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孤家寡人

“淅瀝……”

寒冬臘月間,在北方百姓都在家中休息,煎熬渡過寒冬的時候。

山西大同地界的某處鎮子卻充斥着身穿薄衣,身上黑黢黢一片的工人。

在那山包之下的礦洞口,不斷進出着礦工,他們有的挑水、有的推車,還有的換班出來休息,身上雖然很髒,可臉上笑容卻不減。

他們是大明在山西官營煤礦場的礦工,每日的工作就是採礦。

不過與平日不同,今日這片礦區的所有礦工都被從礦坑裡叫出,一輛輛馬車也駛入了這片礦區。

“張主薄,這就是大同煤礦,一共有近三千礦工在此地工作,南邊剛纔經過的集鎮就是他們親眷居住的地方。”

隨着一名青年走下馬車,礦場的主事連忙迎接上來,與這名青年介紹着大同煤礦的所有。

對於他所介紹的一切,青年頷首表示知曉,同時開口道:

“這次朝廷派來了二十名太學士,他們會負責指揮你的人安裝抽水機。”

“這些抽水機已經在房山礦區試過了,效果很不錯。”

“如果這些抽水機可以在大同同樣作用,那大同的百姓就不用擔心柴火問題了。”

張成山與主事交代着,同時向礦區走去。

主事身旁一名掌事見他走遠,特意低聲詢問:“這人不過是一個主薄,您爲何這麼尊重他?”

“小聲些,這廝是渤海走出的主薄,與其它地方的主薄可不一樣。”主事連忙讓掌事收聲,隨後笑臉盈盈的跟上了張成山的腳步。

不多時,在所有工人的見證下,一臺臺長寬近六尺的鋼鐵物體被擡下馬車,其沉重近千斤。

礦工們幫忙將它擡下馬車,隨後便見一些穿着穿着黑色粗布麻衣,但長相十分白淨的青年開始指揮礦工們搬運機器。

在他們的指揮下,一根空心長杆被連接進入礦坑,隨後被他們用組件連接一個長寬三尺的小機器。

很快,一根長長的,韌性還算可以的黑色空心管子被連接到了礦井底部,並被人指揮固定在了那個小機器的另一頭。

“取些煤炭來!”

一名三旬左右的男子開口,幾名礦工見狀紛紛動手,將一筐筐煤炭搬到了礦坑外的那臺大機器旁邊。

“來十個讀過小學的來學習。”

又是一聲召喚,很快便走出了十名十八九歲的礦工。

“你們看着,這抽水機是這麼操作的……”

在太學士的教導中,抽水機的鍋爐被打開,煤炭被他用鏟子鏟入其中,不多時點火開始燃燒。

隨後,只見他的手在機器上拉動了幾個操作杆,不多時那被他稱呼爲抽水機的存在便發出了“嗡隆隆”的聲音。

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將四周的礦工們嚇了一跳,但抱着看熱鬧的心情,四周的礦工被嚇到後,不僅沒有遠離,反而越靠越近。

“好,現在和我去打開裡面那個泵!”

雖然是高高在上的太學士,可面對礦坑,他卻並沒有展露什麼嫌棄的表情,而是很輕鬆的帶着礦工們深入礦洞,在裡面啓動了幫助抽水的泵。

在他們打開水泵的一瞬間,那個被蒙上粗布,用鐵絲綁好的抽水口立馬開始對礦坑開始抽水。

只是幾個呼吸間,礦坑之中的水便通過抽水泵往外面的抽水機送去,最後將礦坑之中的水抽出了礦洞之外。

“抽出水來了!”

“真抽出來了!”

“水好多,這麼一會,比我一個時辰運出的水還多!”

“不是,有東西抽水了,那我們幹什麼?”

“對啊,不會不要我們了吧……”

一時間,礦工們的議論聲甚至將抽水機的運作聲都給遮蔽了。

面對他們的擔心,張成山上前讓人關停抽水機,隨後對四周人說道:

“礦區不會裁撤任何一個沒有違反紀律的工人,抽水機是爲了讓你們能在更舒適的環境下工作,你們也不希望整日泡在水裡吧?”

