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彌天大謊

第562章 彌天大謊

時光荏苒,不過轉瞬間,便已是來到了洪熙十五年的冬季。

從九月中旬到十月初,朱高煦連發十二道敕令,命令朱能請太上皇回京,然而每次都不能成功。

要麼就是朱棣說他生病,不能走動,要麼就是說朱祁鉞患了豆症,不能吹風。

總之爲了繼續在哈密待着,爺孫倆人可謂是用盡各種藉口與手段。

隨着時間進入十月,伴隨着西北氣溫驟降,即便朱高煦想讓朱棣返回,朱棣也不可能回來了。

如朱瞻壑預期的一樣,除非自家父親親自動身,不然根本勸不回這兩位祖宗。

無奈之下,朱高煦只能派出在京御醫前往哈密,祈禱朱棣在哈密不要出什麼事情。

儘管朱高煦不太相信諺語,但聖人難過七十三與八十四的這句話還是讓他有些擔心。

畢竟歷史上的老頭子只活了六十五,而今已然七十三,甚至再過不久就七十四了。

他的超常發揮,甚至超常過了老朱朱元璋,朱高煦不擔心反倒顯得奇怪。

當然,家事是家事,國事是國事,這點朱高煦還是得分清楚。

一場寒冬,不管是在後世還是在這個時代,都將奪去許多人的生命。

冬月初四,鎮康侯王魁去世,享年六十歲。

對於王魁的去世,朱高煦先是給王瑄手書,希望他不要太悲傷,要好好保重身體,這次平緬結束入京與自己敘敘舊。

寫完手書之後,朱高煦纔對王魁的後事開始了安排。

追封王魁爲平南公,諡武惠,其子王炤承襲其侯爵。

儘管安排如此,但實際上王魁軍事能力一般,而他的兒子王炤雖然跟隨王瑄在西南征戰十數年,但官職不過是一個衛指揮使,可見並沒有什麼出色的才能。

王瑄的幾個兒子,也並沒有什麼出色的才能,這讓朱高煦不免擔心日後的西南。

好在沐春的兩個兒子還算爭氣,加上傅讓的幾個兒子和侄子還算不錯,依靠明軍先進的武器對中南半島的土人壓制還是不成問題的。

如今勳貴子弟中,朱高煦暫時沒有從三代中看到能統兵超過十萬的帥才,這讓他有些擔心。

王瑄、傅讓、陳懋、蔣貴、孟瑛等人雖然都很不錯,但他們畢竟上了年紀,最年輕的也五十歲了。

如果勳貴子弟沒有能成帥才的,那朱高煦也只能從其它地方提拔有才幹的人來成爲新的勳貴了。

這其中,正統年間冒頭的毛忠、曹義、劉永誠、方瑛、董興、樑珤、孫鏜、石亨等人都早早被朱高煦所關注。

這裡面年紀最大的也不過四十出頭,最小的方瑛甚至還在南京的軍校學習,只有十七歲,但各科成績幾乎都是甲等。

這羣人中沒有什麼帥才,但能將兵萬人的卻不少了。

現在的大明朝,將兵數萬的人還有幾個,還能再撐十幾年。

有王驥坐鎮朝中,朱高煦也倒不用太過擔心。

判斷了大概的局勢,朱高煦雖然依舊惆悵,但卻也無可奈何。

能將兵十萬以上的帥纔可遇不可求,一個朝代往往也就能出雙手之數。

明初能將兵十萬以上的太多,到了如今也不過只剩下老頭子和自己,以及張輔、朱能、孟章等人了。

孟章因爲常年鎮守渤海而患病在家,朱能雖然還在西北活躍,但誰也不知道還能活躍多久。

唯一能持久一點的就是張輔,但就張輔在正史上的情況來看,正統四年以後不知道是年紀大還是如何,總之很少能看到他有清晰的軍事分析了。

這點朱高煦能理解,畢竟現在的他也在走下坡路,思緒早不如年輕時活躍跳脫,反而偏向保守。

哪怕是精力強人的朱棣,進入七十以後也不免會犯迷糊。

人都會老,身體機能會隨着年齡而不斷下降,這點無法強求。

“陛下?陛下?”

“嗯?”

