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十哲

第335章 十哲

由於劉景只是試守零陵太守,只有徵辟郡吏及暫署縣令長的資格,而無授予官職的權力,因此諸葛亮目前僅以賓客的身份,隨從左右。

不過諸葛亮眼下雖無一官半職,劉景卻將其視爲股肱、謀主,坐則同席,寢則同牀,大小事務,悉無保留,全部經由其手。

這在外人看來,多少有些不可思議,要知道諸葛亮今年纔剛剛二十及冠,乳臭未乾,才華未顯,如何當得起如此殊遇?就連賴恭都覺得劉景有些過了。

劉景卻不改初衷,當今之世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諸葛亮的才能究竟有多高,包括諸葛亮本人。

歷史上,諸葛亮執掌蜀漢,北伐中原,壯志未酬,功業未濟,仍然能夠位列武廟十哲。

所謂武廟,即唐朝時期唐玄宗所建,祭祀“兵祖”姜子牙的廟宇。武廟十哲,則是從歷代名將中挑選十人作爲陪祀。

兩漢四百年,入選者不過韓信、張良二人而已,其中張良是因爲獲得了姜子牙的《太公兵法》而配享。漢末三國,以及其後的兩晉南北朝,同樣四百年間,入選者唯諸葛亮一人而已。

唐、宋、元……至明代廢除武廟爲止,武廟十哲歷代多有更迭,諸葛亮的地位卻始終穩如泰山,歷朝歷代,莫不推崇備至。

至於諸葛亮的治國之能,更是無需贅言,三國無出其右者,被譽爲與管仲、蕭何不相上下。

諸葛亮,可謂是漢末三國最傑出的人才,沒有之一。

諸葛亮可不知自己未來的成就,對於劉景的殊遇,亦覺受寵若驚,縱然文王禮姜尚、桓公賢管仲,想來也不外如此。不過諸葛亮倒也沒有妄自菲薄,其少年時代就敢自比管仲、樂毅,由此可知其內心驕傲,諸葛亮乃暗暗發誓,必不辜負劉景器重。

劉景深知諸葛亮乃是一個工作狂,即便執掌一國之政,依然喜歡親自考覈文書簿冊,流汗竟日,不知節制,最終活活將自己累死。如今諸葛亮便有了這樣的苗頭,專心事務,孜孜不倦。

劉景想要改變諸葛亮事必躬親的習慣,可惜他的勸說並沒有成功。原因很簡單,他兩世靈魂,精力異於常人,每天只睡三個時辰,比諸葛亮睡得還少,處理公務,也是勤勞不怠,哪有立場對諸葛亮說教。

時間匆匆,十數天轉瞬即逝,艦隊抵達湘、耒、承三水交匯之處,酃縣赫然歷歷在望。

此刻數以百計的人等候在湘水西岸的渡口內,迎接劉景的到來,除了以嚴肅爲首的酃縣縣吏,和以劉宗、馬周爲首的軍中將領外,桂陽太守桓彝亦在。

桓彝之所以能夠成爲桂陽太守,皆劉景之功,況且兩人關係親密,合作多年,早就已經休慼與共,因此當他收到劉景準備南下零陵,與張津決戰的消息時,毫不遲疑,即刻親率三千桂陽郡兵,趕來酃縣助戰。

劉景下船登岸,步履從容地行至桓彝身前,指着諸葛亮笑問道:“公長,你看他是誰?”

桓彝仔細瞧了瞧諸葛亮的面孔,不禁大喜過望:“孔明?”

諸葛亮笑而拜道:“數年未見,桓兄別來無恙?”

桓彝靜靜打量着身高八尺、容貌英偉的諸葛亮,繼而感慨道:“不意孔明竟成長若此。”

諸葛亮笑道:“桓兄風采,亦更勝往昔。”

這話倒是一點不假,桓彝過去一直活在兄長桓階的陰影下,與諸葛亮結識時,僅是百石小吏,近年時來運轉,先是出任耒陽令,成爲一縣之宰,而今更是成爲一郡之君,風采自然不同。

桓彝與諸葛亮略聊兩句,目光轉回劉景,說道:“仲達,桂陽民戶、土地,遠不及長沙、零陵,我又是初掌桂陽,人心未附,所以只帶來三千郡兵。”

劉景頷首道:“公長有心了,三千人足矣。”

說實話,劉景現在並不缺少兵力,桂陽郡兵戰鬥力有限,於他而言,更多是象徵意義。桂陽繼長沙、零陵之後,也加入到劉景對抗張津的隊伍中,這代表劉景在荊南三郡乃人心所向,足以與張津手中的天子詔書相抗衡。

當然了,人心也好,詔書也罷,都難以左右勝負,雙方最後還是要通過戰場,一決勝負。

接着劉景又爲桓彝引介徐庶。

徐庶看着與自己年齡相仿,年不滿三十便登上一郡太守之位的桓彝,內心很難不受觸動。

同時他也對未來充滿期待,劉景待他雖不及諸葛亮,亦奉爲上賓,參與謀謨,甚見親信。

徐庶相信憑藉自己的才能,異日必定也能成爲兩千石太守。當然,徐庶志氣可不止於此,他和諸葛亮一樣,皆有興復漢室,澄清天下之心,他的最終目標,是輔佐劉景開創王霸之業。

劉景隨後走向劉宗,一臉鄭重地道:“從兄,辛苦了。”

這話劉景完全是發自肺腑,酃縣之戰結束不久,他就北上臨湘,給劉宗留下一堆爛攤子。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裡,劉宗身體暴瘦十餘斤,其辛苦可見一斑。

劉宗氣度雄張,朗聲笑道:“夫濟大事者,何言辛苦?”