“現在雖然沒有抽水這項工作了,但挖礦的工作一直有,不能抽水,我們還可以挖礦。”

“大家應該都知道,官營礦區給的工價是最高的,自從朝廷開始接手官營礦區,你們自己問問自己,日子是比以前好過了,還是變差了?”

張成山的聲音傳開,雖然只有數百人聽到,但人是會傳播的生物,很快下面的議論聲便倒向了張成山。

“官營礦場工作每天一百三十文,民營的才七十文,當然是官營舒服。”

“七十文還是現在的價格,以前沒有官營的時候,民營礦區纔給三十文一天。”

“對啊,現在我家能天天吃肉,這放在以前可不敢想。”

“不能抽水,那咱們就挖礦,怕什麼。”

“對,只要朝廷別不要我們,挖礦和抽水還不是一樣的幹。”

“有這抽水的東西,我們也不用兩條腿泡在水裡挖礦了。”

“確實……”

眼見輿論倒向自己,張成山繼續道:

“朝廷之所以要用上抽水機,就是爲了不讓你們雙腳泡在水裡挖礦,另外有了抽水機後,煤價也會越來越便宜。”

“到時候不止是我們,就連大同府乃至整個山西的百姓都能用上便宜的煤炭。”

“另外……”

張成山不斷說着,礦工們的情緒也漸漸穩定下來。

眼見礦工們穩定,礦區的吳掌事連忙開始招呼人安裝抽水機。

這次張成山帶來了二十臺抽水機,能作用二十個礦洞。

雖說對於大同礦區數百個礦洞來說不值一提,但隨着抽水機的不斷生產並安裝,大同地區遲早有一天能在每個礦洞都用上抽水機。

類似大同礦區的事情,也同樣發生在山西、北直隸各地的房山、忻州等礦區,而這一情況也經過類似張成山等地方主薄的彙報,最終彙總交到了朱高煦的案頭。

“好,抽水機佈置後,煤礦開採量有明顯提高,推廣抽水機的幾個地方也有明顯的煤價下降。”

武英殿裡,朱高煦興致勃勃的評價着抽水機進入礦區的影響。

坐在主位的朱棣瞧見他這模樣,也捋了捋自己的鬍子,略感驕傲。

倒是相比較這對父子,站在殿內的夏原吉與郭資、黃福三人對視一眼,最後由夏原吉站出來爲這對父子潑冷水。

“殿下,雖說房山與大同的煤價確實下降了,但山西百姓手中並沒有錢購買煤炭。”

“百姓富裕不起來,煤價再便宜也沒用。”

夏原吉的冷水並沒能澆滅朱高煦的熱情,相反面對夏原吉的提醒,朱高煦也頷首認可道:

“你說的不錯,因此朝廷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西北鐵路的修建。”

朱高煦將目光放到了黃福身上,黃福聞言只能苦着臉作揖道:

“殿下,這是西北鐵路的設計圖,請您閱覽。”

一份地圖被黃福從袖中取出攤開,王彥上前接過,放到了朱棣案頭鋪開。

很快,一條鐵路出現在了朱棣與朱高煦的面前。

西北鐵路,東起北京東,西至哈密城,全長五千六百里,預計建造時間十五年,預計造價三千萬貫,軌道四條,每年支出二百萬貫。

西北鐵路從北京東出發,經過宣府、大同府、太原府、汾州、平陽府、西安府、鳳翔府、鞏昌府、臨洮府、蘭州府、涼州府、甘州府、肅州府、沙州府、哈密府。

鐵路經過二百六十七個州縣,能影響到五百多萬沿邊百姓。

儘管他影響的人口不多,但對於大明來說卻影響很大。

有了這條鐵路,不管是日後的陝西大地震,亦或者是日後的西北大旱災,大明朝廷都可以通過兩京鐵路從南方抽調物資,在最多一個月的時間內將物資運送到當地,儘可能的解決當地的災情。

只要有一口飯吃,西北的百姓自然不會選擇叛亂。

“殿下,三條鐵路同時開建,這並不符合朝廷的預期。”