亦失哈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直到第二次他稍微把聲音拔高,朱高煦才從思考中回到現實來。

他的反應已經有些遲鈍了,這放在幾年前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結果,讓他有些難過,但表面上依舊沉穩。

“墨幹了。”

亦失哈提醒一句,朱高煦這才發現自己手中硃筆的墨水已經幹了。

察覺之後,他將筆放回了硯臺中,本想繼續寫,但又不知道想到什麼,忍不住將筆放下,示意亦失哈跟着自己走走。

他帶着亦失哈走出幹清宮,在宮外的廣場上走着。

如今已經是冬月二十,北京早早飄起了鵝毛大雪。

由於北京紫禁城在建設之初的各宮殿及官場建設了地暖,故此每到寒冬時,便有車隊將大批煤炭運往玄武門,並命人開閘燒水,讓整個紫禁城地底管道充斥大量熱水。

正因這種設計,地面的積雪會一點點融化,而它們會順着磚縫流入地下排水渠中被衝出。

這設計很巧妙,但卻很早有人在用。

之所以沒有推廣,是因爲維持如此大規模的供暖需要消耗的煤炭太多。

紫禁城每年消耗四十餘萬貫,其中四分之一都是用在了煤炭上。

類似這樣的供暖,只是一日就需要消耗二百噸煤炭,一個冬季下來消耗三萬噸,光是供暖一個冬季都需要兩萬貫,算上做飯什麼的就得三萬貫了。

這還是因爲工業革命而導致煤炭價格降低的消耗,如果換做洪武年間,消耗恐怕要增加一倍。

漫步宮道上,朱高煦久久沒有說一句話,亦失哈也沒有開口,只是老老實實的跟着他。

一刻鐘的時間過去,朱高煦停下了腳步,什麼都沒說,轉身折返回了幹清宮。

這一幕瞧着亦失哈難受,因爲他感覺到了自家陛下的迷茫。

這樣的情況,本不該出現在自家陛下身上。

“陛下,真的老了……”

亦失哈在心底難受,護送朱高煦返回幹清宮後,便見朱高煦稍微收拾了情緒,提筆繼續寫起了自己的書。

在他表現這般的同時,大明朝卻依舊在他指定的道路上狂奔。

在鞭炮“噼裡啪啦”的作響中,大明朝邁入了洪熙十六年。

這一年的大朝會,朱高煦罕見的沒有出現,整場大朝會由朱瞻壑主持並完成。

結束後,朱瞻壑讓人將六部和六府的文冊送往了幹清宮。

新的一年開啓,而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也頗爲豐厚。

洪熙十五年,大明朝的人口達到了一億二千五百六十四萬餘口,耕地數量達到了七億一千六百餘萬畝。

兩京一十八布政司財政收入折色爲五千七百餘萬貫,海外四大宣慰司財政收入爲九百餘萬貫,合計六千六百餘萬貫。

六千六百萬貫的稅收,其中有三千八百萬用於發放朝廷直屬的兵馬司、官學教習、行政吏員、文武官員等俸祿。

六軍都督府的軍費開支,則是達到了一千七百萬貫的開支。

鐵路、水利設施和官道的維護達到了六百萬貫開支。

剩餘的五百萬貫,則是因爲朝廷撥發的幾千萬貫還沒花完,故此存入了國庫之中。

當下的大明朝,絕對是一個亙古未有的龐大王朝。

一億兩千餘萬人口,七十四萬軍隊,五十二萬兵馬司,十五萬衙役,五十萬吏員,六十六萬教習,七萬多名文武官員……

可以說,只是依靠朝廷吃飯的人,便高達二百六十四萬人。

如果算上工部下面官營工程的工人,那便高達七百萬人。

這七百萬人,代表的就是七百萬家庭,而大明朝編戶不過二千三百餘萬戶,幾乎三分之一的家庭靠朝廷吃飯。

這樣的比例並不健康,但唯有這樣,才能讓朝廷的政策執行下去。

相比較基本行政和支出,屬於投資的部分反倒讓人更爲驚訝。

從辛亥變法以來,朝廷先後調撥四千八百餘萬貫給地方,當下已經花費了二千二百餘萬貫,建成工廠二百七十六座,修成鐵路一千三百餘里,官道二千四百餘里。

當然,這些工廠才堪堪落地,還未投入生產,所以並沒有回報。

對此,朝野上下都充滿了擔憂。

萬一這條路子走不通,皇帝是否會暫停這條路子,改走傳統的開源節流?

倘若開源節流,那麼會不會認爲當下之局面爲三冗之局面,他們是否會遭到裁汰?