“壯哉,從兄……”劉景聞言拊手讚歎道。接着又問道:“對了,從兄,近日泉陵方面可有什麼消息傳回?”

劉宗失笑道:“自前時蔡宏超於泉陵城中暗鑿數條地道,趁交州軍攻城怠隙之際,募敢死數百,潛出地道攻之,險些一舉擊潰交州軍,最終斬首數百級而還。經此一戰,交州軍士氣衰落,張津亦爲之喪膽,連日來,幾度攻城,皆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泉陵現今可謂安如泰山。”

劉景同樣忍俊不禁,他是在南下途中收到的蔡升戰報,一時間頗有些哭笑不得。他早知張津非知兵之人,麾下交州兵亦難言精銳,可面對蔡升數百敢死的突襲,卻表現得如此不濟,幾至覆敗,着實出乎他的意料。如果當時蔡升手中能夠多出數百千人,可能就輪不到他出馬了。

(本章完)

第517章 古樟第523章 南下第371章 慰問第452章 自白第101章 招撫第520章 厚禮第98章 高利貸第277章 急報第163章 解土第451章 水鏡第373章 盟約第463章 三郡第418章 預備第195章 韓廣第500章 敗慈第151章 全殲第383章 李嚴第1章 重生第223章 習珍第152章 改名第354章 屯田第398章 攻城(2)第55章 鄧瑗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75章 妹夫第53章 道歉第344章 中箭第357章 鄧芝第276章 張津第81章 必須死第8章 腫足第169章 奔襲第435章 裴司第127章 襦鎧第417章 柤中第264章 突襲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20章 茂才第99章 王彊第75章 百石第179章 到來第145章 離開第488章 柴桑第239章 嚴法第65章 後續第190章 三窟第381章 江陵第249章 聞訊391.第391章 大敗第270章 醫所第81章 必須死第494章 戰臨第165章 猛將第525章 劉曄第14章 市井第392章 落幕第380章 津鄉第6章 葛生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55章 立春第254章 突圍第68章 俠客行第295章 召見第38章 諸葛玄第170章 斬首第503章 餓虎第388章 突破第449章 隱戶第305章 內附第2章 劉亮第384章 招攬第107章 轟動第250章 說服第82章 圍攻第137章 洞房第436章 託孤第392章 落幕第309章 終抵第283章 洪水第93章 墓祭第2章 劉亮第432章 獻計 (2)第182章 慈幼第76章 新左史第76章 新左史第71章 洗手第8章 腫足第433章 堅韌第434章 伏擊第153章 龔氏第544章 葛周第115章 納彩第486章 主力第499章 縊殺第170章 斬首第525章 劉曄第497章 來投第446章 入城第389章 戰死
第517章 古樟第523章 南下第371章 慰問第452章 自白第101章 招撫第520章 厚禮第98章 高利貸第277章 急報第163章 解土第451章 水鏡第373章 盟約第463章 三郡第418章 預備第195章 韓廣第500章 敗慈第151章 全殲第383章 李嚴第1章 重生第223章 習珍第152章 改名第354章 屯田第398章 攻城(2)第55章 鄧瑗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75章 妹夫第53章 道歉第344章 中箭第357章 鄧芝第276章 張津第81章 必須死第8章 腫足第169章 奔襲第435章 裴司第127章 襦鎧第417章 柤中第264章 突襲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20章 茂才第99章 王彊第75章 百石第179章 到來第145章 離開第488章 柴桑第239章 嚴法第65章 後續第190章 三窟第381章 江陵第249章 聞訊391.第391章 大敗第270章 醫所第81章 必須死第494章 戰臨第165章 猛將第525章 劉曄第14章 市井第392章 落幕第380章 津鄉第6章 葛生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55章 立春第254章 突圍第68章 俠客行第295章 召見第38章 諸葛玄第170章 斬首第503章 餓虎第388章 突破第449章 隱戶第305章 內附第2章 劉亮第384章 招攬第107章 轟動第250章 說服第82章 圍攻第137章 洞房第436章 託孤第392章 落幕第309章 終抵第283章 洪水第93章 墓祭第2章 劉亮第432章 獻計 (2)第182章 慈幼第76章 新左史第76章 新左史第71章 洗手第8章 腫足第433章 堅韌第434章 伏擊第153章 龔氏第544章 葛周第115章 納彩第486章 主力第499章 縊殺第170章 斬首第525章 劉曄第497章 來投第446章 入城第389章 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