見朱高煦要同時開修三條鐵路,雖然吏部尚書,但夏原吉依舊投出了反對的意見。

誠然現在大明的財政較之前有了極大的提升,每年的歲入甚至達到了四千二百萬貫,並且還在不斷提升……

可問題在於,歲入在提升,支出也在提升。

“殿下,朝廷新政全面推行後,朝廷有軍隊七十萬,州府縣城兵馬司二十二萬,衙役十七萬,文武官員五萬四千多,吏員四十二萬餘,教習四十五萬餘。”

“單說行政成本,便足足高達四千餘八十萬貫,每年結餘的不過百萬貫。”

“除此之外,黃河與運河及各地水道維護每年投入便是一百萬貫,供給內帑又是二百萬貫,現在三條鐵路同時修建,每年起碼五百萬貫,各地工廠產量提高又是二百萬貫”

“如此算下來,朝廷每年負支出九百餘萬貫,即便有艦隊積存的金銀銅錠,也不過僅能支持三年罷了。”

“因此,臣請殿下三思……”

夏原吉作揖唱禮,就連朱棣聽了,都不由覺得大明現在的行政開支太大了。

只是對於朱高煦來說,大明朝能有現在的財政,可以說完全離不開現有的行政體系。

對於財政情況,他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對夏原吉的勸阻,朱高煦繼續道:

“東洲金銀能填平四百萬的窟窿,如此一來每年積欠也就是五百萬。”

“以朝廷現在的情況,完全可以支撐到四年後的產量提升結束,期間田賦也會不斷上漲,因此不必擔心。”

“此外,對於錢糧的事情,我也已經有了想法,那就是開辦銀行!”

朱高煦忽然提出了一個新詞,而面對這個新詞,夏原吉等人還來不及詢問,朱高煦便主動開始解釋起了銀行的作用。

百姓將錢存入其中,然後使用存摺在全國各地取錢,同時銀行可以發行各類債券,例如鐵路債券和建設債券。

這些債券有一定的利息,對於那些有錢沒地方投資的人來說,債券的利息雖然不高,但卻勝在穩定,有國家作爲擔保。

除此之外,銀行的各種作用也被朱高煦一一講解,其中不少作用對於夏原吉他們來說並不陌生。雖然這個時期還沒有出現錢莊、錢鋪一類的民間機構,但一些大商人早就開始用個人信譽開始這種換錢存錢的做法。

現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提前讓銀行面試,而一旦有了銀行,一旦百姓的錢開始存入銀行,那大明在建設上就不用發愁了。

大明的經濟市場經過朱高煦這麼多年研究,市場上的貨幣總量大概在二十億貫左右。

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將錢存入銀行,那鐵路和基建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同時,債券的發佈,也會爲日後紙幣發佈做準備。

“若是創建銀行,那民間的百姓豈不是可以用寶鈔來兌換金銀銅錢?”

夏原吉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要知道大明市面上可是還流通着四千多萬貫的寶鈔。

如果百姓將四千萬貫寶鈔拿來兌換,那銀行雖然不至於被兌爆,但朝廷肯定會陷入破產危機。

老朱給下一代留下了足夠多的錢糧,卻也留下了足夠多的債務。

寶鈔本該是應對錢荒的應急品,最後卻成爲了收割百姓手段。

如果不是朱元璋懸崖勒馬,在朱高煦的建議下及時回收部分,加上朱高煦對寶鈔也以回收爲主,那寶鈔的價格是斷然不會維持在現在這種程度的。

現在市面的一貫寶鈔可以兌銅錢九百文,可見寶鈔已經迴歸了貨幣價值,畢竟交稅和官府買賣都可以用寶鈔。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鈔每年回收量也不過一百萬貫,可見百姓不太可能會一口氣將所有寶鈔拿來兌換金銀。

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好處,消息傳播太慢,地方消息閉塞就是這個時代的好處。

一些大商幫想要煽動百姓兌爆銀行,那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比兌爆銀行大太多了。

朱高煦幾次對官員的重拳出擊,已經收回了洪武年間發行的半數以上寶鈔,現在剩下的四千萬貫寶鈔基本掌握在小商人和百姓手裡。

除了朝廷,朱高煦不覺得還有其它勢力能煽動他們。

“寶鈔的事情不用擔心,只要百姓兌鈔不超過兩千萬貫都可以接受。”

