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終得所願

第117章 終得所願

“太孫,穎國公薨了……”

清晨,當朱允炆坐在春和殿寢宮銅鏡前,享受着身宮女爲其洗漱的時候,東宮帶班太監李權走到了他的身後,將這消息告訴了他。

“你說什麼?”

朱允炆猛地轉過頭來,不敢置信的看着李權。

“昨夜亥時三刻,穎國公薨於府上……”李權低着頭重複了一遍。

沒等朱允炆從這消息中走出來,他又補充道:“按照下面人的話,昨夜陛下似乎帶着一個青年去了穎國公府,之後穎國公就薨了。”

比起傅友德死了的消息,李權帶來的消息更讓朱允炆吃驚。

他沒想到自家爺爺昨夜出宮後居然去了穎國公府,而且還帶了人一起去。

“查到皇爺爺帶去的人是誰了嗎?”

沉默片刻,朱允炆終於從傅友德身死的消息中走出。

從他得到這條消息開始,他就知道他那三叔蹦躂不了多久了。

雖然心裡高興,但他還是沒有放鬆警惕,轉而詢問起了朱元璋帶出去的那人是誰。

“據昨夜宮門的金吾衛值守所說,陛下出去時,馬車上只有他與三郡王……”

“你說允熥?”朱允炆略皺眉頭,但很快舒展。

朱允熥已經威脅不了他的地位了,想來自家爺爺只是找一個人作伴罷了。

傅友德因自己要求而死自然不能找自己去,也就只剩允熥了。

想通問題,朱允炆恢復了平靜,示意宮女繼續爲他梳理頭髮。

雖然明面上他沒有展露出太多心思,可那翹起的嘴角卻難以掩蓋他心中的高興。

“告訴兩位先生,招呼下面的人,不要太惹人注目了。”

“是……”

朱允炆知道,傅友德死的消息一旦傳開,那整個天下都會爲之震盪。

廟堂上的晉王派會備受打擊,而自己與下面的人卻不能顯露的太過高興。

傅友德無罪,自己太過高興,只會給朱棡抓住把柄。

“爺爺昨夜幾時回來的。”朱允炆下意識詢問,李權也如實回答:“約是子時二刻。”

“子時二刻……”朱允炆呢喃着這時間,只覺得有幾分古怪。

從穎國公府到紫禁城的西華門,最多也不過兩刻鐘,但自家爺爺卻拖了七刻鐘。

即便自家爺爺在穎國公府磨蹭了一下,卻也用不了那麼多時間。

朱允炆心中疑惑,但這時宮女也將他的發冠梳理好了。

他起身戴上了翼善帽,出了東宮後,便乘坐步輿往奉天殿趕去。

他本以爲自家爺爺會爲傅友德輟朝,哪怕一日也可以,但事實卻是自家爺爺沒有任何舉動。

當他來到奉天殿時,羣臣已經站在了廣場上,而殿門的金臺也已經擺好,只等朱元璋到來。

朱允炆沒有耽擱,下了步輿後便站到了金臺左前方,靜靜等待着自家爺爺。

廣場上站立的羣臣們還不知道傅友德薨逝的消息,直到一刻鐘後朱元璋緩緩乘坐車輿出現,鴻臚寺卿高聲唱禮,他們才紛紛作揖跪拜。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朱允炆履行着自己作爲一個太孫該履行的職責,目光卻時不時看向朱元璋。

在他眼中,自家爺爺與平日沒有不同,哪怕他坐到了金臺上,也沒有展現出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有事起奏者啓奏,無事便退朝。”

朱元璋沒有說任何關於傅友德的事情,朱允炆見狀也沒敢開口。

這早朝一如既往的由六部都察院都督府先後彙報工作,而後在朱元璋的起身離場宣佈結束。

從開始到結束,傅友德這三個字始終沒有出現在早朝上。

乘坐步輿,朱允炆看着自家爺爺的背影,很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

只是他不開口,朱允炆也不敢問,只能跟着他走過宮道,過了三龍橋,入了那武英殿。

“皇爺爺萬福安康……”

