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

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

“駕!駕!”

夜色下,舉着火把的馬匹在官道上疾馳。

自新城至諸城,合計有三百五十餘里。

這是他們奔襲諸城的第一夜,從子時開始趕路,眼下天色已經微微亮。

三個半時辰的趕路,他們從新城撤到臨淄,渡過了淄水,青州府治所的益都縣距離他們不過四十餘里。

“在此休整半個時辰後繼續趕路,今日入夜前要抵達臨朐。”

朱高煦勒馬叫住衆人,六千騎兵紛紛聞聲下馬,顧不得自己喝水,便先將乘馬背上的甲冑、糧食給卸下,同時給軍馬和乘馬喂水喂豆。

每匹一斤豆,三斤水,喂完過後便放任它們自己在就近找草吃。

下馬的朱高煦看着微亮的天色,直接滅了手中火把,然後從懷裡拿出幾個已經乾硬的餅子吃了幾口後,又用水才勉強將其嚥下。

這些東西對於朱高煦來說不算難吃,但對於許多沒有吃過粗麪食物的人來說,這絕對不算好吃。

在沒有精加工的這個年代,僅憑石磨來磨碎米麥的這個時代,許多食物都顆粒感十足,吃下去嗓子十分難受。

當然,對於這個時代來說,能一日三餐都吃飽,就已經是普通人最大的奢望。

朱高煦感受着口中那有些咽不下去的粗糧餅,又看了一眼四周坐下休息的兵卒們。

即便他們在渤海已經吃了幾年的精細的米麥,但對於這種粗糧餅子他們依舊吃的很香。

說到底,他們在朱高煦未到渤海前,大多都是一天兩頓,有時還吃不飽的女真野人。

如果不是朱高煦的到來,興許他們要過一輩子那樣的日子。

他們爲朱高煦征戰,最開始的目的就是受不得朱高煦被朱允炆那般苛待,想繼續維持這幾年的日子罷了。

儘管他們現在吃着粗糧餅子,但他們知道自家的家人吃的是精細米麥,這就足夠了。

“走!”

短暫的半個時辰休整過後,天色已經開始明亮。

太陽雖然還沒出,但他們得繼續趕路了。

時間消逝,很快新城縣外渤海軍消失的消息便被守軍所知,新城縣守將連忙派人將消息送往了北邊的青城縣。

待李堅得到消息時,已經是辰時了。

李堅將消息報往了李景隆他們北上的方向,直到正午李景隆纔得到消息。

只是眼下他並沒有時間理會朱高煦,畢竟山東的局勢已經暫時控制住了。

有李堅的四萬大軍在青城,朱高煦便無法向西北進軍威脅滄州和德州。

那邊的盛庸已經抵達淮安,依靠淮河防線,朱高煦也一時難以渡過,因此自己要做的是抓緊時間向北,逼朱棣撤回北平。

李景隆想的很好,可他的舉動卻令人不滿。

“行到陣前,突然撤軍……”

京城武英殿內,穿着皇帝常服的朱允炆看着手中的奏疏,心裡有股火氣始終發不出來。

殿內,黃子澄、齊泰、暴昭、方孝孺四人站成一排等待他這位皇帝開口,可他還有什麼能說的?

“陳暉、滕聚的甘涼精騎不是縱橫甘涼,馳騁青海嗎?”

“怎麼這般輕鬆就被燕庶人給擊敗了?”

“哪位愛卿能告訴告訴朕,這究竟是怎麼了?”

“爲何朝廷的兵馬越打越少,賊軍的兵馬倒是越來越多,地盤也越來越大。”

“朝廷組織過像樣的戰事嗎?”

朱允炆質問四人,黃子澄有意辯解:“陛下,曹國公所擔心也非虛事,那渤海軍有火器、舟船之利,又仗馬速來回奔走,渤海庶人又素來多智,輕易進軍,難免會將戰事僵持。”

“與之相比,倒不如揮師北上,與燕逆在白溝河交手。”

“燕庶人爲渤海庶人之父,父有難,子必救之,那渤海庶人定然會調轉兵鋒,往北平而去,這正是朝廷所想要的決戰。”

黃子澄車軲轆話說了一圈,就是沒說到點上,聽不下去的齊泰只能站出來開口道:

“眼下陳暉、滕聚所部精騎被燕逆所俘,稍加整訓,燕逆精騎便會多出數千。”

“我軍在涿州、東安的準備若是沒有騎兵配合,那便不是掎角之勢,反倒容易被分而擊之。”

