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

“生了!生了!”

“是皇孫!”

七月十八,伴隨着嬰兒的啼哭聲與女醫官的激動叫嚷聲,身處前寢宮外坐着的朱高煦、徐皇后先後起身。

不多時,一名女官便走了出來,笑臉盈盈的對朱高煦、徐皇后作揖:

“殿下,太子妃母子平安。”

“好!”聽到這話,朱高煦也鬆了一口氣,旁邊的徐皇后瞧着他不免笑着提醒道:“眼下應該先去看看琰兒。”

“是,不是母親提醒,我還未反應過來。”朱高煦吸了一口氣,把笑臉擺上後走入前寢宮中。

同時,徐皇后也跟着他走進宮中,顯然也關心郭琰的身體如何。

二人走進了前寢宮裡,見到了躺在牀上面色蒼白的郭琰,旁邊還有一盆盆血水。

胎盤與臍帶等東西已經被人清理好,因此郭琰除了臉色蒼白外,整個寢宮裡看不出一點生產過的痕跡。

吉林的女醫官們無疑是很專業的,而朱高煦也坐在了地上,握住了郭琰的手,溫聲道:“感覺如何,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的?”

“沒有……勞殿下與孃親關心了。”郭琰搖搖頭,雖然在否認,可朱高煦與徐皇后都能看出她的虛弱。

“放心,吉林的女醫官們說你和孩子都沒事,你好好養身體,這幾日我會在前寢宮陪你。”

朱高煦安慰着郭琰,旁邊的徐皇后也剛想開口寬慰,卻聽到外面傳來了嘈雜聲。

“哪呢?!俺的孫子在哪?!”

朱棣的聲音從寢宮外傳來,徐皇后聞聲只能無奈道:“又是這樣,當初伱大嫂生瞻基的時候他就這樣,現在還是這樣,我出去說說他。”

徐皇后說罷走出了寢宮,很快寢宮外的聲音也變小了起來。

朱高煦笑了笑,看向郭琰安慰道:“生了個皇子。”

“臣妾剛纔聽到了,剛纔也看到了。”郭琰勉強擠出笑容,隨後卻突然道:“就是覺得這孩子剛出生像個小老頭,沒殿下那麼英武。”

“小孩嘛,剛出生都這樣的。”朱高煦笑着開口,隨後便聽到了腳步聲。

他往寢宮門口看向,便見到朱棣彆扭的戴着口罩,抱着還在襁褓之中的嬰兒走了進來。

不止是他,就連徐皇后和所有女官都被要求戴上了口罩。

孩子送到跟前之前,女官也拿來了兩個口罩給朱高煦和郭琰戴上。

這個時代沒有抗生素,一個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讓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夭折,因此在嬰兒出生後的兩個月內需要格外保護,等身體強壯些後,才能接觸外界的事物。

“俺爲什麼也要戴這東西?”

朱棣抱着自己的乖孫,很想把口罩拉下來,可還是在徐皇后的眼神下放棄了那些小動作。

朱高煦與郭琰戴好了口罩,這時朱高煦才見到了自己兩世爲人的第一個孩子。

額……怎麼說呢,雖然有郭琰的提醒,可朱高煦卻沒想到這孩子能這麼“醜”。

滿臉的褶子不提,紫紅的膚色加上腫脹的雙眼,就好像個紫皮悲傷蛙。

“高煦,這孩子七斤四兩,倒是比你要輕些。”

徐皇后還在笑,朱棣也逗着自家孫子,郭琰幸福看着,唯有朱高煦有些發懵。

什麼激動、高興之類的情緒已經過去,當他抱到這個孩子的時候,他腦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就感覺像抱了一個陌生孩子一樣。

“我真當爹了?”朱高煦不由自問,整個人還有點楞。

好在朱棣喜歡這孫子,看朱高煦不會抱,連忙從他懷裡接過:“自己兒子都不會抱,還是得看俺。”

朱棣說着,就要抱着孫子玩,結果看到徐皇后的表情,立馬就收斂了起來。

“給琰兒看看吧。”徐皇后注意力一直在郭琰身上,因此從朱棣懷裡“搶走”了孫子,抱着湊到了郭琰面前。

郭琰看着自己生出來的兒子,與朱高煦的感受大差不多。

看了一會兒,旁邊的女醫官這才小心翼翼開口道:“陛下、殿下,是否要爲皇孫取名?”

“俺早就想好了,就叫朱瞻壑,誰都不準改!”