想到這些,整個朝廷上下都似乎蒙上了一層迷霧,令人憂愁。

與文臣們的憂慮相比,武將們則是更關注西南和西北的戰事。

西南的戰事之所以打到如今,大部分人都心知肚明,沒有人去戳破。

但是西北的戰事,不管是皇帝還是文官、亦或者是所有勳臣武將,衆人追求的一定都是速戰速決。

要麼不打,一打就要秋風掃落葉般將其解決。

不然龐大的後勤壓力,足夠壓垮如今的大明朝,畢竟大明朝的經濟變法,每年可是要投入一二千萬貫。

如果西北戰事不能很快結束,那便會影響國內的新政變法。

在這樣的壓力中,哈密修往吐魯番的鐵路也在不斷推進。

儘管因爲冬季的大雪和冰冷阻礙了修建速度,但鐵路依舊在向哈密挺進,並且速度比廟堂上的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正因如此,一直在吐魯番屯兵的亦力把裡終究還是沒能忍住。

“唏律律……”

“殺!”

“噼噼啪!”

洪熙十六年三月十七,在東天山腳下的戈壁灘上,數千騎兵正在來回奔馳交戰。

兩千明軍騎兵在徐韜的率領下,不斷與亦力把裡的三千蒙古騎兵遊擊。

依仗手中的馬槍,他們來回面突,只是幾個回合,便把前來刺探消息的三千蒙古騎兵擊退,並留下了三四百具蒙古騎兵的屍體。

“收繳甲冑,讓考功官記軍功,告訴後面的民夫,繼續修建鐵路,前方有我們在!”

橫刀立馬,徐韜雖然年輕,卻頗具豪氣。

在他的一聲令下,前方作戰的明軍將一百多負傷弟兄送往後方,並將軍情向後方稟告。

一隊塘騎從東方奔馳而來,戈壁灘上的民夫們緊張的看着那隊騎兵,腳下已經做好了逃命的姿態。

“傳指揮使軍令,西虜已被擊退,鐵路繼續修建,前方有我等駐紮,爾等斷然無礙!”

“好!!” “官軍威武!”

得知前方來犯的西虜被擊退,民夫們開始歡呼雀躍,上萬人加快了修建鐵路的速度。

與此同時,軍情也被送往四百多裡外的哈密城。

臨時行宮之中,朱棣身着一身黑色棉袍,手裡拿着前方的軍報,時不時捋捋自己的大白鬍子。

在行宮殿內,朱祁鉞、陳懋、朱能及十餘位將領等待他的示下。

顯然,老頭子寶刀未老,只是半年的時間,便把哈密的徵西大軍給收服了。

當然,如果這沒有朱高煦的點頭,老頭子也做不到這點,畢竟他現在已經是太上皇,而非皇帝。

“亦力把裡在吐魯番的兵馬現在有多少了?”

朱棣詢問朱能,朱能作揖道:“大約四萬,估計這是他們在抵禦帖木兒國同時,能調動的最大兵力了。”

“四萬……”朱棣頷首,略微思考後這纔開口道:

“我們的鐵路如今距離吐魯番只有不到八十里,他們這次試探說明已然做好了開戰的準備。”

“天山無法逾越,我們可以安心西進。”

“朱能、陳懋、毛忠,你們三人各自率領城中兩萬五千官兵和四萬輔兵趕赴前線。”

“是!”聞言,三人紛紛作揖行禮,而朱祁鉞則是躍躍欲試。

朱棣沒有貿然讓朱祁鉞上戰場,而是在朱能等人離去後,他這纔對朱祁鉞道:

“你這年紀還沒領兵打過仗,不過太爺爺給你這個機會,只是還需要等待。”

“俺知道!”朱祁鉞點頭,同時又擔心道:

“太爺爺,若是爺爺和俺爹知道這邊的事情,會不會派人來將俺們帶走?”

“帶走?”朱棣笑出了聲:“哈哈,不會的……”

他清楚自家老二,他是一個將朝政視爲最重的人,不可能親臨前線。

想到這裡,他對朱祁鉞道:“這戰事一時半會打不起來,最少要等到五月。”

“這哈密雖然沒有西征主力,但這行宮和城外還有三千燕山衛的護衛騎兵。”

“俺明白了!”朱祁鉞眼前一亮,知道自家爺爺依舊想着上戰場,而燕山衛的三千騎兵就是他上戰場的本錢。

倆爺孫互相笑着,那模樣簡直就是從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在他們笑的同時,隨着哈密城的兵馬調動,一直關注這一切的夏原吉立馬就前往了行宮。

倆爺孫的高興沒能持續太久,便被燕山衛卒的唱禮聲打斷了。

“陛下,夏太師求見!”

