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攔路

第453章 攔路

聞劉景欲開甲乙之科,射策取士,現場氣氛頓時沸騰起來,學子們歡欣鼓舞,議論紛紛。

劉表崇立學校,供養南州學子,賑贍流寄北士,興先王之道,振儒教之萎靡,可謂功莫大焉。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劉表僅僅只是將荊州官學當做一面吸引世人眼球的“招牌”,十餘年來,很少從官學內選拔人才。

出身著姓大族的學子倒是不愁沒有出仕的機會,而那些出身寒門單家的學子,荊州本地人還好,至少返回家鄉有機會入事郡縣。流寄北士若無名聲,縱然再有才,亦難有出頭之日。

劉景開科取士,讓所有心有抱負,卻缺少機會的學子看到了希望,內心之喜悅,可想而知。

正面靠近講臺處,人羣中坐着兩名高冠巍峨,衣袍精理的青年士子,二人一名楊儀,字威公,一名楊顒,字子昭,乃同族兄弟,皆爲襄陽著姓楊氏子弟,才學遠超同儕,堪爲官學翹楚。

楊儀年紀較楊顒稍長,儀表出衆,唯有嘴角下揚,給人以強勢之感,只見他對楊顒道:“子昭,安遠將軍帝室之胄,心懷天下,今據荊、交,思賢如渴。你我何不就此射策登科,輔佐安遠將軍上匡社稷,下安黎民,等到海內清復,佩金帶紫,刻功昆吾,著書青史,豈不美哉?”

看着意氣飛揚,誇誇其談的楊儀,楊顒一時啞然。

自己這位族兄智略謀慮,超羣絕倫,遠非自己所能比,只是其性情高傲狷激,很容易得罪人,爲自己遭惹禍端。所幸劉景器度廣大,尊賢重士,倒是不用擔心他落得和禰衡一樣的下場。

念及於此,楊顒便點頭同意了楊儀的提議。

楊儀隨後又扭頭望向另一側,對一位容貌俊朗,姿質風流的士子道:“文祥,你之意呢?”

“威公所言,亦我心也。安遠將軍興仁義之師,尊獎王室,討伐不服,如今正值用人之際,我等正當投效,以盡微薄之力。”

文祥姓習名禎,出身襄陽望族習氏,乃襄陽侯習鬱之後。

自和帝以來,外戚專政,宦官擅權,敗壞朝綱,導致國勢日衰。太學生有感於此,開始聯合有識之士,積極參與政治,危言深論,不避強權,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直到兩次“黨錮之禍”,太學始衰。

劉表乃黨人領袖“八顧”之一,當年曾親歷太學生運動,所以他建立的荊州官學,頗有太學之遺風,學子們在學校內品核權貴,裁量執政,激揚名聲。

習禎爲人有風流,善談論,乃是荊州官學中的領袖人物。靠着“清議”,他輕而易舉成爲了劉表及荊州權貴的座上賓,放眼沔南,名望僅稍遜龐統半籌。

以習禎的名望,其實無需參加射策,只要安心等待即可,以劉景對待人才的重視程度,相信不出數日,就會派人登門禮召。

不過習禎卻不想這麼做,他作爲學子領袖,實在沒有躲避射策的理由,他對自己的學識有着十足的信心,就算不能獨佔鰲頭,登個甲科卻不成問題。

楊儀早就料到習禎會出仕,絲毫沒有意外,事實上習氏一族是最早投靠劉景的襄陽大族。

習禎族兄習珍當年隨蔡瑁南下征討劉景,途中遭遇伏擊,蔡瑁竟拋棄習珍,獨自而逃。習珍迫不得已,於陣前歸降劉景,如今爲劉景鎮守零陵,深受信任。習氏一族,早已暗投劉景。

“良只恨年少學淺,不能與諸兄共射策。”說話之人是個年約十六七歲的少年,其姿容脫俗,且眉中有白毛,令人見之難忘。

他名叫馬良,字季常,宜城大族馬氏子弟,今年十六歲,家中排行第四,別看他年紀不大,學識卻已超過三位兄長,得到了習禎、楊儀、楊慮等人的認可。

習禎出言勸道:“季常雖然年少,卻有學識,試試亦無妨,正好可以藉此機會驗證所學。”

楊儀也建議馬良可以一試。

楊儀已故亡兄楊慮,少有德行,學識精深,爲沔南冠冕,十餘歲就開始傳道受業,有門徒數百人,可惜天妒英才,十七即夭折。馬良自然沒有楊慮十餘歲便爲人師的學問,但以其之才,射策乙科還是有可能的。

見習禎、楊儀全都勸他參與射策,馬良便答應下來,就像習禎所言,就當是驗證所學了。

崔鈞遙望講臺上龍章鳳姿,天日之表的劉景,以及立於劉景身後,含笑視來的好友諸葛亮,問身旁的石韜道:“如何?”