入了武英殿,朱濟熺、朱高熾和朱尚炳三人如往常一樣作揖行禮,朱元璋只是應了一聲便坐下。

他們三人還想向朱允炆行禮,可朱允炆卻不如往日,只是沉默低頭進了殿內,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的舉動讓三人面面相覷,都察覺到了今日或許有事發生,於是小心翼翼的轉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擬旨,封燕嫡長朱高熾爲燕世子,改吉林船廠爲吉林衛,封燕二子煦爲渤海郡王,駐吉林衛,賜吉林衛爲護衛。”

“渤海郡王歲祿米兩萬石,錢一萬貫,錦二十匹,紵絲一百匹,紗羅各五十匹,絹三百匹,冬夏布各五百匹,綿一千兩,鹽一千引,茶五百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緞匹歲給匠料,撥王府自造。”

“開春後,着渤海郡王煦啓程就藩,另賜秦馬二百匹、挽馬三百匹,大食馬二十匹,工匠三百人。”

“此外,着其在京選護衛五百人,戶部撥錢一千二百貫予渤海郡王興建王府,另每歲開春撥糧走海運,補足吉林衛一載口糧。”

初六的清晨,朱元璋剛剛坐下便宣佈了讓衆人瞠目結舌的旨意。

先是朱高熾被冊封爲世子,再是朱高煦被冊封爲渤海郡王,徹底絕了朱高煦被選爲燕世子的路。

本以爲這就足夠了,卻不想朱元璋將朱高煦冊封到了吉林船廠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

儘管之後朱元璋給足了朱高煦待遇,不僅將吉林衛交給他做護衛,還以遠超普通郡王俸祿的手筆給他定了歲俸。

僅從歲俸來說,朱高煦的歲俸接近親王的一半,是普通郡王的三倍還多,加上他手裡還有吉林衛作爲護衛,便是把他算作一個被苛待的親王也足夠了。

這樣的消息,讓朱允炆等四人久久沒有回神,好不容易回神,朱允炆在詫異自家爺爺爲什麼突然願意把朱高煦冊封出去,而朱尚炳和朱濟熺則是看向了朱高熾。

朱高熾反應過來後,也感受到了二人的目光。

他順着看過去,卻只從二人眼中看到了譏笑。

那他們的眼神,好像在說“沒想到你居然能在朱高煦面前做上燕世子的位置”。

朱高熾心中也十分忐忑,他不明白爲什麼自家皇爺爺會突然冊封自己爲世子位,但他的本能還是驅使着他起身作揖:

“孫兒謝皇爺爺聖恩……”

面對朱高熾的謝恩,朱元璋只是輕微頷首,沒有做過多的言語。

只是他的這一番安排,卻讓衆人各自陷入了自己的猜測。

望着那份寫好的聖旨送出去,他們都只能按耐住心思繼續處理奏疏,可心思終究按耐不住,不禁都想到了朱高煦面對這聖旨時的神情……

“臣,謝聖恩……”

和武英殿內衆人想的不同,朱高煦面對這份聖旨時沒有太多表情,除了臉色上的有些蒼白,他沒有過多言語。

傳旨太監將聖旨遞給他,而朱高煦也接過聖旨示意院內換班不久的林五六送客。

在傳旨太監被送走後,朱高煦才側過了身子,而在他面前的則是昨夜班值穎國公府的王儉和班值院子的武章一,以及旁邊一身圓領袍的亦失哈。

昨夜得了傅友德薨逝的消息後,朱元璋便帶着朱高煦離開了穎國公府。

在離開前,朱高煦讓王儉在散班後去找自己,隨後就上了馬車。

朱元璋與朱允熥將他送回了院子,而他在交代了武章一與衆兄弟換班留下後,便回房休息去了。

說是休息,其實他一夜沒有休息,直到卯時過半,王儉與林五六等人到來後,他才頂着幾近崩潰的精神走出屋子。

還沒來得及交代什麼,傳旨太監就帶着聖旨來了,並且與其一起來的,還有換了百姓常服的亦失哈。

朱高煦坐在了院子的長廊上,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二十餘人,等待着林五六回來。

瞧着他的模樣,衆人心中都有了一絲預感。

不多時,林五六回來了,並且還將前後門班值的兄弟叫進了院子。

望着他們集結完畢,朱高煦這才坐在長廊上交代道:

“事情伱們應該也知道了,穎國公薨逝,我被冊封成了渤海郡王,待半個多月後開春,便要啓程前往吉林衛了。”

“聖旨的內容你們聽到了,我可以在京選五百護衛,所以我想問問你們可要與我前往吉林衛就藩。”

朱高煦的話雖然很輕,但對於王儉等人來說卻震耳欲聾。

他們隸屬羽林左衛,是上直十二衛中的一員,不僅歲俸比尋常衛所兵卒高,手中餘田也比普通兵卒要多。

跟朱高煦去了吉林衛,他們能得到什麼?

