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棄嬰

bookmark

第181章 棄嬰

劉景送走嫂子賴慈和侄兒虎頭,沒過幾天便進入仲夏五月。

五月在漢代民衆的認識中,乃是惡月,有很多禁忌,故泰山太守應劭所著《風俗通》載曰:“俗雲五月到官,至免不任”,“五月蓋房,令人頭禿。”

嫂子賴慈之所以選擇四月底動身,就是因爲五月忌諱遠行。

事實上劉景前年出仕時,也是選擇四月三十日去郡府功曹報道,而沒有拖到五月。

五月是惡月,而五月五日,端午節,則被視爲惡月惡日。

大儒王充在其著作《論衡》中提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已舉之,父母禍死。”

此俗可謂由來已久,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便是五月五日所生,因而險些被父母遺棄。

歷事安帝、順帝、衝帝、質帝、桓帝、靈帝六朝的太尉胡廣,也是五月五日出生,父母俗忌,乃將襁褓中的他“藏之於葫蘆之中,投於河。有人養之……因託葫蘆所生,遂取姓爲胡。”

所以,五月五日,棄嬰,乃至溺嬰之風,極爲盛行,劉景對此俗深惡痛絕,尤其是溺嬰行爲,斷然不能容忍。

他曾聽大兄杜襲談起過一事,其父同鄉好友,潁川定陵賈彪賈偉節,乃是昔日黨人領袖,與同郡荀爽齊名,他當初爲新息縣長,發現境內小民寡困,產子多不能舉養。

賈彪便在縣內自設條令:“不舉子者,以殺人罪罪之。”縣境爲之震慄,數年間,嬰兒因他而活者千數,皆以“賈”爲名。

賈彪的做法非常符合劉景的心意,因此五月初時,他正式頒佈條令,通告全縣:“母子相殘,逆天違道,敢有殺嬰者,與殺人同罪。”

此條令一出,頓時在酃縣全縣範圍內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劉景如今在酃縣恩威已著,百姓不敢公開談論,但私下皆認爲他純屬是“多管閒事”。

殺嬰習俗,起源極其久遠,千百年來,大家相沿成習,漸漸被視爲理所當然,並不把它看做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即便是朝廷,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干涉這種民間行爲。

劉景現在卻突然告訴百姓,溺嬰是違法的行爲,將與殺人同罪,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劉景可不管百姓心裡作何感想,反正他條令已下,任何敢於頂風作案的人,必將受到重懲。這種風氣絕對要殺下去。

然而令劉景沒想到的是,他的做法確實有效遏制了溺嬰之風,但棄嬰現象,卻成倍增多。

劉景五月五日在堤壩上視察時,就見到了不止一例,他心中不由氣急,馬上發動所有縣中吏卒,在湘、耒、承諸水間來回巡視,只要見到棄嬰,立刻救之。

僅僅大半天工夫,吏卒便成功救起九十七名嬰兒,活者九十二。

其中男嬰二十八人,女嬰六十四人,女嬰佔比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

這個男女比例頗爲“正常”,畢竟男嬰能夠傳宗接代,養大後也是一個重要的勞動力。而女嬰則對家庭幫助有限,長大後終究會出嫁,以當今的風俗還要搭上一筆嫁妝,完全是賠錢貨。所以棄男嬰者寡,棄女嬰者衆。

劉景回到縣寺,面對衆多嗷嗷待哺、哭泣不止的嬰兒,不由大感頭痛,緊急面向全城,招募乳母數十人以喂之。

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劉景心中慢慢有了一個想法,第一時間返回縣舍,找妻子鄧瑗商量。

劉景行色匆匆的歸來,才跨過縣舍的閣門,便看到妻子鄧瑗在奼紫嫣紅的花叢中追逐着幾隻翩然飛舞的彩蝶兒。

劉景不由停下腳步,靜靜欣賞着活潑可愛的妻子,她今日穿着一身明黃色紗織長裙,薄如蟬翼,輕如煙霧,長長的裙襬一直曳於地面,飄飄的綵帶,妍麗的印花,精美的緣飾,可謂是華麗至極。鄧瑗穿梭於花叢間,就像是從童話中走出來的花中仙子。

鄧瑗在阿姝、阿喜等婢女的提醒下,方纔察覺到劉景,絕美的臉龐立時浮出尷尬之色,心道:“如今才晡時過半,尚未到下職時間,劉郎怎麼就回來了?被他看見我失儀,真是倒黴。”

見妻子露出嬌羞的模樣,劉景忍不住失笑搖頭。或許是和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鄧瑗在他面前,總是想要展現“怒不變容,喜不失節”的刻板賢妻形象。

問題是,她性格活潑好動,這麼做不過是壓制自己的天性。因此常常當着他的面一副面孔,揹着他的面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鄧瑗垂着頭來到劉景面前,由於剛纔追逐蝴蝶,跑得甚急,白玉無瑕的臉上沁出滴滴汗水。

劉景一邊從懷中取出白絹手巾,爲她擦拭汗水,一邊笑問道:“少君抓到了幾隻蝴蝶?”

