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孤雲故國迷,舉杯三酹地

</script> 過了不知多久,奉書才漸漸從幻境裡脫了出來,啞着聲音問:“那,爹爹呢?”

文璧定了定神,說:“張弘範把你爹爹請到他的帥船上,讓他親眼目睹那場戰鬥。你爹爹有些……有些不好,幾次想衝出去投海,幸好都被救了回來。他又想撞壁,幸好張弘範防得嚴,也沒成功,現在只是日日慟哭。張弘範見你爹爹這樣,心裡十分過意不去,有意讓我去勸勸他。不過你爹爹現在是戰犯之身,他也不能擅做主張,只是露出這個口風。到底能不能成行,還要等……等皇帝的意思。”

她一下子火了,“什麼過意不去!分明是不安好心!故意羞辱他!”她不敢叫得太大聲,狠狠抓住手邊的繡花繃子,不知不覺就把剛繡了一半的牡丹花抓了個稀爛。

“唉,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不管怎樣,張弘範十分看重你爹爹,一直對他以客禮相待,幾次上奏皇帝,請求留你爹爹性命。他這次立了大功,皇帝多半會準他的奏。二叔已經寫信去謝他了,今日說與你知道,你別多想。”

奉書漠然點點頭。她是見過張弘範的。隔着佈滿汗臭味的牀幃,她曾經看到過那個儒生打扮的將領,病懨懨的彷彿一陣風就能吹倒,棱棱的瘦骨幾乎撐不住長衫。但從他口裡說出的話,卻是那樣的冷酷無情。他說,不把督府軍消滅殆盡,他便不回去面聖。他還說,要給文天祥一個驚喜,把大名鼎鼎的文丞相請過來見上一面。

而現在,他把父親囚在海船之上,“以客禮相待”?奉書猜不出這個人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但至少,父親似乎暫時沒有性命之憂,這讓她多多少少放了些心。她心中忽然又閃過一個念頭,冷笑道:“他只是不願意揹負殺害忠良的罵名罷了,當別人看不出來嗎?”

文璧搖搖頭,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和她拉些無關痛癢的家常。奉書隨口敷衍着,腦海中一幕幕的,盡是那場自己沒有目睹的慘烈海戰。那個小官家,聽說比自己的年齡還小些。他怕不怕?他哭了沒有?最後的一刻,他在想什麼?爲什麼張弘範對父親客客氣氣的,卻要逼死那個他見都沒見過的孩子?

文璧似乎正在評論她最近寫的字,她卻突然打斷,沒頭沒腦地道:“是不是要舉國服喪?”

話一出口,她便明白這個問題有多傻。文璧猛地停住話頭,奇怪地看着她。

她忽然害怕起來,掩住嘴,小聲道:“我,我說錯了。”

文璧卻沒有呵斥她,連一個責備的眼神也沒有,在她房間裡枯坐了好久好久,才魂不守舍地邁步走了。走的時候,他絆在門檻上,踉蹌了好幾步,袖中的手帕掉出來了,也忘了撿。

*

不覺天氣暖了,窗外的青草盛了,草間的蟲蟻都開始活動了,而奉書窩在房裡,已經快要悶出病了。

她軟磨硬泡,半個月裡天天用心讀書臨字,才換得二叔答應讓她出門踏青。那天是清明節,是寒食的最後一天。城裡不少人家都要到郊外祭掃墳墓,順便男女老少一齊出遊,因爲廣東的夏天來得早,宜人的春光已經時日無多。

奉書和二叔的幕僚家裡的幾個女眷一起,坐上轎子,身邊跟了幾個丫環小廝,一齊出了城去。剛剛出了府衙門口,她便覺得空氣裡都是自由自在的甜味。她悄悄掀開窗簾看,只見街上人來人往,家家門首插了柳枝,街巷上到處都在叫賣稠餳、麥糕、乳餅之類的冷食。

和周圍大多數城鎮不同,惠州並沒有經受多少戰火。坊間巷陌依然人煙稠密,除了多出幾個元軍巡邏長官,和原來也沒什麼區別。況且,這些元軍也多半都長着一張漢人面孔。她一邊看,一邊忍不住微笑,彷彿又找回了記憶中的那個避風港灣。