“不見!”

朱棣不假思索的回懟,反應過來後才感到了棘手。

“倒是忘記夏原吉這傢伙……”

自入秋以來,夏原吉就一直催促朱棣返回北京,朱棣一直藉口自己身體不好。

結果他不走,夏原吉也不走,一副要和自己死磕的模樣。

現在兵馬纔剛剛調動,這廝變主動尋了上來,肯定沒什麼好事。

“對,太爺爺,俺們不能見他,若是見了他,他不出去就不好了。”

朱祁鉞也連忙附和,朱棣剛想點頭,卻聽到那燕山衛卒尷尬道:

“夏太師說了,若是陛下不見,他就一直跪在行宮門口。”

“……”聽到這話,朱棣和朱祁鉞都沉默了,他們也沒想到夏原吉依舊那麼無賴。

儘管現在已經是三月中旬,但這個時候的哈密依舊寒冷,別說讓夏原吉一個六十多歲老人跪一晚,就是找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也扛不住。

輕點風寒發燒,重點就一命嗚呼了。

想到這裡,朱祁鉞都覺得有些後怕,試探道:“要不……還是讓他進來,大不了糊弄糊弄?”

“怎麼糊弄?”朱棣心想自己已經是太上皇,反正沒人重點記錄自己的舉止,倒也不怕丟臉。

“您躺着裝病,俺帶夏先生來看您,只要他確保您真的生病,而且上不了戰場,那他肯定會回去的。”

朱祁鉞鬼點子多,但就是不在乎自己皇家的體面。

這種點子,估計也就朱棣這個太上皇願意配合他了,換做隨時被史官記載舉止的朱高煦和朱瞻壑,不把這小子打得滿面桃花開都算他們心善。

“好,老頭子就陪你小子演一場。”

朱棣話音落下,便帶着朱祁鉞向後院走去,同時讓那衛卒傳夏原吉入殿。

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夏原吉就在一聲聲傳喚中來到了行宮的後院,並且見到了躺在拔步牀內的朱棣。

“陛下?”

夏原吉不敢相信朱棣真的生病了,朱棣的演技很好,他微微顫動着眼皮,隨後好似吃力般擡起眼皮,略微迷糊。

過了幾個呼吸,他才悠悠看向夏原吉,緩緩開口道:“嗯……你來了……”

“陛下,臣剛纔看到城內有兵馬調動,不知是否要開戰了?”

夏原吉畢恭畢敬的作揖行禮,朱棣則是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的看向朱祁鉞:“小子,開戰了嗎?”

“回太爺爺話,剛剛成國公他們來過,但您剛纔沒醒,俺便自作主張幫您批准了。”

朱祁鉞聲音很輕,似乎怕吵到朱棣一般。

朱棣聞言作勢要起身,朱祁鉞和夏原吉連忙上前幫忙,將他攙扶起來。

靠在牀頭,朱棣深深呼氣,那模樣似乎連呼吸都有些費力。

“爺爺,我讓王完者他們弄點氧氣給您。”

“不必了……”

朱祁鉞作勢要走,朱棣開口輕聲攔住他,隨後看向夏原吉:“要開戰了,應該打不到這裡,沒事的。”

“是……”夏原吉原本是想勸朱棣回北京,但看朱棣現在這模樣,他又怎麼忍心說這話呢?

見朱棣這副模樣,夏原吉瞬間鼻頭一酸,眼淚從眼眶之中流出。

瞧他這真情流露的模樣,別說朱祁鉞,就連朱棣都被弄得愣住了。

自己生個病,夏原吉都能哭成這樣?