“曹國公北上,並讓江陰侯、徐都督二人率軍南撤,就是想要利用白溝河、五宮澱、三角澱的水網來限制燕軍馬步騎兵。”

“渤海雖有火器,但燕逆卻沒有。”

“屆時我三十萬堂堂之軍北上,可以火炮攻城,也可以使大軍壓進,不論如何都有餘地。”

“至於山東那邊,李駙馬已經率四萬兵馬屯守青城,限制渤海庶人往西北與燕庶人匯合,南邊又有盛庸所整備的四萬屯兵和兩萬在京銳士,足有六萬人。”

“這六萬人不管是北上徐州,還是固守淮河,都進退有餘,陛下不用擔心。”

齊泰覺得自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可朱允炆聽着卻怎麼聽怎麼刺耳。

“賊軍眼下已經佔據山東登萊二府,青州府內又無人遏制。”

“曹國公手握三十萬兵馬卻遲遲未立戰功,賊軍難以對付朕明白,可他治軍半年而無寸功,你們覺得朕應該如何看他?”

“還有那渤海庶人,區區六千就敢與我官軍十萬對峙,即便加上其它三路,也不過三萬餘人。”

“就這點兵力,曹國公卻畏而不前,反倒是覺得三四萬的渤海庶人不好打,十幾萬的燕庶人好打。”

“他不打渤海庶人,難不成要等到渤海庶人打過淮河,渡過長江,打到京城嗎?!”

朱允炆越說越激動,他給耿炳文、李景隆的支持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景隆的三十萬大軍背後,是他調動的百萬民夫。

敢問古往今來,有幾個帝王敢這樣調度?

他都這樣了,可卻依舊遲遲聽不到一份捷報,這讓他怎麼相信這羣所謂的‘名將’。

想到此處,他側過身去,背對着四人道:“朕還是那句話,入秋前若還是連一場大捷都無法創造,那平叛一事就轉交他人吧。”

“臣等領命……”四人作揖,但想法各異。

黃子澄覺得李景隆名不副實,方孝孺和暴昭則是在想怎麼推薦自己的同鄉子弟,怎麼蠲免江南賦稅。

唯有齊泰緊皺眉頭,他很清楚李景隆的壓力有多大。

論能力,李景隆本就不如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留給大明的二代佼佼者,只有已經薨逝的沐英能比擬。

李景隆對付朱棣本就有些棘手,更何況還要對付一個由馮勝、傅友德親自調教出來的朱高煦。

在平原與擁馬步兵近十萬的敵人兩線作戰,這壓力有多大,齊泰比殿內衆人都清楚。

只是他更清楚,皇帝已經等不及了,他的耐心是有限的。

如果到入秋前,李景隆還是無法創造一場大捷,那皇帝真的會換人。

“唉……”

齊泰在內心長嘆一聲,與此同時朱允炆也詢問道:

“宋晟、瞿能、沐春三人兵馬調動可有動靜?”

“回陛下……”黃子澄搶先回答:“宋都督已經在召集甘涼兵馬,瞿都督目前剛剛撤回大理,西平侯那邊則正在與刀幹孟進行決戰,無法抽身。”

“此外……”黃子澄隱晦看了一眼朱允炆,隨後小心翼翼道:“雲南都司有些兵馬不聽西平侯調令,遲遲沒有向昆明集結。”

他話音落下,朱允炆便臉色一黑。

傅氏三兄弟在雲南的所作所爲,他差不多都已經知道了。

怪不得雲南打那麼久,原來是有人在拖沐春他們的後腿。

瞿能走大理前往四川,其想法恐怕也是擔心昆明的傅茂會阻礙他。

若不是朝廷無力再在西南組織戰事,朱允炆說什麼也要將傅氏一家在雲南的根基拔起。

“這一戰過後,看朕如何對待你們……”

朱允炆眯了眯眼睛,已經想到了平叛結束後如何整治傅氏。

“陛下!”方孝孺突然開口,似乎爲了刷些存在感,他特意開口道:

“周庶人一家眼下已經抵達重慶了,不日即將進入雲南。”

“倒是將他忘記了。”朱允炆突然想起了被自己流放雲南的朱橚,若是他也在雲南作亂,那雲南的局勢就更復雜了。

“詔令四川都司衙門,將周庶人一家押送回京。”

朱允炆下令,同時繼續交代:“讓瞿能率本部兵馬速速返回四川,馳援京師。”

“臣等領命……”四人作揖,朱允炆見狀也揮袖示意他們退下。

待他們走後,朱允炆才重新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龍案。

在那裡,戶部的奏疏十分顯眼。

“陛下,今年的開支,已經超過一千四百餘萬……”

“朕知道,不用你提醒。”

李權想要上前提醒,朱允炆卻皺眉用眼神讓他退下。

在李權走後,朱允炆才走到龍椅一旁,用手緊緊握住龍案一角,盡力壓制自己的脾氣,可最後還是從牙縫中擠出一個人名:“朱…高…煦!”