她們徑直來到城外的龍川江畔。幾個小廝在草地上圍了一圈帷幕,好讓幾個少女少婦坐在裡面,打開帶來的食盒,斯斯文文地野餐起來。四周野草山花,青青可愛。鶯鶯燕燕,輕聲細語,別有一番旖旎情懷。

宋人風俗,清明時多要“野祭”,指的是不設香火,不在墳前,而在山明水秀的野外遙相祭奠新逝的親人,只需在樹上掛一串紙錢即可。奉書大快朵頤之餘,看到周遭盡是野祭的百姓,驀然想起自己的親人來,拉上阿染、小黑子,走到江邊一個小土坡上,望着緩緩流動的江水出神。

一個小販見她衣着鮮亮,早笑眯眯地湊了過來,揭開身上挑的擔子蓋兒,笑道:“小姐要買冥帛紙錢,小人這裡應有盡有。”

她點點頭,讓小黑子買了一籃子紙錢,估摸着大致的方向,一串串掛到柳樹上去。

大姐和小妹在惠州北邊不遠的河源。大姐要是活到現在,大約已經嫁人,給她生出小外甥了。

三姐和四姐在空坑,無人收葬。

黃氏庶母和二哥,不知道……

她已經離開他們太久了。回憶起來時,也能忍住不哭了,有時候甚至能感到絲絲甜蜜。

忽然聽到有人笑問:“你是惠州文大人的親眷?”

奉書嚇了一跳,“你,你怎麼知道?”只見身旁立了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一身儒服,然而面孔陌生,她並不認識。

她又脫口道:“你是誰?”話一出口,纔想到這樣說話太不禮貌。按奉書的身份,本應該福上一福,說:“奴家敢問公子尊姓大名?”

那青年呵呵一笑,指着小黑子道:“早聽說文大人手下有這麼個異人啦。”小黑子咧開嘴,嘿嘿笑了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這一句解釋便夠了。小黑子這張臉便是二叔的招牌。奉書點了點頭,說:“文大人正是奴家父。”這是二叔反覆叮囑過她的。別人問起時,便這樣答。

那青年道:“在下李世安,見過文小姐。”將她打量了一眼,又說:“文小姐在祭奠嗎?沒想到宋珍公也有那麼多家人死於戰火,真是讓人嘆息啊。”

奉書心虛了一刻,但見李世安並無他意,隨即暗笑自己杯弓蛇影:“我真正是誰的女兒,眼下怎麼會有人知道?”便點了點頭,想了想,道:“還有些遠房親戚,也順便祭了。”

太`祖母在江西老家。她努力回憶着太`祖母的音容笑貌,又掛上去一串紙錢。

李世安點點頭,神色肅穆,衝着那幾串紙錢認認真真地作了個揖。這讓她一下子對他有了好感,朝他笑了一笑,問:“你不是惠州人?”

李世安道:“小姐還聽不出來我的口音嗎?要是惠州百姓都像我這般說話,一個個舌頭早就打結了。”

奉書撲哧一笑,從籃子裡又抓了幾串紙錢,心中浮現出祖母的笑容。祖母和她分別時,就已經是個疾病纏身的衰朽老人,她不指望祖母能活到現在。但既然還沒有祖母的消息,不妨認爲她還活得好好的。

還有和祖母一道離去的大哥。他又在哪兒?他說過,將來要帶兵打仗,做將軍的。

而母親和二姐,多半也已經凶多吉少了吧。不過,自己畢竟還沒聽到她們的死訊……

想到這幾個生死未卜的親人,她的眼圈反倒溼了。

這一串紙錢便給了蠍子。她在海豐附近的蛇母村外。她也許不像別人那麼需要錢,她會從戰場上的死人身上扒銀子。不過,那個世界裡大概沒有戰爭,那裡的人,大約也不會再死一次。所以這串錢還是給了她的好。

籃子裡還剩下幾串紙錢。那小販給多了。奉書想了想,也沒什麼自己需要祭拜的親人了。她轉頭問李世安:“這些給你,要不要也祭一祭親人?今天是清明,他們一定能收到的。”

李世安卻搖頭笑道:“世安父母俱在,兄弟齊全,沒什麼可祭的。”

奉書看着他的笑容,一時間有些嫉妒,又有些悵然若失。她呆呆看着遠處一羣羣野祭的百姓,看着青翠的樹梢上一叢叢飄蕩的白練,聞着空氣裡清新的泥土氣息,不由得癡了。大路旁邊的幾排樹木上都掛滿了,有人便走到樹林裡去掛,在泥地裡留下一串串腳印。還有人來到江邊,將一串串紙錢拋進水裡。

李世安也看見了,開口問道:“世安孤陋寡聞,文小姐,這些人撒錢入水,又有什麼講究?”