一聽到取名,朱棣立馬就說出了自己爲大孫子取好的名字,不過他看了看四周,卻發現衆人都沒表態,只有他一人激動。

“既然如此,那奴婢就先帶皇孫去育嬰室了。”

見取好名字,女醫官們也上前準備接過朱瞻壑(hè),徐皇后將他交到了女醫官們手中,跟着朱高煦一起關注起郭琰,只有朱棣一個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家孫子被人給抱走,心裡難受。

“好了,既然母子平安,那我與你父親就先走了,你好好陪陪琰兒。”

“爹孃慢走……”

看着郭琰沒事,徐皇后也放下了心來,朱高煦起身作揖回禮,然後便見徐皇后帶着不捨孫子的朱棣離開了寢宮。

待他們離開後,朱高煦這才繼續坐在牀邊,摸着郭琰的手,不知道該說什麼。

憋了半天,他才憋了一句:“孩子挺好。”

“嗯……”郭琰也有些尷尬,她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對待那孩子,只能跟着說一句:“臣妾現在都不敢相信自己生了一個人。”

“我也是。”朱高煦尷尬附和,卻在與郭琰對視時忍不住笑了出來,郭琰也跟着笑了出來。

郭琰是個才女,因此笑完之後好奇詢問起了朱高煦一些事情。

他看過朱高煦所寫的《地理與生物》,自然瞭解基本的生物知識,不過其中內容很多她不是很理解,所以便趁着這個尷尬的時候與朱高煦談論起了這些東西。

說起這些東西,朱高煦便來了精神,講的頭頭是道。

兩夫妻很快就沉浸在了話題中,將剛纔所生的兒子給忘得一乾二淨。

倒是相比較心寬的他們,整個京城都關注着此時東宮的一舉一動。

由於東宮的宮人都是朱高煦從渤海帶來的,因此外面的人很難獲知裡面的情報,直到第二日朱棣親自前往宗廟爲朱瞻壑填寫名字,在京的勳臣官員才知道了東宮有了小主人。

“好啊!好啊!”

武定侯府內,如今沒了官職的郭鏞來回渡步,心裡爲自家侄女生出皇孫而高興不已。

在他對面,身爲遼王府長史,郭英次子的郭銘則是皺眉提醒道:“別太得意忘形。”

“怎麼能不得意啊?”郭鏞聞言停下腳步,走到郭銘面前激動道:“二哥,琰兒生了皇孫,嫡長皇孫!”

“生什麼也與你沒關係,別打着琰兒的名頭收受禮品賄賂。”郭銘提醒着,郭鏞自然也清楚,他輕笑道:

“一些禮品怎麼能收買我,我就是想趁機尋回官職罷了。”

六軍都督府經過洗牌,曾經身爲中軍都督府右都督的郭鏞此時毫無官職在身,這讓他十分難受。

眼看郭琰生下皇孫,他現在只希望朱高煦能記起兩家情況,然後給自己個一官半職。

想到這裡,他已經開始想着等自家侄孫長大,自己能得個官職,拿份俸祿的畫面了。

他在洋洋得意,可旁邊的郭銘卻清楚,郭鏞的想法註定不可能實現,因爲現在的六軍都督府位置都被佔滿了,即便有位置空出來也輪不到他,畢竟排位置的還有一堆人呢。

郭鏞雖然有軍功,但和排位置的那堆人比起來,可以說不值一提。

“你要官職,不如向殿下請示前往西南參與戰事。”

“我倒也想去,可爹不讓。”提起這個,郭鏞就有些氣憤。

官職沒了之後,他就想着參與到西南的戰事中,然而郭英卻阻止他前往,顯然不希望郭家露出外戚的苗頭。

郭鏞雖然也知道,可他沒有承襲的爵位,三五代後子孫能否在侯府待着都成問題,不然他也不會着急去討份差事。

“那你過幾日趁着殿下脾氣好些,想辦法去春和殿問問吧。”

郭銘也沒什麼辦法,他們這一代幾個兄弟沒幾個成氣候的,一旦郭英不幫忙,他們幾兄弟就只能乾巴巴等着朝廷派職。

郭銘也不想當遼王府長史,可他也沒辦法。

如果郭鏞能從朱高煦那裡求來官職,他興許也可以在日後請求調去其它衙門當差。

想到這裡,郭銘就看向了郭鏞,心頭輕笑:“老四,二哥的前途就看你了……”

郭鏞還不知道自己被自家二哥當槍使,只想着應該如何與朱高煦求個差事。

懷揣這種想法,五日後他前往了春和殿。

“郭鏞?”