“一旦百姓對銀行建立信任,朝廷立馬可以發放年利息爲5%的建設債券,不管能賣出多少,只要朝廷如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債券的信任就能培養起來。”

“長此以往,朝廷遭遇一些財政危機時,也能使用債券來度過難關。”

對於金融和經濟,朱高煦也是一知半解,屬於摸着石頭過河。

不過即便遭遇問題,他也能依靠着海外的金銀礦渡過,無非就是難熬幾年罷了。

海外的那些金銀礦朱高煦很清楚,即便大明以此種力度挖三百年,也不可能把它們全挖空。

夏原吉的擔心是建立在海外金銀產出不穩定的情況,但朱高煦卻很清楚,這些金銀礦甚至比大明朝的國運還穩定,沒有必要杞人憂天。

“在全國一千七百四十六個縣率先建設大明銀行,同時禁止任何民間商人效仿銀行。”

“明年的這個時候,我要看到一千七百四十六個縣的銀行拔地而起,設計圖紙我會交給工部。”

朱高煦對郭資與黃福吩咐,二人見狀,只能硬着頭皮應下了。

夏原吉雖然反對,可卻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想辦法應對日後銀行爆發的問題。

“你們先退下吧。”

“臣告退……”

朱棣開口示意三人退下,三人見狀也紛紛告退。

不多時,隨着他們徹底離開,朱棣這纔看向朱高煦:

“這個家給伱管,我放心。”

“現在馬上永樂十七年了,我之前說過,讓你在年末即位,你現在的意思如何?”

過去的幾個月,朱棣不是沒有建議讓朱高煦即位,但朱高煦總是推脫,這讓他很是不理解。

世人夢寐以求的皇位,爲什麼在朱高煦這裡成了燙手山芋?

“瞻壑還沒有練出來,您若是要退位,那便是兒臣一個人處理奏疏了。”

朱高煦用了一個不算藉口的藉口,朱棣聽後卻搖頭道:“你自己組建一個殿閣大學士不就好了嗎?”

“兒臣也考慮過,不過時機還不成熟。”朱高煦依舊搪塞。

人都是念舊的,朱高煦也不例外。

年輕的時候,朱高煦想着朱棣退位自己就即位,但到了這般年紀,朱高煦反而覺得皇位並不是那麼重要,他不想落下一個逼朱棣退位的名聲。

“你的心思我知道,你現在不想即位,我能理解,但大明宮修建好後,你就算不即位也得即位了。”

朱棣給人一種沒得商量的語氣,朱高煦聞言也只能作揖:

“大明宮若是修建好,兒臣便不會推讓了。”

“嗯,你先回去春和殿吧,稍許我與老大老三去大明宮看看。”

見朱高煦不推讓,朱棣稍微緩了一口氣,示意朱高煦離開武英殿。

“兒臣告退。”

作揖離開武英殿,朱高煦也乘上了步輿,向春和殿踏上歸途。

瞧着他遠去的身影,朱棣對身旁的王彥說道:“你說這皇位有那麼燙手嗎?老二就這麼不願意坐?”

聞言王彥作揖,輕笑道:“奴婢覺得,殿下並非不願意坐,只是不想承認陛下您該退位罷了。”

王彥這話倒是讓朱棣一愣,他沒想到朱高煦居然會擔心這個。

只是仔細一想,似乎自家徐妹子離開後,老二變化也開始變大了,尤其注重自己的意見。

面對自己的意見,以前他還會建議暫緩,現在基本就是自己一提他便照做。

這麼一想,朱棣也不由覺得心暖暖的,轉念間又想到了朱高熾和朱高燧。

對於大明宮,老大那個摳磚縫的常常說耗費太大。

自己說幾年後要繼續北征,老大又立馬跪下哭哭啼啼,好似他會死在北征路上一樣。

至於老三,半天憋不出一個響屁,憋出來也是一個臭屁。

相比較老二,這兩兄弟簡直就是蟲豸。

“老二像我,我孝順,老二自然也孝順。”

朱棣捋了捋大鬍子,面對旁人的誇讚,他始終要讓自己沾上邊。

王彥見狀也不揭穿,只是輕笑。

見狀,朱棣也起身對王彥吩咐道:“讓老大和老三去西直門等我!”