一時間,許多人動搖起來,而朱高煦瞧見他們的模樣,也沒有藏着掖着,而是說起了條件:

“我知道吉林苦寒,比不得南京繁華舒服,因此我不是強要你們走。”

“喜歡太平的,可以待在南京城,我不強求你們,日後我們還是兄弟,見了面我也還請你們喝酒。”

“若是想要建功立業的,那便跟我去吉林,我的歲俸你們也聽到了,折錢後大約有兩萬貫。”

“你們隨我去的,每年發祿米二十石,錢十二貫,立了軍功我向上舉薦,不會耽誤你們前程。”

“不過除了這些,我還需要說一些要求。”

“入了我的護衛,每戰沒有行糧,只有作戰獲勝後的賞銀,戰利品盡數上繳府庫。”

“吉林衛開墾的軍屯田,王府只收兩成糧,其餘盡數歸你們家人。”

“戰場上戰死的,府庫發一百貫撫卹,家人可以南遷回關內。” “傷殘的,我養你們一輩子,每年給錢十貫。”

朱高煦給出了自己看來最有誠意的募兵條件,而這樣的條件確實打動了他們之中許多人。

按照朱高煦的給法,他們每人每年最少有十八貫的軍餉,而且家人不用將軍屯田的屯糧上繳,可以保留八成。

雖然他們之中沒人知道吉林衛的畝產多少,但至少從朱高煦給出的條件來看,他們去吉林衛,要比留在南京城過得更舒服。

“這些是普通兵卒的條件……”朱高煦目光掃過了王儉和武章一、林五六等人。

“軍中有了官職的人,俸祿都在朝廷規矩下增長三成。”

相比較普通兵卒,軍官們的俸祿並沒有增長多少,這讓王儉等人猶豫。

不過他們也都知道,作爲軍官,打仗立功纔是他們能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是在南京城裡他們得不到的東西。

“我反正是獨身,我與殿下去!”

“俺…俺也去。”

“俺去!”

作爲和朱高煦最聊得來的人,林五六毫不意外的第一個站了出來。

在他站出來後,那二十幾個人裡的幾個人也紛紛跟了出來,但只有九個人,更多人則是還在觀望。

“殿下,我們需要回家和家裡人商量一下才能做出選擇。”

王儉沒有被軍功衝昏頭腦,而是冷靜的爲戌字百戶那羣沒有站出來的人開口解釋。

對此,朱高煦也沒有阻攔,只是說道:“你們回去後也都傳傳話,要隨我去的,就在正旦節(春節)後賣了家產,來我這登記,我好在離去前找盛指揮使要人。”

“除了戌字百戶,其它百戶和其它衛所的兄弟你們也可以傳話,總之只要願意隨我去的,待遇都按照先前說的照發。”

“好了,現在也不用你們看護我了,都好好回去休息,好好想想吧。”

朱高煦擺了擺手,示意王儉他們可以走了。

王儉與武章一、林五六三人見狀,帶着衆人向朱高煦作揖,而後才忐忑的離開了這小院。

在他們走後,這偌大的院子只剩下了朱高煦與亦失哈。

亦失哈在宮裡伺候了那麼多年的人,伺候朱高煦一個人可謂手到擒來。

他跟着衆人走向院門,待衆人離開後關上了院門才走回來。

“你覺得我剛纔說的如何?”

