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瀏陽

第321章 瀏陽

劉景並沒有因爲甘寧的到來而改變原定行程,次日,他以王彊爲長沙北部都尉,並將巴丘設置爲縣,拜王彊守巴丘縣長。王彊憑藉着此前冠於諸將的戰功,成爲劉景任命的第一個百里侯。

劉景又以劉祝爲凌江校尉。與王彊共守巴丘,扼控長江、湘水、洞庭,西御江陵劉琦,東備江夏黃祖。劉景自己則率領包括甘寧在內的大部人馬返回臨湘。

除此之外,劉瑍也留在了巴丘,他準備這兩日便北上許都。當然了,名義上是中原士子避居江南,見天下初定,北上歸鄉。

劉景艦隊一路南返,剛剛到達羅縣,就接到了張津的書信。

這封信洋洋灑灑數千字,各種博引旁徵,文采斐然,實則都是沒有意義的廢話,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向劉景討要零陵、桂陽二郡。張津在信的最後威脅道,他寫完這封信,即日便會率軍北上泉陵,靜候劉景的佳音。

這張津怕是得了失心瘋吧?劉景臉上露出譏諷之色,劉表花費十年時間才聚攏起的數萬精銳,亦不免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他張津憑什麼?憑他從交州帶出的那羣烏合之衆嗎?

劉景滿心不屑,直接將信丟到一邊。

零陵、桂陽二郡乃是他的禁臠,他斷然不會拱手讓給張津。而張津信上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想必也不會甘心無功而返,如此一來,雙方必有一戰。

不過眼下劉景初定長沙,張津則是勞師遠征,顯然時間拖得越久,對劉景越有利,所以他準備先晾張津一陣再說。

又過數日,劉景艦隊順利回到臨湘,有桓階和族兄劉修坐鎮,臨湘頗爲平穩,並無波折。

讓劉景驚喜的是,桓彝派人將他全家送回來了。

劉景甚至沒有踏入郡府,便匆匆返回龍丘劉氏塢。這次不但他的家人,龍丘劉氏族人歸來者,亦不在少數,冷清了兩年多的劉氏塢,重新變得熱鬧起來。

“母親大人……”劉景回到家中,入堂拜見繼母張氏。

“仲達辛苦了,不必多禮。”張氏笑得合不攏嘴,她做夢也沒想到,繼子劉景有一天竟然能夠成爲荊南之主,一方諸侯。

劉和在邊上出言問道:“阿兄,我聽說你率軍北上進攻蔡瑁,收復巴丘,如何?一切可還順利?”

劉景微笑頷首道:“我已奪回巴丘,盡復長沙之地。”

劉和明顯鬆了一口氣,道:“這就好,北方一定,阿兄就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張津。”

劉饒一臉嬌憨地拍劉景馬屁道:“阿兄用兵如神,百戰百勝,張津哪裡是阿兄敵手。”

劉景聽得啞然失笑,接着目光轉向妻子鄧瑗和兒子劉旗。

鄧瑗已經除孝,其本就姿容姝麗,換上明豔之衣,戴上精美之飾,立時變得光彩照人。

劉景來到妻子身邊,一把將兒子劉旗抱起,不想此次分別數月,小傢伙已經不和他親近了,不停掙扎,口中連喊“阿母”,欲掙脫劉景懷抱。

劉景哄了好半天,才勉強讓小傢伙安靜下來,不再掙扎,不由對鄧瑗“抱怨”道:“北軍十萬之衆,未嘗讓我感到棘手,不意制一小兒,卻如此之難。”

鄧瑗才思敏捷,心念一轉,含笑回道:“虎父怎麼能有彘子呢?劉郎心懷仁義,爲保護荊南百姓,不畏強暴,以弱抗強,力挫大敵,阿央頗有劉郎之風。”

劉景聞言哈哈大笑,說道:“少君說的沒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我劉景的兒子,必然也是蛟龍。”

劉景留在家中和家人吃過晚飯,便準備帶着妻兒返回臨湘。

讓他意外的是,鄧瑗從寢室出來,赫然換了一身樸素衣袍,墜馬髻上也是空空蕩蕩,當真稱得上“衣無文繡,飾無珠玉。”

鄧瑗出身天下一等一的豪門望族——南陽鄧氏,從小錦衣玉食,喜好綺奢,除了孝期,劉景何曾見過這樣簡樸的妻子,不解地問道:“少君這是何故?”

鄧瑗回答道:“劉郎初定荊南,長沙此前連遭兵禍,又遇水患,百姓大多生活艱難,我作爲劉郎的妻子,若以盛飾麗服示人,百姓心裡該如何想?”

劉景恍然大悟,繼而感慨道:“少君真是我的賢內助啊。”

鄧瑗道:“這只是我分內之事,並不值得特別讚許。”

劉景搖頭道:“不然。少君衣飾乃是自己的物品,穿戴並無不妥,只是爲了我,纔不得不收入篋匣,這怎麼能不讚許呢?”