“兩隻。”鄧瑗小聲回道,接着趕緊轉移話題道:“劉郎,你今日爲何這麼早就回來了?”

劉景牽起妻子的手,走向堂室,並將今日救起近百棄嬰的事,和她簡單說了一下。

鄧瑗並非是沒有見識的婦人,相反,她爲人十分聰明,熟讀經書、史籍,有着遠超常人的見識。對此,劉景自然最清楚不過,遇到事情,一般都會和她商量。

鄧瑗聽罷微微蹙眉,之前夫君提出頒佈溺嬰禁令,她很是贊同,但這個結果確是沒有想到。

劉景走進堂中,爲自己倒了一杯水飲下,說道:“如今近百嬰兒暫時安置在縣寺之中,但這絕非是長久之計,縣寺乃一縣之中心,平日進進出出者甚衆,嬰兒身體脆弱,必不堪其擾,導致夭折,因此還是要另作安排。”

鄧瑗輕啓朱脣道:“若是一人兩人,或可讓人領養,可這近百嬰兒……劉郎打算怎麼做?”

劉景將自己心裡的打算向妻子和盤托出:“我有意設立一家撫幼之所,專門餵養棄嬰,直到他們長大成人。不單單是這些嬰兒,所有無父無母的孤兒,都可入住。少君,你覺得如何?”

(本章完)

第8章 腫足第375章 返回第50章 寶珠第295章 召見第415章 龐統第52章 歸家第362章 臨衝第127章 襦鎧第351章 班底第112章 擔憂第417章 柤中第274章 攻城(下)第179章 到來第529章 詔書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52章 尊卑第361章 巨樓第187章 袍鎧第294章 輕鬆第210章第520章 厚禮第359章 八月第59章 嚴肅第367章 跛馬第178章 來接第518章 海昏第504章 進兵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24章 入陣第539章 所求第502章 選將第61章 鞭笞第383章 李嚴第327章 西鄂第429章 逆轉第152章 改名第19章 桓階第191章 計議第150章 開戰第506章 桃李第479章 蒼梧第528章 惡氣第535章 人望第179章 到來第173章 南下第168章 募兵第198章 招降第440章 匕見第50章 寶珠第475章 妹夫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89章 噩耗第333章第517章 古樟第277章 急報第255章 後續第523章 南下第405章 防疫第139章 於徵第537章 茂才第107章 轟動第384章 招攬第406章 打擊第298章 歸來第121章 王粲第304章 北上第515章 不忠第196章 招攬第250章 說服第367章 跛馬第408章 試探第417章 柤中第358章 戰略第174章 滅族第347章 鬱林第294章 輕鬆第530章 仁義第476章 冬至第281章 面見第387章 夏口第414章 託孤第157章 仁和第309章 終抵第538章 董和第223章 習珍第477章 要求第534章 歸心第119章 內憂第110章 主簿第227章 火攻第348章 南下第366章 歎服第34章 志向第435章 裴司第389章 戰死第352章 尊卑第145章 離開第371章 慰問第394章 夜襲第143章 縣丞
第8章 腫足第375章 返回第50章 寶珠第295章 召見第415章 龐統第52章 歸家第362章 臨衝第127章 襦鎧第351章 班底第112章 擔憂第417章 柤中第274章 攻城(下)第179章 到來第529章 詔書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52章 尊卑第361章 巨樓第187章 袍鎧第294章 輕鬆第210章第520章 厚禮第359章 八月第59章 嚴肅第367章 跛馬第178章 來接第518章 海昏第504章 進兵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24章 入陣第539章 所求第502章 選將第61章 鞭笞第383章 李嚴第327章 西鄂第429章 逆轉第152章 改名第19章 桓階第191章 計議第150章 開戰第506章 桃李第479章 蒼梧第528章 惡氣第535章 人望第179章 到來第173章 南下第168章 募兵第198章 招降第440章 匕見第50章 寶珠第475章 妹夫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89章 噩耗第333章第517章 古樟第277章 急報第255章 後續第523章 南下第405章 防疫第139章 於徵第537章 茂才第107章 轟動第384章 招攬第406章 打擊第298章 歸來第121章 王粲第304章 北上第515章 不忠第196章 招攬第250章 說服第367章 跛馬第408章 試探第417章 柤中第358章 戰略第174章 滅族第347章 鬱林第294章 輕鬆第530章 仁義第476章 冬至第281章 面見第387章 夏口第414章 託孤第157章 仁和第309章 終抵第538章 董和第223章 習珍第477章 要求第534章 歸心第119章 內憂第110章 主簿第227章 火攻第348章 南下第366章 歎服第34章 志向第435章 裴司第389章 戰死第352章 尊卑第145章 離開第371章 慰問第394章 夜襲第143章 縣丞