面對曾經多次幫過自己的亦失哈,朱高煦還是比較信任對方的。

只是對於他的話,亦失哈卻搖搖頭:“您給出的俸祿太高了,若是按照這樣的俸祿,即便是您的歲俸恐怕也只能養一千護衛罷了。”

“一千人足夠了。”朱高煦笑笑,他並不打算在前期養太多人。

“我招你來,第一是因爲你海西女真人的身份,第二是因爲我需要你爲我探明海西與東海女真諸部對朝廷的態度。”

“第三是我身邊確實需要一個人,所以你最合適,不過……”

朱高煦停頓了一下,擡頭直勾勾的看着亦失哈的眼睛:

“我覺得你這樣的人,不應該留在宮裡做一個諂媚的太監,而是應該做一個楊忠肅那樣馬上建功的輔弼良臣。”

“奴婢……”亦失哈沒想到朱高煦居然這樣看自己。

須知道,洪武年間的太監,大多都是女真、朝鮮和色目人,他們不止在身份上低人一等,在身體上也是一樣。

這樣的境遇,加上多年讓人看不起的遭遇,許多人的心理都十分扭曲,哪怕亦失哈自己,偶爾也有想過自己位極人臣的場景。

只是回到現實,當他看着自己那殘缺的身體時,除了無奈一笑,他根本做不了什麼。

可是在當下,伴隨着朱高煦說出他眼中的自己,亦失哈也不禁捫心自問:“古代的那些前輩都能領兵征戰四方,爲什麼自己就不能?”

想通關節,亦失哈也向朱高煦躬身作揖:“殿下若是不嫌棄奴婢,奴婢願爲殿下充當馬前卒。”

“馬前卒我不需要,我要你替我節制後方。”朱高煦起身扶起了亦失哈,目光炯炯:

“爺爺准許我選三百除火器以外的匠戶,還有五百護衛。”

“護衛的事情,我自己會去辦,至於匠戶的事情,我需要你替我走一趟。”

“我們去吉林,不能僅滿足於鎮守一方,我想要的是整個女真諸部的歸附,並且將兀良哈驅逐出朵顏三衛之地。”

“現在的吉林缺少許多工匠,所以我寫了一份單子,你照這單子爲我去尋人。”

“記住,我要的工匠,最好都是獨身的,不要有家人牽絆。”

“從現在算起,到元宵節結束已經沒有多久了,書房裡有大約三千貫錢,這些我都盡數交給你。”

“今日起,你就是我渤海王府的掌事太監,若是那三千貫不夠用,就去戶部領我的歲俸,將其中沒用的布匹都販賣了。”

朱高煦的全權委託,讓亦失哈第一次感覺到了平等和信任,面對朱高煦,他說不出別的話,只能以行動來回報:

“奴婢知道了,請殿下相信奴婢,元宵之前奴婢會準備好一切的。”

“好!”朱高煦頷首,隨後帶着亦失哈走進了書房,將那放着三千多貫錢的寶箱鑰匙交給了他,並將院子右側的耳房交給他做爲臥房。

他與亦失哈推心置腹,而身處武英殿的朱濟熺也迎來了一條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消息。

“臣曹國公李景隆奏報,昨夜亥時三刻,穎國公傅友德薨……”

武英殿裡,當李景隆以曹國公的身份前來彙報傅友德薨逝的消息時,前一秒還在想着燕府鬧劇的朱濟熺便如雷擊般愣住,腦中一片空白。

“穎國公薨了?!”

朱尚炳與朱高熾心中吃驚,不約而同看向了朱濟熺和朱允炆。

傅友德身死,遭受打擊最大的毫無疑問是晉府,而受益最大的必然是東宮。

此刻的朱濟熺愣在原地,沒有半點舉動,反觀朱允炆老神在在,似乎早就知道了這一切。

“難怪……”

朱尚炳與朱高熾二人腦中都回想起了今日入武英殿時朱允炆的古怪,現在看來,他與皇爺爺恐怕早就知道傅友德薨逝的事情了。

“陛下,依照禮法,是否要爲穎國公上諡號?”

李景隆在朱元璋的會意下起身,對朱元璋提出了這致命的問題。

誰都知道傅友德無罪,有罪的是朱棡,只是皇帝不可能殺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只能剪除羽翼來保障東宮的地位。

現在傅友德死了,那他的諡號要怎麼定?

以傅友德的功績,以及他比朱元璋更早抗元的背景,追贈他一個王爵,再追諡個武靖是絕對綽綽有餘的。

可是如果這樣追贈和追諡,那不就代表皇帝錯了嗎?