“臣失態,請陛下責罰……”

夏原吉側過身去擦了擦眼淚,隨後才轉過身來對朱棣作揖。

他這麼一弄,別說朱棣,就連朱祁鉞都不知道該怎麼收拾了。

“我還死不了,你也不用哭……”

朱棣有些繃不住,他人還沒死,怎麼就先哭上了。

只是他現在裝病,也不好說這些,所以只能安撫道:

“王完者說入夏就好了,不過哈密這邊入夏還需要一個月,你這段時間照顧好身體,別像我一樣。”

“是……”夏原吉被朱棣這話說的又忍不住流出眼淚,朱祁鉞都被他弄得不敢說話了,朱棣更是不知道說什麼。

“臣失態告退,請陛下照顧好身體。”

夏原吉作揖行禮,朱棣也頷首道:“退下吧……”

“是……”夏原吉退出寢宮,朱祁鉞也跟着送他出去。

朱棣靠着,幾個呼吸都不曾動彈,直到腳步聲走遠,朱棣才心虛的瞥了一眼門口。

瞧着他們真的走遠了,朱棣這才舒緩了一口氣。

不止是他,就連當下的朱祁鉞也是一樣。

“陛下的事情,全託太孫照顧了,一定要安全將陛下送回北京。”

走出寢宮,夏原吉便一邊流淚一邊對朱祁鉞行禮,朱祁鉞汗流浹背,只能不斷點頭稱是。

見朱祁鉞承諾,夏原吉這才一邊抹眼淚,一邊向外走去。

瞧着他背影,朱祁鉞那表情可謂複雜。

在他轉身離去的同時,夏原吉也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並且一邊流眼淚,一邊給北京寫去了信。

大意是哈密即將開戰,兵馬都調動出去了,如今哈密只有燕山衛的三千騎兵和兩千哈密兵馬,不足以拱衛太上皇。

如今太上皇生病又無法返回北京,請朝廷增調兵馬前來哈密拱衛太上皇……

“亦失哈!”

“奴婢在!”

三月二十四日,當夏原吉的這份奏疏送到北京,朱瞻壑便馬不停蹄的將奏疏送往了幹清宮。

朱高煦本來在寫書寫的好好的,突然得知朱棣病重,頓時便呼喚了亦失哈。

“太上皇病重了嗎?”

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聞言作揖道:“王完者那邊確實說過陛下染病,不過只是風寒,不礙事。”

“那夏原吉這奏疏是怎麼回事?”朱高煦質問亦失哈,亦失哈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這個時候,反倒是朱瞻壑上前作揖道:

“父親,興許是王完者忙碌治病一時間忘記了,又或者是消息還在來的路上。”

朱瞻壑這話說的不假,朱高煦聞言,眉頭難得皺起。

“吐魯番的兵馬有多少?”

“西虜在吐魯番有四萬兵,而我軍有正兵三萬,輔兵四萬,另外哈密城還有連同燕山衛三千騎兵在內的五千兵馬。”

朱高煦詢問,朱瞻壑作答,聞言的朱高煦想了想,又拿起夏原吉的奏疏看了看。

見夏原吉說太上皇病重,氣如懸絲……朱高煦終究有些不放心。

好大哥去世他不在,如今要是老頭子走了他也不在,那他……

終究是關心則亂,朱高煦沒有想到這會是老頭子騙他的,只是略微思考,他便主動開口道;

“調吉林衛備駕出巡,朕要親自去哈密督戰!”

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08章 新老更替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578章 帝悲慟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49章 傲雪欺霜第602章 地府春秋筆法朱允炆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64章 募兵之論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66章 宮中密談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24章 領功受賞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97章 洪熙八年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35章 位高權重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82章 拓土之論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486章 爲人三思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120章 各有難處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516章 自爆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557章 各方局勢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85章 行鈔稅法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420章 亦步亦趨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3章 難成大器第523章 歲朝兆佳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340章 青藏驛道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348章 恩逾慈母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117章 終得所願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23章 爺孫較勁第32章 採生折割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434章 皇明宗規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68章 武英理政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512章 物是人非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362章 後事之師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32章 採生折割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24章 領功受賞第46章 爲孫補償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132章 得隴望蜀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470章 洪熙元年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
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08章 新老更替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578章 帝悲慟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49章 傲雪欺霜第602章 地府春秋筆法朱允炆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64章 募兵之論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66章 宮中密談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24章 領功受賞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97章 洪熙八年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35章 位高權重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82章 拓土之論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486章 爲人三思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120章 各有難處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516章 自爆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557章 各方局勢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85章 行鈔稅法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420章 亦步亦趨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3章 難成大器第523章 歲朝兆佳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340章 青藏驛道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348章 恩逾慈母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117章 終得所願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23章 爺孫較勁第32章 採生折割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434章 皇明宗規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68章 武英理政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512章 物是人非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362章 後事之師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32章 採生折割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24章 領功受賞第46章 爲孫補償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132章 得隴望蜀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470章 洪熙元年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