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

第1章 重生

瀏水出於瀏陽之東,穿林涉澗,九曲瀠洄,延袤數百里,橫貫長沙東部匯入湘水。《詩經》有云:“瀏其清矣。”水深而清曰瀏,由此可知瀏水的清澈碧透。

瀏水上游水勢湍急,下游河道則平闊舒緩,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漁舟徜徉,白鷺翔集,與遠山近野構成一幅絕美山水畫卷。

漁人戴斗笠、披蓑衣,勞作之餘,引吭高歌,悠揚而又婉轉的曲調伴隨着春風拂過水麪,傳向遠方……

一直傳入劉景耳中。

從夢中悠悠醒來,劉景望着頭頂湛藍如洗的天空,立即彈坐而起。

野外打盹,對旁人來說或許是很平常的小事,可他不一樣,他不久前剛剛生了一場大病,一度垂危,近來才堪堪痊癒。今天是他首次踏出家門,倘若受風導致舊病復發……後果不堪設想!

所幸一番查看,身體並無不適,一顆心隨之安定下來。

時下正值末春,江南地方,多雨少晴,今日難得驕陽當空,沐浴在春光下,長久積存於體內的潮溼、病毒、黴氣似一掃而空。

劉景疏懶而愜意地打了一個哈欠,他身下是一座矮丘,四周芳草萋萋、野花絢爛,坡下竹木扶疏、擁簇成林,林外則田疇沙洲、陂池畜牧,一派恬淡靜謐的田園風光,連空氣都瀰漫着一股醉人的氣息,身處於如此寧和的環境,睡着也就不足爲奇了。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的大漢王朝早已變得滿目瘡痍,中平黃巾之亂深深動搖了社稷之本,一時間華夏大地烽火四起,海內鼎沸,其後權臣董卓又倒行逆施,廢立天子,關東州郡紛紛起兵討之,使本就動盪不安的國家徹底走向羣雄割據的亂世。

現如今,中原到處充斥着戰亂、瘟疫、饑荒……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絕非誇張之言,惟有偏遠的南方纔稍稍得以清靜。

荊州北至漢水,南及五嶺,數千裡地方被長江一分爲二,長江以南置有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

由於長沙地處偏僻,遠離中原,兼有長江天險,阻隔紛擾,時局一直較爲平穩,中原不斷有人舉家,乃至舉族到此避難。

但劉景心中卻非常清楚,長沙絕非世外桃源、安樂之土,幾年後荊州便會爆發南北大戰,長沙正是雙方的主戰場,屆時眼前的一切美好都將化作烏有。

他之所以能夠未卜先知,洞徹未來,是因爲他本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距離穿越已經過去十餘日,對此他既不驚恐也不抗拒,欣欣然接受了這個荒謬的事實。

上一世他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自幼父母雙亡,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在鄉親的資助下,他不負衆望,成功考入一所知名院校。

畢業之後,他毅然回到家鄉城市,投身宦海,少時坎坷生活磨礪出的高情商讓他在官場如魚得水,加上有貴人相助,短短几年間便成爲村裡人羨慕的成功典範。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他意氣風發,準備大展拳腳之際,一紙例行體檢報告將他推入深淵,他被醫生告知身患絕症,理論上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生命。

沒有奇蹟!

僅僅十一個月後,他的人生就不可避免走到了盡頭……

作爲一名無神論者,他一直信奉人死如燈滅,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能死而復生!

對於一個已死之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活着——哪怕是在另一個時代,以另一個身份。

他如今姓劉名景,出生於漢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今年十七歲,雖然不滿弱冠,但他十五歲外出遊學,已提前取字仲達。荊州、長沙郡、臨湘縣、平鄉人,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

劉發爲前漢景帝第六子,由於生母身份低微,自幼不得天子寵愛,因此被打發到了當時差不多等同於“蠻荒之地”的長沙。

劉發在史冊上留下的事蹟非常少,以京都之土鑄望母臺算一件、以舞蹈討得荊南三郡算一件,然後就再沒有什麼值得記述的事情了,其平凡如此。

劉發本是一介凡人,卻在大漢王朝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原因其實很簡單,其百年之後,戡定禍亂、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正是他的直系後代,爲大漢延國祚二百載,僅憑這一點,劉發就無愧於劉氏列祖列宗。

劉景身爲國之宗子,漢室貴胄,說來風光顯赫,實則不過是往自己臉上貼金。

單單臨湘一縣之地劉姓之人便以千計,長沙郡數倍之,十有七八皆爲長沙定王劉發後代。整個荊州蓋以萬計,放眼天下……?

要知道二百年前平帝時期,海內劉氏宗子便已多達“十有餘萬人”,時至今日,兩朝宗室人數已經多到難以計數,幾乎和平民百姓無異。

當然劉景家族並非尋常之家,其曾祖父劉壽,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以九卿光祿勳拜爲司徒,成爲當朝三公,步入人生的巔峰。

祖父劉揖是曾祖劉壽幼子,早早身故,未能在仕途取得成就。

父親劉尚官至議郎,亦壯年而逝。而劉母去世還在劉父之前。劉景上面有一兄一姐,姐姐幼年即夭折,兄長也於近期病亡。

喪父!喪母!喪兄!喪姐!

劉景不禁啞言,他自覺上一世就已經夠慘了,豈料這一世亦不遑多讓,至親幾乎都死絕了,除了自嘲自己的命格莫非是天煞孤星,還能說什麼?