劉饒在一旁腆着臉道:“二嫂,你那些玉飾寶珠若是不戴了,可以送我。”

鄧瑗美目瞥了劉饒一眼,點頭道:“好。”隨即便讓婢女阿姝取來幾盒首飾,送給劉饒。

劉饒喜滋滋抱在懷中,看得劉景、劉和嘿然無語。

站在自家門外的大槐樹下,眼見劉景即將離去,劉和終是忍不住道出憋在心裡已久的事:“阿兄,當初我要留在酃縣和你並肩作戰,被你拒絕,你說戰後對我有所安排……”

劉景笑了笑,虧得劉和能忍到現在,說道:“此事我自然沒忘。阿若,你自從去年拜在桓公長門下,又入耒陽縣寺爲吏,一年多來成長極大。既然你無心專研學問,而有入仕之心,我自然會給你一個機會。臨湘東部的瀏陽鄉,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我欲在此設縣,你可暫代縣長之任。”

劉和今年十六歲,雖然孫權十五歲就舉孝廉、擔任陽羨縣長,但劉景到底不是孫策那樣單純靠武力奪取基業的人,他更看重名聲,換言之,他更要臉。

如果直接讓年僅十六歲,且名聲不顯的弟弟劉和擔任百里之宰,不免落人話柄。

而新置一縣,作爲劉和仕途的起步,壓力就要小得多。

劉和心裡稍稍有些意外,出任一縣之長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只是沒想到劉景會讓他去新置之縣,所幸瀏陽離家頗近,免去了遠走他鄉,因此欣然接受。

(本章完)

第238章 求援第361章 巨樓第380章 津鄉第215章 南下第109章 難題第388章 突破第421章 三英第324章 膝席第277章 急報第253章 戰死第102章 劉修第351章 班底第536章 邀請第332章 徐庶第371章 慰問第127章 襦鎧第4章 賴慈第349章 璽書第88章 臘月第467章 射策(中)第255章 後續第277章 急報第531章 放歸第205章 失望第40章 悲歌第17章 杜襲第89章 桃板第186章 八月第420章 評價第51章 區雄第148章 警鼓第99章 王彊第67章 掌權第10章 劉伯嗣第9章 躬耕養客第491章 徐宗第449章 隱戶第488章 柴桑第516章 夜取第223章 習珍第18章 劉蟠第181章 棄嬰第335章 十哲第97章 目的第296章 捷報第328章 許都第467章 射策(中)第419章 猛將第310章 親近第453章 攔路第460章 趙戩第43章 荊蠻第170章 斬首第301章 城破第144章 褚方第398章 攻城(2)第79章 命案第137章 洞房第323章 爲壽第212章 寫信第167章 收穫第16章 決定第35章 馬周第180章 回鄉第106章 調離第395章 悲涼第13章 張羨第363章 攬才第294章 輕鬆第200章 兵臨第295章 召見第187章 袍鎧第235章 軍市第126章 六禮第35章 馬周第78章 曬書第343章 斬將第296章 捷報第27章 皓月第163章 解土第106章 調離第515章 不忠第279章 連雨第311章 吐血第113章 啓程第340章 部督第48章 取字第18章 劉蟠第472章 失策第212章 寫信第285章 敗逃第477章 要求第123章 赴宴第485章 誓師第123章 赴宴第126章 六禮第66章 徙邊第35章 馬周第1章 重生
第238章 求援第361章 巨樓第380章 津鄉第215章 南下第109章 難題第388章 突破第421章 三英第324章 膝席第277章 急報第253章 戰死第102章 劉修第351章 班底第536章 邀請第332章 徐庶第371章 慰問第127章 襦鎧第4章 賴慈第349章 璽書第88章 臘月第467章 射策(中)第255章 後續第277章 急報第531章 放歸第205章 失望第40章 悲歌第17章 杜襲第89章 桃板第186章 八月第420章 評價第51章 區雄第148章 警鼓第99章 王彊第67章 掌權第10章 劉伯嗣第9章 躬耕養客第491章 徐宗第449章 隱戶第488章 柴桑第516章 夜取第223章 習珍第18章 劉蟠第181章 棄嬰第335章 十哲第97章 目的第296章 捷報第328章 許都第467章 射策(中)第419章 猛將第310章 親近第453章 攔路第460章 趙戩第43章 荊蠻第170章 斬首第301章 城破第144章 褚方第398章 攻城(2)第79章 命案第137章 洞房第323章 爲壽第212章 寫信第167章 收穫第16章 決定第35章 馬周第180章 回鄉第106章 調離第395章 悲涼第13章 張羨第363章 攬才第294章 輕鬆第200章 兵臨第295章 召見第187章 袍鎧第235章 軍市第126章 六禮第35章 馬周第78章 曬書第343章 斬將第296章 捷報第27章 皓月第163章 解土第106章 調離第515章 不忠第279章 連雨第311章 吐血第113章 啓程第340章 部督第48章 取字第18章 劉蟠第472章 失策第212章 寫信第285章 敗逃第477章 要求第123章 赴宴第485章 誓師第123章 赴宴第126章 六禮第66章 徙邊第35章 馬周第1章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