“奴婢領命。”王彥作揖應下,隨後便派人安排去了。

倒是在他們準備出宮的時候,朱高煦回到了自己的春和殿,一邊處理奏疏,一邊想着即位的事情。

老頭子馬上五十七,而自己也快三十七了。

算了算時間,若是按照歷史上的情況,老頭子最多能活七年就要離開。

“七年……”

想到這個時間,朱高煦有些難受。

如果老頭子真的還有七年就要走了,自己還有什麼必要“逼”他提前退位呢?

如果老頭子真的走了……

一時間,朱高煦不免想到了徐皇后走的場景。

隨着年紀增長,他愈發覺得自己是孤家寡人。

朱棣、郭琰,還有幾個兒子,算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爲數不多的牽掛了。

曾經他可以狠辣的設想郭琰阻礙自己,便把郭琰廢黜。

但隨着年紀增長,郭琰幾乎成爲了他的禁臠,旁人但凡說她一句,自己便心裡不舒服。

郭琰如此,更別提老頭子了。

“殿下還在想陛下要退位的事情?”

亦失哈看出了朱高煦悶悶不樂的原因,小心詢問着。

朱高煦應了一聲,亦失哈見狀便道:“此事乃陛下想要退位,您即便不願意也無法阻止。”

“況且陛下心在漠北,您與其留他在深宮,倒不如幫陛下解決漠北的事情。”

亦失哈說着說着,也不免心疼起了朱高煦,鼻頭一酸道:

“上次遊獵歸來,殿下您知道下面的弟兄是怎麼說的嗎?”

朱高煦手中硃筆停頓,緩緩擡頭向亦失哈看去。

亦失哈唏噓道:“兄弟們都說,這些年的殿下是太子,這些年的殿下做的都是對天下有利的事情,都是好事,可是……”

他頓了頓,隨後繼續道:“對於弟兄們來說,唯有渤海那位意氣風發的殿下,纔是我們心中想要的殿下。”

“您困居深宮多年,就未曾有一絲想要回到當年的想法嗎?”

“若是您有,那陛下又何嘗不是。”

“說到底,陛下與殿下,當年都是爲朝廷戍邊的塞外,都不願意困居宮……”

“知道了,不用說了。”

朱高煦打斷了亦失哈,表情複雜的看向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奏疏。

沉默許久,春和殿內才重新響起了他的聲音。

“若是下次再開口,我便應下了……”

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42章 旁敲側擊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19章 衛所尚足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586章 後記宣德(5)第488章 欣欣向榮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103章 亂我家者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25章 春和宮內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515章 天家無情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590章 後記正德(1)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62章 老丈難當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460章 好事成雙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555章 狐假虎威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504章 各懷鬼胎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15章 武英殿中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538章 伶牙俐齒兒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565章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399章 審時度勢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84章 後記宣德(3)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561章 浪恬波靜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4章 常鱗凡介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15章 天家無情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13章 大樹營內第35章 位高權重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340章 青藏驛道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第461章 解決民生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12章 天下糜爛第33章 金陵街坊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598章 後記永曆(1)第602章 地府春秋筆法朱允炆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413章 狗咬狗
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42章 旁敲側擊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19章 衛所尚足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586章 後記宣德(5)第488章 欣欣向榮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103章 亂我家者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25章 春和宮內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515章 天家無情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590章 後記正德(1)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62章 老丈難當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460章 好事成雙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555章 狐假虎威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504章 各懷鬼胎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15章 武英殿中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538章 伶牙俐齒兒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565章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399章 審時度勢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84章 後記宣德(3)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561章 浪恬波靜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4章 常鱗凡介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15章 天家無情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13章 大樹營內第35章 位高權重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340章 青藏驛道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第461章 解決民生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12章 天下糜爛第33章 金陵街坊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598章 後記永曆(1)第602章 地府春秋筆法朱允炆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413章 狗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