“唏律律!!”

幾乎在朱允炆獲知山東局勢的同時,經過三日的奔襲,朱高煦成功率領兵馬抵達青州府東南靠海的諸城縣外。

主攻諸城縣的是孟章,而如今諸城縣已經被其拿下。

城外,一個足以容納五萬人的營盤拔地而起,趕赴諸縣的四支兵馬中,朱高煦是最晚抵達的,因此諸將紛紛在營盤門口等待迎接他。

“殿下千歲!” 孟章、陳昶、趙牧、塔失、多爾和齊、尼瑪察、塔剌赤等諸將紛紛站在營門迎接朱高煦的到來。

“辛苦了!”

朱高煦翻身下馬,徐晟則是牽着他的馬,率六千騎兵入營休整。

“請殿下檢閱營盤!”

孟章作揖行禮,他知道朱高煦下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檢閱營盤,以防遭遇夜襲時營內準備不足。

朱高煦沒有回話,而是帶着諸將開始檢閱營盤。

巡視營盤一圈,確定沒有什麼問題過後,他才帶諸將前往了帥帳。

在他抵達後不久,徐晟也抵達了此處。

不僅是他,還有剛剛趕來的胡綸也出現在了這裡。

入帳坐下,朱高煦一手撐着腿上,一手拿着馬鞭,目光掃視着自己桌上的地圖,時不時擡頭看向帳內的那個沙盤。

這個沙盤的製作手藝不用多說,其精確度也可以堪稱這個時代最爲精確的沙盤。

沙盤上展示的是長江以北的江淮與山東等地區,由於時代問題,後世的許多江北沿海城市都還在海里泡着,沒有被奪淮入海的黃河給沖刷出來。

就寬度來說,淮安府境內的運河到黃海,最多不過一百八十里,可以說東西縱深很短,渤海精騎如果備足精力,頂多十五個時辰就能從西邊的運河跑到黃海邊上。

當然,對於騎兵來說,這防線很短,但對於步兵,尤其是純步兵來說就很長了。

朱高煦到諸城,不是爲了別的,就是爲了南下京城。

趁着李景隆被燕軍吸引,他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事。

他有預感,如果他不盡快結束戰事,那與歷史上不同版本的白溝河之戰還會打響,近十萬燕軍與南軍精銳都會葬身此處。

“召集伱們到這裡來,爲的只有一件事,這件事想來不用我過多贅述!”

朱高煦目光如炬,掃視諸將的同時也直言道:

“如今我們已經拿下萊州、登州二府之地,亦失哈和孫鋮給我來了消息,二府之地糧食所獲的民糧食、官糧足有五百餘萬石,雖說算上登萊二府的百姓,我渤海也需要養活近三百萬人,但這五百萬石糧食足夠他們吃兩個半月!”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兩個半月裡,我們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你們,都是隨我從渤海殺出來的老兄弟,我也沒有什麼需要回避你們的。”

“去年開戰前,我就讓胡綸南下,在沿海的許多城鎮佈置了一些糧垛,這些糧垛多則千餘石,少則數百石,足有百來處,足夠我軍輕裝前進。”

“火炮、炮彈、火藥、輜重……”

“這些東西,統統都不用你們攜帶,自然有海上的成功和崔均二人幫忙運送。”

“接下來我要你們做的,就是好好休息一夜,明日辰時我全軍出發,沿海一路南下,直抵淮河北岸的雲梯關。”

“海軍會配合我們拿下雲梯關,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南下,飲馬長江岸,走靖江沙島過長江,登陸常州後,一路直奔京城,要趕在朱允炆逃出前,將京城包圍!”

朱高煦的話很簡短,可卻代表了他們要奔襲一千五百里,並且還要越過淮河、長江兩道天險。

古往今來,即便是以北向南打,面對這兩重天險,許多軍隊都在第一道的淮河防線就折戟沉沙,哪怕打到長江,也只能看着長江望洋興嘆。

眼下,自家殿下開口就要帶着自己一羣人渡過這兩重天險,奔襲朝廷最重要的京師。

儘管知道這難度很大,甚至難以完成,但諸將卻紛紛作揖:“願聽殿下調遣!!”