前寢宮裡,當朱高煦聽到這個人名,他當即便看向了坐在一旁的郭琰,郭琰見狀也開口道:

“是我四叔,想來是來求官職的,他這個人我知道,能力有些,不然太祖高皇帝也不會授予他官職,不過就是做事情有些畏首畏尾,不討我爺爺歡心。”

“想起來了。”朱高煦回想起了郭鏞是誰,隨後起身道:“我去見見他。”

“若是不行就不要爲難了。”郭琰與朱高煦交代了一句,臉上滿是擔心。

“放心,沒什麼大事。”朱高煦伸出手摸了摸郭琰的臉蛋,隨後便走出了前寢宮。

不多時,他便出現在了春和殿裡,也見到了坐在殿內等待自己的郭鏞。

“臣參見殿下,殿下千歲……”見到朱高煦到來,郭鏞連忙起身作揖,朱高煦則是無視他走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靠着椅子後纔開口道:

“四叔的官職我沒能保住,倒是我對不起四叔了。”

“臣惶恐。”郭鏞沒露出半點怨念,反而爲朱高煦開脫道:

“臣聽聞許多有功將領都沒能領到官職,臣未立寸功,怎敢奢求官職。”

“四叔言重了。”瞧着郭鏞態度還不錯,朱高煦也沒那麼牴觸了,不過派差事給他這種事還需要考校考校。

“四叔來春和殿有事嗎?”

“臣聽聞朝廷要對安南用兵,特此前來毛遂自薦,希望殿下能給臣一個報效朝廷的機會。”

郭鏞倒是沒有想着空手套白狼,這讓朱高煦不由頷首:“有這份心思是好事,不過征討安南的事情已經定下,我也不好更改。”

“四叔若是不嫌棄,可願意前往陝西行都司擔任都指揮同知,與徐凱、平安他們征討青海叛羌?”

郭鏞的毛遂自薦,倒是讓朱高煦想到了哈密。

日後哈密若是能被朝廷拿下,少不了人鎮守。

宋晟年紀不小了,郭鏞雖然撐不起大場面,但鎮守一個哈密應該沒有問題。

不過在這之前還需要考校考校他,例如眼下派他前往西寧就是一個考校。

郭鏞不蠢,也知道想要提升地位,必須表現出相應的能力,因此他不假思索的作揖回禮:“臣願意!”

“好……”朱高煦點頭,隨後看向一旁的亦失哈:“讓六軍都督府安排一下吧。”

“奴婢領命。”亦失哈應下,郭鏞見狀也擔心逗留太久惹朱高煦厭煩,因此回禮:“臣謝殿下隆恩,若無事,臣便回家準備收拾行裝了。”

“四叔慢走。”朱高煦也沒有留郭鏞的意思,見他要走也就順水推舟。

倒是安排他對付青海這件事讓朱高煦想起了一件事,因此對亦失哈詢問道:“李英的兵馬到哪了?”

李英,自朱高煦與李失討論起他已經過去一年,去年開始他就讓人吩咐李英招募三千番人入京聽操,一時間倒是差點把他忘記了。

“回殿下,已經抵達襄陽了,想來最多半個月就能抵達京城。”

亦失哈說罷,朱高煦也補充道:

“他抵達後便讓他去尋我,另外掃盲班準備好,那三千西番人都是我讓李英從烏斯藏募來的,日後好用來對付烏斯藏和朵甘。”

“奴婢領教令。”亦失哈應下,朱高煦見狀也趁着這個機會開始批閱奏疏,想着儘早弄完,儘早去陪郭琰。

此刻的他算是分身乏術,太學的事情還沒忙完,夏糧的徵收也快到了,郭琰剛剛產後也需要人陪。

想到這裡,朱高煦沉着氣,將那一本本奏疏批閱,同時對受到災害的地方蠲免賦稅。

隨着時間一點點過去,八月如期而至,夏糧徵收的工作開始,不過在這之前,率先抵達京城的是率領三千烏斯藏番兵入京聽操的李英。

“臣西寧衛指揮僉事李英,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當唱禮聲在春和殿響起,一名皮膚黢黑,臉頰甚至有些黑紅,留着短鬚的武官躬身作揖。

朱高煦在位置上接受了他的作揖,隨後起身走到他面前:“九年過去,你倒是更加成熟了。”

“不過我聽說你在西寧購置莊田,收容逃民?”