奉書也好奇起來:“不知道啊,咱們過去看看,找個人問問。”

到了江邊,她才發現,往江裡撒紙錢的人,遠比往樹上掛錢的要多。有布衣百姓,有讀書人,有長裙飄曳的婦女,甚至還有幾個二叔府裡的官吏。他們默默地扔下一串又一串的紙錢,神色出奇的肅穆和凝重。其時細雨霏霏,江面上飄着的無數紙錢被雨水打溼,變化着形狀,最後和水流融爲一體,緩緩順流而下。

七八個賣紙錢的小販挑着擔子、推着車子,穿梭其中,滿臉都是興奮的神氣。

李世安笑道:“南方的百姓也真是重情,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麼熱鬧的清明節呢。”

豈止是重情。她看到一個秀才模樣的人,眼睛直直望着江水,目送着他的祭品越漂越遠,居然流淚了。

還有些人,居然跪在岸邊,朝江水磕頭。只不過他們似乎害怕被人看到,磕了頭,便趕緊站了起來,拍掉身上的泥。

奉書隱約似乎有些明白了,又似乎不太明白。二叔對她說過,龍川江最終是流入大海的。出海口外,便是零丁洋。和零丁洋一水相通的,便是崖山。崖山左近的黑沉沉的海面上,無數亡魂尚未走遠。

她心中一動,招呼小黑子和阿染:“剩下的紙錢拿過來,我們也在這裡撒掉。”

扔下第一串錢的時候,她的手都是顫的,好像在做什麼壞事一樣。可是馬上卻又釋然了。江邊的百姓越聚越多,全都默默無言,全在這樣做。她扔下第二串紙錢,心中隱隱升起了傲氣。繡花鞋陷在泥裡,早就全髒了。蹲得太久,腳板已經開始隱隱作痛。可是她絲毫不以爲意,把整個籃子一傾,看着一疊疊紙錢像蝴蝶一樣飛進水裡。

李世安顯然還沒明白這些人心裡真正的念頭,疑惑着,又問了一遍:“文小姐,惠州人年年都這樣?這是什麼民俗不是?”

她還沒想好怎樣回答,便聽到身後飄來一聲冷笑:“當然是惠州的民俗。清明祭祖,原來是這麼個祭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文璧當的好府尹哪。”

