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

第274章 闔宮焚燃

“要死咧你!搶什麼槍!”

“沒錢就滾開啦,別耽擱我們買東西啦!”

“娘!你在哪?!”

“來了來了啊!”

四月十六,京城被圍第四日,與京城上空的嘈雜聲相似,整個京城此刻都亂糟糟的一片。

物價飛漲厲害,即便是一些上直百戶官、千戶官的家庭,但凡底子薄些,也過得不比尋常兵卒家中好到哪裡去。

武官、文臣、勳貴和皇家、宗室都在哄搶各類物資,從河柴到柴米油鹽,幾乎所有商品價格都翻了不止五倍。

小民爲生存,只得試圖去砍伐官道上的樹木,然而就算如此,那些官道上的樹木早就被官員們以各種名義砍伐。

整個京城之中,除了紫金山和棲霞山的樹木無人敢動,其餘地方几乎不見樹木。

正是如此,才能保持京城有炊煙升騰而起。

眼見局勢無法控制,朱允炆無奈想到了錦衣衛,並派幾名錦衣衛趁夜色溜出京城,將他所寫的勤王詔書,詔令天下……

【朕奉皇祖寶命,嗣奉上下神祇,渤海不道,擅動干戈,虐害萬姓,屢興大兵致討。今諸將失律,寇兵侵京,意在篡逆,爾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及諸府衛文武之臣,聞國有急,各思奮其忠勇,率慕義之士、壯勇之人,赴闕勤王,以平寇難,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

【嗚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棄朕而不顧乎?各盡乃心,以平其難,則封賞之典,論功而行,朕無所吝。故茲詔諭,其體至懷!】

“文章倒是不錯,方孝孺寫的吧?”

揚州城萬壽山渡江渡口上,朱高煦拿着這份出現在鎮江府境內諸縣的勤王告示,忍不住發笑詢問。

“回殿下,正是……”

崔均笑着迴應,同時也說道:“這告示估計是錦衣衛弄得,不過剛剛張貼就被鎮江知府派人清理乾淨了。”

說罷他看了看遠處的揚州,又看了看己方的兵馬,不由笑道:“這盛庸看來是真的無能與殿下交手了,不戰而勝,殿下這手玩得好。”

“呵呵……”朱高煦也順着崔均的目光看去,只見揚州江淮兵團的營盤冷冷清清,連操練都保持不了了。

這倒是很正常,一大堆武官的父母親人在京城,武官不願意打,誰能逼着他們打?

倒是他們不敢打,朱高煦可要渡江而去了。

“神機營準備收拾,上船吧!”

朱高煦將那告示丟到了一旁的火盆中,擡頭便向渡口走去。

爲了保障有足夠的人可以抵擋南軍突襲,所以朱高煦最後留下的是神機營,並且讓崔均先將馬運到了鎮江。

如此一來,船隊就可以運載更多的人。

即便沒了馬匹,但因爲不需要折返,因此倒是可以直接乘船到鎮江,就是速度慢上兩個時辰。

只是對於朱高煦來說,兩個時辰完全不算什麼,現在的他即便再怎麼慢悠悠地前往京城,也不會出現任何援兵來救助朱允炆。

“彭!!”

幾乎在朱高煦率領神機營登船的同一時間,盛庸也得到了朱高煦在渡江的消息。

只是眼下的他除了砸一砸東西外,似乎也沒什麼可能做的。

江淮這六萬餘人過不了江,更攔不住朱高煦。

這兩日他們不是沒有組織進攻,但都被朱高煦以輜重車、火炮、火繩槍、長槍陣的方式擊退。

士氣低落的大軍已經無力發起衝擊,橫過來連成一片的輜重車更是阻礙了在京騎兵的衝鋒,致使他們所有一切都成了無用功。

他們只能在這裡眼巴巴的看着,目送他渡江而去。

“他這一去,京師危矣……”

盛庸除了痛苦感嘆,什麼也做不了。

只是連這句話他也沒說對,因爲朱高煦都還沒到江南,京城便已經徹底亂了起來。

“賊兵以渡江南甚重,外郭城外有兵馬不下三萬,請陛下撤回外郭城守軍,返回防守內城!”

“臣等附議!!”