“臣……”李英聽到朱高煦這麼說,不由口乾舌燥,想要辯解卻又顯得無力。

“此事就到此爲止了。”朱高煦打斷他,並擡手道:“若是真的收容了逃民,便將逃民去府衙登記造冊,讓他們作爲你的佃農。”

“莊田的事情只要不涉嫌強佔民田,也可以既往不咎。”

“若是真的強佔了民田,立馬派人歸還,不要等錦衣衛和西廠把消息查出來,自己讓自己難堪。”

九年過去,朱高煦身上給人的壓迫感更重了。

九年前在大教場時的他不比李英高出多少,身份也只是一個王子。

如今九年過去,他比李英高出一個頭還多,不提身份地位,單是早年他教訓李英的畫面便歷歷在目。

李英自然不懷疑朱高煦的實力,在西寧衛任職時,旁人覺得朱高煦步戰百人是吹噓時,只有他知道這是有可能的。

如今與朱高煦相見,他更覺得這不是吹噓,而是事實。

見朱高煦不追究自己的罪責,李英羞愧低下頭回禮:“臣領教。”

“好了,召你來不是論罪的,過往的罪我不追究,但日後若是再犯,我便只有依法處置了。”

朱高煦扶起他,隨後示意亦失哈給李英賜座,自己則是回到了位置上坐下。

待李英與自己入座,他才繼續往下說道:“你招募的三千番兵,都督府的人去看過了,都十分不錯。”

“即日起,你率領他們入大教場,學習官話,書寫漢字,練習火器。”

“朝廷準備修建一條從松潘到那曲、喇薩、日喀則的驛道,同時加強對烏斯藏、朵甘的管理。”

“你這三千人,還有西寧的三千河州衛騎兵便是朝廷日後用於維持烏斯藏、朵甘安全的兵馬。”

“你有什麼建議可以現在提出來,我酌情接受。”

朱高煦說完了召李英前來的原因,李英聽後也沒想到朝廷的野心那麼大。

哪怕在他這個青海的西番人看來,朵甘和烏斯藏都算是不毛之地,能產出糧食的地方很少。

如果在這樣的地方維持一支六千人的軍隊,那耗費恐怕會很大。

“從松潘到日喀則有四千餘里,想要修建一條驛道,恐怕耗費不會便宜。”

李英小心翼翼的說出自己的看法,見朱高煦沒有反駁才壯着膽子繼續下去:“朝廷的威嚴只能維持在青海,松潘、威州,一旦深入,不亞於出兵攻打朵甘與烏斯藏。”

“六千兵馬若是都身披扎甲,那倒是可以討御番兵萬餘,據臣所知,烏斯藏和西番也找不出一個可以調動上萬番兵的勢力。”

“憑藉六千番兵威懾烏斯藏和朵甘倒是不成問題,問題在於如何維持下去。”

“有這六千人,要求各地頭人出奴隸來修建驛道倒不是什麼大問題,驛道無非就是把當地小道擴寬,然後把石塊帶遠些拔了。”

“不過殿下您說要維持烏斯藏和朵甘安全,臣想知道朝廷準備在哪裡駐兵。”

李英說罷,靜靜等待朱高煦開口,朱高煦也開口道:“若是在德格、昌都、那曲、喇薩、日喀則分別駐兵,你覺得如何。”

“駐兵五千,留一千兵馬押運糧草的話應該不成問題,不過馬車運糧不能拉太多,一輛馬車頂多拉二石糧食和一石豆子。”

“等糧食拉到日喀則,差不多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豆子被馬吃完,糧食也頂多只能剩下半石,而且在那個地方,根本沒辦法煮飯,煮出來的米飯都是夾生的。”

“想要維持六千兵馬在當地,每年起碼要運十五萬石米和十萬石豆子才能保證他們運轉,而且軍餉纔是大頭。”

“如果要把十二石米作爲軍餉運進去,起碼需要起運四十石米,六千人就是二十四萬石米,另外還需要兩三萬匹番馬來運糧食,得消耗十四五萬石豆子。”

李英把在烏斯藏和朵甘駐兵可能承受的壓力告訴給了朱高煦,聽過之後,朱高煦稍微計算,也就是說維持六千駐藏兵力需要近四十萬石米,二十四五萬石豆料。

就這還是按照衛所兵待遇給出的俸祿,如果按照渤海的待遇給出,那代價還會更高。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開口說道:“朝廷給他們的俸祿是十二石米,如果更換成六石米和十五貫錢,並且保證他們四十歲以後調入內地任職,你覺得他們會不會接受?”