第192章 0142第57章 萬里...(續)第52章 悠悠天地闊,世事與誰論第224章 0142第159章 0142第147章 0142第184章 0142第210章 0142第139章 0102第193章 0142第193章 0142第212章 0142第168章 0142第154章 0142第53章 悠悠(續)第213章 0142第14章 青山爲我屋,白雲爲我椽第45章 豈有...(續)第29章 挑燈...(續)第75章 鴻雁紛南翔,遊子北入燕第134章 0102第15章 新仇誰共雪,舊夢不堪圓第15章 新仇誰共雪,舊夢不堪圓第85章 身爲他人役,心隨萬里馳第156章 0142第211章 0142第208章 0142第144章 0142第91章 人生百年何醜好,黃粱得喪俱草草第92章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第185章 0142第167章 0142第70章 楚囚(續)第152章 0142第146章 0142第149章 0142第142章 0142第134章 0102第226章 0142第22章 地獄何須問,人間見夜叉第40章 天高並地迥,與子牢愁第97章 青青(續)第52章 悠悠天地闊,世事與誰論第36章 魏睢變張祿,越蠡改陶朱第155章 0142第181章 0142第31章 素琴絃已絕,不絕是南音第92章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第38章 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別離第52章 悠悠天地闊,世事與誰論第177章 0142第14章 青山爲我屋,白雲爲我椽第163章 0142第176章 0142第186章 0142第98章 便有桃源路,吾當少避秦第6章 揚旌來冉冉,卷旆去堂堂第82章 封侯未必勝瓜圃,咫尺長安不得睹第19章 龍蛇共窟穴,蟻蝨連衣裳第4章 來生業緣在,骨肉當如故第179章 0142第16章 北人適吳楚,所憂地少寒第146章 0142第189章 0142第175章 0142第185章 0142第170章 0142第217章 0142第190章 0142第191章 0142第164章 0142第208章 0142第33章 老馬翻迷路,羝羊竟觸藩第145章 0142第48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始知百鍊是精金第18章 手有韋編在,朝聞夕死休第94章 理身如理國,用藥如用兵第165章 0142第126章 0102第209章 0142第55章 與...(續)第149章 0142第136章 0102第3章 單騎見回紇,汾陽豈易言第3章 單騎見回紇,汾陽豈易言第207章 0142第156章 0142第83章 蛟龍亦狼狽,反覆乃須臾第167章 0142第134章 0102第36章 魏睢變張祿,越蠡改陶朱第45章 豈有...(續)第205章 0142第84章 蛟龍(續)第35章 孤雲故國迷,舉杯三酹地第22章 地獄何須問,人間見夜叉第33章 老馬翻迷路,羝羊竟觸藩第65章 琶琵漢宮曲,馬上不堪聞第5章 征夫行未已,遊子去何之
第192章 0142第57章 萬里...(續)第52章 悠悠天地闊,世事與誰論第224章 0142第159章 0142第147章 0142第184章 0142第210章 0142第139章 0102第193章 0142第193章 0142第212章 0142第168章 0142第154章 0142第53章 悠悠(續)第213章 0142第14章 青山爲我屋,白雲爲我椽第45章 豈有...(續)第29章 挑燈...(續)第75章 鴻雁紛南翔,遊子北入燕第134章 0102第15章 新仇誰共雪,舊夢不堪圓第15章 新仇誰共雪,舊夢不堪圓第85章 身爲他人役,心隨萬里馳第156章 0142第211章 0142第208章 0142第144章 0142第91章 人生百年何醜好,黃粱得喪俱草草第92章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第185章 0142第167章 0142第70章 楚囚(續)第152章 0142第146章 0142第149章 0142第142章 0142第134章 0102第226章 0142第22章 地獄何須問,人間見夜叉第40章 天高並地迥,與子牢愁第97章 青青(續)第52章 悠悠天地闊,世事與誰論第36章 魏睢變張祿,越蠡改陶朱第155章 0142第181章 0142第31章 素琴絃已絕,不絕是南音第92章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第38章 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別離第52章 悠悠天地闊,世事與誰論第177章 0142第14章 青山爲我屋,白雲爲我椽第163章 0142第176章 0142第186章 0142第98章 便有桃源路,吾當少避秦第6章 揚旌來冉冉,卷旆去堂堂第82章 封侯未必勝瓜圃,咫尺長安不得睹第19章 龍蛇共窟穴,蟻蝨連衣裳第4章 來生業緣在,骨肉當如故第179章 0142第16章 北人適吳楚,所憂地少寒第146章 0142第189章 0142第175章 0142第185章 0142第170章 0142第217章 0142第190章 0142第191章 0142第164章 0142第208章 0142第33章 老馬翻迷路,羝羊竟觸藩第145章 0142第48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始知百鍊是精金第18章 手有韋編在,朝聞夕死休第94章 理身如理國,用藥如用兵第165章 0142第126章 0102第209章 0142第55章 與...(續)第149章 0142第136章 0102第3章 單騎見回紇,汾陽豈易言第3章 單騎見回紇,汾陽豈易言第207章 0142第156章 0142第83章 蛟龍亦狼狽,反覆乃須臾第167章 0142第134章 0102第36章 魏睢變張祿,越蠡改陶朱第45章 豈有...(續)第205章 0142第84章 蛟龍(續)第35章 孤雲故國迷,舉杯三酹地第22章 地獄何須問,人間見夜叉第33章 老馬翻迷路,羝羊竟觸藩第65章 琶琵漢宮曲,馬上不堪聞第5章 征夫行未已,遊子去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