正午、武英殿裡,在朱高煦還在忙碌着渡江時,羣臣已經上演了利己的舞臺劇。

外郭城的二十餘萬百姓毫無疑問成了被拋棄的對象,儘管他們說的很對,可朱允炆卻還是爲自己的無能感到絕望。

“那可都是天子腳下之民啊……”

他近乎絕望的看着羣臣,羣臣也面面相覷,最後黃子澄站出道:“陛下,此事無可奈何,只有在擊退賊軍後蠲免百姓賦稅了。”

“……”朱允炆緩緩閉上雙眼,無力伸出手擺了擺:“由黃先生草擬旨意吧……”

“臣領命!”黃子澄作揖應下,隨後開始將駐守在外郭城的守軍按照精銳程度逐一撤回內城。

十萬壯丁和四萬兵馬司的衙役,以及不到萬人的上直精銳……

這十五萬人馬看似很多,平分到外城卻只能做到每門七八千人。

因此當上直精銳和兵馬司的衙役開始陸續撤走,壯丁們立馬就意識到了不妙。

膽子大的開始直接逃跑,膽子小的則是在撤退路上逃跑。

總之,當京城暮鼓作響,十五萬兵馬只撤回了不到十萬人,半數以上壯丁逃跑,甚至包括了許多上直、兵馬司的兵卒也是如此。

負責京師城防的齊泰無可奈何,只能將這十萬人分別佈置在內城的十三座城門處,並給十三座城門各自安排了守將。

徐增壽負責神策門、金川門、鍾阜門這三道北門,其餘城門則是交給有經驗的武勳們各自駐守。

只是當他們趕到城門處時,看着那幾乎如同遊勇散兵的兵卒,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守住京城。

“唏律律……”

十七日清晨,慢慢悠悠抵達鎮江並趕來的朱高煦終於抵達京城外的麒麟門。

不過此刻的麒麟門已經被孟章給接管,而朱高煦也看到了許多被關在城門內,眼巴巴看着自己的百姓。

“看來我這大兄是棄了百姓,保衛他的京城去了。”

朱高煦調侃着朱允炆,不過他並不覺得奇怪,畢竟朱允炆就是這樣的人。

要他爲了十幾二十萬外城百姓而放棄最後的希望,這可真是太難爲他了。

“殿下,這羣百姓都是等着禁令解除,想着出城砍伐木柴做飯的。”

孟章在馬背上解釋了一句,朱高煦卻輕笑道:“出城不行,讓他們多等一日吧。”

“是!”孟章也笑着點頭。

他們二人能笑得如此輕鬆,是他們知道眼下京城已經人心浮動,根本守不下來。

不提徐增壽,單單說其它城門,恐怕就沒少有小心思者。

“傳令三軍,進入京城後嚴守我軍‘三軍八紀’,若有犯者嚴加處理!”

“末將領命!”

朱高煦開口,孟章應下。

隨後,他眺望那盤臥卻一眼看不到邊的京師外郭城,意氣風發的揮手下令:“進城!”

很快,數萬渤海軍在塘騎的消息傳遞下,開始走不同的城門進入京城。

他們騎着漠東的兀良哈馬,如潮水涌入京師外郭城。

按照常理來說,朱高煦應該走北邊的觀音門,直接抵達金川門是最快的,然而他依舊走了麒麟門,因爲他得去紫金山祭拜老朱。

朱允炆捨棄了外郭城,其實就是捨棄了棲霞山和紫金山,也就是捨棄了皇陵。

朱高煦去紫金山祭拜,就是爲了刺激刺激這個傢伙。

他最好知道羞恥,自己找個辦法死了,免得讓自己染上擅殺皇帝的惡名。

“停!”

大軍進入京城十里,朱高煦便抵達了紫金山下,見到了神道。

他翻身下馬,僅僅帶着孟章、塔失等人便向着山上走去。

孝陵衛被朱允炆撤走了大半,最後的在京萬餘精銳中,有半數就是他們,留下了的僅有不到千人。

Www☢ тт kán☢ c ○

眼見朱高煦來,他們乾脆就投降了,因此朱高煦這一路暢通無阻,很快就走過了四方城、石像、翁仲、文武、金水等具有標誌性的建築,並最終抵達孝陵明樓。

“你們在外候着吧。”

朱高煦轉頭吩咐了一句,最後跨入明樓之中,走在那金磚之上,看着那高高懸掛的朱元璋畫像,與後世那幅圓月臉的畫像相同。

“爺爺,乖孫來看您了。”

朱高煦話裡透露着調侃,同時自顧自從一旁取出祭祀所用之香點燃,畢恭畢敬的五拜三叩,最後把三炷香插好。

“您看孫兒來得意氣風發吧?”