“如果是十五貫錢,那他們肯定能接受。”李英不假思索的回答,畢竟十五貫錢放在烏斯藏,那是能買七八畝地的存在。

要是一個番兵在烏斯藏駐兵二十年,那他能購置一百多畝地,養十幾個奴隸,成爲一個小土司。

“如果全部給銅錢,給二十貫呢?”朱高煦繼續詢問,可這次李英卻搖頭道:

“烏斯藏資源匱乏,米是一定要給一些的,朝廷發六石米作爲口糧只能養活番兵自己,剩下的六石米才能支撐他們養活女人和孩子。”

“嗯。”朱高煦頷首,隨後想了想後纔開口道:“這樣吧,凡是入伍進入烏斯藏和松潘駐兵的,朝廷可以在龍安府和成都府爲他們發放十畝入伍田,將他們的家人接到當地生活,孩子可以免費就讀官學。”

“獨身的進入烏斯藏駐兵並結婚的話,朝廷也同樣爲他們購置十畝入伍田,孩子一樣享受免費就讀官學的待遇。”

“軍餉的發放,就按照十五貫錢和十石口糧發放,你看這樣如何?”

朱高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李英聽後卻愕然呆愣,不是朱高煦給的待遇不夠好,而是給的待遇太好了。

據他所知,龍安府的耕地稍微便宜些,卻也需要三貫才能買一畝,而成都府的耕地則是需要五貫錢。

也就是說只要番兵入伍進入烏斯藏當兵,自己能學習文化不說,還能得到價值三十到五十貫的十畝耕地,孩子能免費讀書,並且自己也能獲得每年十五貫錢和十石口糧。

就待遇而言,這消息只要放出去,烏斯藏和朵甘的大批番人都會走出吐蕃,踊躍報名。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待遇,那臣想不到他們有什麼能拒絕的理由。”

李英不得不佩服朱高煦的大方,朱高煦聞言也輕笑:“他們的待遇很好,你的也不錯。”

“今日拔擢你爲烏斯藏都指揮使,什麼時候你的三千番兵訓練好了,什麼時候你就能出鎮烏斯藏了。”

“臣謝殿下隆恩!”聽到自己一口氣連跳四級,儘管任職的地方貧苦,可李英還是難免激動。

他跪下五拜三叩,朱高煦見狀也讓亦失哈上前將他攙扶起來,交代道:

“朝廷給出的待遇不低,你與他們要好好訓練,爲朝廷守好烏斯藏。”

見朱高煦交代,李英也不敢怠慢,雙手合攏作揖:

“臣…領教!”

《明太宗實錄》:“七月辛未,太子嫡長子誕生,上冊封爲皇太孫,甚喜曰:“此乃大明朝福也”。”

《明太宗實錄》:“七月丁酉:擢西寧衛指揮僉事李英爲烏斯藏都指揮使,專營吐蕃要務。”

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73章 平倭論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18章 小子野望第40章 燕府三子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29章 二王相猜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244.第244章第601章 後記共和大明第403章 養倭爲犬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87章 老謀深算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558章 和光同塵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420章 亦步亦趨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74章 二子善謀第456章 衣錦還鄉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45章 解縉案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2章 旁敲側擊第576章 烈士暮年第32章 採生折割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367章 調停諸國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40章 燕府三子第62章 老丈難當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129章 百廢待興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67章 大本堂內第489章 倉攢吏第565章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13章 大樹營內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97章 龍江船廠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448章 遷都北京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39章 敲山震虎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590章 後記正德(1)第3章 燕府虎兒第56章 陳年往事第47章 東宮名錄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590章 後記正德(1)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52章 街頭鬥嘴第48章 老當益壯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8章 徐氏治戎
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73章 平倭論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18章 小子野望第40章 燕府三子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29章 二王相猜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244.第244章第601章 後記共和大明第403章 養倭爲犬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87章 老謀深算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558章 和光同塵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420章 亦步亦趨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74章 二子善謀第456章 衣錦還鄉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45章 解縉案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2章 旁敲側擊第576章 烈士暮年第32章 採生折割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367章 調停諸國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40章 燕府三子第62章 老丈難當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129章 百廢待興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67章 大本堂內第489章 倉攢吏第565章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13章 大樹營內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97章 龍江船廠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448章 遷都北京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39章 敲山震虎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590章 後記正德(1)第3章 燕府虎兒第56章 陳年往事第47章 東宮名錄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590章 後記正德(1)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52章 街頭鬥嘴第48章 老當益壯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8章 徐氏治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