石韜緊抿嘴脣,目露熱切,言道:“古語云:‘學而優則仕。’我這些年來孜孜不倦,苦修學業,爲的不就是今日麼。”

眼見同窗好友諸葛亮、徐庶南下不過兩載,便一爲劉景軍師,寄股肱之任,一爲南郡太守,專一國之政,石韜內心爲好友高興的同時,亦不免感到遺憾。

當初諸葛亮、徐庶南下時,曾盛情邀他一同前往,只是他心中多有顧慮,婉拒了二人之邀。

他不比崔鈞,崔氏乃河北高門,崔鈞曾祖崔駰、祖父崔盤、從父崔寔、父親崔烈、兄崔均併爲名士,著於天下。

以崔鈞的顯赫家世,想要出仕,隨時隨地都可以。

石韜出身、才能皆不如崔鈞,入仕之路,必定崎嶇,好在好友諸葛亮、徐庶如今得志,有二人照拂,他仕途無憂矣。

石韜自忖才能雖不及諸葛亮、徐庶,卻也絕非庸碌之輩,定能在劉景麾下佔據一席之地。

崔鈞深爲惋惜道:“可惜公威(孟建)已返回汝南家鄉,不然我等五友攜手同心,輔翊明主,以立功業,必爲佳話。”

石韜亦深以爲然。

劉景見臺下學子歡呼雀躍,欣然而笑,接着又說了一番勉勵之語,之後在官學師生們的歡送下,登車離去。

劉景車駕剛剛駛出學城,就被迫停了下來,劉景坐在車中,滿心疑惑,不久於徵回報,告知原委,原來是有人在前方攔路,欲獻祥瑞。

(本章完)

第264章 突襲第528章 惡氣第380章 津鄉第122章 贈文第428章 突圍第525章 劉曄第505章 周鳳第265章 再勝第402章 噩夢第126章 六禮第368章 江東第3章 後母第439章 文聘第198章 招降第160章 搶權第505章 周鳳第541章 有望第218章 樓船第219章 開戰第226章 死第193章 耒陽第255章 後續第495章 鐵樓第392章 落幕第193章 耒陽第159章 退讓第469章 重法第462章 郊迎第503章 餓虎第16章 決定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04章 赴死第181章 棄嬰第38章 諸葛玄第504章 進兵第235章 軍市第73章 送別第308章 遺願第538章 董和第443章 韓暨第186章 八月第521章 傾出第260章第198章 招降第263章 水戰(下)第142章 計劃第312章 心意第233章 圊溷第267章 比箭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09章 詐降第93章 墓祭第3章 後母第150章 開戰第29章 承諾第232章 負傷第369章 出使第525章 劉曄第129章 雙戟第171章 結束第42章 點評第124章 宴會第30章 陶觀第394章 夜襲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99章 撤離第130章 親迎第460章 趙戩第500章 敗慈第299章 兵臨第347章 鬱林第373章 盟約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521章 傾出第265章 再勝第5章 虎頭第213章 女誡第181章 棄嬰第248章 心絞第309章 終抵第224章 潰敗第53章 道歉第446章 入城第437章 薨第185章 許願第183章 吏治第328章 許都第219章 開戰第124章 宴會第330章 封拜第340章 部督第187章 袍鎧第31章 蔡升第434章 伏擊第26章 市樓第99章 王彊第182章 慈幼第90章 朝會
第264章 突襲第528章 惡氣第380章 津鄉第122章 贈文第428章 突圍第525章 劉曄第505章 周鳳第265章 再勝第402章 噩夢第126章 六禮第368章 江東第3章 後母第439章 文聘第198章 招降第160章 搶權第505章 周鳳第541章 有望第218章 樓船第219章 開戰第226章 死第193章 耒陽第255章 後續第495章 鐵樓第392章 落幕第193章 耒陽第159章 退讓第469章 重法第462章 郊迎第503章 餓虎第16章 決定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04章 赴死第181章 棄嬰第38章 諸葛玄第504章 進兵第235章 軍市第73章 送別第308章 遺願第538章 董和第443章 韓暨第186章 八月第521章 傾出第260章第198章 招降第263章 水戰(下)第142章 計劃第312章 心意第233章 圊溷第267章 比箭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09章 詐降第93章 墓祭第3章 後母第150章 開戰第29章 承諾第232章 負傷第369章 出使第525章 劉曄第129章 雙戟第171章 結束第42章 點評第124章 宴會第30章 陶觀第394章 夜襲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99章 撤離第130章 親迎第460章 趙戩第500章 敗慈第299章 兵臨第347章 鬱林第373章 盟約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521章 傾出第265章 再勝第5章 虎頭第213章 女誡第181章 棄嬰第248章 心絞第309章 終抵第224章 潰敗第53章 道歉第446章 入城第437章 薨第185章 許願第183章 吏治第328章 許都第219章 開戰第124章 宴會第330章 封拜第340章 部督第187章 袍鎧第31章 蔡升第434章 伏擊第26章 市樓第99章 王彊第182章 慈幼第90章 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