朱高煦的笑容都憋不住,恨不得拿起他心愛的琵琶就高歌一曲。

從洪武二十六年冬,等到了洪武三十三年夏,天知道他等了這一天多少年。

現在好了,終於得償所願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心情就止不住的好,走在這明樓之中哼着小曲,四處走走看看,瞧瞧比當年老朱帶他來時多了些什麼。

不過具體看了看,倒是也沒多什麼,畢竟老朱的遺願是簡葬,朱允炆在這點倒是選擇性聽話了,還真沒陪葬什麼貴重東西,貴重東西都留給他自己敗了。

“爺爺,過幾日等我爹回來看您,孫兒走了。”

朱高煦搖頭晃腦的離開,這副模樣讓孟章等人大爲新奇。

他們還從未見過自家殿下這般孟浪的樣子,想來是心底十分開心。

“孟章!”

“末將在!”

下到四方城,朱高煦轉頭吩咐了孟章:“休息一夜,明日清晨等火炮抵達,準備接手城牆。”

“末將領命!”孟章作揖應下,朱高煦也在孝陵不遠處的一處鎮子找了間空曠的院子住下,同時寫了封信給京城內的朱允炆。 信中意思簡單,朱高煦先是重提了一下老朱生前與朱允炆說的一些事情,又提了朱允炆是如何答應他的,可又是如何做的。

其次,朱高煦又提起了朱允炆擅自發放寶鈔,致使寶鈔再次崩壞,以及他逼死自家叔叔,廢了五個叔叔的事情。

當然,最後朱高煦還是給了朱允炆一點面子,幫他解釋說蠱惑他的人是齊泰、暴昭、黃子澄幾個人,如果願意清除佞臣,下罪己詔,那還是一個‘明君’。

到時候只要等朱棣南下,他這個做兒子的也會選擇聽父親的話,該撤軍撤軍。

末了,朱高煦還補充了一句,說自己去了一趟紫金山。

其中太祖高皇帝的陵寢被打理的不錯,可興宗皇帝朱標的墓就不是很好了。

身爲子侄,自己親手幫朱允炆拔了一些朱標陵墓四周的雜草,不至於變得荒蕪。

這封信,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真的,後面關於朱標的陵墓,則是朱高煦刻意調戲朱允炆,明眼人都能看出,朱允炆也不例外。

“豎子無禮!!”

“嘭!!”

幹清宮內,穿着中衣的朱允炆宛若癲狂,在黑夜裡將桌上臺燭打翻,火光點燃奏疏。

身旁的李權與宮女們連忙來滅火,馬皇后則是抱着被嚇得不輕的朱文奎,輕聲哄着他。

虛五歲的朱文奎還不知道自家正在遭遇什麼禍難,只能躲在自己母親懷裡一個勁的哭。

聽着耳邊的哭聲,朱允炆癱坐在地上,瞧着被焚燬的那些奏疏,心裡無比絕望。

他坐擁數十萬大軍,卻不見一支前來勤王救駕。

那盛庸帶着六萬人,卻連阻攔朱高煦渡江都做不到,以至於讓朱高煦親自到城外羞辱自己。

整整一夜,朱允炆從被人從地上扶起,再到坐在榻上,他是如何度過的已經不知,甚至連馬皇后如何安撫他,他也未曾聽進去。

只是翌日,將他叫醒的不是京城的晨鐘暮鼓,而是兇猛沉重的炮聲。

“轟轟轟——”

炮聲如雷霆,自東西打來。

距離朝陽門距離不過裡許的宮城能清楚聽到那密集的炮聲,那炮聲也催促着朱允炆更衣向着武英殿走去。

晨鐘聲被炮聲掩蓋,整個京城亂成了一鍋粥,所有人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

渤海軍從長江和陸地,自東西發動艦炮和野戰炮、攻城炮打擊。

這些鐵炮彈對於青石壘砌的內城城牆來說並無太大的殺傷力,可它們卻足夠將城垛打垮,暴露出後面的守軍,致使守軍不敢冒頭。

當然,炮擊的更主要意義,還是讓整個京城感受到那種末日之下的壓抑,逼迫更多人想着投降。

三月十八日卯時,頂着炮聲,朱允炆來到了奉天殿前的金臺坐下,可出現在他眼前的大臣不過百來人,僅有平日的十分之一。

“陛下,臣請旨與渤海郡王議和,朝廷可將河南、徐州一併封予渤海國。”