說罷,塔失、多爾和齊、尼瑪察等人才詢問道:“淮河和長江有松花江和黑龍江寬闊嗎?”

“哈哈哈哈……”幾人的話讓孟章等人笑了出來,瞬間沖刷了他們心中的沉重,最後還是徐晟笑道:

“淮河的話,與黑龍江差不多吧,但長江可比黑龍江要寬,差不多有三五倍那麼寬。”

徐晟的話還是說得保守了,這個時代的長江可比後世要寬,哪怕是從京城渡江前往江浦這一段,距離也足有八九里,下游的揚州府到松江府,更是可以達到誇張的四十餘里。

朱高煦選常州府,是因爲這一段有靖江這個被長江泥沙沖刷出來的浮島。

有這個浮島的存在,加上楊展他們的一百多艘船隻,那完全可以在一個時辰內護送上萬人過江。

朱高煦不需要那麼多,他只需要能在第一時間送六千騎兵包圍南京城,同時水師趁着夜色堵住南京通往上游的水路,那他就成功了。

“殿下,要渡過淮河,得先擊敗在那裡練兵的盛庸,他手中有兩萬在京精銳和四萬訓練了半個月的屯兵。”

胡綸開口提醒,諸將紛紛降低了聲音,等待朱高煦說話。

只是面對胡綸所說的盛庸,朱高煦卻輕笑搖頭:“我若全軍彙集,別說是盛庸帶着六萬人去雲梯關阻礙我,便是我外公走出,我也全然不懼!”

朱高煦的外公,自然就是號稱大明萬里長城的徐達。

他這話不是在貶低徐達,而是他相信眼下聚集在諸城的渤海軍實力。

加急訓練的六千遼南兵卒讓神機營人數達到了一萬五千人,除此之外再加上女真八衛的兩萬四千人,以及自己麾下的六千漢少騎兵,合計是四萬五千人。

一年的時間,朱高煦早已非鐵嶺的吳下阿蒙,吃了吳高一虧的朱高煦可沒閒着,王義他們在金州也不僅僅是幫忙砍木頭造船。

如今的這四萬五千人,朱高煦不敢說如臂使指,但起碼不會再鬧出當初鐵嶺之戰上萬人追擊,不過十幾步就陣型自亂的笑話了。

“徐晟!”

“在!”

朱高煦開口,徐晟應下。

他緩緩起身,對徐晟開口道:“給你留三千神機營,你帶着全軍火炮在此等待朱成功,一旦朱成功抵達,你和他立馬將火炮送上船,一路南下淮河,炮擊雲梯關!”

“末將領命!”徐晟作揖,朱高煦將一塊調兵牌遞給他,他雙手接下。

在他接下後,朱高煦繼續開口:“孟章領一萬二千神機營爲後軍,趙牧你領六千騎兵爲前軍,我親自統帥塔失、多爾和齊、尼瑪察等八人的女真八衛。”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

“拿下雲梯關,渡過淮河,此戰告終,諸軍回家得見父母妻兒!”

“我等領命!!”聽到決戰由自己打響,營帳之中諸將紛紛覺得熱血上頭。

他們在乎的是決戰嗎,並不是……

他們在乎的,是朱高煦拿下京城後對他們的封賞,那纔是能夠福廕子孫的功賞。

朱高煦示意諸將退下,諸將見狀也紛紛退下。

朱高煦倒是準備好好休息了,只是他的言論卻讓整個渤海軍處於亢奮之中。

從龍之功,誰不想拿?

要知道當初跟隨太祖高皇帝從淮西走出的人,哪怕就是一個普通的兵卒,都起碼拿到了正六品以上世襲罔替的官職,那是真正與國同休的犒賞。

除了這個,還有他們這一路征戰向南的戰功,這些戰功都被造冊,按照渤海的規矩,不管是留在關外還是遷往關內,都能獲得上百乃至數百畝田地。

兵卒們固然想家,可這些實打實的犒賞纔是他們現在最想要的東西。

翌日,都不用朱高煦吩咐,許多兵卒不等天色發亮,就激動的開始收拾東西。

明明京城距離他們還有一千五百餘里遠,可他們卻覺得,京城距離他們近在咫尺,榮華富貴也是一樣。

朱高煦還未起夜,孟章、胡綸、徐晟、塔失等人就先後起夜指揮大軍出營了。

站在灰濛濛的營外,幾人站在一起閒聊。

原本衆人還在討論以前和前幾日攻打諸城的往事,但胡綸看了一眼營壘,隨後才緩緩開口道:“殿下,似乎不是世子吧……”

“……”一句話說出,衆人瞬間沉默了起來。

對啊,朱高煦不是世子,那他們打下京城之後怎麼辦?

