兵去了。

當天夜裡,劉光世所屬的廣信軍開始了大清洗,驪瓊殺了很多人,唯獨跑了一個。驪瓊回來稟報,見劉光世還在酣睡,遲疑了一下,退了出來。

發生在靖康元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廣信軍事件,對趙桓的軍事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朝局爲此動盪不安,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

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五章 夢蝶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四章 協力(二)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六章 求賢第六章 秦淮(二)第十三章 征服(二)上架公告道可道,非長道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六章 交趾(四)第九章 太歲(二)外篇 望燕雲(三)第九章 銀行(一)第六章 君臣(二)第八章 宋州(六)第六章 君臣(二)第八章 對壘(二)第十章 明媚第四章 莫須有第五章 縱橫(四)外篇 望燕雲(五)第九章 逐鹿(一)第一章 中宮(二)外篇 破陣鉞(一)第二章 視疾(一)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二章 天威(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一章 中宮(二)第十章 承極(二)第三章 凱旋第三章 涼州(三)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外篇 照夜白(三)外篇 望燕雲(七)第四章 廟算(一)第五章 播種(二)請假第八章 宋州(一)第九章 逐鹿(二)第五章 定州第六章 君臣(一)第七章 色魔第六章 家國(三)第二章 奇襲(二)第二章 國色(一)第六章 曙光(一)第三章 涼州(二)第九章 倉惶(二)第二章 國色(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七章 灌溉(一)第二章 天威(三)第七章 光復(三)第八章 對壘(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一章 夜花(三)第八章 宋州(五)第三章 心意第六章 家國(一)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三章 遠航(四)第十章 明媚第八章 對壘(四)第二章 國色(二)第二章 春雨(一)第三章 涼州(一)第三章 巨匠(二)第五章 鳥羽院(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六章 會戰(二)第六章 會戰(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六章 秦淮(一)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一章 疾苦第二章 奇襲(一)第六章 交趾(五)第三章 涼州(一)第九章 太歲(一)第四章 死鬥第九章 天照神(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五章 火藥(二)外篇 紫電獸(一)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七章 雲頂(二)第二章 國色(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七章 弄月(二)
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五章 夢蝶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四章 協力(二)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六章 求賢第六章 秦淮(二)第十三章 征服(二)上架公告道可道,非長道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六章 交趾(四)第九章 太歲(二)外篇 望燕雲(三)第九章 銀行(一)第六章 君臣(二)第八章 宋州(六)第六章 君臣(二)第八章 對壘(二)第十章 明媚第四章 莫須有第五章 縱橫(四)外篇 望燕雲(五)第九章 逐鹿(一)第一章 中宮(二)外篇 破陣鉞(一)第二章 視疾(一)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二章 天威(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一章 中宮(二)第十章 承極(二)第三章 凱旋第三章 涼州(三)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十四章 痛飲(一)外篇 照夜白(三)外篇 望燕雲(七)第四章 廟算(一)第五章 播種(二)請假第八章 宋州(一)第九章 逐鹿(二)第五章 定州第六章 君臣(一)第七章 色魔第六章 家國(三)第二章 奇襲(二)第二章 國色(一)第六章 曙光(一)第三章 涼州(二)第九章 倉惶(二)第二章 國色(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七章 灌溉(一)第二章 天威(三)第七章 光復(三)第八章 對壘(二)第四章 升龍(三)第一章 夜花(三)第八章 宋州(五)第三章 心意第六章 家國(一)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三章 遠航(四)第十章 明媚第八章 對壘(四)第二章 國色(二)第二章 春雨(一)第三章 涼州(一)第三章 巨匠(二)第五章 鳥羽院(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六章 會戰(二)第六章 會戰(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六章 秦淮(一)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一章 疾苦第二章 奇襲(一)第六章 交趾(五)第三章 涼州(一)第九章 太歲(一)第四章 死鬥第九章 天照神(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五章 火藥(二)外篇 紫電獸(一)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七章 雲頂(二)第二章 國色(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七章 弄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