人羣之中,黃子澄倒沒有跑路,而是繼續守在朱允炆身邊,頑固的諫言。

“賊軍已經兵臨城下,恐怕不會同意。”

暴昭臉色慘白,而齊泰不在此處,他正在主持防務。

倒是方孝孺,被朱允炆委以重任,舉薦弟子通通委任爲官的他卻也沒來參加此次朝會。

“京城已經被重重圍困,難以脫身,此時再議和還有何意?”

經過昨夜,朱允炆倒是看開了不少,他對着羣臣道:“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

“陛下!!”聽到朱允炆說這種話,百餘名臣子紛紛嚇得跪下。

倒是朱允炆臉上居然還能露出笑容:“朕臨終徘徊,還能有臣子相伴,亦不寂寞。”

“請陛下三思!朝廷還有機會!”

黃子澄聲嘶力竭,可朱允炆卻搖搖頭:“朕志決矣!”

說罷,他站起身來,踉蹌着走向了內廷。

“陛下!!”黃子澄等人哭嚎着朝着他離去背影作揖叩首,不多時也四散而去。

誰都知道,京城恐怕撐不住了。

他們開始逃命,企圖躲過渤海軍的搜捕。

與此同時,遭受炮擊的朝陽門守將李忠、張廣被打得擡不起頭,只能躲在城牆根,還得舉着盾牌,防止被城牆上落下的碎石打到。

“這怎麼打!渤海軍在二里外打我們,我們拿什麼打?!”

張廣舉着盾牌謾罵,同時看向一旁苦着臉的李忠:“我記得伱與渤海郡王關係甚好,不如趁這個時候投了他。”

“我……可城門處有王指揮使。”李忠猶豫着,但張廣聞言直接拔出刀:“爺們去幫你詢問,若是他不願意,我便替你辦了他,你若升官受了拔擢,別忘了我這好兄弟。”

“這這這……”李忠沒想到張廣脾氣那麼大,可不等他說完,張廣便帶着自己的百來號人向着朝陽門甬道走去。

李忠見狀,連忙點齊自己的弟兄,緊跟而去。

只是待他跑到甬道的時候,張廣已經手刃了指揮使王珂,正用粗布擦刀。

“開城門!不打了!”

“娘地,發一堆寶鈔,柴都買不起,打他孃的頭!”

“開城門!”

炮聲中,朝陽門緩緩打開,李忠和張廣二人脫了甲冑,赤膊上身走出了朝陽門。

“停止炮擊!!”

“嗶嗶——”

陣地上,當拿着望遠鏡的孟章看到朝陽門打開,他立馬詫異的吹響了木哨。

“怎麼回事?不是說四公子在北邊的金川門嗎?怎麼朝陽門先開了?”

站在孟章身旁,徐晟一連三問,可孟章一個都解答不了。

“去把他們帶上來,看看什麼意思。”

他指揮一隊騎兵上前詢問,不多時赤膊上身的張廣和李忠就被帶到了陣前。

面對孟章,二人解釋了自己爲什麼開城門,然後張廣開始利用朱高煦給過李忠一吊錢來攀關係。

“我弟兄李忠曾受過殿下一點恩惠,雖說殿下出手大方,可能不記得我家弟兄,可我家弟兄始終記得,因此今日特來報恩。”

張廣拉出了李忠,孟章也詫異看向他:“我家殿下如何恩惠你?”

“升百戶官時給了一吊錢,讓我請弟兄們吃頓好的。”李忠紅着臉說出這句話,可在孟章聽來,這不就是自家殿下在京城時最喜歡乾的事情嘛。

“去詢問殿下是否記得一個叫做李忠的人,把這裡的事情告訴殿下。”

孟章與徐晟交代,徐晟也不含糊,調轉馬頭就去陣後詢問朱高煦。

朱高煦坐在後方,還在詫異爲什麼炮聲停了那麼久,卻見徐晟疾馳而來。

由於土地溼滑,戰馬打滑之餘,差點來了個踉蹌,好在徐晟穩住了戰馬。

“殿下,朝陽門被兩個千戶打開了,那兩人說認識您,一個叫李忠,說拿過您的錢,來報恩的。”

徐晟咧着嘴大笑,原本他們是準備炮擊東西兩城來吸引注意,然後用騎兵北上接管金川門,現在看來沒有這個必要了。

“李忠……”

朱高煦皺眉起身,揉了揉眉心後才道:“好像是有這麼一個人。”

“那要直接進城嗎?”徐晟聞言喜出望外,畢竟拿下朝陽門後一里就是紫禁城了。

“派隊弟兄去試試路,這還用我教你們?”