“這不簡單?”塔失畢竟是海西女真人,沒有孟章這羣漢人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道德感,他直接道:“讓殿下殿下做皇帝不就行了!”

“不是這麼論的……”孟章等人聽了要搖頭,塔失卻疑惑:

“我們打下的京城,不讓殿下做皇帝,那誰做?”

“殿下還有父親,還有燕王殿下呢。”徐晟對塔失開口,塔失卻瞪大眼睛:

“我們打下的京城,關殿下他爹什麼事……”

“你個蠻子,哪有兒子這對爹的?”

“父子君臣你忘記了?”

“你要害殿下不孝啊?”

“你小點聲。”孟章等人被塔失的發言嚇了一跳,連忙攔住了這個大聲嚷嚷的女真人,然後纔開口道:

“這件事情,我們幾個做不了主,等亦掌印、孫長史、朱都督和王都指揮使他們都到了京城再說。”

“眼下與其擔心這個,不如擔心拿下京城之後怎麼處理那個皇帝。”

“那個簡單!”聽到孟章這麼說,對朱棣與朱高煦關係還有些心虛的徐晟立馬狠辣起來。

“不管誰見到他,想辦法弄乾淨些,別讓他濁了殿下的眼睛。”

“好!”

“這個可以!”

徐晟的建議贏得了衆人的贊同,與此同時營壘處也傳來了“殿下千歲”的聲音。

孟章搓了搓發涼的手,對這幾人開口道:“都記得剛纔的約定,別到時候心軟,讓殿下難辦。”

“放心吧!”徐晟等人頻頻點頭,而營門處也傳來了朱高煦的聲音。

“孟章,你們幾個人在那裡嘮叨什麼?”

朱高煦疑惑看着站在路邊的幾人,孟章他們聞言也連忙笑着一路跑來:“殿下,我們在論江南的女人,塔失他說他想要個江南的女人當媳婦。”

“淮河都沒見到,你們就想到江南去了。”朱高煦笑出聲來,同時招招手:

“準備準備,可以拔營南下了!”

《渤海紀事本末》:“三月己亥,上率騎六千往新城尋釁,時景隆聞太宗破敵於楊清水,留李堅以惑上,旋援白溝河,上聞景隆撤,教令諸軍匯諸城。”

《明世宗實錄》:“三月,上率騎三千與景隆戰,景隆懼而避戰,撤至大清河北,又聞暉、聚陣沒楊清水,遂撤軍。”

“上聞景隆走,與諸將曰:‘景隆走而堅膽怯,淮泗無人矣’,遂揮師南下,拔諸城,兵抵直隸。”

(本章完)

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38章 宋國公府第607章 地府巧言善變朱允炆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32章 採生折割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53章 難成大器第420章 亦步亦趨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80章 紫金山下第574章 可汗舞樂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95章 身不由己第90章 燕府三寶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586章 後記宣德(5)第566章 峽口之戰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23章 爺孫較勁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66章 宮中密談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526章 扶危濟困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562章 彌天大謊第409章 資本道路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16章 自爆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39章 敲山震虎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474章 程匯元案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51章 繁花似錦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第8章 徐氏治戎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36章 以利誘之第89章 孤家寡人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60章 嶽婿矛盾第46章 爲孫補償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64章 募兵之論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364章第594章 後記隆慶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461章 解決民生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349章 梟雄終焉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68章 武英理政第55章 道德者死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39章 敲山震虎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56章 陳年往事第526章 扶危濟困
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38章 宋國公府第607章 地府巧言善變朱允炆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32章 採生折割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53章 難成大器第420章 亦步亦趨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80章 紫金山下第574章 可汗舞樂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95章 身不由己第90章 燕府三寶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586章 後記宣德(5)第566章 峽口之戰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23章 爺孫較勁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66章 宮中密談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526章 扶危濟困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562章 彌天大謊第409章 資本道路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16章 自爆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39章 敲山震虎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474章 程匯元案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51章 繁花似錦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第8章 徐氏治戎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36章 以利誘之第89章 孤家寡人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60章 嶽婿矛盾第46章 爲孫補償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64章 募兵之論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364章第594章 後記隆慶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461章 解決民生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349章 梟雄終焉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68章 武英理政第55章 道德者死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39章 敲山震虎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56章 陳年往事第526章 扶危濟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