讓皇帝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恐怕翻遍大明朝也找不出一個人來。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做的這一切都沒有錯,但傅友德確實死的很無辜。

想到這裡,殿內除了朱濟熺和朱元璋以外的人都在沉思,而朱元璋也在片刻的沉默後說道:“正常操辦就是,諡號暫定……”

最後,朱元璋還是沒有追諡傅友德。

坐在角落的起居注官在聽見朱元璋這話後,也提筆寫下了一行字。

【乙亥、穎國公傅友德卒】

這簡單的一個卒字,讓起居注官都不得不感嘆伴君如伴虎。

“平倭的事情如何了。”

朱元璋沒有過多在傅友德的這個問題上糾纏,而是將話題引到了如今大明幾件大事上。

對於這個問題,李景隆早已做足了準備回答,因此在朱元璋問出時,他便不假思索道:

“龍江、蘇州、揚州、杭州等處船廠皆已動工,自本月往明年六月去,每個月都能有十二艘兩千料以上大福船下水。”

“當下已經從軍的大福船有二十四艘,其餘各類千料以下戰船六十艘。”

“參與圍剿倭寇的水兵有七千四百餘人,尚有一萬兩千餘人等待戰船後出海平倭。”

“臣預計在明年四月徹底解決閩浙兩省的近海倭寇,隨後進抵兩廣繼續圍剿。”

“預計九月圍剿結束,等待禮部給出朝鮮是否同意水師入朝近海圍剿的答案後,臣便能帶水師出海圍剿北方倭寇。”

因爲朱高煦的建議,不管是徐輝祖還是李景隆,只要是主事平倭的將領,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大船。

比起徐輝祖,李景隆得到的支持更多,所以他能一口氣建造數十條兩千料以上的大福船。

這樣的實力,足夠他將大明近海倭寇給解決。

不過他也知道,大明近海倭寇的根源在南洋,不解決盤踞南洋的倭寇,即便當下斬了幾萬顆倭寇首級,用不了幾年他們還是會捲土重來。

當然他更知道,皇帝並不會准許他下南洋平倭,所以他只需要做好皇帝讓他做的事情就足夠了。

“知道了,你退下吧……”

得了平倭的準確消息,朱元璋也擺手示意李景隆退下。

待李景隆退下後,朱元璋也瞥了一眼坐在位置上發愣了朱濟熺。

他起身向外走去,在路過朱濟熺面前的時候他停頓了片刻,沉默過後才道:

“穎國公不管怎麼說也是你的岳丈,這七天你就不用來武英殿了,帶世子妃去國公府拜拜吧……”

說罷,他擡腿離開了偏殿,而朱允炆也在他離去之後跟隨離去。

朱尚炳擔心有什麼麻煩事,也起身離開。

到了最後,還坐在武英殿並且沒有離去的,只剩下了遭逢大變的朱濟熺與朱高熾二人。

(本章完)

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593章 後記正德(嘉靖)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503章 洪熙之隆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4章 魁首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130章 秦王樉薨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75章 魏國公府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19章 衛所尚足請假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88章 後記成化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381章 背有靠山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427章 積學有待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397章 哀毀骨立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584章 後記宣德(3)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01章 再議北征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92章 鳥盡弓藏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32章 採生折割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577章 夏原吉愛我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506章 父強子壯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349章 梟雄終焉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41章 兄仁侄狠第54章 洪武移民第73章 平倭論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55章 道德者死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545章 風向南吹第579章 時光如梭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55章 道德者死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27章 練兵爲強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336章 未竟之業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9章 傲雪欺霜第66章 宮中密談第10章 輕鈔重錢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426章 瘋狂作死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
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593章 後記正德(嘉靖)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503章 洪熙之隆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4章 魁首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130章 秦王樉薨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75章 魏國公府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19章 衛所尚足請假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88章 後記成化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381章 背有靠山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427章 積學有待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397章 哀毀骨立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584章 後記宣德(3)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01章 再議北征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92章 鳥盡弓藏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32章 採生折割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577章 夏原吉愛我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506章 父強子壯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349章 梟雄終焉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41章 兄仁侄狠第54章 洪武移民第73章 平倭論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55章 道德者死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545章 風向南吹第579章 時光如梭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55章 道德者死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27章 練兵爲強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336章 未竟之業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9章 傲雪欺霜第66章 宮中密談第10章 輕鈔重錢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426章 瘋狂作死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