朱高煦瞥了一眼徐晟,然後走到一旁的兵卒身邊接過馬繮,翻身上馬。

不多時,他帶着徐晟返回了陣前,也見到了赤膊上身的張廣和李忠。

這一看,他才認出這兩人是誰。

“我記得,你們倆當初在江東門負責招待我去龍江船廠對吧。”

“賤名入了殿下耳,勞煩殿下還記得,我等慚愧……”

張廣倒是能說會道,一旁的李忠雖然不會說,不過朱高煦對他的記憶反而深些。

“都是弟兄,沒有什麼低賤的說法。”

他安撫了二人,然後開口道:“雖說我記得你們,但你們是否真的有心獻上朝陽門還得另說。”

“我現在給你們派一百人,一刻鐘後沒什麼事情發生,我便派大軍入城,記你二人首功。”

“謝殿下信任!!”張廣與李忠連忙作揖,他們也都記得朱高煦不喜歡人叩首。

不多時,他們二人帶着百餘名渤海兵卒進入朝陽門,開始接手最爲重要的城門和城樓。

直到一刻鐘後,確定沒有任何變化後,朱高煦才讓孟章、徐晟指揮大軍入城。

朝陽門涌入渤海軍的消息被一些百姓看到,消息開始傳開。

待傳到紫禁城時,已經是半個時辰以後了。

整個紫禁城裡,搶奪皇家珍寶的宮女太監不計其數,除了少量忠心的人還陪在朱允炆身邊外,其餘人都已經找好了下家。

只是不多時,不知道宮裡哪裡着了火,一股火煙味在宮中傳開,爲這紫禁城內的混亂再添一分色彩。

《渤海紀事本末》:“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上遣中使出帝屍於火中“

《明世宗實錄》:“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見大哭曰:‘弟清君側乃爲救兄,兄何故也’“

(本章完)

第510章 漠北大捷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126章 百里無鳴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13章 大樹營內第7章 便宜舅舅第44章 爲天子筆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515章 天家無情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462章 孤家寡人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5章 爲朱氏孫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336章 未竟之業第342章 開港招撫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414章 張弛有序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26章 羽林左衛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73章 平倭論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15章 武英殿中第553章 故人凋零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85章 行鈔稅法第432章 生擒元裔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118章 未雨綢繆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353章 二下西洋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44章 爲天子筆第106章 倭夷入寇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33章 數據治國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605章 地府翹首以盼朱高煦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104章 歸北不遠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21章 權力遊戲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69章 爺孫和睦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478章 洪熙三年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第577章 夏原吉愛我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52章 街頭鬥嘴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58章 以鈔抵稅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97章 洪熙八年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123章 北返建功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546章 愚蠢至極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472章 瓦剌西遷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第82章 拓土之論第31章 謠言害人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527章 東風入律
第510章 漠北大捷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126章 百里無鳴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13章 大樹營內第7章 便宜舅舅第44章 爲天子筆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515章 天家無情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462章 孤家寡人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5章 爲朱氏孫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336章 未竟之業第342章 開港招撫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414章 張弛有序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26章 羽林左衛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73章 平倭論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15章 武英殿中第553章 故人凋零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85章 行鈔稅法第432章 生擒元裔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118章 未雨綢繆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353章 二下西洋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44章 爲天子筆第106章 倭夷入寇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33章 數據治國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605章 地府翹首以盼朱高煦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104章 歸北不遠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21章 權力遊戲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69章 爺孫和睦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478章 洪熙三年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第577章 夏原吉愛我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52章 街頭鬥嘴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58章 以鈔抵稅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97章 洪熙八年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123章 北返建功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546章 愚蠢至極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472章 瓦剌西遷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第82章 拓土之論第31章 謠言害人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527章 東風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