劉景對母親、姐姐毫無印象,父親音容笑貌也逐漸變得模糊,唯有兄長劉遠——

每當想起亡兄,他心口都會隱隱作痛,這是身體本能和情感記憶作祟,作爲繼承者,他難以令自己置身事外,可謂感同身受。

劉父去世之時,劉景年僅七歲,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童子,兄長劉遠年十六,繼母張氏性情嚴酷,常苦兄弟二人,而劉遠愈加恭順,孝聞鄉里。

華夏素來重視孝道,大漢王朝更是自詡以孝治天下,孩童啓蒙,《孝經》爲先,就連皇帝諡號也多以孝字開頭。

當年霍光罷黜廢帝劉賀,理由是“五辟之屬,莫大不孝。”漢章帝也曾言:“甫刑三千,莫大不孝。”言下之意,罪名以不孝爲大。

反之,一個人若被世人認爲“有孝行”,便會得到鄉里美譽,乃至州郡賞識,正如孔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劉遠服侍後母孝謹,才學亦佳,弱冠即入長沙郡府,先任功曹書佐,後署戶曹史、戶曹掾,二十餘歲便掌管長沙一郡民生,深得長沙太守張羨和功曹桓階信任。若非天下大亂,京路斷絕,位何止百石吏?

怎奈天妒英才,劉遠比壯年而逝的祖父劉揖、父親劉尚更加不幸,只活了短短二十餘載便離開人世。

父母早早亡故,劉景可以說是由兄長劉遠撫養長大,兄弟二人感情非同尋常,當時劉景正於襄陽求學,乍聞兄長噩耗,可謂心如刀絞、痛不欲生,以致歸家途中整日精神恍惚,最終不慎跌下行舟,墜入湘水,這纔給了他借殼重生的機會。

“如今三國時代的序幕已經徹底拉開,曹、劉、孫三大主角都已登上舞臺,這是屬於他們的時代。”

劉景望着遠處靜靜流淌的河水,心中默默想道:“而我呢?我將在這個時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龍套?配角?主角?……”

(本章完)

第277章 急報第154章 縣舍第344章 中箭第145章 離開第130章 親迎第102章 劉修第212章 寫信第174章 滅族第545章 對策第8章 腫足第238章 求援第315章 甘寧第476章 冬至第489章 太史慈第540章 國士第328章 許都第342章 陷陣第39章 自負第147章 衡山第479章 蒼梧第65章 後續第264章 突襲第93章 墓祭第392章 落幕第352章 尊卑第159章 退讓第362章 臨衝第128章 甘寧第78章 曬書第296章 捷報第210章第469章 重法第83章 預言第167章 收穫第473章 迴歸第138章 徵辟第196章 招攬第402章 噩夢第308章 遺願第84章 魚梁洲第36章 劉瑍第481章 團圓第223章 習珍第478章 黃鐘第198章 招降第474章 柤中第143章 縣丞第98章 高利貸第222章第103章 營壘第347章 鬱林第92章 先賢第456章 房陵第539章 所求第475章 妹夫第477章 要求第127章 襦鎧第298章 歸來第340章 部督第520章 厚禮第73章 送別第494章 戰臨第124章 宴會第188章 三年第445章 薦才第110章 主簿第495章 鐵樓第2章 劉亮第336章 區景第189章 噩耗第517章 古樟第43章 荊蠻第81章 必須死第342章 陷陣第471章 官爵第104章 軍法第433章 堅韌第332章 徐庶第234章 耀功第68章 俠客行第219章 開戰第265章 再勝第310章 親近第448章 下馬威第507章 占卜第342章 陷陣第474章 柤中第233章 圊溷第73章 送別第138章 徵辟第390章 責備第205章 失望第4章 賴慈第195章 韓廣第25章 吏舍第156章 邀請第124章 宴會第194章 羌笛第212章 寫信第268章 填塹
第277章 急報第154章 縣舍第344章 中箭第145章 離開第130章 親迎第102章 劉修第212章 寫信第174章 滅族第545章 對策第8章 腫足第238章 求援第315章 甘寧第476章 冬至第489章 太史慈第540章 國士第328章 許都第342章 陷陣第39章 自負第147章 衡山第479章 蒼梧第65章 後續第264章 突襲第93章 墓祭第392章 落幕第352章 尊卑第159章 退讓第362章 臨衝第128章 甘寧第78章 曬書第296章 捷報第210章第469章 重法第83章 預言第167章 收穫第473章 迴歸第138章 徵辟第196章 招攬第402章 噩夢第308章 遺願第84章 魚梁洲第36章 劉瑍第481章 團圓第223章 習珍第478章 黃鐘第198章 招降第474章 柤中第143章 縣丞第98章 高利貸第222章第103章 營壘第347章 鬱林第92章 先賢第456章 房陵第539章 所求第475章 妹夫第477章 要求第127章 襦鎧第298章 歸來第340章 部督第520章 厚禮第73章 送別第494章 戰臨第124章 宴會第188章 三年第445章 薦才第110章 主簿第495章 鐵樓第2章 劉亮第336章 區景第189章 噩耗第517章 古樟第43章 荊蠻第81章 必須死第342章 陷陣第471章 官爵第104章 軍法第433章 堅韌第332章 徐庶第234章 耀功第68章 俠客行第219章 開戰第265章 再勝第310章 親近第448章 下馬威第507章 占卜第342章 陷陣第474章 柤中第233章 圊溷第73章 送別第138章 徵辟第390章 責備第205章 失望第4章 賴慈第195章 韓廣第25章 吏舍第156章 邀請第124章 宴會第194章 羌笛第212章 寫信第268章 填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